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脑验光与视网膜检影对青少年近视的比较研究

樊曦;周柳红;周四红

关键词:检影验光, 电脑验光, 青少年, 近视
摘要:目的:对近视性青少年应用电脑验光及视网膜检影后,了解验光结果与复验结果的符合情况.方法:对2003/2005年就诊的186名(372眼)青少年性近视患者,全部进行远、近视力、外眼和眼底检查,均无眼前节炎症、白内障、眼底病和其他眼疾.使用日本生产的NIDEK AR-800型自动验光仪先作电脑验光,再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检影验光,次日瞳孔恢复正常后,再次复验,基于检影验光的结果进行主观验光,以确定配镜处方度数.比较电脑验光及散障检影验光的结果与配镜处方结果的差异.结果:正常瞳孔下电脑验光和散瞳下检影验光得到的屈光度和散光轴向相同或极其相似,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正常情况下电脑验光、散瞳后电脑验光的球镜值与配镜处方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柱镜值及轴向结果相同或极其相似,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电脑验光还是视网膜检影,对青少年性近视患者,均需要结合主观验光,综合考虑而得出佳矫治数据.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眼球破裂伤140例分析

    0引言致盲率高的眼部物理性损伤是眼球破裂伤;总结其发生规律和治疗效果对预防该病的发生及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140例眼球破裂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戴森;陈舜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52例

    0引言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为结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在胬肉伸展至角膜时,由于牵扯产生散光,或因遮蔽瞳孔而导致视力障碍.目前的各种手术和药物治疗均不能阻止翼状胬肉的复发[1,2].近年的研究提示翼状胬肉的复发与角膜缘干细胞的功能不全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采取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强;雷晓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新生儿泪囊炎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分析并探讨新生儿泪囊炎3种常见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按摩法、加压冲洗法和泪道探通法治疗121例(128眼)新生儿泪囊炎,观察3种疗法的效果.结果:按摩法全部无效,加压冲洗法仅2例(2眼)成功,泪道探通法成功113例(120眼),总成功率95.3%.结论:按摩法虽安全却无效;探通法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行之有效的简便方法.

    作者:唐晓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尼日利亚翼状胬肉治疗状况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总结尼日利亚翼状胬肉的治疗现状.方法:选择1999-01/2002-12的4a期间的翼状胬肉手术患者,所有病例都来自于尼日利亚Enugu市的尼日利亚大学教学医院和Ebrans临床中心.收集这些患者的生理数据、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应用6.1版EPI-INFO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共选择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60眼单纯施行巩膜暴露术,42眼施行联合5-氟尿嘧啶(5-FU)的巩膜暴露术,22眼施行联合丝裂霉素C的巩膜暴露术.结果:72例(124眼)施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术后至少随访1a,包括男41例(56.9%),女31例(43.1%),男女比例为1:0.8.术后复发率高的在病变第Ⅲ期(55.6%),低在病变第Ⅰ期(22.2%).3种手术方法比较,复发率分别为65.0%、52%和13.6%.结论:在像尼日利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联合丝裂霉素的早期手术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性强、治疗费用低、方法简单且创伤小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流图

    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或mfERG)是一种新兴的眼科检查手段,通过使用特殊m-序列刺激手段短时间内提取局部ERG信号,客观、定量地反映视网膜功能.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一个主要原因,能够在亚临床期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疾病(diabetic retinopathy,DR),对于预防和治疗DR有着重要的意义.mERG能够客观地检测DR,应用于研究和临床,评估那些预防和治疗DR方法的效果.

    作者:黄天纳;张卯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联合用药治疗视网膜静脉栓塞76例观察

    0引言视网膜静脉栓塞是眼科常见致盲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病程冗长,并发症多,治疗棘手.目前对此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但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嗜酒、青光眼、使用雌激素、脱水及禁食者都是导致发病的危险因素.迄今为止,对视网膜静脉栓塞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主要从病因治疗和抗血栓治疗入手,运用纤维蛋白溶解酶、抗血小板凝集剂、尿激酶等[2],降低血液黏度,降血脂,扩张血管,改善视网膜微循环,提高视网膜供氧.我们就本院2000/2005接受丹参、胞二磷胆碱等多药联合治疗的76例视网膜静脉栓塞的患者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左双权;毕国华;冯蕊;郑兆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传代性质和波状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对原代和传代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形态学和波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更适合的hLECs体外培养条件.方法:以层粘连蛋白(Ln)和纤维连接蛋白(Fn)处理培养皿表面,以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和传代培养的hLECs生长的时间和形态,MTT法记录传代后第3代细胞的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显示第3代细胞的波形蛋白表达形态的变化.结果:在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处理组,原代hLECs长出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处理组的原代细胞可以正常传代,对照组细胞传代后不能存活.传代晚期层粘连蛋白处理组细胞发生凋亡,而纤维连接蛋白处理组出现多数晶状体小结.MTT实验显示,传代后4~7d纤维连接蛋白处理组细胞数多于层粘连蛋白处理组.免疫荧光反应中,两组波状蛋白形态有明显差别.结论:层粘连蛋白可以提供适宜hLECs保持上皮细胞状态的体外培养微环境,而纤维连接蛋白可以促进hLECs的增殖和分化.

