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周祥;惠红岩;岳双柱;常海刚;申法政;金保哲;王仲伟;周文科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 大肠埃希菌, 感染, 抗菌药物耐药性
摘要: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监护室(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NSICU)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 1年1月-2013年12月95株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药敏实验结果,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株(47.4%)大肠埃希菌菌菌种来自痰标本,36株(37.9%)来自尿标本.201 1年共检出大肠埃希菌23株,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菌株9株,占39.1%,2012年共检出32株,ESBLs17株,占53.1%,2013年检出40株,ESBLs26株,占65%.2011-2013年,ESBLs阴性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50%、60%和64.3%,ESBLs阳性的耐药率分别为88.9%、100.0%和100.0%,明显高于ESBLs阴性细菌;菌株总体耐药率分别为73.9%、81.3%和87.5%,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余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亦有这种趋势.目前尚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菌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性,应加强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检测,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加强对重症患者的护理,加强NSICU的消毒和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12-2013年福州市手足口病原学调查研究

    目的 对2012-2013年福州市手足口病进行病原学调查研究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福州地区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方法 收集2012-2013年福州市区临床表现为手足口病的样本1 031份,通过荧光定量RT-PCR、巢式RT-PCR以及NCBI提供的BLAST序列比对确定肠道病毒型别.利用CVA6特异性引物鉴定2012-2013年福州市其他肠道病毒.对2012年CVA6手足口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1 031份标本中878份显示EV阳性,检出率为85.16% (878/1 031),其中EV71 426例,阳性率为45.52% (426/878);CVA1693例,阳性率为10.60% (93/878);其他肠道病毒359例,阳性率为40.88% (359/878),其中CVA6为218例,阳性率为24.83% (218/878).另还发现CVA10和Echo3肠道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现0~5岁年龄组儿童为CVA6主要发病人群(构成比为94.04%),男女性别比为1.66∶1;CVA6构成比情况在各月有较大差异,总体起伏明显,9月的CVA6病例构成比占62.50%,达到2012年高峰.结论 EV71、CVA16和CVA6是福州市手足口的主要肠道病原体,CVA6病毒已经超过CVA16成为第二大病原体,2012年CVA6主要发病人群为0~5岁儿童,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作者:郑能雄;陈霄璐;周美龄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儿童血培养标本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血培养标本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儿血培养标本分离出CNS,对其进行菌株鉴定与药物敏感性测定,使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3年儿童血培养标本共检出CNS 501株,分离率居前5位的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46.99%、47.22%)、溶血葡萄球菌(23.69%、25.40%)、人葡萄球菌(19.68%、19.84%)、头状葡萄球菌(2.81%、1.98%)和沃氏葡萄球菌(4.42%、3.9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67.35%~ 89.83%.CNS对青霉素耐药率为87.76%~ 94.96%,对红霉素耐药率为76.07% ~ 95.31%;对莫西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四环素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均低于30%,未发现利奈唑胺耐药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各1株.结论 儿童血培养标本中MRCNS检出率高,已发现耐万古霉素的CNS,应该继续重点监测.

    作者:张秀红;宋惠珠;耿先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在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对心肌炎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4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56例非病毒性心肌炎(NVMC)患儿和52名健康对照儿童,分别检测2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5种心肌酶活性.结果 检测cTn Ⅰ和CK-MB诊断心肌炎敏感性分别为71.88%和6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0.70);特异性分别为96.30%和6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8,P<0.001);准确性分别为87.21%和6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3,P<0.001).检测cTn Ⅰ和CK-MB对心肌炎诊断指数分别为0.68和0.34;阳性预告值分别为92.00%和5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41,P<0.001);阴性预告值分别为85.25%和78.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6,P=0.17);联合检测cTn Ⅰ与CK-MB诊断心肌炎敏感性为84.38%、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4.19%、诊断指数为0.84、阳性预告值为93.10%、阴性预告值为91.22%.结论 联合检测cTn Ⅰ与CK-MB诊断VM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告值与阴性预告值,均高于单一检测,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更好.

    作者:周伟梁;曾凡杰;秦伟毅;唐绍辉;彭雄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昆明市空巢家庭与核心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目的 探讨空巢家庭与核心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抽取昆明市4个社区的空巢家庭和核心家庭成员,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测评.结果 空巢家庭成员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抑郁和恐怖因子的得分高于核心家庭成员(P<0.05);女性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的得分高于男性(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庭成员间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的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慢性病的家庭成员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未患慢性病的家庭成员(P<0.05);伤残的家庭成员除偏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及SCL-90总分得分均高于未伤残的家庭成员(P<0.05).结论 空巢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核心家庭成员,性别、文化程度、慢性病、伤残等因素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有影响.

