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与成效

谢芳

关键词:精神科, 封闭病房, 优质护理, 时间, 成效
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和成效。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实践,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的健康效果都明显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实践成效较高,可以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和质量,增强护士服务意识,提高患者满意度。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在提高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成功率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方法在提高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成功率的应用。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成功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进行现状调查,对影响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成功率由改善前49.06%提高到改善后达70.40%,患者满意率由89.52%提高到93.2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品管圈管理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外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增强了护士的成就感,值得推广。

    作者:周湘莉;冯慧娟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切口内应用氨甲环酸对腰椎后路椎间Cage融合术后失血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Cage融合术后切口内应用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及术后功能恢复影响。方法对腰椎后路椎间Cage融合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于椎板切开后把2g氨甲环酸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灌注切口内浸泡1min,及术中缝合深筋膜后向切口内注射氨甲环酸10ml(1g);对照组患者于椎板切开后单用100ml生理盐水冲洗及术中缝合深筋膜后向切口内注射生理盐水10ml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12h、12~24h、24~48h失血量,输血量,术后第3d血红蛋白值、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原二聚体浓度,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术后12h、12~24h、24~48h失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第3d血红蛋白值,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D原二聚体浓度(D原dim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第3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随访两组均无感染病例及未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结论腰椎后路椎间Cage融合术切口内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术后伤口失血量、输血量,减轻血肿,促进切口愈合,还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此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张海存;李展振;吴沧陆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抗痨浓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淋巴结核44例

    目的观察抗痨浓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淋巴结结核的疗效。方法对44例淋巴结结核患者采用抗痨浓煎剂与西药抗结核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疗程1年。结果有效率100%,能明显缩小肿大淋巴结,并且为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创造条件。结论抗痨浓煎剂联合西药对淋巴结结核有明显的疗效,并且副作用小。

    作者:张丹;钮晓红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冠心病合并高血糖、高血脂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糖、高血脂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35例作为冠心病组,将其分为冠心病合并高血糖组(A组)4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组(B组)63例,冠心病合并高血糖及高血脂组(C组)55例,冠心病无高血糖无高血脂组(D组)69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10例人群作为体检组。通过测定各组Hcy的水平及阳性率,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Hcy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体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B组、C组的Hcy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D组(<0.05);C组的Hcy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0.05);B组的Hcy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0.05)。结论通过检测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Hcy的水平,可以证实高血糖和高血脂会加速冠心病的形成和发展。积极控制血糖、血脂和Hcy的水平,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作者:王菲;胡晓美;高文;陈喜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严重眼外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严重眼外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严重眼外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眼外伤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症状与视觉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及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严重眼外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谢德淑;朱良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调剂管理分析

    小包装中药饮片是中药调剂方式中新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小包装中药饮片保管操作简单方便,配方剂量准确,调配速度快,调配质量较高,干净卫生。且小包装中药饮片保持了中药饮片的原有性状,未改变饮片入药、煎汤、诸药共煎的特色,作用显著。但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应用,在包装质量、饮片质量管理等设定均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需加强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管理,明确期间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管理措施。

    作者:黄斌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丁甘仁治疗内伤咳嗽的学术思想浅析

    孟河医家丁甘仁,广闻博览医术精湛,备受后世推崇。《丁甘仁医案》详尽列数了丁氏治疗内伤咳嗽的相关病例,体现了丁氏治疗咳嗽方面丰富的经验。其对于咳嗽的治疗上继承先贤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发挥,融汇伤寒和温病两大学说,熔经方及时方于一炉,精于脏腑辨证,注重后天之本脾脏,综合运用健脾和胃、清肺润燥、温阳逐饮、佐金平木等多种治法,疗效卓著,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作者:吴永钧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与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53例乙肝患者的HBV DNA定量及乙肝两对半定量结果,计算不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组合模式中HBV DNA阳性率及分布情况,分析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相关性。结果6组血清学模式对应的HBV DNA阳性率在9.5~80.0%不等,以HBsAg(+)HBeAg(+)抗HBc(±)组对应的DNA阳性率及DNA拷贝数为高。 HBsAg、抗HBs、HBeAg、抗HBe、HBcAg与HBV DNA对数spearman结果分别为r=0.009,>0.05;r=-0.155,>0.05;r=0.541,<0.05;r=-0.493,<0.05;r=0.067,>0.05。结论 HBeAg含量与HBV DNA含量存在正相关(<0.05),抗HBe含量与HBV DNA含量存在负相关(<0.05)。联合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和HBV DNA定量,可以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一个更准确的依据。