    作者:王欣玲;张劲松;于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KTP激光治疗泪道阻塞99眼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KTP-Nd:YAG激光治疗各种原因所致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各种原因泪道阻塞患者88例99眼.全部在表麻下扩张泪小点.用带针芯的泪道探针探查泪道至泪道阻塞处.拔出针芯将KTP激光导光纤维插至阻塞处.发射激光以清除阻塞.疏通泪道.结果:全部病例追踪随访3~6mo,一次激光疏通成功者63眼,占64%,二次激光疏通并置管治疗的36眼中,成功31眼,占31%,失败5眼,占5%,总治愈率达95%,失败率5%,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KTP-Nd:YAG激光可有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泪道阻塞.

    作者:孟秀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抗CD81抗体对培养大鼠RPE增殖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对培养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将2,10mg/L抗CD81抗体EAT2与H121加入体外培养大鼠RPE中,7d后以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加入抗CD81抗体后RPE增殖活性下降,10mg/LEAT2对RPE的细胞生长抑制率达72.7%.抑制作用的强弱随抗体种类及抗体浓度的不同而不同.结论: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可以抑制培养大鼠RPE的细胞增殖活性.

    作者:曹利群;卢华;刘敬;马志中;冯玉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颌面深部巨大真菌性肉芽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报告1例罕见的颌面深部巨大真菌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提高对真菌性肉芽肿的临床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结合病例复习文献.结果:真菌性肉芽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确诊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细菌培养.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减少漏诊或误诊,有利于正确及时的治疗.

    作者:程勇;陈卫国;牛艳坤;杨慧;王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Stratus OCT在青光眼早期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

    Stratus OCT是一种新兴的非接触式、非侵入性、高敏感性的眼科影像诊断技术,它广泛应用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随访.Stratus OCT的工作原理是引用低相干光干涉度量学原理.Stratus OCT是一种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高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盘参数检测技术.尤其是当Stratus OCT联合其他视盘参数检测技术,能够很好地诊断青光眼.尽管Stratus OCT在眼科临床中有很大的使用价值,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如价格昂贵,图像质量受屈光介质的影响,目前缺乏视盘参数变化分析软件.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更新,Stratus OCT将在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随访中得到更有价值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成云翠;胡妙妙;段宣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MMP-8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MMP-8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翼状胬肉标本10例抽提总DNA并行RT-PCR扩增,探讨MMPs基因表达在翼状胬肉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翼状胬肉组织和10例正常结膜组织中MMP-8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翼状胬肉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10例正常结膜上皮组织中MMP-8阳性表达1例,而翼状胬肉组织50例中,阳性~强阳性表达41例,阳性率82%,与正常结膜组织间差异具显著性(P<0.005).在不同职业患者的MMP-8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户外工作的患者MMP-8的表达高于户内(P<0.05).在不同分期及复发性的病变组织中、在不同年龄组、性别组MMP-8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MP-8在翼状胬肉中表达的程度与患者的职业类型有关,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其分期及复发,无显著相关性.MMP-8活性表达升高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姚静艳;陆培荣;沈伟;李龙标;冯一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与超声乳化晶状体术对猪眼前房及手术切口部组织温度影响的比较

    目的:观察激光乳化晶状体过程中眼部组织的温度变化.方法:使用针式传感器数字型温度计,测量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Er:YAG激光)乳化晶状体过程中离体猪眼球前房、角膜深层及角膜缘切口3部位组织温度,并与目前普遍应用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比较.结果:前房灌注与非灌注条件下激光乳化及前房灌注下超声乳化3种方式所致3部位组织温度变化的相同部位的比较结果,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组织温度升高幅度随激光能量的增强而增大.结论:前房灌注条件下行Er:YAG激光乳化晶状体过程中,3部位组织温度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前房未灌注条件下的激光乳化及前房灌注条件下的超声乳化;在前房非灌注条件下,Er:YAG激光乳化晶状体使3部位组织温度明显升高,升高幅度与激光能量成正比;激光乳化晶状体时所产生的热量要低于超声乳化.