    作者:孙艳春;赵文兰;万崇华;许传志;谭晓刚;吴霞;杨刘佳;杨春平;李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含量调查

    目的 了解和掌握市售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11种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的含量水平.方法 从河南各地市的市场、超市等采集纸质食品包装用品,采用“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的“食品包装材料有害物监测的标准操作程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8种荧光增白剂,其中C.I.85的检出率和平均值高,分别为12.9%和6.65 mg/kg;样品检出率为12.9% (15/116),平均含量为13.2 mg/kg.结论 食品包装用纸存在违规添加使用荧光增白剂的情况,为减少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和危害,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张利锋;张伟;张欣烨;张文豪;张二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厌氧菌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肿瘤抗药性等问题的不断出现,厌氧菌对实体瘤的溶瘤作用引人关注.本文分析了双歧杆菌属、沙门菌属及梭菌属的一些菌株在实体瘤治疗中存在的优势及问题,我们认为厌氧菌在实体瘤治疗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牛海玲;黄荣萍;宋国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Meta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和Medline、Pubmed、Ovid中1990-2013年发表的、有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文献,搜索时间为2014年6月.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1.0估计意外伤害发生率,按照性别、年级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合格文献6篇,总样本量为7 452人,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2.4%,95%CI:24.6%~ 42.7%.亚组分析显示,留守男童意外伤害发生率36.8%,女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5.7%,学前组意外伤害发生率26.8%,小学组意外伤害发生率39.4%,中学组意外伤害发生率29.8%,不同亚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胡洋;宇翔;廖珠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腺病毒siRNA沉默Raf-1基因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肥厚

    目的 研究Raf-1 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对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构建Raf-1腺病毒siRNA载体,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心肌肥厚组、无关siRNA组、Raf-1 siRNA干预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无关siRNA组及Raf-1 siRNA干预组注射ISO后,分别经心包腔注射重组腺病毒pAd-siCon及pAd-siRaf-1,4周后染色测定全心重指数(HWI)、心肌细胞横截面积(CSA)、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及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western blot检测心肌Raf-1、NF-κB及ERK1/2蛋白表达,RT-PCR检测TNF-α、MCP-1、TGF-β 1 mRNA表达.结果 与心肌肥厚组相比,Raf-1 siRNA干预组可降低大鼠HWI、CSA、CVF及PVCA,下调Raf-1、NF-κB、ERK1/2蛋白及TNF-d、MCP-1、TGF-β1 mRNA表达;无关siRNA组与心肌肥厚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Raf-1 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能减轻大鼠心肌肥厚,其作用可能与抑制Raf-1/NF-κ B、Raf-1/ERK1/2信号转导及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表达相关.

    作者:郑亚萍;王兴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江苏省757份学生餐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通过对江苏省幼儿园和大、中、小学校统一供应的早餐和午餐中食源性致病菌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餐安全状况,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方法 2014年在江苏省6个省辖市采集757份学校早餐和午餐样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对其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结果 757份学生餐样品中中沙门氏菌检出率0.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1.2%,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3.7%,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乳与乳制品、米面食品、盒饭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相对较高,分别为8.3%、5.8%、6.6%.学生餐样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夏天显著高于冬天.结论 江苏省市学生餐中存在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卫生监管,防止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王燕梅;唐震;乔昕;倪云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2014年银川市麻疹发病与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2014年银川市麻疹发病情况,了解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以便为制定麻疹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疫情资料以及分层随机抽查银川市健康人群724名的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12例,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56例,麻疹年发病率为2.65/10万;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71%,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川市麻疹防控效果和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较好,但仍应对一些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强管理,定期进行抗体水平监测,适时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必要时建议扩大强化免疫年龄组.