    作者:张智贤;何秋莹;温英梦;曾华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癌症的诊断一旦被确立,自然会导致一系列的情感反应。对晚期癌症患者来说,产生悲观情绪是对这种痛苦生活体验的正常反应。感觉紊乱会引起众多其它情绪变化如震惊、否认、焦虑等等。然而当这些症状达到一定程度,符合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时,确定诊断和治疗就是非常必要的了。癌症患者产生抑郁的情绪的机率是非常大的,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接近25豫的癌症住院患者伴有抑郁的情绪,其心理状态要比一般的患者要复杂得多,一旦被确诊为癌症,很多患者都会对生命产生绝望的心理,加上疼痛以及长期住院带来的经济问题和家庭矛盾,都很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的情绪。早期识别并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情绪,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汉荣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三七总甙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VEGFmRNA表达过程中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三七总甙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VEGFmRNA表达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AGEs、三七总甙+AGEs及不含胎牛血清的DMEM作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24h,利用RT-PCR技术检测三组实验样本的VEGFmRNA表达水平,分析三七总甙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VEGFmRNA表达过程的影响。结果 AGEs浓度增加,VEGFmRNA表达水平逐渐上升,其中100ug/mL、200ug/mL、400ug/mLAGEs作用RPE细胞VEGF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10ug/mL、50u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三七总甙作用RPE细胞后VEGF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单纯AGEs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三七总甙浓度越大,VEGFmRNA表达水平越低。结论 AGEs可显著提高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VEGFmRNA表达,三七总甙能减少由AGEs导致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VEGFmRNA的表达水平,有效改善因AGEs导致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刘万里;蒋晖;匡国平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1例脑梗死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急救护理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1],是指因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部分患者多伴有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长期卧床不起,营养不良,因病情需要,必要时会进行输血治疗。临床输注血液制品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措施之一[3],在输注过程中可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常见的输血反应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轻度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局部后全身出现荨麻疹;中度的过敏反应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也可发生喉头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重度的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一般很少发生。通过回顾1例输入同型血浆出现发热、荨麻疹以及哮喘患者的抢救,探讨发生的原因、护理措施和对症处理措施,以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能力,保证输血安全[4],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急性间隙性血卟啉病1例报告

    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Acute Intermit ent Porphyria,AIP)在血性卟啉病中较为多见,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胆色素原(PBG)脱氨酶(HMB合成酶)活性缺乏所致。起病常在20~40岁,15岁以前和60岁以后极为罕见。男女之比为2:3。因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故易误诊,影响治疗。

    作者:段小琼;何文华;唐宁宁;王欣;唐雪梅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的关系,了解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对糖尿病诊断与监测意义。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4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运用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运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其空腹与餐后2h血糖进行检测,然后对两组人员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及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呈显著地正相关关系(<0.05),但其和餐后2h血糖的相关性显著优于和空腹血糖的相关性(<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密切相关,能够将科学依据提供给糖尿病的诊断和监测。

    作者:窦文忠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开展孕产妇产前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对产妇开展健康教育对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有无影响。方法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观察组的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程观察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产程明显缩短,产后2h的出血量明显减少(<0.05),新生儿窒息明显下降(<0.05)。结论对孕产妇开展产前健康教育,可以影响产妇的自我行为,达到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北下降,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芬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浅析老年性脑血栓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对于老年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沟通方式,以求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了老年性脑血栓患者200例,强化脑血栓患者临床护理并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解,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有41例患者首次发病,因溶栓及时都已基本痊愈;95例患者肢体活动、语言功能恢复较好,进行康复训练;63例有肢体活动、语言功能部分恢复,并且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另有1例患者因合并多种疾病医治无效死亡。结论在通过药物对老年性脑血栓进行治疗的同时,强化对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心理沟通,可以使得老年患者的各项需求得以满足,有效降低老年性脑血栓的致死、致残率。

    作者:姜秀丽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加超声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加超声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加超声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跃0.05;平均住院天数、一次性碎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0.05。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加超声碎石取石术可有效治疗输尿管结石,一次性碎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福铨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3月~201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4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肱骨髓内钉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状况以及预后肩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手术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0.05),颈干角比较无统计学差距(>0.05);两组患者预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差距(>0.05)。结论肱骨髓内钉能有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有利于术后骨折愈合。

    作者:潘仕红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对比

    目的分析比较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来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64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腹壁非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腹壁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透析导管使用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腹膜透析液入液时间、腹膜透析液出液时间及超滤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2.38±8.31)分,优于对照组的(74.52±4.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腹膜透析管移位发生率为3.13%,对照组腹膜透析管移位发生为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较非固定方式更有优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燕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再次剖宫产患者加强优质护理对妊娠结局影响探析

    目的探讨加强优质护理对再次剖宫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行再次剖宫产术的孕妇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及抑郁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再次剖宫产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洋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浅谈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30例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护理经验。本文主要介绍介入治疗逐渐成为脑血管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许多诊疗新业务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借鉴他人经验,应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丰富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内涵。严密的病情观察、科学、个体化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地防治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

    作者:曹玮 刊期: 2015年第4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