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全
目的:了解昆明市精神障碍患病率和精神卫生资源投入及利用现状.方法:抽样调查全市精神疾病患病率及诊治情况,同时普查全市精神卫生资源现状.结果:精神和行为障碍30天患病率为4.53%,12个月患病率为6.41%,终生患病率为15.19%.重性精神病30天患病率为1.02%,推算全市现重性精神病人51 000例.全市共拥有精神科正规病床1 920张,即每万病人拥有床位数为152张,精神科病床年平均使用率为92.6%.结论:昆明市精神卫生资源投入不足.
作者:杨家义;阮冶;黄悦勤;高长青;卢瑾;姚坚;党卫民;罗诚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鉴于药物的理化特性、剂型、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多药合用很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增加.为促进药物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使用,笔者抽查了2008年的3 000份住院临床医嘱,旨在发现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及时纠错,以期提高全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丁珊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老年患者由于体力极度虚弱,或感觉运动功能丧失,无力变换卧位,加之护理不当,致位于体表骨隆突和床褥之间的皮肤组织、甚至肌肉,因持续受压,局部缺氧、血管栓塞、组织坏死而形成的溃疡,称为褥疮(现多称压力性溃疡).褥疮一旦发生不但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还由于褥疮的发生而引起医疗纠纷.
作者:刘春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早产是围生儿死亡和疾病的首要原因,预测和早期诊断早产,积极处理减少早产和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是产前保健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更好地预防早产,现将我院103例早产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天慧;甘荔;彭红;李俊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5年我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9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41例(43.16%)为粘连性肠梗阻,肠道肿瘤33例(34.74%),嵌顿疝12例(12.63%);所有病例经手术治疗后,3例死亡,5例好转,87例治愈出院.结论:肠梗阻常见病因依次为:肠粘连,结肠肿瘤,腹股沟嵌顿疝;疑有绞窄,保守治疗无效以及反复发作是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指征.
作者:李长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各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2月~2008年2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48例,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其中Ⅰ型5例,Ⅱ型8例,Ⅲ型9例,Ⅳ型12例,Ⅴ型10例,Ⅵ型4例,根据骨折不同的特点采取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48例获1~3年随访,优良率83.3%.结论:骨折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并植骨、适时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作者:房辉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硝呋太尔制霉素软胶囊治疗妊娠期念珠菌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89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用硝呋太尔制霉素软胶囊,每晚睡前用温水洗净阴部,用该阴道栓1枚置入阴道深部,6次为1疗程;对照组40例,阴道深部放入克霉唑阴道片1枚,3日后再给药1次,6天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硝呋太尔制霉素软胶囊,显效快,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雅燕;张岩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转复与维持窦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房颤病程3天~5年患者首先接受华法令抗凝治疗3周,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接受胺碘酮治疗,第一周为0.2 g,每日3次口服,第二周0.2 g,每日2次口服,如房颤未转复.则行电复律治疗;B组(48例):接受普罗帕酮150 mg,每8 h 1次,连续应用4 d,如房颤未转复,则行电复律.A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服用胺碘酮0.2 g,每天1次维持.B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接受普罗帕酮150 mg,每8小时1次维持.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12%(6/50),普罗帕酮组10%(5/48),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随访1个月,6个月,1年,2年,胺碘酮组的维持率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组药物复律成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考虑与选择房颤病程多数在1年以上有关,但是复律后维持窦律方面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
作者:丁大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浸润性突眼(简称甲亢浸润性突眼),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内分泌科使用火把花根片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甲亢浸润性突眼,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志浩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MG)患者施行胸腺瘤切除术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法:对我院近年38例施行MG胸腺瘤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SAI~Ⅲ级,择期经胸骨正中劈开行胸腺切除手术,MG分型:Ⅰ级12例,Ⅱa级7例,Ⅱb级9例,Ⅲ级3例.麻醉诱导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注射阿曲库铵,麻醉维持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异氟醚吸入,不再追加肌松药.所有患者术后均带气管插管回监护病房,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38例患者术后死亡2例(占5.3%),发生MG危象6例(占15.8%,6/38例).术前危象预测积分≥12分的27例患者中,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308.4±183.7)h,显著高于危象预测积分<12分者的(56.2±47.5)h,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G患者术后需要呼吸支持的发生率随临床分级增加而增高;术中尽可能避免肌松药物的使用,术后正确掌握拔除气管导管的时机,对保证MG患者胸腺切除手术安全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新生;刘怀清;刘祥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重症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术前备皮及做好病人家属解释工作,术后严密观察T、P、R、BP瞳孔变化,整套引流装置通畅无菌,记录引流液情况,加强基础心理护理.结果:35例患者复查脑CT脑室积血均消失,术后全部存活.结论:术前、术后全程认真护理及细心观察,是保证脑室引流成功的基础.
