陆学工
目的:探讨纠正患者注射致敏性药物后不配合留院观察30min的不良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0例需连续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除进行常规的护理宣教外,还采取让患者签字确认必须在注射后继续留院观察30min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试验组100例中有100例配合留院观察30min后离开,对照组100例中有85例配合留院观察,试验结果经χ2检验有差异性(﹤0.01)。结论采取让患者签字确认必须留院观察30min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者对发生药物过敏的认知度,有效纠正了患者不配合留院观察30min的不良遵医行为,从而减少了可能发生药物过敏造成伤害的风险。
作者:黄明珠;何观深;傅慧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通过对CT增强扫描高速注射碘对比剂的观察,提高对CT增强扫描患者的认识,采取必要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150例CT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过敏等不良反应实行有效护理,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碘对比剂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通过针对常见不良反应的有效护理,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媛媛;赵素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客观、快速评估和及时干预患者病情、高效管理医疗单元等方面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方法对临床中进行的预警评分的方法和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早期对患者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进行评分(早期预警评分),一旦分值达到一定标准,即可进行积极的医疗处置。结论早期预警评分适合广大医护人员及时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范延误病情。
作者:黄佩华;容根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电子病历书写中存在的缺陷并探讨改进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8~12月住院电子病历350份,对照本院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对其存在的书写缺陷进行总结、归类、分析。结果护理病历存在诸多缺陷,护理记录单中以书写内容不全面、空洞、缺乏内涵;护理措施记录简单;记录连续性差;出院指导缺乏针对性多见。结论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精神专科知识的培训,加强对病历书写规范化的培训;同时应加大护理病历质量监控力度,切实提高护理病历质量。
作者:李明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探讨微课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将微课应用于护理专业病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作者:鲁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的实施对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9月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2011年5月~2012年5月未实施优质护理50例,为对照组,2012年5月~2013年9月实施优质护理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患者41例,非常满意率为82%,对照组非常满意患者27例,非常满意率为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临床护理过程中,能将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率,建立起良好的护患信任度,能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梁桂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妊高症产妇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90例患有妊高症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护理、心理辅导、观察病情等,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采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妊高症产妇的病症,帮助患者有效地控制病情,临床上应大力推广护理干预。
作者:伍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经颅磁刺激(TMS)是在大脑的特定部位给予磁刺激的一项新技术,主要用于基础神经科学研究和精神神经疾病的治疗[1],而重复经颅磁刺激(reptitive transcranid magnetic stimulate,rTMS)是在T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大脑皮层神经磁刺激的治疗方法,具有无痛、无损伤、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神经、精神科领域[2]我院是从2014年1月开展此技术,现对48例自愿同意(或家属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做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精神病者在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的,现介绍体会如下。
作者:张巧林;席金荣;徐朝英;黄桂香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临床诊断以及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4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发现方式为腹痛及下腹不适5例,黑便5例,便血1例,肠梗阻2例,体检发现1例。手术方式方面小肠部分切除术8例,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小肠部分切除术+大网膜切除1例,右半结肠+小肠部分切除术1例,肿瘤切除术+小肠部分切除术1例,小肠部分切除+阑尾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除1例于6个月后肝转移,其余13例均存活无间质瘤复发。结论小肠间质瘤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腹部CT是主要检查手段,CD117和CD34是诊断小肠间质瘤重要的免疫组化指标,手术是治疗小肠间质瘤的佳方法。
作者:杨英;孙静;陈建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和血管损伤情况。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穿刺组(A组)55例和股静脉穿刺组(B组)45例。 A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B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损伤程度及操作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比股静脉采血成功率提高了10%,达到了95%;桡动脉采血时间比股静脉采血时间平均缩短了5min。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少,损伤程度轻,可推广采用。
作者:屈海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前,各大医院在党员档案管理方面都有待提高,加强党员档案管理,增强党委的党员管理水平是适应新时期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密切需要。本文从医院党员档案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入手,提出党员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措施,以进一步推进党员组织档案具有规范性的管理方法与制度的形成。