    作者:阎启昌;邸悦;柏全豪;张劲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视眼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老视患者科学规范的验光方法.方法:收集老视患者157例,年龄46~61岁,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7例进行常规验光;B组80例进行医学验光,对两组验光结果和舒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视力矫正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长期戴镜的舒适度比较显示,B组优于A组(P<0.01).结论:老视的验配应进行医学验光,以达到清晰、舒适、持久的视觉效果.

    作者:唐秀侠;刘苏冰;曾庆广;聂晓丽;张卫霞;买志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氯丙嗪球后注射联合角膜层间灼烙治疗绝对期青光眼

    目的:探讨氯丙嗪球后注射联合角膜层间灼烙治疗绝对期青光眼的临床效果,以解除绝对期青光眼疼痛问题.方法:对29例(30眼)绝对期青光眼采用球后注射氯丙嗪,对伴发大泡性角膜病变者加用角膜层间灼烙术.结果:29例中14例仅采用球后注射氯丙嗪一种方法就达到止疼目的,15例(16眼)伴发大泡性角膜病变者,因球后注射未完全解除疼痛而加用角膜层间灼烙术后疼痛消失.结论:球后注射氯丙嗪治疗绝对期青光眼引起的疼痛是简单有效的方法,对合并大泡性角膜病变者,于第1次注射氯丙嗪后即需加用角膜层间灼烙术.

    作者:张利;韩仪敏;朱思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与治疗

    目的:分析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30例(272眼)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对发生浅前房40例(44眼)进行原因分析和治疗观察.结果:40例(44眼)浅前房主要原因为滤过功能过强和脉络膜脱离,浅前房按Spaeth法分级,浅Ⅰ度30例(32眼)、浅Ⅱ度6例(6眼)、浅Ⅲ度4例(6眼).结论:针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达到恢复前房的目的.

    作者:赵宪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联合方法在高频电泪道成形术中的应用

    0引言临床上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有很多,比如:①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②鼻内窥镜激光泪囊鼻腔吻合术;③鼻泪道硅胶插管;④气囊导管扩张泪道成型术;⑤高频电泪道成型术;⑥泪道探通术[1];⑦激光泪道成形术等,各有其特点及优缺点,高频电泪道成型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我国首创的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方法,但术后复发、泪道再次阻塞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眼科同时应用丝裂霉素C(MMC)及迪可罗眼膏辅助高频电泪道成型术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海;张永康;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不同角膜曲率测量方法结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Orbscan眼前节系统与RKT-7700自动式角膜曲率计及手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的差异.方法:对50例100眼分别进行Orbscan、自动式和手动式角膜曲率计角膜曲率测量.结果:Orbscan、RKT-7700自动式及手动式角膜曲率计角膜曲率测量值分别为:43.42±1.45,43.63±1.50,42.33±1.37D.测量的K1,K2,K,d值均以RKT-7700自动式角膜曲率计为高,手动式曲率计值低,手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值较Orbscan角膜曲率测量值偏低1.0838D(P<0.000);手动式角膜曲率计较RKT-7700自动式角膜曲率计低1.296D(P<0.000);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比Orbscan角膜曲率测量值高0.212D(P=0.294).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与RKT-7700自动式角膜曲率计间各测量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各检测方法间角膜散光值(d)均无显著性差异.手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的K1,K2,K值与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及RKT-7700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角膜曲率测量仪的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差异.RKT-7700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值高,手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值低,Orbscan眼前节系统与RKT-7700自动式角膜曲率计测量值差异没有显著性.

    作者:李新宇;刘磊;袁菁;董洁玉;邹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原发性青光眼误诊和漏诊原因分析

    0引言青光眼是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其致盲率占8.8%[1],而误诊和漏诊又是青光眼致盲的一个重要因素.回顾性分析近3a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性青光眼,但首诊被误诊或漏诊的青光眼33例38眼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作者:许贺;关秀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与眼新生血管性疾病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成员之一,在眼组织中广泛分布,是内源性新生血管抑制因子的代表.PFDF的相关研究有可能为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带来新的治疗前景.本文就PEDF的眼部分布、与眼新生血管性疾病及其他血管相关因子的关系、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崔蕾;卢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