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留置导尿管固定方法对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

裴素华;李娥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 固定方法, 相关性感染, 留置导尿患者, 并发症, 尿路感染, 尿道狭窄, 护理操作技术, 留置导尿术,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影响综述, 影响因素, 危重患者, 尿道损伤, 排尿困难, 留置尿管, 精神因素, 操作过程, 手术后
摘要:留置导尿术被广泛应用于麻醉或手术后排尿困难的患者及危重患者,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损伤、尿路感染和尿道狭窄等,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了留置尿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尿管的选择、导尿操作过程的损伤及患者自身的器质及精神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对导尿管留置过程中的外固定方法对尿道并发症的影响关注较少,现就留置导尿患者导尿管留置的不同固定方法对尿路感染的影响综述如下。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药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践与探索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正在探索和实践的一种新型本科生教育管理制度,它对于本科生综合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目前本科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导师制的背景、意义、遴选、职责、考核等方面就我院药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情况进行了阐述。

    作者:张立明;马欣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综合康复训练促进脑卒中患者足内翻踝足稳定性的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足内翻踝足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10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平均年龄为61.5±8.6岁(50~65岁),随机分为AFO穿戴(对照)组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每组50例,病程1个月~1年。对照组只穿戴AFO;治疗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包括院给予踝足畸形紧张肌肉的牵伸训练、拮抗肌群肌力训练、内外旋矫正器使用等治疗方法。疗程为3个月。结果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后,治疗组踝足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以病程时间较短患者的治疗效果佳。两组效果比较,治疗组有84%的患者完全掌握康复知识和功能锻炼的方法,对照组只有10%完全掌握康复知识(=26.296,<0.05)。治疗组有82%的患者足内翻的稳定性控制好,可以独立的步行,对照组只有4%恢复功能(2=32.671,<0.05)。结论早期踝足稳定性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足内翻畸形,提高站立、行走的稳定性。

    作者:许亚男;谭文捷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87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探讨习惯用药中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发掘警戒信号,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8736份ADR的报告来源、患者信息、药品种类、ADR表现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类药品和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居多;一般ADR主要损害皮肤及其附件,而严重ADR主要损害呼吸系统,且中老年患者的发生率较高;患者一旦发生ADR,及时采取救治措施,99.5%转归良好。结论 ADR是药品的固有属性,但其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与药品种类、剂型、患者体质、救治情况等诸多因素有关,应正确评价药品效益与风险,合理用药。

    作者:班炳坤;韦敬土;孙蓉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探讨更为有效的护理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结果患者生活自理50例(44.2%),部分自理33例(29.2%),重残不能自理者9例(8.0%),持续植物状态者5例(4.4%);死亡9例(8.0%),自动出院7例(6.2%)。其中并发再出血3例,肺炎致呼吸衰竭9例,消化道出血5例,泌尿系感染7例,肾功能不全6例。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预后。

    作者:顾黎薇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非增生性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NPDR)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控制DR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19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分为NPDR组(163例)与PDR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DM)发病年龄、DM病程、血糖波动值、应用降血糖药物的方式以及全身合并症的情况,采用检验、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同时以150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糖尿病患者与DR患者的全身合并症进行比较,应用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NPDR组与PDR组比较,年龄、DM发病年龄、DM病程、血糖波动值及胰岛素使用情况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全身合并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DR组与NDR组比较,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0.05)。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病程、血糖波动与PDR发生相关;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病及冠心病与DR的发病相关(<0.05)。结论 DM患病时间长以及血糖波动不稳定为PDR发生的高危因素,合理用药控制血糖减少PDR发生,同时关注其他器官合并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胡艳滨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喷他佐辛抑制瑞芬太尼全麻后痛觉过敏的临床观察

    瑞芬太尼是超短效阿片滋受体激动剂,起效迅速,镇痛作用强,停药后苏醒快,麻醉平稳,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患者的全身麻醉。但也因其超短效药理特性,在停药后短时间内即出现手术部位的剧烈疼痛甚至痛觉过敏(opioid induced hyperalgesia,OIH),违背了麻醉的初衷,有必要进行预防。喷他佐辛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镇痛效果显著,本研究拟观察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喷他佐辛对瑞芬太尼全麻后痛觉过敏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黄丽;朱虹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90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动脉硬化指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既可以明显改善的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等临床症状。

    作者:辛冬桂;桂宏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葡萄球菌属血流感染鉴定及其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属血流感染鉴定的快捷方法,并进行药敏试验,为提高检验速度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2月送至检验科检验的血液培养的阳性标本进行研究,从中共分离出葡萄球菌属48株,分别采用标准法(A组)和直接法(B组)对血液培养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结果和标准法进行比较可知,葡萄球菌属血流感染鉴定的准确率为91.67%,药敏试验的标准符合率为93.18%,组间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葡萄球菌属血流感染的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中,利用自动化仪器进行直接检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在保证检测准确率的基础上缩短血液标本的培养时间,有助于及时救治患者。

    作者:文学杰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9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干预措施分析