    作者:井伟;雷静;苗志峰;李燕;高源;曹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2009-2013年腾冲县预防控制麻疹策略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2009-2013年腾冲县麻疹防控策略的效果,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腾冲县含麻疹成份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接种率、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和麻疹监测系统相关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综合评价预防控制麻疹的效果.结果 2009-2013年腾4307冲县常规免疫MCV1、MCV2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分别为98.92、99.21%%和99.41%、97.89%,SIAs及查漏补种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为98.41%和99.17%,二类麻腮风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MR)接种率为71.13%,人群麻疹抗体平均阳性(≥1∶250)率96.77%,保护性抗体阳性(≥1∶800)率83.61%,2009年发病率0.16/10万,2010-2013年无本地病例报告,输人性病例2012年发生5例,2013年发生1例.结论 将常规免疫接种维持在较高接种水平基础上适时进行MV SIA,并进一步提高接种质量、接种及时率以及加强监测、评估、管理和督导是保障消除麻疹目标实现消除麻疹的根本途径.

    作者:刘光杰;刘安恒;张国珍;段正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河南地区5岁以下病毒性腹泻患儿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

    目的 分析2011-2014年河南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感染状况、季节流行特征及轮状病毒(HRV)血清型基因分型.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单中心郑州市儿童医院住院腹泻患儿粪便共506份.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轮状病毒(HRV),人星状病毒(HAstV)、人杯状病毒(HuCV)、肠道腺病毒(EAdV)及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血清型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检测的506份标本中HRV (224) 44.26%、HAstV (83) 16.40%、HuCV(诺如病毒Ⅱ型为主)(58) 11.46%、EAdV (32) 6.32%、未定型(109) 21.54%,HRV是导致河南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每年秋冬季节患儿病毒阳性率检出明显升高;病毒性腹泻各组间所占比例在男女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腹泻患儿发病的高峰年龄为6~24月龄,占51.54% (183/355);224份RV检测阳性标本G血清型和P基因型分布特征,G血清型流行优势毒株为G3型90份(40.17%),未发现G8型.P基因型分型结果显示,常见的毒株是P8型99份(44.19%).基因型组合:以G3P [8]为主;506份检测标本中混合感染共24份(4.74%),以轮状病毒混合其他病毒感染为主,占50% (12/24),轮状病毒和人星状病毒混合感染多,占29.16% (7/24);其次,轮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混合感染占20.83% (5/24).混合感染的患儿中<2岁的占83.33% (20/24).结论 河南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分型复杂,以轮状病毒检出率高,发病高峰在每年秋冬季节,以6~24月龄婴幼儿为主,HRV主要亚型G3 [P8],同时存在不同病原混合感染的现象,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和人群分布.

    作者:王跃生;张敬;李小芹;于静;周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性焦虑状况研究——以四川省高校为例

    目的 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性焦虑内容和水平,性信息获取途径和应对方式,以期为缓解大学生的性焦虑心理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成都中医药大学等724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获得统计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大学生性焦虑包括对性知识缺乏、性行为、性观念、性体相和性心理的焦虑情绪;男生在性知识缺乏和性心理上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P<0.05);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获取性信息;大学生应对性焦虑的主要方式是顺其自然.结论 大学生性焦虑问题突出,缺乏权威有效的性信息获取途径,急需开放的性教育观念和文化的支持与帮助.

    作者:王军;罗文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重庆大足区3~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其铅中毒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大足地区3~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BH2101S型钨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对本地区8个乡镇幼儿园的3~6岁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及地区3~6岁儿童血铅值及铅中毒发生率,并对升高血铅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1 393名3~6岁儿童血铅平均值为(54.96±26.81) μg/L,铅中毒儿童772名,中毒率为55.42%,男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女童(P<0.05),各年龄段及各地区儿童血铅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三驱镇3~6岁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高.致使儿童血铅升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父母从事工作与铅相关、常接触富铅物品、常进食富铅食物、家庭住房近装修过,补充锌钙制剂是血铅升高的保护因素.结论 重庆大足地区3~6岁儿童血铅水平与中国其他城市相似,需针对致使血铅水平升高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铅中毒.

