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咸宁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孙剑刚;邓毛子;朱薿;包永芬;梅武轩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摘要:目的 为了解咸宁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耐药性状况.方法 从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和慢性消化性溃疡(chronic peptic ulcer,CPU)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培养出156株Hp,用KirbyBaner药敏纸片法检测Hp对甲硝唑、替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利福平的耐药率,比较不同性别、区域、胃疾病之间的耐药性.结果 咸宁地区Hp对甲硝唑、替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65.4%、41.7%、12.2%、14.1%、0、7.0%、9.7%.不同性别、区域、胃疾病之间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咸宁地区Hp对甲硝唑、替硝唑的耐药性严重;对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对四环素耐药.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为本地区根除Hp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病区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与应用一次性口罩应用的相关性研究与分析

    目的 研究病区内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与一次性口罩应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选取某院1221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医生和护士.按照是否有佩戴一次性口罩习惯分为两组,A组平时有佩戴一次性口罩习惯,共831名医务人员,B组平时无佩戴一次性口罩习惯,共390名.调查两组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的情况,并对所有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医务人员进行病原学实验室检查.结果 对于4种不同的疾病指标,A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医务人员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风险显著低于B组.结论 医务人员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口罩的佩戴习惯有密切关系,医院应该首选佩戴一次性口罩,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口罩佩戴方法的培训,并进行适合性检验.提高医务人员正确选择、佩戴口罩的意识,对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梓凌;刘洪英;窦丽雯;陆素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回族人群饮食习惯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回族人群独特的饮食习惯与胃癌患病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与回族人群胃癌发病相关的饮食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126例胃癌和贲门癌回族患者以及126例非病例回族人群的饮食习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餐不定时、常食腌制食品、常食油炸食品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分别为3.054,2.363,1.915).常食水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OR=0.281,P<0.01).结论 三餐不定时、常食腌制食品及常食油炸食品可能会增加回族人群胃癌患病的危险性,而多食水果是回族胃癌的保护因素.

    作者:杨晓辉;葛箭;蔡慧珍;葛云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新疆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分析了新疆公共卫生供给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医疗卫生经费投入不足,政府对公共卫生机构投入不足,基层卫生资源配置不足,公共卫生人才不足、素质较低,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较高,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不足.从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科学设计均等化服务项目、整合卫生资源,加快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作者:谢慧玲;张冬;王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治疗效果及未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某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60例,作为跟踪治疗对象,随机分为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和未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两组治疗均采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口服止痛药、外用抗菌素软膏涂抹.采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比较二组患者在治疗1d、2d、3d后的患者感觉到的口述疼痛评分(VAS)、数字检测到的疼痛评分(NRS)和患者疼痛发生频率(F),在治疗3周之后二组根据二组患者治疗的上述判定标准,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二组患者在治疗1d、2d、3 d后,采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的患者感觉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数字检测疼痛评分(NRS)值也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发生频率(F)低于对照组.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有效治疗平均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值均<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进行治疗3周之后,治疗组的病人病况的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组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

    作者:卢炳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月经间期放置IUD后育龄妇女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使用3种宫内节育器(IUD)后生活质量状况的变化情况.方法 2007.7~2008.8在我国6个省共11所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研究中心),开展多中心随机比较观察性研究.在每所服务站对符合标准的育龄妇女随机放置IUD,采用健康状况问卷测量妇女使用IUD前、使用后3个月和10~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状况.本文使用其中7个中心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11例元宫铜300对象、309例TCu80A对象和321例活性165对象进入分析.3组对象放置IUD后健康状况总分和除一般健康状况外的其他7个维度得分均较基线时得分增加,仅一般健康状况维度两次随访得分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对象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基线的变化情况相似,仅TCu380a使用者情感职能维度得分在10~12个月随访时的改变值略高于其他两组对象.结论 IUD的使用可以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活质量,且三种IUD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相似.

