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预后因素分析

何勇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例, 外科治疗,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例特点及外科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针对4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分析.[结果]经检查,45例患者CD117蛋白阳性率100.0%,CD34蛋白阳性率63.6%,S-100蛋白阳性率占13.6%.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或者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肿瘤大径中位数为6.0 cm,本组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无患者死亡,有2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术后突发细菌性腹膜炎,经治疗后好转.1例小肠间质瘤术后切口裂开,经切口减张缝合后治愈,其余病例无手术并发症.末后1年内,3例姑息性减瘤手术患者死亡.对4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随访30例,随访2~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其中胃肠道间质瘤复发和转移的11例,基本复发和转移时间都在术后4~18个月内,对复发和转移患者接受再手术后,其中3例发生肝转移的患者实行肝叶切除手术,2例复发和转移患者选择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转移与肿瘤大小、核分裂相、手术方武并无与患者的生存相关.对45例患者肿瘤进行生物学行为的分级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不同的侵袭危险性组所生存的差异存在不同.本组45例患者的恶性程度、发病部位都与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外科手术是胃肠道间质瘤治疗的首选方法,要确诊必须依靠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例特征,并判断影响外科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海淀区2007年实验室确诊与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临床症状综合分析

    [目的]探讨海淀区实验室确诊细菌性痢疾与临床菌痢发病特点,致病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粪便培养筛选出致病菌,经生化及血清学鉴定到种、群、血清型.对病例进行症状调查,分析临床表现耐药现状.[结果]确诊菌痢临床表现以非典型病例居多;确诊病例女性多于男性与全区临床性别比存在很大差异;典型粘液脓血便仅1例,以水样便、糊状或稀便为主;里急后重占46.15%;左下腹压痛仅1例,以钝痛绞痛为主要表现;轻型患者体温可正常;白细胞总数升高占88.89%.态贺氏茵属检出率6.28%;其他致病菌检出率9.18%.志贺菌对氢苄西林、利福平、萘啶酸、四环素产生耐药.[结论]确诊茵痢以非典型症状表现为多,与其他致病菌患者就症状表现很难区别,至少有9.18%临床菌痢诊断错误,应根据症状、表现、体温,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志贺菌属对抗生素酎药性不同,应加强监测.

    作者:孙培源;胥婕;董建平;王全意;孙亚敏;蒲永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药物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心理干预组45例,给予氯沙坦进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45例,只给予氯沙坦药物治疗.2组均治疗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病人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测量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压值,比较疗效.[结果]心理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不仅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压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若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能取得更好的降压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杨师华;彭德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2004~2008年常州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常州市育龄妇女死亡的原因,为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常州市2004~2008年常住人口的育龄妇女死亡资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内育龄妇女死亡2 279例,各年度育龄妇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肿瘤与意外死亡是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死亡总数的2/3以上.恶性肿瘤死因构成的前5位是胃食道癌、肝癌、肺癌、台血病和乳腺癌.妇科恶性肿瘤中乳腺癌致育龄妇女死亡已远远超过宫颈癌.交通事故和自杀是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常州地区近5年育龄妇女的主要死因是恶性肿瘤和意外死亡.因此,降低恶性肿瘤和意外死亡的发生率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的关键,应引起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周华;徐辉;蒋健;钱琴玉;唐少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重症监护病房120例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患者医院感染部位、病因及革兰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ICU于2004~2009年间收治的120例患者,分离致病菌情况并对感染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率随住院时间延长而明显增高.感染部位比较:非神经内科呼吸道感染与神经内科呼吸道感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内科胃肠道感染与非神经内科胃肠道感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科泌尿道感染与非神经内科泌尿道感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7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革兰阳性菌24株,真菌12株.肺部感染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感染菌群的35.7%(25/70);革兰阳性菌中,以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耐药性,34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丁胺卡那耐药率低;不动杆菌属对常用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性.15株葡萄球菌对膏霉素100%耐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仅对万古霉素、奈替咪星敏感,12株其他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和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结论]感染控制应从胃肠道、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入手,加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细菌监测,及时发现菌群分布,合理使用抗生素,消除医院内的易感染因素,对有效控制ICU感染十分重要.

    作者:田小军;郝洁;吉四辈;王玉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5.12地震中医院学生志愿者研究

    [目的]分析5.12地震中医院学生志愿者的特点,为常态下学生志愿者管理提出意见.[方法]本研究以5.12地震中7所医院的志愿者和志愿者管理者为研究对象,向其发放问卷并进行访谈,了解医院学生志愿者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医院学生志愿者的特点,提出建议.[结果]医院学生志愿者多以团队形式参与;组织迅速;易于发掘骨干;自身有统一标识;个体服务时间短,团体服务时间长;工作不积极的现象较为严重.[结论]学生志愿者具有组织化程度高,个体学业负担重,时间分散,合理组织后,可进行长期服务,热情高,持续性差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建议将志愿服务纳入学生教学;招募时对学生进行筛选;组织学生参加大型活动,在活动中发掘管理人才;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工作热情.

