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云南白药气雾剂外用治疗静脉炎疗效观察

郑海燕;郑辉宇;史立民;赵丽双

关键词:中医药, 云南白药, 硫酸镁, 静脉炎
摘要:目的 探讨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78例因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喷洒,对照组38例用硫酸镁湿敷.观察2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消肿、止痛、软化血管的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云南白药气雾荆治疗静脉炎效果良好,且优于临床上常用的50%硫酸铁湿敷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海淀区自备井水质卫生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自备水源井的供水情况、水质卫生状况,为改善生活饮用水质,安全饮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225眼自备水源井进行卫生学调查,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检验;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采集水样225件,合格151件,总合格率为67.1%.检测水质的25项指标中,有11项指标出现过超标情况,按超标严重程度前4位的依次为硝酸盐(以N计)、总大肠菌数、砷、菌落总数,超标率分别为16.0%、6.7%、5.3%及4.4%.自备井的建井时间、井深是水质的可能影响因素.结论 海淀区自备水源井水质部分指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饮水标准,应加强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作者:赵堃;肖智毅;盛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用于无痛人流术中宫缩不良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观察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用于无痛人流术中宫缩不良的效果.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72例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健康早孕妇女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与缩宫素组,每组36例,比较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及宫缩幅度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索前列醇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明显少于缩宫素组,宫缩幅度明显大于缩宫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流术中宫缩不良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出血时间,加强宫缩幅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志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泉州市区居民健康相关知识调查

    目的 通过对泉州市区居民的健康知识、行为、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为改善居民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18~75岁居民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用epidata3.0录入数据,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6.62%,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7.27%,健康技能掌握率为74.30%.3项总体正确率为81.14%.②女性、低年龄组、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水平较高.结论 泉州市区居民健康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高,受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影响,对薄弱知识可采用针对性方法进行健康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健康素养.

    作者:苏丽壬;陈炜卿;王雪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同型半胱氨酸循环酶法自动分析仪测定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循环酶法自动分析仪测定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同型半胱氨酸循环酶法自动分析仪测定高血压患者118例,脑梗死患者78例以及健康人群89例,分析比较3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通过对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中、低3个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发现高值样本(32.48±3.67) μmol,CV1.6%;中值样本(19.88±2.97) μmol,CV 1.8%;低值样本(7.56±1.13) μmol,CV1.6%;3种样本混合后检测15次,平均值为(22.23±2.38)μmol,CV4.2%.取2个较已测值(原值)高的血清作为加入物,加到已测值的混合血清中,然后进行测定并计算回收率,结果94.8%~108.7%,平均102.3%.3组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分别为(7.92±1.56) μmol、 (11.72±5.21)μmol、 (14.36±5.78)μmol,3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死组与高血压组相比,P< 0.05;3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适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检测,Hcy水平的检测对脑血管疾病危险性的监测是1个敏感指标,对脑梗死的预后诊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颜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某高校学生的膳食及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的膳食及营养状况,寻找主要存在的营养问题,以便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高技20~23岁的165名学生;利用调查表对其膳食情况进行为期5 d的记录.结果 该人群异常体质的人占33.3%,且以体质偏轻为主.男、女大学生体质状况偏轻者分别占12.5%、33.1%.男、女大学生能量摄入均不足,分别达到RNI的66.8%和89.6%.男生膳食摄入蛋白质、脂肪略低于参考摄入量,碳水化合物摄入合理.女生脂肪、碳水化合物略低于参考撮入量,但蛋白质略高于RNI标准.结论 大学生营养状况较差,膳食结构不合理.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膳食营养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建议大学生适当调整膳食结构、提高营养水平、增强自身身体素质.

    作者:熊祥玲;张明;张春宏;杨雪;黄海斌;熊苑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MRI在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MRI在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5例研究对象膝关节5个软骨面分别进行MRI三维抑脂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 D2FS2SPGR)及附加脂肪抑制的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FS2FSE2T2W)扫描,并于关节镜检查结果对比,评价MRI两个序列诊断的效果.结果 3D2FS2SPGR序列的灵敏度为98.5%,特异度为93.2%,假阴性率为6.8%,假阳性事1.5%,一致性率为97.1%; FS2FSE2T2W序列的灵敏度为97.0%,特异度为95.9%,假阴性率为4.1%,假阳性率3.0%,一致性率为96.7%.进一步将MRI扫描结果与关节镜扫描结果进行分级的比对后,3D2FS2SPGR序列分级与关节镜分级的一致率为92.7%,FS2FSE2T2W序列分级与关节镜分级一致率为82.5%.结论 MRI 3D2FS2SPGR序列及FS2FSE2T2W序列的扫描,均能取得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根据损伤程度分级后,3D2FS2SPGR序列对软骨损伤诊断的准确度高于FS2FSE2T2W序列,更能准确地评价软骨损伤程度.