    作者:杨静;董剑;张波;秦国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2010-2014年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观察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我院EICU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结果 2010-2014年我院ICU送检合格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 33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26株、革兰阴性菌1 522株、真菌191株.2010-2014年革兰阳性菌分别占22.18%、27.30%、25.00%、28.39%和28.06%,革兰阴性菌分别占73.59%、67.84%、68.20%、62.45%和60.52%,真菌分别占4.23%、4.86%、6.80%、9.16%和11.42%.EICU常见致病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同时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 EICU感染病原菌菌种较多,加强病原菌动态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鲁厚清;潘晓龙;汪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四川省肺吸虫病流行现状及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近年来四川省肺吸虫病流行现状及流行趋势,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0个点开展主动监测,在监测点进行人群病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和中间宿主调查;在全省18个流行市(州)进行肺吸虫病病例报告登记,汇总分析病例报告.结果 主动监测共调查2 949名居民,血清学阳性率为1.32%;回收调查合格问卷2 918份,20.49%的调查对象对肺吸虫病有所了解;34.51%的调查对象有生吃或半生吃溪蟹的行为,61.99%有玩耍溪蟹的行为,84.27%有喝生水行为;共捕获溪蟹2 154只,平均重量为25.5g/只,感染率为13.83%,感染度为4.54,单只溪蟹感染囊蚴数高为25个;采集拟钉螺388只,感染率为10.57%;2007年以来共登记报告肺吸虫病病例98例,主要集中于达州、泸州、宜宾三市,发病年龄主要在6~15岁,临床表现以肺外型为主.结论 四川省肺吸虫病病例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区自然环境中存在肺吸虫传播链;流行区人群大多有不健康饮食行为习惯,若疏于防控,出现流行或暴发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陈琳;陆定;徐亮;曹淳力;钟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脓毒症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 (Th17)细胞水平在儿童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儿36例;健康儿童2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离外周淋巴细胞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检测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即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IL-17及IL-23的含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脓毒症患儿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增高(t=3.68,P<0.05);脓毒症患儿组ROR γ t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8.32,P<0.05);同时脓毒症患儿组细胞因子含量(IL-6,IL-17,IL-2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此外,脓毒症死亡组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2.2±0.5)%显著高于存活组(0.8±0.3)%(t=4.67,P<0.05),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患儿死亡率呈正相关(r=0.24,P<0.001).结论 Th17细胞参与了脓毒症的炎症反应,检测Th17细胞水平有助于儿童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熊燚;王健;魏笛;赵君;叶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2010-2014年渠县不同人群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2010-2014年渠县不同人群HIV感染状况及感染特点,为渠县艾滋病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渠县2010-2014年不同人群的检测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检测标本246 818份,检HIV抗体阳性208份,阳性率0.84‰.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自愿咨询检测者25.54‰,专项监测人群1.05‰,住院人群0.45‰,献血浆人群0.03‰.HIV感染人群分布为:年龄以青壮年居多,20 ~ 49岁占52.40%;性别男性多于女性,占75.48%;职业以农民居多,占54.33%;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者为主,分别占37.02%和29.81%;地区主要是本地籍人员,占96.15%.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7.12%.结论 渠县HIV感染状况不容乐观,HIV感染人群主要为自愿咨询检测者;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应继续加强监测范围,加强对青少年及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教育及性安全知识的普及,以遏制艾滋病在我县的流行和蔓延.

    作者:王清;王小林;郑国顺;王顺东;罗德维;王开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5例布鲁氏菌病血清抗体阴性感染病例的鉴定及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布氏菌病血清抗体阴性的感染病例,降低临床对布氏杆菌感染诊断的误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4年我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布氏菌感染病例共51例,其中有5例布氏菌血清抗体阴性,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对5例疑似感染病例通过血清抗体检测、血细菌培养和16sRNA测序分析加以鉴别确认.结果 5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反复发热、多汗、乏力,其中2例患者除上述症状外,主诉关节痛及腰痛来我院就诊.根据临床表现,虽疑似布氏杆菌感染,但因缺乏病原学支持,起初分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肺炎、血液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并给予过对症治疗但疗效不佳,仍然出现反复发热现象.后经血细菌培养及16SrDNA测序分析确认布氏菌病,积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者应结合流行病学特点考虑布氏菌病可能,尤其是高度疑似病例,不能完全依靠血培养和血清抗体检测加以鉴别诊断,应多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必要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

    作者:耿大影;熊春梅;纪明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2012-2014年医院内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研究

    目的 研究2012-2014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真菌的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2012-2014年共分离真菌菌株295株,白色念珠菌138株(占46.8%),热带念珠菌104株(占35.3%),光滑念珠菌37株(占12.5%),克柔念珠菌13株(占4.4%),其他真菌3株(占1%).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三种主要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对5-氟胞嘧啶有较低的耐药率(≤13.3%).白色念珠菌对酮康唑、氟康唑及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白色念珠菌是我院真菌感染中常见的病原菌,感染率逐年上升,耐药率越来越严重,今后应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作者:刘娜;张梅;高贺加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