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志华;张建

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 传统诊断技术, 有创诊断技术, 影像学诊断技术
摘要:结核性腹膜炎在现代临床上属于重要结核疾病,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致目前仍为临床中较难诊断的一种结核疾病,更对结核性腹膜炎的及时有效治疗造成较严重困难,因此近几年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技术一直是结核病诊治的攻克课题.现笔者在本文中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技术的研发应用进展进行统一综述,归纳各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技术的优点与欠缺之处.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结核性腹膜炎在现代临床上属于重要结核疾病,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致目前仍为临床中较难诊断的一种结核疾病,更对结核性腹膜炎的及时有效治疗造成较严重困难,因此近几年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技术一直是结核病诊治的攻克课题.现笔者在本文中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技术的研发应用进展进行统一综述,归纳各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技术的优点与欠缺之处.

    作者:李志华;张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整脊疗法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整脊疗法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CSR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整脊疗法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疗效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53%,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和疗效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为(2.07±0.30)分,低于对照组的(3.24±0.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评分为(26.38±2.97)分,高于对照组的(20.17±3.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脊针灸两种疗法配合使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针灸疗法,能够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患者VAS评分,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能力恢复正常.

    作者:刘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究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进行肿瘤化疗PICC置管治疗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知信行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促进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静;刘梅;焦菊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通过统一的观察量表采集来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门诊10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并对一般资料、中医主要症状和症候分布、中医症候与内镜下胃粘膜表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①胆汁反流性胃炎女性居多,发病年龄以51~60岁年龄段为主,病程分布以1~3年居多.②BRG的发病与饮食不节、情绪不畅有一定相关性.③临床症状以胃胀、口苦、心烦易怒、口干、反酸、呃逆、胃痛为主.④常见中医证候以胆热犯胃和肝胃不和.⑤中医证候与内镜下胃粘膜表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膜充血、水肿多见于肝胃不和证,其次为胆热犯胃证,粘膜水肿、糜烂多见于胆热犯胃证,其次为脾胃湿热证.粘膜出血多见于胃络瘀血证、肝胃不和证.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位在胆胃,多以胆热犯胃、肝胃不和为主;中医证候与内镜下胃粘膜表现具有相关性.故在中医药治疗应注重清热化痰、利胆和胃、疏肝和胃;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改变与中医证候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临床治疗中运用中医分型有助于辨证施治.

    作者:安丽;黄大未;杨晋翔;曹国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脑小血管病诊疗进展

    脑小血管病是一组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互不相同的脑血管病,是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多隐匿起病,缓慢进展,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与传统脑血管病存在差异,人们对它认识尚不充分.但其发病率高,后期加重脑卒中致残,加重认知障碍及情感障碍,甚至参与神经变性疾病进程中,现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和影像表现、检测指标以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韩倩;刘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升本老年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升本老年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结合中升本学生专业技能的优势和特点,进行课程设置优化.该模式的构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是一种适合中升本学生特点的护理实验教学模式.

    作者:毛智慧;孙晓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血清肌酐、尿素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24 h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以及血清肌酐、尿素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按UAER分为三组:A组(UAER<30 mg/24h)35例,B组(UAER 30~300 mg/24h)60例,C组(UAER>300 mg/24h)25例,测定CysC、SCr、Urea的水平及阳性检出率,留取24 h尿液检测mAlb水平.结果 三组CysC、mAlb分别两两比较,其中B、C两组均高于A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C组高于B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三组SCr、Urea分别两两比较,其中A组和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A、B两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CysC在A、B、C三组中均有不同程度阳性检出率,根据UAER的升高而显著增加,CysC阳性检出率高于SCr、Urea的阳性检出率;SCr、Urea只有在B组和C组中有阳性检出率.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监测和诊断指标,血清胱抑素C其敏感性显著高于血清肌酐、尿素.

    作者:贺伟;高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MR影像诊断肩关节损伤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MR间接关节造影对肩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玉山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肩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MR影像诊断,观察各种肩关节损伤的形态结构以及软组织的信号特征;将MR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或关节镜准确诊断相对比.结果 通过关节镜诊断出68例肩袖撕裂患者,MR影像诊断出65例,准确率为95.59%;关节镜诊断出16例盂唇损伤患者,MR影像诊断出14例,准确率为87.50%.结论 MR影像在肩关节损失的诊断中,对肩关节组织的形态结构有较好效果的呈现,对于肩袖撕裂、盂唇损伤等症状有较高的诊断率,能够为肩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陈秋明;李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胃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情况,为今后治疗提供可靠经验,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50例,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造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结果 发生肺部感染32例,感染率为21.33%,所有肺部感染患者均检出病原菌阳性.经过对比相关指标发现,较长的卧床时间(OR=1.357,P<0.05)、较长的胃管留置时间(OR=1.028,P<0.05)、较长的气管插管时间(OR=1.923,P<0.05),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胃肠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卧床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等,为降低感染发生率,应加强相关的监测和预防.