    作者:任鸿萍;张天照;张兴华;洪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180例高危型HPV检测在ASCUS分层管理及随访中的研究

    目的 分析高危型HPV检测在ASCUS分层管理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对宫颈液基细胞涂片结果判读为ASCUS的180例患者行HPV-DNA第二代杂交捕获检测、高危型HPV分型检测、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及宫颈管内膜诊刮术.分析HPV分型检测结果与ASCUS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关系,由此加强对ASCUS的分层管理及随访.结果 ① 180例ASCUS病例中,病理证实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共37例(37/180,20.5%),其中CINⅡ及以上检出15例,占总数的8.3% (15/180).②180例ASCUS病例中,高危型HPV阳性率为55.6% (100/180).高危型HIPV阳性及HPV感染阴性组CINⅡ及以上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2.0% (12/100)、4.0% (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阳性对栓出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6%,48.00%,11.79%,98.07%.③100例高危型HPV阳性病例中,HPV16亚型及18亚型阳性率分别为45.0%及21.0%.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在ASCUS患者分层管理及随访中具有有重要价值,尤其是HPV16亚型阳性患者需立即行阴道镜检查.

    作者:段亚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西宁市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

    目的 了解西宁市市民对基本健康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养成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区3县的不同职业人群共4 2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西宁市市民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32%,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8.98%,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6.85%.结论 西宁市市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依然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者:张军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Roux-en-Y与Billroth重建术式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Roux-en-Y与Billroth重建术式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2006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的拟行远靖胃切除患者117例,分别采用Roux-en-Y术,Billroth-Ⅰ术,Billroth-Ⅱ术进行远端胃切除术,比较3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Billroth-Ⅱ组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口服饮食时间、住院天数均较Billroth-Ⅰ组高(P< 0.05);Roux-en-Y组的住院时间较Billroth-Ⅰ组长(P<0.05);Billroth-Ⅱ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较Roux-en-Y组或Billroth-Ⅰ组高(P均<0.05);3组之间各随访时间点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ux-en-Y术式优于Billroth-Ⅱ术式,但未发现Roux-en-Y术式优于Billroth-Ⅰ术式.

    作者:钟炎;谢昌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成都口岸2004~2009年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状况监测与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加强口岸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信息.方法 对2004~2009年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监测的40例HN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2004~2009年共检出40例 HIV感染者,检出率为0.33‰(0.06%-0.60%),年栓出率呈上升趋势.其中39名男性,1名女性.75%为外派劳务人员;年龄以30~39岁为主;性接触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结论 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者以青壮年和外派劳务人员为主,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表明口岸艾滋病防控工作应随之加强.

    作者:石莹;田绿波;陈肖潇;樊学军;杨雨;孙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四川省自贡市2008~2010年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男男性行为者(MSM)是目前我国艾滋病(AIDS)风险高的人群.本文通过分析自贡市2008~2010年间MSM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为进一步采取有效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滚雪球”方法募集自贡市MSM,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对艾滋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自贡市MSM的HIV感染事,2008年为13.3%,2009年为25.6%,2010年为23.2%.HⅣ检测/同伴教育/安全套发放均和MSM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相关(P< 0.01).2008~2010年MSM接受HIV检测/同伴教育/安全套发放者所占比例显著持续上升,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也有显著增加,但阴道性交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自贡市MSM人群AIDS疫情严重,现采取的艾滋病防制措施对减缓HIV在MSM人群中传播有效,需加强干预提高MSM阴道性交安全套使用率.