    作者:梁红;李丽;陈兴宝;吴尚纯;袁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即刻修复用于67例牙种植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即刻修复用于67例牙种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2~10月进行牙种植的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67例(即可修复组),对照为53例(传统方法组),实验组在牙种植后1周内即进行修复,对照组在牙齿经历4到6个月无负荷期后进行修复,后观察两种方法种植体脱落的次数、感染或松动的例数以及X线下异常情况的例数,同时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进行组内的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种植体脱落的、感染、X线下出现异常的例数均为0例,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P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种植后即刻修复临床效果更好,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可以在口腔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于开涛;邹敬才;龙国平;葛成;舒瑶;刘宝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石家庄市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对石家庄市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来源于“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的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数据,分新流行性腮腺炎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征.结果 ①2004~2009年石家庄市流行性腮腺炎平均发病率为14.34/10万,以5~9岁组发病率高为114.21/10万,其次是10~14岁组发病率为82.05/10万,0~岁组发病率为21.10/10万,20~岁以上组发病率低为1.12/10万;男性多于女性:职业分布特征以学生多,平均占71.62%,其次是散居儿童平均占13.06%.②县区发病明显高于市区.③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2、3月份开始发病人数逐渐增多,4、5月份达高峰,6月份以后开始下降,8~10月份低.结论 石家庄市农村5~9岁年龄组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在每年的4~5月份即季节性发病高峰前针对敏感人群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高秋菊;张世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人源抗恶性疟原虫单链抗体库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 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人源抗恶性疟原虫单链抗体库(ScFv),从中筛选出高亲和力的抗体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单链抗体表达打下基础.方法 收集患者新鲜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分离和总RNA的提取,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出入源抗体重链和轻链抗体库,采用用重叠延伸拼接法将VH与VL以Linker相连组装成单链抗体基因(ScFv),将ScFv基因片段连接至载体pCANTAB5E,转化大肠杆菌TG1感受态细胞,构建的鼠源性抗恶性疟原虫天然噬菌体抗体库.结果 从20个噬菌体克隆中筛选到15个具有弓形虫可溶性抗原结合活性的阳性克隆.结论 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取可变区基因,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人源抗恶性疟原虫单链抗体的策略是可行的.

    作者:何光志;田维毅;邓树轩;高英;李世军;吴玛莉;王平;王文佳;奚锦;俞琦;王乾宇;曹峰;黄高;韩洁;蔡琨;安传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提取方法研究

    目的 通过对多类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测定方法的研究,建立简便、快速、适用的食品中甜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选用30%乙醇提取样品中的甜蜜素.提取液中的甜蜜素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N,N-二氯环己胺,经正己烷提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 食品中甜蜜素在0~2.00 m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直线相关关系;方法低检出量为0.02μg;低检出浓度为0.0050 g/kg.对浓度为0.097~5.6g/kg的样品连续测定6次,RSD为1.1%~6.0%;加标量为0.20~2.0g/kg的样品,回收率为85%~10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准确,适用于食品中甜蜜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向仲朝;罗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海南岛乙型肝炎病毒BCP/PreC基因突变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基本核心启动子(BCP) A1762T/G1764A与HBV复制水平和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提取患者血清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包含HBVC基因启动子和前C 区的核苷酸链(nt1643-nt2112)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在83例CHB患者中,共检出BCP A1762T/G1764A突变株25例(30.12%).BCP突变组ALT (211.56±81.58) U/L和TBIL (55.17±28.50) μmol/L显著地高于BCP区未突变组(P<0.05).前C区G1896A突变组HBV DNA的水平(4.86±1.30)显著地低于前C区未突变组(5.42±1.15)(P<0.05).结论 BCP突变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导致HBV致病力增强,更易引起严重的肝脏损害;前C区G1896A突变可能会降低HBV的复制能力.

    作者:曾俊涛;陈静;曾仕平;钟良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重急性症胰腺炎合并多脏器损伤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多脏器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3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就诊疗过程加以总结.结果 34例患者有30例(88.24%)痊愈出院,4例死亡(11.76%).手术治疗5例,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25例,死亡2例;并发症及死亡以多脏器衰竭为主.结论 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应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妥善选择手术时机,能够起到良好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叶浩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分析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7~9月出院病历159份,对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使用较多为头孢菌素类及广谱青霉素类;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低;在药物适应症,药物选择,用药疗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药物更换和联合用药方面,仍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还存在较多不合理想象,应加大抗菌药物的培训、监督和干预力度.

