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技术指导超急性脑梗死溶栓的研究进展

蒋伟

关键词:磁共振技术, 超急性脑梗死溶栓, 研究进展
摘要: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同时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而致残率也比较高.因此会对社会以及患者的假体造成极大的伤害.目前有演技显示,超早期的溶栓是一种及时有效地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方法,同时通过核磁共振技术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因此能够较好的对患者实施治疗.文章讨论了磁共振技术指导超急性脑梗死溶栓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肺动脉CTA成像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 探究螺旋CT肺动脉CTA成像失败的主要因素,以期提高肺动脉CTA成像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502例肺动脉CTA检查,从中选取失败4例,对失败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CTA检查的成功率.结果 4例中1例增强剂量不足,1例抬手捏鼻导致位置改变,触发点错位,1例左肘静脉建立通道,触发点选在右头臂静脉,另1例由于呼吸运动导致位置改变,触发点错位,选在右颈总静脉,后均导致触发过慢检查失败,余498例均成功完成CTA检查,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强化均匀清晰.结论 螺旋CT行肺动脉CTA检查中,触发点位置选择和造影剂剂量选择至关重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训练必不可少.

    作者:陈伟;黄葵芳;蔡淑芳;方桂求;林合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青少年在高强度训练期间口腔卫生习惯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目的 青少年于高强度训练时口腔卫生情况及卫生教育前后牙周健康状况的变化.方法对8所中学校篮球队运动员专科检查牙龈指数和牙结石指数.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口腔教育组和对照组,半年后再行口腔检查,复查教育对口腔卫生的影响.结果在高强度训练组中牙龈炎和牙结石的发病率在高强度训练组中的检出率高,并具有统计意义的差异.口腔教育可以显著降低牙龈炎和牙结石的检出率.结论口腔卫生教育可以显著改善青少年的牙周健康.

    作者:马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佩戴胸腰椎外固定支具对椎体成形术后相邻节段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对佩戴胸腰椎外固定支具对椎体成形术后相邻节段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探究患有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佩戴胸腰椎外固定支具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符合行椎体成形术手术标准并已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60例,其中40例选择佩戴胸腰椎外固定支具,另20例选择不佩戴,其他按常规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相邻节段椎体的情况,40例佩戴胸腰椎外固定支具患者中:优30例,占75%;良6例,占15%;差4例,占10%.20例无佩戴胸腰椎外固定支具患者中,优8例,占40%;良6例,占30%;差6例,占30%.治疗效果:40例佩戴胸腰椎外固定支具患者中,A类患者25例(62.5%)B类患者10例(25%)C类患者5例(12.5%).20例无佩戴胸腰椎外固定支具患者中,A类患者10例(50%)B类患者6例(30%)C类患者4例(20%).结论 综上,在行椎体成形术后佩戴胸腰椎外固定支具,可有效的预防相邻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出现脊柱后凸畸形的情况大大减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安玉梅;柴洪波;那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孕期染色体异常胎儿产前超声声像特征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并分析中孕期染色体异常胎儿产前超声声像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中期妊娠孕妇采用腹部彩超和阴道彩超检查结果,对染色体异常胎儿的超声声像特征进行总结探讨.结果 5000例中期妊娠孕妇的胎儿检测结果中诊断为染色体异常者18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0.36%(18/5000).18例中孕期染色体异常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异常者16例,诊断符合率为88.89%(16/18),漏诊率为11.11%(2/18).其中多发畸形者占50.00%(8/16),超声软指标异常占50.00%(8/16),单发畸形者占12.50%(2/16).结论 超声检查在筛查并诊断中孕期染色体异常胎儿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在中期妊娠孕妇的胎儿健康筛查中可普遍应用.

    作者:陈秋妍;张建飞;曾秀梅;郭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进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可将其分为观察组(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无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于竹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方法治疗有症状子宫疤痕憩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子宫疤痕憩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有经间期出因或经期延长的子宫疤痕憩室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差异进行分组,分成了口服药物组、宫腔镜组和阴式手术组.比较三组者的治愈病状改善情况,阴式手术后疤痕的厚度.结果 阴式手术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宫腔镜组及口服避孕药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手术组术后疤痕厚度较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阴式子宫疤痕憩室切除术治疗子宫疤痕憩室的临床整体效果较好,是临床治疗子宫疤痕憩室的理想方式之一.