    作者:李群;陈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复发及血清中IL-12的研究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及血清中IL-12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6个月,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两组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IL-12水平.结果 复发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IL-12术后5d、6月、1年均有所上升,治疗组1年、6月分别与术后5d比较.1年与6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年、6月分别与术后5d比较,1年与6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6月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米非司酮对EM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有抑制作用.IL-12在EM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含量变化对于该病的复发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卢斋;金松;陈华;陈曼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

    目的 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 对20例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动脉溶栓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 20例血管闭塞的患者中溶栓后有10例完全再通,6例部分再通,4例未再通.结论 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护理是保证溶栓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杨慧茹;伍琼珍;吴淑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大肠充气法MSCT成像在大肠病变检查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大肠克气法16排CT成像在大肠病变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7例疑诊大肠病变患者完成大肠充气法16排CT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开始注射后25s、48~50 s、58 s),采用Neusoft 16扫描仪,在工作站完成CT仿真内镜、多平面重组、容积重建等后处理观察,并与肠镜或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CT检出大肠病变46例,误漏诊5例,诊断敏感度93.3%,特异度73.3%,准确率91.2%,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76.9%.结论 大肠充气法16排CT成像有较高的大肠病变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作者:赵兴家;孙伟明;宋玉卿;马进元;范志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流行病学组推荐的统一调查表进行间卷调查.结果 1193名养老机构入住老人中94.46%患慢性病,主要为高血压、脑卒中、老年痴呆、冠心病、糖尿病.生活自理者占34.28%,半自理者占32.27%,完全不能自理者占33.45%.53.16%存在负性情绪,主要为丧偶、患病、家人生病或死亡、孤独.目前担心的事件:生病、惧死、孤独占52.63%.结论 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健康状况值得担忧,为顺应我国老龄化迅猛进展的现状,应提倡全社会关注,关爱此类老人群体,进一步完善机构养老功能,加强慢性病管理,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张志文;吕冬梅;赵卫国;王美芹;刘彦玲;张雪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绵阳地区结核分支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鉴定和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 鉴定MTB北京基因型,了解北京基因型菌株在绵阳地区的分布特征,为本地结核病的防治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绵阳涪城和江油两个区县的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菌株,收集患者流行病学资料.菌株常规培养,收集菌体,提取基因组DNA,采用RD105缺失基因检测法鉴定北京基因型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比例法.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对79株结核分支杆菌了进行北京基因型鉴定,北京基因型菌株33株,占41.77%;非北京基因型菌株46株,占58.23%.北京基因型菌株耐药率(36.36%)明显高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耐药率(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95,P=0.007).患者性别、年龄组、所在地区和治疗史与感染北京基因型菌株无关.结论 北京基因型菌株在绵阳地区呈一般流行趋势.北京基因型菌株感染与耐药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所在地区和治疗史无关.

    作者:陈志;陈佳;先德强;岳蕴瑶;江智辉;郑幸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某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行锁骨钩钢板(n=68)和克氏针张力带(n=62)治疗治疗的130例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锁骨钩钢板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克氏针张力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克氏针张力带组小,另外锁骨钩钢板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显著地比克氏针张力带组好.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一种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上优于克氏针张力带的新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生平;黄辉;彭维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根据PK/PD理论指导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延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药时间法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2010年11月病原学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且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耐药的住院患者167例,治疗前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延长时间组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q6h,每次以输液泵控制输注时间为45 min;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介的铜绿假单胞曹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q6h,每次以输液泵控制输注时间为45 min联合妥布霉素1.7ng·kg-1,静脉滴注,qd.常规给药组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q6h;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介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q6h,联合妥布霉素1.7 mg· kg-1,静脉滴注,qd.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延长时间组疗效、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给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相同剂量下,采用延长给药时间方法,可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fT> MIC达到或超过给药间期的40%~50%,从而达到良好的疗效.

    作者:黄永婵;庞晓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索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接受治疗的65例转移性肾癌患者,单盲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42例分为观察组,采取索拉非尼治疗;余者23例分为对照组,采取生物化疗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控制率为97.6%,对照组患者控制率为69.6%.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3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0%)(P<0.05),进展率(2.4%)显著低于对照组(30.4%)(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灶总径值[(28.4±8.2)mm]比对照组[(40.2±11.7) mm]显著小(P<0.05).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5.3±1.8)月]及生存时间[(22.1±7.2)月]比对照组的[(2.7±1.6)月]及[(12.8±5.4)月]显著长(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照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索拉非尼对于转移性肾癌的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同时也可作为细胞因子等转移性肾癌治疗失败患者的理想二线药物.

    作者:苑宝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中两种胆总管探查取石方式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可行性和优缺点,并与传统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方式进行比较.方法 对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79例接受开腹手术的患者、完成胆囊切除术后随机选择传统经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A组,n=40)或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B组,n=39),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B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01);术中出血量也少于A组(P<0.001);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B组2例,2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传统的经胆总管前壁切开途径相比具有创伤小、病人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手术安全,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范合璋;田伯乐;魏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