    目的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从来我院就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随机选取49例作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另选取49例作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通过不同临床护理方法后的疾病预后效果。结果①两组患者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各阶段患病人数均有所减少,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人数更多(<0.05),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不良结局发生率为9.16%,低于对照组的20.40%。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给予全面、到位的临床护理干预,可让患者血压更稳定,减少不良结局发生率。

    作者:李春红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两种LCP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应用胫骨远端内侧锁定钢板与胫骨外侧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内侧远端锁定钢板固定(内侧组40例)和外侧远端锁定钢板固定(外侧组38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75例获随访,时间8~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院内侧组为(124±21.3)d,外侧组为(164±1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骨不连及延迟愈合发生率,内侧组为1例,外侧组为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按Ovadia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分院内侧组为(92.3±4.2)分,外侧组为(87.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并发症发生情况院切口裂开及感染发生率院内侧组为4,外侧组为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内固定变形及断裂院内侧组为0%,外侧组为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内侧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较外侧远端锁定钢板,操作损伤小,符合生物力学,有利于骨折愈合,同时需处理好局部软组织,减少并发症出现。

    作者:谷军;王爱兵;李坤庆;明亮;刘晟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颈动脉狭窄超声检查的应用及研究

    颈动脉狭窄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它属于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主要致病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如果颈内动脉狭窄超过70%,往往引发患侧大脑血流灌注显著减低。本文简要介绍颈动脉狭窄超声检查方面的常用技术及其进展。

    作者:曹超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新生儿鹅口疮两种护理方法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新生儿鹅口疮两种护理方法的疗效对比。方法将32例新生儿鹅口疮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先用2%碳酸氢钠溶液口腔护理后再将10~20万u/ml涂擦鹅口疮处;观察组仍用2%碳酸氢钠溶液口腔护理后再用该溶液打湿的棉签蘸上制霉菌素细末涂擦鹅口疮处;观察口腔黏膜的修复状况。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用2%碳酸氢钠溶液口腔护理后再用该溶液打湿的棉签蘸上制霉菌素细末涂擦鹅口疮处,此方法可加快口腔黏膜的修复,从而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爱萍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光导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分析探讨光导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总结。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颈椎等手术患者(共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占20例,麻醉诱导后对照组使用直接喉镜经鼻气管插管,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使用光导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手术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0.00%,而对照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成功率比实验组少了20.00%,为70.00%,经对比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插管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导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具有成功率高、损伤小的优点,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作者:俞利忠;郑达明;蒋小琴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探究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中的1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以及一般性的健康宣传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以及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母乳喂养达到半年以后的孕妇明显比对照组高,其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全过程优质护理干预能够使母乳喂养率有所提高。

    作者:欧阳燕;李运红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1例IABP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是经皮穿刺,由股动脉置入在降主动脉上段,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的一种容量置换术,是利用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加大主动脉舒张压,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心肌供养;在心肌收缩前气囊放气,主动脉压力下降,心脏后负荷下降,心脏对血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下降,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1]。患者行急诊PCI术,为稳定血流动力学及防治恶性心律失常等情况的发生,术中可应用IABP辅助治疗。患者行急诊PCI术后应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治疗,易发生抗凝过度而发生出血情况,如上消化道出血或脑出血,严重危机患者生命。而应用IABP期间,容易因创伤因素及术后需要长期卧床而形成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一旦发生出血及血栓形成,医务人员应在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出凝血状况,积极配合医生给予止血、抗凝、溶栓的治疗,同时做好护理管理工作,避免脑出血及血栓造成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应用IABP泵的辅助治疗中,出现了一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现将护理体会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张志娟;王越敏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探讨人文护理在阴茎假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给予阴茎假体植入术患者人文护理的临床效果,并探讨人文护理在阴茎假体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7月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例功能勃起性障碍(E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以及护理效果。结果9例患者的手术均取得满意的效果,且术后未出现感染的现象。结论给予ED患者人文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手术成功的机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梁艳文;刘蕾;程笑非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基层医院孕产妇产前检查指导促进优生优育

    目的研究分析乡镇地区孕妇产前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对孕妇产前检查造成影响的相关原因。方法院本次研究分析以2010年6月~2014年6月,来本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266例孕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现阶段乡镇阶段影响孕妇产前检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孕妇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均有可能对孕妇的产前检查行为造成影响。结论妇产科的临床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孕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孕期女性认识到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提高新生儿质量,促进优生优育。

    作者:李笑红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乳腺微创旋切术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乳腺微创旋切术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特殊护理。并在护理的前后期用SAS和SDS对他们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特殊的优质护理后,生活质量及病情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其测评的结果显示<0.05;而对照组的测评结果>0.05,差异不大。结论优质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经过了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患者的病情及其生活质量。

    作者:高建红;乐迎春;曹敏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方法,降低或避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住院期间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方法自2008年12月~2009年12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1例,术前评估准备,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术后遵医嘱及时、准确、规范给药,密切观察患肢深静脉血流情况,指导、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等。结果无1例因护理措施不到位而发生症状性DVT。结论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可以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春梅;邓姝 刊期: 2015年第43期

  • 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2015年3月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5例,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33%、97.78%、2.22%,对照组分别为75.56%、77.78%、20.0%,各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0.05),有可比性。结论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付瑞 刊期: 2015年第4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