    作者:陶倩;陈莉娟;覃麟;周游;苏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螺旋CT对健康体检人群早期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了解螺旋CT对健康体检人群早期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健康检查并行胸部CT的人群中筛选出所有发现肺部包块的病例进行随访,选择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86例早期肺癌作为研究组,68例肺部良性包块作为对照组,分析记录病灶的内部结构,边缘特征,对两组间的CT表现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早期肺癌胸部CT表现为边缘模糊、有毛刺、分叶、血管集束征及空泡征,发生率高于肺部良性包块组(P<0.05),且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达到50%以上.空洞(30.9%)及卫星灶(23.5%)在肺部良性包块组的发生率更高(P<0.05).早期腺癌磨玻璃影发生率为45.0%,高于早期鳞癌的11.8%(P<0.01).早期肺癌以周围型肺癌多见,占61.6%(53/86);中央型肺癌占38.4%(33/86).血管集束征更多见于周围型肺癌,发生率为75.5%,高于中央型肺癌(P<0.05).[结论]螺旋CT对健康体检人群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能起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改善预后的作用.同时,螺旋CT对体检中发现的肺部包块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黄燕;王佑娟;曾莉;李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糖耐量异常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观察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教的特点.[方法]糖耐量异常高血压患者中,排除了继发型高血压者和体重指数(BMI)≥28 kg/m2者以及体重指数(BMI)≤18.5 kg/m2者之后,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将不同高血压分期的人群分为多级高血压组(59例,男34人,女25人)和一期高血压组(101例,男57人,女44人),并设正常对照组(273例,男156人,女117人),利用HOMA胰岛素抵抗指教(HOMA-IR)、HOMA β细胞功能指数(HBCI)等进行组间比较和分析.[结果]糖耐量异常高血压人群SBP、DBP、FPG、FINS和HOMA-I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HBCI明显低干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巴患高血压的糖耐量异常人群中发生心脑血管等器官损坏表现的人群SBP、DBP、FPG明显高于无器官损坏表现的一期高血压组(P<0.01),而HBCI低于一期高血压组(P<0.05).[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耐量异常高血压人群存在胰岛素作用的减弱,表现为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高血压患者存在心脑血管等器官损坏表现的阶段胰岛β细胞功能已有明显减弱.

    作者:张哲庆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例特点及外科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针对4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分析.[结果]经检查,45例患者CD117蛋白阳性率100.0%,CD34蛋白阳性率63.6%,S-100蛋白阳性率占13.6%.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或者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肿瘤大径中位数为6.0 cm,本组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无患者死亡,有2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术后突发细菌性腹膜炎,经治疗后好转.1例小肠间质瘤术后切口裂开,经切口减张缝合后治愈,其余病例无手术并发症.末后1年内,3例姑息性减瘤手术患者死亡.对4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随访30例,随访2~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其中胃肠道间质瘤复发和转移的11例,基本复发和转移时间都在术后4~18个月内,对复发和转移患者接受再手术后,其中3例发生肝转移的患者实行肝叶切除手术,2例复发和转移患者选择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转移与肿瘤大小、核分裂相、手术方武并无与患者的生存相关.对45例患者肿瘤进行生物学行为的分级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不同的侵袭危险性组所生存的差异存在不同.本组45例患者的恶性程度、发病部位都与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外科手术是胃肠道间质瘤治疗的首选方法,要确诊必须依靠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例特征,并判断影响外科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何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某县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引导乡、村医疗机构规范用药.[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出6个乡镇卫生院和9个村卫生室,并随机抽取上感和胃炎处方,运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每处方药品数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抗生素和激素都存在一定的过度使用.[结论]规范其用药行为需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培训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和合理用药知识,普及农民医疗常识,将合管办独立出来作为第三方来实施监管等.

    作者:伍祥林;苏维;刘燕;周游;吴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社区中80例早、中期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家庭护理,不实施干预措施.干预组实行社区护理干预:包括健康知识宣教;基础生活护理;心理情感支持:康复训练指导.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C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1年,干预组的SF-36量表和CMMSE量表分值明显较对照组及干预前升高(P<0.05),ADL量表分值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延缓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病程,减轻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王卓;慕江兵;刘蕊;王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探讨

    食物中毒属于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各种类型的食物中毒中,又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多见.据中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1]报道,其对13个监测地区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上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共上报5 770件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涉及的患者人数达162 995人.

    作者:滕毅;钟廷国;李义;张朝云;谢志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运用马尔科夫链对我国霍乱发病率的预测

    [目的]通过马尔科夫链对中国霍乱发病率进行预测,为卫生部门防治霍乱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1975~2007年霍乱发病率的数据及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矩阵对霍乱发病率进行预测评价.[结果]发现和以往相比,中国目前的霍乱发病率处在较低的水平.[结论]卫生部门应该保持现有工作力度,积极防控霍乱.