    作者:都红蕾;祝文;伍雪梅;王耀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在二次疤痕子宫引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在二次疤痕子宫引产的临床应用,以便制定合理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100例二次疤痕子宫引产中期要求终止妊娠手术的患者的综合材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通过羊膜腔注射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发动宫缩时间,软产道损伤,子宫破裂情况,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宫颈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在判断宫颈评分情况观察组1~3分低于对照组,4~6分与>7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发动宫缩时宫颈情况明显改善;用药后宫缩发动时间、用药至排胎时间、手术时间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软产道损伤、子宫破裂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并发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在二次疤痕子宫引产患者中取得较好效果,缩短宫缩发动与整个手术时程,减少患者痛苦,术后并发症较少,软产道损伤,子宫破裂情况较少,值得作为临床首选方案.

    作者:张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非增强扫描核磁共振在产前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对非增强扫描核磁共振(MRI)在诊断产前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与同期非胎盘植入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对胎盘植入的MRI影像特征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胎盘植入的MRI影像特征主要有子宫变形和(或)局部隆凸、胎盘信号不均匀、胎盘呈不规则团块状等T1长T2信号影和胎盘下供血血管增多等征象.胎盘植入者出现上述征象的比例比非胎盘植入者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植入产前非增强扫描MRI检查可以发现较多的异常影像学表现,MRI在诊断产前胎盘植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建飞;王强;陈秋妍;张巧仪;罗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对门诊换药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在门诊换药病例情绪改善及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门诊行换药治疗的110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门诊换药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常规门诊换药护理内容基础之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门诊研究对象换药过程中紧张恐惧程度及疼痛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门诊换药病例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及疼痛评分的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换药过程中出现Ⅱ、Ⅲ级恐惧负性情绪的比例和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接受换药治疗的门诊患者群体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干预,能降低该类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程度和疼痛程度,临床推广疗效显著.

    作者:杜燕平;毛英;曾云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PCT、SAA、CRP水平与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性及其抗生素指导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PCT(降钙素原)、SAA(血清淀粉样蛋白)、CRP(C反应蛋白)水平与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性及其抗生素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单纯肺部感染患者为A组,60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B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查的60例健康体检者为C组,行PCT、SAA、CRP检测,并给予抗生素治疗,探究PCT、SAA、CRP水平与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性及其抗生素指导价值.结果 A组PCT、CRP、SAA均较高于C组,且A组PCT、SAA、CRP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PCT、SAA、CRP水平明显高于B2组及B3组,B2组PCT、SAA、CRP水平显著低于B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与PCT、SAA、CRP水平呈正相关.常规治疗组抗生素应用时间显著高于PCT、SAA、CRP指导组(P<0.05).结论 PCT、SAA、CRP水平与肺部感染具有密切相关性,PCT、SAA、CRP可用来确定继续应用或停用抗生素的一项预测指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罗明;王莉平;袁春梅;孙晓勉;王健;吴芝勋;蒋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例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及药物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多例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及药物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10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药物相关性.结果在临床分型方面,肝细胞性为主要类型,占50.00%;在引起肝病的主要药物方面,抗结核药占33.00%,中草药占24.00%.结论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以黄疸为多见,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性为主,引起肝病的主要药物为抗结核药及中草药.

    作者:王瑞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PIH患者血清和胎盘组织中VCAM-1、PAPP-A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PIH)患者血清和胎盘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 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118例PIH患者作为观察组和40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孕妇血清VCAM-1、PAPP-A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VCAM-1、PAPP-A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V CAM-1、PAPP-A水平高于对照组(t=129.545、26.903,均P=0.000),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VCAM-1、PAPP-A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F=6.826、4.713,P=0.001、0.024);对照组胎盘组织中V CAM-1阳性率及染色评分均高于观察组(x2=66.043、83.028,t=16.670、27.510,均P=0.000);观察组胎盘组织中PAPP-A阳性率及染色评分均高于观察组(x2=83.300、63.974,t=26.062,P值均为0.000);PIH患者血清VCAM-1和PAPP-A水平呈正相关(r=4.681,P=0.018),胎盘组织中VCAM-1和PAPP-A阳性表达情况呈负相关(r=-3.219,P=0.026).结论 VCAM-1和PAPP-A共同参与了PIH的病理过程,是PIH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洪小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标准纳入57例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情况和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治疗72 h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呼吸困难相关临床症状明显好转,PaCO2下降,PaO2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气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血浆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72 h后血浆NT-proBNP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作者:徐育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低温等离子射频联合鼻内窥镜治疗鼻腔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低温等离子射频联合鼻内窥镜治疗鼻腔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80例鼻腔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联合鼻内窥镜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直接鼻内窥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8.0)min、(20.0±5.0)mL,与对照组的(35.0±6.5) min、(25.0±5.5) mL对比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一次性摘除肿物成功率达100%,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联合鼻内窥镜治疗鼻腔血管瘤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董玉科;李玉杰;于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遗传性并多指家族的致病基因及产前诊断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中国一遗传性并多指家族致病基因进行鉴定,确证该并多指家族中HOXD13基因突变的存在,终通过检测HOXD13基因是否突变对并多指高发胎儿进行有效的产前诊断分析.方法 首先结合家族史、家族成员体征及手足X光片结果进行诊断,从家族成员血样和待检孕妇羊水、绒毛样本中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再人工合成一对具特异性的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HOXD13基因首个外显子中多聚丙氨酸链的编码序列,该片段需先经琼脂糖电泳检测,经克隆后再进一步鉴定;进行产前诊断时,采用扩增、电泳检查和银染检查HOXD13基因内及两侧总共三处微卫星多态标记位点再进行后续的单体型测定分析.结果 该遗传性并多指家族4代51人,并多指患者14例(男性5例,女性9例),临床体征表现为:有3/4全部并指和4/5的并趾伴有软组织的蹼内多指,外部显出率达100%,变异差异显著,以上结果与典型的常染显性并多指表型相吻合.选取家族中16例(患者8例)进行HOXD13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指出所有患者的多聚丙氨酸链上的丙氨酸残基从正常的15个增加为24个.对该家族的孕期女性进行并多指产前检查,发现胎儿携带有已突变的HOXD 13基因.结论 从遗传性并多指家族中发现了HOXD13基因中多聚丙氨酸链的突变,通过多聚丙氨酸链突变检查和相应单体型分析可进行并多指高发胎儿的产前检查.