作者:李光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后注入香菇多糖联用博来霉素及单用博来霉素治疗晚期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120例晚期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住院患者,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置管及引流胸液,胸腔内分别注入香菇多糖和博来霉素及单用博来霉素。结果香菇多糖联和博来霉素有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为81.6%,明显优于单用博来霉素组48.3%(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并灌注香菇多糖联和博来霉素治疗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优于单用博来霉素,效果确切。
作者:廖敏;陈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术(PC)姑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3年我院40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结果40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其中26例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患者择期手术胆囊切除,13例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患者拔管后保守治疗,1例拔管后胆漏行急诊胆囊切除手术。讨论在姑息治疗急性胆囊炎中,PC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尹明;王中阳;钱月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影响会阴切开缝合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及适当处理方式,提高会阴切开愈合率。方法对32例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愈合不良的产妇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主要有原有阴道炎,胎膜早破,保护会阴,缝合技术和病理产科有关。结论会阴切口愈合不良与上述多种因素有关,应进行针对性预防和相应的处理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加快切口愈合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德靖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细节护理对减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院将8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尿量、清醒时间均短于或者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细节护理对减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有积极影响。
作者:雷雨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本文通过对双胎妊娠分娩的病例分析,提示院要重视并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并提出掌握两个胎儿分娩的间隔时间以5~20min为宜;对剖宫产时,有可能发生术中术后出血者,应预防性子宫动脉缝扎术,双胎妊娠分娩后,产后2h应常规滴注宫缩剂,并在分娩室至少观察2h后再回病房,并将其浓度逐渐减低,这都是预防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措施。
作者:袁晖;吴玉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疗效及其全身炎症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48例AgP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刮治及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选取同期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治疗12w后的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牙龈出血指数(BI)变化,并比较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其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12w后的PD、AL和B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RP、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对AgP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减低CRP、IL-1β和TNF-α等炎症标志物水平,同样CRP、IL-1β和TNF-α也可作为评价Ag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作者:顾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经宫腔镜同轴纤维输卵管镜检查治疗不孕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86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宫腔镜同轴纤维输卵管镜诊疗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妇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怀孕率。结果观察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2.3±1.01、3.2±1.3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双侧卵管腔再通(76.74%)、术后6个月怀孕(20.93%)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主经18.6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在腹腔镜监视下经宫腔镜同轴纤维输卵管镜诊疗的不孕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诊疗成功率。
作者:吴晓庆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饮食干预方案及其依从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6例儿童期1型糖尿病,按照儿科学糖尿病章节推荐能量计算公式,比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各营养素推荐量制定饮食方案。同时记录每日三餐前后及夜间血糖和饮食完成情况。结果26例患儿中14例严格执行糖尿病餐,均无明显饥饿感。12例未严格执行糖尿病餐,2例因为临床医生建议减少主食量;1例因为糖尿病餐量超过平时摄入量无法完成;3例并无明显饥饿感,自行添加饼干等零食导致血糖控制不佳;6例因为睡觉、玩耍或挑食,家长未让患儿按时完成糖尿病餐,而另外换用其他食物导致当餐胰岛素无法执行或血糖不理想。所有患儿经过糖尿病餐,调整胰岛素用量以及家长教育,血糖终均控制理想。入院初空腹血糖(12.2±2.5)mmol/L,餐后血糖(24.7±3.8)mmol/L;综合治疗后空腹血糖(4.3±0.8)mmol/L,餐后血糖(6.7±0.7)mmol/L。结论饮食营养治疗方案对于低龄1型糖尿病儿童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制约饮食干预实施的主要因素是家长和患儿的依从性,其次是临床医生对饮食干预的正确认识。
作者:叶婷;左学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对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产力异常分娩产妇,共计28例,对其产力异常原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次进行实验的28例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有效护理下,都已经成功产下婴儿,并且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医护人员要对产力异常的孕妇在其预产期进行严密的观察,并且按照不同的产力异常类型对其进行护理,从而帮助婴儿和产妇更好的成长与恢复,在临床医学上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