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华瑞芳;舒峤;刘勇;曾小兵;姬丽;谢宝强;廖金

关键词:利拉鲁肽, 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寻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原有的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加上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原有的降糖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餐后2H胰岛素及 c肽、体重、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指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 FBG、2hBG、BMI、HbAlc等方面了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治疗前对比有明显差异性,但是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BMI、收缩压,男女性腰围和臀围上,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之前有明显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要优于对照组患,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原有的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加上利拉鲁肽治疗,降低了患者的体重和血压血脂,改善了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了患者心功能,是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新选择。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接受治疗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患者及家属做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人性化护理组患者对门诊输液室环境、护理人员的外表着装及服务态度、健康宣传和病情介绍情况、输液的熟练程度和应急的处理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都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升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对输液的顺利进行有积极作用,对门诊诊疗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孙晓莉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学龄前小儿斜视矫正术护理

    探讨学龄前儿童斜视矫正术如何实施护理,减少并发症。对我院68例行斜视矫正术的学龄前儿童,针对不同的患儿实施术前、术中、术后不同的护理方案。通过对68例患儿的精心护理,无1例发生感染,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患儿费用,提高了手术治愈率。

    作者:张萍;张小英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将急性脑出血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所取得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我院随机抽取自2010年4月~2012年4月入院治疗的122例患者,并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且两组患者数都为61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包括血常规、CT检查、心电图检查、MRA和胸部 X线摄片检查。而研究组除进行一系列常规性的检查外还要进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用药治疗。结果针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得出,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弱于研究组,说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效果良好。结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效果明显。证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是值得推广应用的良药。

    作者:薛铁栓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NSD1与NSD2在神经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不同角色

    NSD (nuclear receptor binding SET domain containing)蛋白家族是一组较新发现的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有三个成员:NSD1,NSD2(又名 MMSET和 WHSC1)和 NSD3(又名WHSC1L)。在很长一段时间里,NSD蛋白家族受人们瞩目的焦点是它们与疾病的密切联系。NSD1,NSD2的单倍体不足分别导致了儿童期巨脑畸形综合征(Sotos syndrome)与沃尔夫综合症(Wolf-Hirschhorn syndrome),这些儿童分别有脑部生长过大,和过小的特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不全,神经系统的发育紊乱在这些疾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建立了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干细胞的体系。并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 NSD1,NSD2在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观察到 NSD1, NSD2蛋白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表达量极低,在RA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形成过程中,表达量大幅度升高,其中 NSD1持续上升而 NSD2先升后降,这些结果与 NSD1, NSD2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相反的作用效果一致。另外,二者的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均有差异,尤其是NSD1的蛋白水平可能主要受到基因转录之外的机制调节。这个细胞体系对进一步研究 NSD1与 NSD2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郇通;潘云;李艳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30例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常见病。老年人急性脑卒中患者,由于年老体弱,肺功能减退,加之脑卒中后意识障碍和(或)肢体活动障碍,急性期多卧床休息,活动减少,极易合并肺内感染,而且肺内感染又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与预后,甚至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而死亡。现将我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张宏允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和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医院门诊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模式及效果评价。方法门诊部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从重树门诊护理服务理念、创新护理工作模式,完善护理服务流程、增添便民措施,加强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开展责任组长竞聘上岗和护理岗位双向选择,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服务明星评选,调整分配方案、完善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进行护理服务综合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评分对照研究,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1年和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第1年、第2年,护理综合服务满意度评分从(92.87±3.2)提升至(98.81±2.9)、护理综合质量(护理部检查)评分从(93.16±3.16)提升至(97.26±1.72),护理安全管理评分从(91.00±3.56)提升至(98.50±2.32),(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提升门诊护理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和安全。

    作者:王玉秀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溃疡41例疗效观察

    目的:考察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每天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1粒;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服药的基础上,口服康复新液3次/d ,10ml/次;两组均服药8w。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7%和76.7%,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出现头痛便秘各2例,试验组出现便秘2例、头痛1例。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溃疡疗效显著,优于奥美拉唑单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哈斯也提·艾力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1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护理

    肝素(heparin)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其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展,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一种由肝素所引起的严重而少见的并发症,HIT作为一种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抗体对肝素--血小板因子4复合物的识别,损伤了血小板以及内皮细胞而导致,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1]。随着肝素的广泛应用,HIT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并得到重视,我院曾收治一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HIT的患者,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崔贵璞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胃肠道择期手术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的可行性研究

