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花
目的:探讨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在肿瘤科床头交接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1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建立肿瘤科SBAR床头交接班沟通模型,经过系统培训,于2015年1月起实施,以实施前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后效果明显,有效减少了医疗不良事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 SBAR沟通模式在肿瘤科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提高了护士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云;叶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在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治疗单纯性鼻泪管堵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单纯性鼻泪管堵塞患者随机分为丝裂霉素+泪道探通组(A组)、泪道探通组(B组)和泪道激光成形组(C组)。其中A组行泪道探通后,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后再置管;B组行泪道探通后直接置管;C组行泪道激光成形后直接置管。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手术成功率。结果丝裂霉素+泪道探通组与单纯泪道探通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泪道探通组与泪道激光成形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中使用MM-C能提高手术成功率;而在单纯性鼻泪管手术治疗中,是否使用激光,对手术成功率并无实质影响。
作者:张厚洪;朱凌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采用齐刺重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156例。方法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治疗组采用齐刺重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8%,对照组8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重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
作者:全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雌激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萎缩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5月~2016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甲硝唑治疗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在甲硝唑治疗的从基础上联合使用雌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阴道清洁度。结果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0.18%,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清洁度1级和2级所占比例91.23%,对照组患者阴道清洁度1级和2级,所占比例42.11%,观察组患者阴道清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采用雌激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阴道清洁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42例胃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伊立替康与5-Fu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1 w后再予以FOLFIRI方案全身化疗,对照组予以FOLFIRI方案全身化疗。每间隔4 w为一个周期,2~6个周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3.3%,卡氏评分提高率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3%,卡氏评分提高率为3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对照组为9个月,二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伊立替康TACE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胃癌异时性肝转移较单纯全身化疗疗效明显增加,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刘振华;蔡联明;谢小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通过对在华申请的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专利进行检索,从专利的申请量、申请人、技术主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专利布局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国内研发机构和相关企业对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后期开发、专利保护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王艳卓;李正红;魏鹏飞;于双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教学模式有效的创新方法应用,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医学形态学切片学习包括组织石蜡切片制作和组织切片显微观察,在基础的教学中,探讨加入教师及学生的录像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实验过程的直观性和有效性。使得组织细胞知识有效整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临床专业教学中全面开展录像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整体水平。
作者:段小君;陈文婧;郝兴霞;张东泽;王金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腹腔镜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肝胆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4例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如出血量、手术、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等,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的术后7 d各项生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如TBIL、ALT、PT等,差异显著(P<0.05)。且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3.12%,1/32)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6/32),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患者的过程中,腹腔镜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加速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应广泛推广。
作者:唐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美沙拉嗪与金双歧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其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溃疡性结肠炎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4例,分别应用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治疗、美沙拉嗪单独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81.48%;治疗后实验组的症状评分、疾病活动指数及IL-10高于对照组,IL-18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复发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8.52%(P<0.05)。结论美沙拉嗪与金双歧联合应用能够调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降低疾病活动度,改善临床症状并提高临床疗效,且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天津市武清区2005~2015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状,为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津市武清区2005~2015年的病毒性肝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5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4001例,其中乙肝3230例,占80.73%。平均发病率42.64/10万,死亡2例,病死率0.05%。2005~2007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7~2015年总体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乙肝、戊肝和未分型肝炎呈逐年下降趋势,甲肝和丙肝呈波浪式变化。病毒性肝炎全年都有病例,季节性不明显。29个乡镇均有病例,发病率高的是汊沽港镇,其次是杨村镇,杨村镇也是报告病例数多的。报告病例以农民居多,占总病例56.14%,男女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字2=47.129,P<0.00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年龄分布主要是青壮年。结论通过近些年的健康宣教和疫苗接种的推广,武清区病毒性肝炎的疫情已经在逐步控制,今后要把进一步把防控工作落实到基层,加强农民工聚集地和农村地区的防控工作以及疫情监测工作,从而更全面的控制住病毒性肝炎的疫情。
作者:陈银苗;李平;卫沛楠;王海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腹部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方法以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确诊为急腹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及超声诊断和临床诊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且观察组患者超声诊断时间(16.78±1.62)显著长于对照组(10.42±1.50),临床诊断时间(1.97±0.26)显著短于对照组(2.77±0.3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应用于腹部超声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超声诊断时间及临床诊断时间较短,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大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剖宫产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选取的观察对象均于2015年10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来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患者。其中, A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B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麻醉。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并用数据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比较,分析两种麻醉方案的差异。结果将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可知,A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均要更短,镇痛维持的时间更长,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P<0.05);同时,A组中,产妇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A组中新生儿Apgar评分要显著低于B组,二者比较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起效的时间快且镇痛时间长,有效减轻了产妇的痛感,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应用血塞通与纳洛酮两种药物联合用药方案对患有老年性脑梗塞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药物控制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老年性脑梗塞疾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血塞通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一药物治疗;采用血塞通与纳洛酮两种药物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联合用药治疗。对比两组在老年性脑梗塞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老年性脑梗塞疾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老年性脑梗塞药物治疗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老年性脑梗塞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老年性脑梗塞疾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老年性脑梗塞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血塞通与纳洛酮两种药物联合用药方案对患有老年性脑梗塞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药物控制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胡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随机分成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是常规的西医抗炎治疗加上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只是采用常规的西医抗炎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而对照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08%,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相对于常规的治疗方法,即只是用常规的西医抗炎治疗,结合常规治疗方法和中药灌肠治疗之后,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所以这种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为慢性盆腔炎患者提供一个更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东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从消除肿胀程度的角度观察两种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60例,分别进行网格形贴扎和爪形贴扎治疗,随即采取前后肿胀体积差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手部肿胀在7 d内和14 d内肿胀的体积均有明显的减少;且消除肿胀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部肿胀均有良好的效果,且效果差异不明显。
作者:吴晓琳;张艳正;尹海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普外护理应对风险的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2013年在职的6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护理应对风险措施分为干预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日常工作,干预组采取护理应对风险措施,对其之间的干预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患者满意度为98.13%,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患者满意度为90.75%,两组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护理风险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不但可以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以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降低普外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使科室乃至整个医院持续、良好的发展。
作者:胡金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而言,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较好,可以起到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和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力维;粟劲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静脉和口服补铁纠正肾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住院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60例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随机将其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分别通过静脉注射和口服途径给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口服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各项贫血指标结果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静脉组,由此可见,口服途径给药效果明显优于静脉注射给药治疗(P<0.05)。结论肾性贫血患者通过口服途径补铁,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明显优于静脉途径给药。
作者:徐代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的处方用药不合理状况及对策。方法在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开具的中药饮片处方中抽取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412份,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过的《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以及《中国药典》中标准,分析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的具体不合理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本组412份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中,中药饮片剂量不当、应用方法不当和重复用药为其主要不合理因素,其中中药饮片剂量不当所占比例高,为35.68%(P<0.05)。结论医院存在中药饮片用药不合理情况较多,要求临床医师用药时应谨慎,尽可能避免饮片剂量不当、用法不当、重复用药以及配伍禁忌等情况,从而降低医院中药饮处方用药不合理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黄白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佳治疗方法,本研究使用两种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即传统药物治疗和模拟康复训练配合药物疗法。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则使用模拟康复训练配合药物的治疗方式,比较不同组别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各个组别的患者均发生好转情况,然而研究组的疗效相比对照组来说更为明显,除此之外,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控制等要优于对照组。结论模拟康复训练配合药物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来说疗效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为佳疗法之一。
作者:赵雪田;史亚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