作者:陈翠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CPM及透明质酸钠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髌骨骨折患者术中、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并应用CPM康复机进行功能锻炼,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反应轻,关节活动好.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8.4%.结论:CPM及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能够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软骨修复,改善关节功能,防止创伤性骨炎的发生.
作者:苏登;叶永杰;阳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HE)患者的病死率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08年10月间HE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HE患者原发疾病、有无合并症(腹水、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总结HE患者的病死率、发病诱因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本组HE患者死亡率为19.23%.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21例(40.39%),其次为感染18例(34.62%)、电解质紊乱15例(28.85%)等.其中诱因不明确2例死亡率为100.00%,诱因明确的50例死亡率为16.00%;仅有一种诱因的患者死亡率为8.33%,有两种诱因的患者死亡率30.77%,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本组HE分期中Ⅰ期、Ⅱ期、Ⅲ期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Ⅳ期患者;Child-Pugh分级中A级、B级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C级患者;伴有并发症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HE发病诱发因素众多,预后与患者的HE分期、Child-Pugh分级以及有无合并症密切相关.
作者:梁小波;张亮;王海斌;吴小林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与Ki-67、p53在大肠癌和腺瘤的表达及发生、发展机理.方法:用组织芯片原位杂交的方法在分子学水平对细胞的端粒酶进行检测,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Ki-67,p53进行检测.结果:72例大肠癌端粒酶表达的阳性率为77.78%,Ki-67阳性率88.89%,p53阳性率63.89%;36例大肠腺瘤端粒酶表达阳性率8.3%,p53阳性率22.22%,Ki-67阳性率13.89%.端粒酶和Ki-67、p53的阳性表达在大肠癌和大肠腙瘤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和K-i67、P53在大肠细胞癌变过程中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吴建浓;刘敏;李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笔者对2007年5月~2008年12月前来就诊的1 400例男科门诊患者进行艾滋病知识和危险行为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感染艾滋病脆弱性的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张杰;万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试验,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80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 mg/d,3 d后逐渐减量,7~10 d为1疗程,对照组70例,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给予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消除影响治疗效果的不良因素.结果:治疗后纯音测听示激素治疗组听力恢复有效率73.75%,对照组有效率55.71%(P<0.05).结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明显改善听力.
作者:彭亚;柳岸;孙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鼻窦内镜手术后常出现鼻出血、鼻塞、鼻腔干燥等一系列的症状,因此术后的鼻腔护理显得极为重要.我科自2007年11月在鼻窭内镜术后第二天取出鼻腔填塞物即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行鼻腔冲洗,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良淑;方利;方红雁;周述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建立川渝产山银花中总黄酮和总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和总绿原酸.结果:总黄酮在0.02~0.08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回收率为98.15%,RSD为0.45%.总绿原酸在0.8~8 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75%,RSD为0.2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有效、灵敏、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山银花总黄酮和总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李春红;田吉;何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晚期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应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DN早期即微量蛋白尿期进行有效的治疗.
作者:沈宁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加口服咖啡因治疗腰麻后头痛的有效性.方法:在我院实施下肢及肛肠鞍区手术腰麻后头痛的40例患者,随机分4组,每组10例.Ⅰ组为一般补液治疗组、Ⅱ组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Ⅲ组为咖啡因组、Ⅳ组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加口服咖啡因组.结果:Ⅳ组腰麻后头痛缓解在病程上明显优于Ⅰ组和Ⅲ组,P<0.01,也优于Ⅱ组,P<0.05.Ⅱ组与Ⅰ组、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腰麻后头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口服咖啡因可迅速缓解腰麻后头痛.
作者:刘莉;周曙;黄素珍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