    胃肠道手术后是否常规预防性放置胃肠减压管并禁食一直存在争议[1],传统观念认为应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直至术后肛门排气以增加腹部手术安全性[2],但近年来的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研究则提出可不常规使用并支持术后早期进食[3]。这理念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其强调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1,2]。为了验证这一措施的可行性,笔者在本科室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汇报如下。

    作者:凌玉芳;黄艳青;黄梅雪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PACU28例全麻术后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和总结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在我院接受手术且出现术后麻醉苏醒延迟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苏醒延迟的原因及措施进行调查。结果麻醉后苏醒延迟与麻醉药物残留,电解质紊乱,低体温,麻醉药物过量手术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术后应针对相关因素加强支持治疗。结论导致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较多,医护人员要增强防范意识,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尽早发现原因并处理,以避免或减少麻醉苏醒延迟的发生,降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

    作者:牛健妮;丁芙蓉;逄春霞;候婵;梁永新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可缩短住院时间

    细菌性肺炎为呼吸内科的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抗生素的出现及发展曾一度使肺炎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近年来尽管应用强力抗生素和有效的疫苗,肺炎的总死亡率不再降低,甚至有所上升。细菌耐药为临床医生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但抗感染治疗为肺炎治疗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肺炎流行病学资料,选择覆盖可能病原菌的抗生素为经验性治疗方案。

    作者:郑秀卿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1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常规治疗为对照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1 g静滴1次/d,10 d为1个疗程,为治疗组,共41例,观察6 min步行距离,评价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开始时相比,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慢性心力衰竭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

    作者:张建霞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付作用。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依帕司他(依帕司他:弥可保=1:1)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结果3个月后,依帕司他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自觉症状及体征,疗效与弥可保相似。结论依帕司他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李娟;冯晋光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二级医院出院患者疾病构成及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6843例出院患者疾病构成,探讨慢性病、老年病管理模式。方法对我院6843例出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包括疾病构成、年龄、再次入院率、家庭住址特点等。结果疾病构成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高血压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年龄特点以60~80岁的老年人为主,占83.01%。全年有2次及2次以上住院次数者占48.88%。家庭住址居住在医院附近者占65%。结论我院患者群主要为居住在医院附近的老年及慢性疾病患者,故应充分发挥我院在老年病、慢性疾病诊治与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陈丽梅;谢莉玲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系统护理模式对高龄股骨颈骨折人群心理反应及相关并发症改善情况探究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推广提供事实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4月来本院骨科就诊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系统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指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模式在有效地疏导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创伤的同时,也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例,加快患者康复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意义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黄静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腹股沟疝通常分为斜疝和直疝,在普通外科疾病中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我们在腹股沟疝诊疗过程中,发现多例术前诊断为单侧斜疝患者,但术中发现直疝和斜疝并存,此种现象被称之为马鞍疝[1]。笔者2014年6月17日在对一男性患者行右侧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术中发现患者为右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并存,结合2010年10月份至今在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发现直疝和斜疝并存的病例,近期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1例腹股沟疝患者,术前检查疝囊已进入阴囊,但术中探查证实为腹股沟直疝,笔者联合业内同道进行统计分析,我们总结在腹股沟区发现直疝时,将探查精索及子宫圆韧带内筋膜寻找腹股沟斜疝疝囊作为常规手术步骤,尤其在老年男性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等其他一系列增加腹腔内压有关疾病的患者中尤其重要。

    作者:武永明;许桂祥;周衍照;周世龙;薛冰川;薛国亮;许静涌;许准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诊疗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并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随机数字法将100例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检查,试验组采用尿流动力学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检测方法,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术前术后尿动力学参数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发现试验组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测准确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6.00,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尿动力学指标的比较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患者的残余尿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诊断时间,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对患者的病情恢复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荐。

    作者:倪亮亮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西药辅以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80例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16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8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通心络胶囊,对疗效和治疗期间心绞痛发生次数、硝酸甘油每周服用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90%,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通心络胶囊可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舒莉莉;冯德清;李琳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护理干预在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探讨老年骨科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收集我院近两年老年围手术期患者42例,患者中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龄对他们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和知识的宣传,消除术前紧张情绪,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康复良好。针对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采取有效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伟兰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与口服散利痛片剂治疗痔疮术后疼痛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经微波组织加热治疗痔疮术后行芬太尼透皮贴剂和散利痛片剂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行微波组织间加热治疗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观察组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对照组行散利痛片剂镇痛,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7d与术后14d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在行微波组织间加热痔疮术后疼痛治疗中,是一种效果显著,且方法简单,安全性高的药物剂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龚鸿 刊期: 2014年第2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