    作者:张玉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脑影像学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检查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CT检查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近2年某院收治的37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35例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疾病CT影像学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检查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阿尔茨海默病组前角、后角、基底池、外侧裂、三脑室、四脑室、侧脑室以及脑沟等部位的大宽度值均大于多发梗死性痴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发梗死性痴呆组MMSE评分为16.79±5.48,DRS评分为0.832,均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组(13.24±2.38,0.6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阿尔茨海默病组MMSE评分与外侧裂和侧脑室宽度呈负相关;DRS评分与前角和四脑室宽度呈正相关(P<0.05).④多发梗死性痴呆组MMSE评分与DRS评分与脑室系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T检查脑室系统影像学改变是鉴别阿尔茨海默病与多发梗死性痴呆的主要方面,脑室系统病理性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改变有直接关系.

    作者:黎胜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对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心理干预、饮食营养干预、家庭干预和运动疗法干预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健康状况、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护理干预后,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均获得提高(P<0.05),且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有所下降.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林亚妹;潘巧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2010年唐山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唐山市1年来法定传染病流行态势,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市2010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我市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5种19919例,发病率411.98/10万.无甲类传染病疫情.传染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染病传染为主,其中感染性腹泻(29.41%);病毒性肝炎(23.86%)、手足口病(18.45%)、肺结核(10.51%)和流行性腮腺炎(6.45%)等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结论 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项东;张志坤;刘丹;张绍文;高庆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

    目的 探讨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手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2011.11月间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患者12例(20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早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安全有效,能尽早恢复患者的视力.但并发视网膜脱离或黄斑牵拉脱离以及长期合并存在的视网膜下出血会影响视功能的恢复.

    作者:梅锋;周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社会支持与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状况与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60名住院治疗的酒依赖患者进行测评,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酒依赖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酒依赖患者组SSRS总分及3个维度分,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组(P<0.05);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为正相关(r=0.764,P<0.01).结论 酒依赖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比正常人群低,酒依赖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护理中应重视社会支持的效果,改善酒依赖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丽琼;张跃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代谢综合征组分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作用及调控意义

    目的 探讨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代谢综合征组分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作用与调控意义.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徐州市社区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进行研究,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人群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4.4%、10.3%,代谢综合征中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P<0.05).排除血糖后,代谢综合征单组分中体质指数(OR=1.692,95%CI 1.139~2.515),血压(OR=4.152,95%CI 2.814~6.126)是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子.代谢综合征多组分组合中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组(OR=3.218,95%CI2.037~5.082,P< 0.01)对糖尿病的预测作用强.结论 代谢综合征单组分体质指教和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素,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聚合体对2型糖尿病有较强预测作用.对代谢综合征组分的综合调控可能对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公共卫生意义.

    作者:徐璐;俞黎黎;邵继红;李东野;沈霞;王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观察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85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MPCNL治疗和URL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64.3±15.6) min、 (123.5±38.2) ml、 (13.2±2.1)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3d和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3.0%和97.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作为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刘磊;李鹏;胡跃世;王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53例人用狂犬病无佐剂纯化疫苗接种后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观察暴露后人群接种国产人用狂犬病无佐剂纯化疫苗(Vero cell)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53例研究对象按照0、3、7、14和28 d程序进行暴露后免疫,采用WHO认可的RFFIT法检测免疫14 d,45d的血清抗体.观察每针次接种后72 h内局部和全身反应.结果 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首剂免疫14 d,45 d ELISA法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83%,94.34%,RFFIT法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7.74 IU/ml,15.50 IU/ml.结论 国产人用狂犬病无佐剂纯化疫苗(Vero cell)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作者:王余俊;王晓昱;石建方;宋婷婷;张秋娥;雷世光;王洪飚;王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