    作者:张志强;夏贤生;高文强;吴秋敏;谢洪法;李翔冬;肖佩多;刘妙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住院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和常规血液透析组,各40例.两组透析治疗6个月后,测定患者血液中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钙、血磷、β2-球蛋白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炎症因子检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高通量血液透析组Scr、BUN、Hb、TP、ALB、Ca、P、β2-MG、iPTH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Hs-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TPF水平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常规血液透析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作为维持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一种常用透析方式,能够稳定患者的内环境状态,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倪惜芝;沈珣;李春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MSCT)在四肢关节复杂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四肢关节复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四肢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和三维重建.结果 与常规CT检查相比,多层螺旋CT在骨折的大小、骨折的范围、骨折片的数量、骨折断端移位程度及细微骨折等方面的显示明显更加清晰,更具有临床优势.结论 多层螺旋CT在四肢关节复杂骨折患者的诊治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胸腺肽α1增强TA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联合TAC方案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5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TAC方案,研究组采取TAC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方案,评价两组化疗效果及化疗后1d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结果 研究组CR 20例,PR 7例,SD 3例,PD 0例,控制率100.0%;对照组CR 14例,PR 7例,SD 5例,PD 2例,控制率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化疗1d后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腺肽α1联合TAC方案新辅助化疗能显著减轻化疗后毒副反应,提高患者化疗耐受性和细胞免疫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素华;马天江;张智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对比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74例患者中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组)33例,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结果 LCBDE组有1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为97.0%,EST组有2例患者插管失败,转LCBDE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2.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组中有2例患者术中未取净结石,结石残留率为6.1%;EST组中有10例患者术中未取净结石,结石残留率为24.4%,组间比较LCBDE组的结石残留率显著低于EST组(P<0.05).LCBDE组术后2例患者于24 h内出现血淀粉酶轻度升高(>100 U/L,<500 U/L),48 h后恢复至正常;EST组中有15例患者于术后1~3 d内出现血淀粉酶升高,其中7例达胰腺炎诊断标准(>500 U/L),发生率为17.1%,组间比较EST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L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对所有病例随访6~36个月,LCBDE组未见结石复发;EST组有8例(19.5%)结石复发,其中5例再次行十二指肠镜治疗,5例转行LCBDE治疗.组间比较LCBDE组的结石复发率显著低于EST组(P<0.05).结论 与EST相比,LCBDE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上具有较低的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结石复发率,可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微创疗法.

    作者:李新刚;容杰;翁秋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联合尿液培养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联合尿培养对诊断尿路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40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液标本,同时采用IQ200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和细菌培养法进行检测,以患者临床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估IQ2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检测阳性率为29.5%(118/400),尿培养阳性率为24.0%(96/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中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但尿有形成分分析法阳性检出敏感度及阳性准确率高于尿培养法(P<0.05).结论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其速度和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诊断尿路感染的一种辅助检查,将其与尿培养结合起来,达到更快捷、准确的诊断结果,以提高尿路感染的检出率.

    作者:刘鲜花;蒋明;谭萍;祝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