    作者:赵亮;吴艳乔;彭丹;江国帼;雷海科;张俊清;陈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高校医学生在农村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模式的探讨

    [目的]了解艾滋病在农村部分人群中的知晓情况,探索高校医学生利用寒假在农村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的模式.[方法]结合其他疾病预防知识,开发适合农村居民的宣传资料,培训农村户籍医学生,利用寒假回家期间,培训合格的大学生在其户籍所在的行政村开展入户调查与宣传,并在首次调查之后,马上针对一些调查对象不了解的知识和不科学的态度给予告知和纠正.宣传前后共调查了1010名返乡过春节的民工、留守家属和农村校外青少年.[结果]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宣传前(72.63%)与宣传后(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类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及态度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培训合格的大学生利用寒假返乡宣传,宣传的接受程度增加,同时提高了当地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促进了全社会参与.[结论]通过培训合格的医学生利用寒假返乡宣传是一切实可行的模式.

    作者:贺莉萍;黄晓;李军;李先知;陈运平;唐海波;李十月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糖尿病发病情况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相关园素.并观察体重、血糖的变化.[结果]在172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并发糖尿病者为21例(12.21%),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和阳性糖尿病家族史以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有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使用均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

    作者:唐岩;黄芹;李惠仙;郭金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加强监控.[方法]前瞻性调查215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或怀疑感染时拔管进行导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导管尖端细菌培养215例,59例检有病原菌,检出率为27.44%.从59例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6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3株(37.7%),革兰阴性杆菌23株(37.7%),真菌15株(24.6%).位于前5位的细菌是表皮葡萄球菌(13.1%)、克柔假丝酵母菌(11.2%)、金黄色葡萄球菌(9.8%)、铜绿假单胞菌(6.6%)、不动杆菌(6.6%).[结论]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克柔假丝酵母菌,均为表皮常见菌,因此,加强置管部位皮肤消毒、保持置管部位皮肤清洁、干燥是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春梅;钟晓祝;杨艳;谭细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南瓜皮与南瓜瓤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的析因设计研究

    [目的]研究南瓜皮与南瓜瓤对糖尿病小鼠2 h餐后血糖值的影响,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方法]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造糖尿病小鼠横型.按南瓜皮和南瓜瓤两因素的有无,采用2×2析因设计进行实验,20 d后测量餐后2 h血糖.[结果]南瓜皮制备液和南瓜瓤制备液可降低糖尿病小鼠餐后2 h血糖有影响(F=70.28,P=0.000及F=45.01,P=0.000),但两者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1.13,P=0.293).南瓜皮制备液与南瓜瓤制备液间降糖效果存在显著差异(t=2.88,P=0.010).[结论]南瓜皮和南瓜瓤均有降血糖作用,但之间无交互作用,南瓜皮降糖效果高于南瓜瓤.

    作者:韩长城;唐龙妹;赵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羊膜移植在眼化学伤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治疗眼化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眼化学伤患者采用羊膜移植治疗,术后第3周观察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角膜上皮化情况、角膜血管化情况、角膜透明度恢复情况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视力>0.6者16眼,0.2~0.6者有14眼;术后第2~3周28眼上皮愈合,2眼于术后第1周内出现了羊膜溶解,再次行羊膜治疗后2周上皮愈合;术后第3周22眼角膜恢复透明,有6眼角膜后弹力层有不同程度的皱褶,有2眼角膜仍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术后有1眼出现了睑球粘连,有1眼出现了上睑内翻倒睫.此2眼均于6个月后给予矫正术治疗而愈,本组30眼均未发生羊膜脱落.[结论]早期羊膜移植治疗严重眼化学伤对于恢复视力、重建眼表、保护眼球、降低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大萍;颜学梅;李莹琳;罗勇;杨明义;帅显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1635件医疗物品消毒效果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某地各年度城乡各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差异情况.[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的方法对某地2004~2008年各医疗机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以及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连续5年的消毒效果质量进行了监督监测.[结果]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总合格率为86.61%,其中县级医院为91.51%、乡镇卫生院为87.81%、个体诊所为82.21%,在各类样品监测中医院合格率高,其次是乡镇卫生院,而个体诊所低.[结论]某地各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质量存在明显的差别,今后应该针对性地加强各单位的消毒质量管理和监督.

    作者:郭江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家庭健康教育和支持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和家庭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对56例生活在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进行为期1年的家庭健康教育和家庭支持.干预前后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疾病复发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后BPRS各因素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明显降低(P<0.01,P<0.05),与干预前1年比较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下降.[结论]家庭干预对巩固和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社会功能、控制其复发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芹;李惠仙;温云辉;唐岩;康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复方蒿甲醚片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蒿甲醚片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安哥拉罗安达总医院收治的恶性疟1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8例,口服复方蒿甲醚片,每天80mg,首剂加倍,连用7 d后,接着服用磷酸伯氨喹片39.6 mg(相当于伯氨喹22.5 mg),连用4 d;对照组86例,单用复方蒿甲醚片治疗,所用剂量和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的治愈率为98.86%和94.18%;平均退热时间为(42.4±9.8)h和(45.1±13.2)h;复燃率为5.68%和29.07%.[结论]蒿甲醚片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的疗效显著,作用迅速,复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作者:李文俊;李晓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