    作者:丁保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双侧T7-9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开放性胃癌根治手术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各25例.G组行气管插管静脉全麻,P组于全麻前行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记录基础值(T0)、手术前(T1)、手术5 min(T2)、手术探查时(T3)、手术20 min(T4)、手术1 h(T5)、手术结束(T6)各时间点的MAP和HR,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G组对比,P组术后4 h、8 h、12 h、24 h的静息及12 h内的活动时VAS评分降低,气管拔管时间缩短,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舒芬太尼及术后追加镇痛药用量降低,T2、T3时间点的MAP及T2、T3、T4、T5时间点的HR较低,更为平稳.结论 超声引导双侧T7-9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放性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作者:饶瑾;宗志军;高之心;王义桥;李元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西双版纳中、老、缅边境地区登革热的护理干预

    目的 对西双版纳中、老、缅边境地区634例登革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2013年西双版纳州6家登革热指定收治医院共收治634例登革热患者,其中重症患者70例.对普通登革热的发热、疼痛、腹痛、恶心、呕吐、皮疹、皮肤瘙痒及重症登革热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损害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634例登革热患者经及早介入管理,及时医护沟通、协调,个体化护理,预后良好,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登革热患者经早期有效管理,积极医护干预,可改善预后.

    作者:董桂芬;胡丽红;马得宏;彭舒凤;杨健兰;单西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于食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于食道异物取出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将2017年6月~12月在我院行食道异物取出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F组)和舒芬太尼组(SF组),每组30例.RF组应用TCI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和维库溴铵进行气管插管全麻;SF组应用TCI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和维库溴铵进行气管插管全麻.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和取异物时的MAP、HR、SpO2,气管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丙泊酚总使用剂量,术后30 min及1 h的疼痛语言分级评分(VRS)和改良的OAA/S评分.结果 RF组在取异物时的MAP为(84.5±5.0)mmHg,低于SF组的(93.5±5.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组在取异物时的HR为(73.0±8.1)次/min,低于SF组的(81.3±7.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组的气管拔管时间为(16.0±3.6)min,少于SF组的(19.0±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组在术毕拔管后的不良反应例数、丙泊酚总使用剂量以及术后早期清醒评分等方面优于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作为镇痛药物应用于食道异物取出术,可更好的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性,提高麻醉效率及安全性.

    作者:赵立;梁永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84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有效性及安全性相近,但锁定钢板可以缩短负重时间及促进骨折愈合,在整体上更具优势.

    作者:吴继生;李舟;张旭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士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能力的培训

    目的 研究手术室护士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能力的培训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24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能力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手术室护士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水平、腹腔镜手术配合满意度.结果培训后护士空间管理能力评分为(94.18±1.20)分,高于培训前的(87.02±2.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手术准备时间(24.70±3.11)min,短于培训前的(32.01±2.8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手术配合满意度(88.90±2.56)分,低于培训后的(95.01±2.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术室护士开展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能力培训,可提高腹腔镜手术空间管理能力,促进腹腔镜手术的配合,进一步提高医患满意度.

    作者:蒙婷婷;陈幼琼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单侧颈内动脉夹层致脑梗死1例报道

    颈动脉夹层致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本文报道1例单侧颈内动脉夹层致脑梗死患者,对CA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血管造影、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进行讨论.目前,文献报道CAD致脑梗死病例较少.DSA检查可见双腔征、线样征、静脉期造影剂滞留等都是确诊依据,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式,预后尚难以评估.

    作者:李福滔;张素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医用臭氧在疼痛治疗的应用

    随着医用臭氧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在疼痛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炎、腱鞘炎等疼痛性疾病.本文针对其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周广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癌因性疲乏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癌因性疲乏是临床上癌症患者为常见的伴随症状,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导致患者癌症治疗中断,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CRF的病因及机制较为复杂,国外许多学者认为,CRF的发生可能与贫血、肥胖、肿瘤类型、失眠、炎性细胞因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有关.针对CRF患者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本文对CRF的相关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指导.

    作者:田新学;孙倩倩;赵可雷;王颖;苗战会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的文献分析

    检索2016年12月以前公开发表于国内学术期刊、主题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的中文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文献发表的地域分布较广,通讯作者以药师和护士为主、且主要是初级职称人员.医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发现了高危药品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有效地促进了高危药品的管理;然而,操作者在主题选定、真因验证、对策拟定以及对策标准化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

    作者:尹钊;姚夏莉;杜书章;许海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554例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以便于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2012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54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54例重症HFMD患儿中3岁以下468例(84.48%),发烧432例(77.98%),平均峰值温度为(38.20±0.93)℃,平均持续时间(2.06±1.26)d.552例(99.64%)患儿伴有不同数量皮疹或疱疹,休克40例(7.22%),神经系统受累511例(92.24%),神经系统受累平均时间为(2.46±1.24)d,主要表现有精神反应差(91.52%),双眼凝视(11.37%),易惊(90.97%),肢体抖动(67.32%),呕吐(6.86%),嗜睡(3.97%),烦躁(4.87%),昏迷(1.81%)等.白细胞升高421例(75.99%),血糖升高357例(64.44%),乳酸升高341例(61.55%).EV71病毒阳性390例(70.40%),柯萨奇A16型阳性16例(2.89%),肠道通用病毒阳性285例(52.44%).29例(5.23%)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呼吸衰竭,8例(1.44%)并发中枢性尿崩症,5例(0.90%)有残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高热,长期发热,精神不佳,易惊,四肢抖动,呕吐,嗜睡,烦躁,高白细胞,高血糖,高乳酸是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特别伴有休克,双眼凝视,呼吸急促,持续性心率增快是早期鉴定重症病例的特征性表现,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及时干预,把治疗关口前移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关键.

    作者:覃艺;邓燕艺;赖昌生;甘宁;马晓红;李霞;丘丽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研究

    中风后抑郁是常见的中风后并发症,临床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中风后患者的恢复,从而延缓患者的恢复过程.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中风后抑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从中医学角度入手,分析中风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综述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作者:杨少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