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核白内障手术方式进展

吴彬;高伟;崔巍

关键词:硬核白内障, 手术方式, 微切口, 超声能乳化
摘要:白内障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更完美的视功能以及更少的并发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硬核白内障一直是白内障手术中难度大的一种。新的研究发现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效果显著。本文就硬核白内障手术方式的演变过程、微切口人工晶状体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分析各种手术的优缺点。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眼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 D-D)、纤维蛋白原( Fib)及其降解产物( FDP)的水平在眼恶性肿瘤诊断和病情评估方面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眼科确诊为眼恶性肿瘤患者67例(恶性肿瘤组),其中眼恶性肿瘤无转移组(44例)、眼恶性肿瘤转移组(23例);同期收治的眼良性肿瘤患者46例(良性肿瘤组);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浆中D-D、Fib、FD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眼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D-D、Fib、FDP水平显著高于眼良性肿瘤组、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恶性肿瘤转移组患者血浆中D-D、Fib、FDP水平又显著高于恶性肿瘤无转移组(P<0.05)。而眼良性肿瘤与健康对照组血浆中D-D、Fib、FD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D-D含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D-D、Fib、FDP水平的检测对于眼良恶性肿瘤的判断及肿瘤的进展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雅稚;刘子瑶;郑玉萍;王建明;冯海晓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eovascular glaucoma ,NVG)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8-04/2011-12在我院住院诊断为NVG的患者30例30眼,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 A组采用青光眼引流装置Ahmed青光眼阀( Ahmed glaucoma valve , AGV)植入术治疗12例12眼,B组采用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transscleral cyclophotocoagulation , TSCPC)治疗18例18眼。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 AGV植入组与TSCPC组术后1 wk眼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mo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视力:AGV植入组3眼提高,7眼不变,2眼下降;TSCPC组3眼提高,12眼保持不变,3眼下降。术后并发症:AGV 植入组术后早期眼球疼痛、角膜水肿5例(41.7%),术后浅前房3例(25%),前房纤维样渗出2例(16.7%),前房积血3例(25%);TSCPC组术后早期眼球疼痛10例(55.6%),角膜水肿11例(61.1%),前房纤维样渗出5眼(27.8%),前房出血6眼(33.3%)。结论:AGV植入术及TSCPC术对于治疗NVG都是有效的方法。 AGV植入术是一种滤过性手术,相对较为安全。TSCPC更为经济,适用于晚期或绝对期青光眼。

    作者:陈金鹏;汪荣;徐辉勇;张鹏;章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微视野在急性全葡萄膜炎激素冲击治疗前后的应用

    目的:评价微视野在急性全葡萄膜炎病程发展及治疗效果观察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为微视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就诊时间在发病5d内的急性全葡萄膜炎患者53例106眼。采集激素冲击治疗前,激素冲击治疗后1,3,7d;1,3mo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微视野图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及Flare检查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观察并分析激素冲击治疗前后视力、光敏感度参数的变化、黄斑区水肿由严重到消退的过程及房水细胞值的变化。结果:急性全葡萄膜炎患者经过治疗,炎症逐渐消退,激素冲击治疗后1,3,7d;1,3mo采集数据较激素冲击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于不同时期视力逐渐提高;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由281±61μm变为149±43μ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00);Flare结果由213.9±13.8变为18.2±2.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00)。结论:微视野可客观揭示急性全葡萄膜炎患者激素冲击治疗前后眼的视力及光敏感度的变化,为急性全葡萄膜炎病程发展及治疗效果的观察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李璇;刘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 CNV)的疗效。方法:选取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5只大鼠。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行氪激光光凝制作CNV模型,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均在光凝后每日行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EGb761),生理盐水组在光凝后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于光凝后7,14,21d后对各组大鼠行眼底造影检查,观察CNV的渗漏情况,然后立即处死各组动物,行脉络膜视网膜切片,HE染色后观察各组视网膜及脉络膜的结构和CNV的情况。结果:荧光造影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脉络膜无渗漏,7d时各组大鼠脉络膜渗漏均较轻微,14,21 d时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脉络膜渗漏明显,实验组大鼠脉络膜荧光素渗漏点数明显要少于对应的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的视网膜、脉络膜结构保存比模型组更好。结论:腹腔注射EGb761可以明显减少大鼠CNV的形成,用药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作者:王玲;陈超;刘筠;毕宏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Epi-LASIK 和 LASIK 治疗近视散光的早期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角膜微型刀上皮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 Epi-LASI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 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近视散光行 Epi-LASIK 治疗的患者32例64眼, LASIK治疗的患者63例126眼,将患者根据柱镜度数分为2组:Ⅰ组(柱镜-0.25~-2.75D,Epi-LASIK 20例、LASIK 48例)、Ⅱ组(柱镜-3.00~-5.00D,Epi-LASIK 12例、LASIK 15例)。随访6 mo观察两种术式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 UCVA )、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 BCVA)、残余散光度、角膜愈合情况、眼压及角膜地形图等。结果:术后6mo,Ⅱ组中 UCVA 较术前明显提高, Epi-LASIK为21眼(87.5%),LASIK为19眼(63.3%),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55,P<0.05);残余散光度Epi-LASIK为-0.41±0.30D,LASIK为-0.74±0.36D,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672,P<0.05);角膜散光Epi-LASIK为0.63±0.34D,LASIK为0.81±0.52D,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34,P<0.05)。结论:Epi-LASIK治疗≥-3.00 D散光与LASIK相比具有更好的效果和预测性。

    作者:罗栋强;王华;何书喜;陈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丝裂霉素C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 ( MMC )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价值,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4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MMC组)和对照组(未使用MMC组),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远视力(矫正)、周围前房深度、眼压及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与种类均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主要并发症为术后浅前房,其中,观察组1例(5%),对照组2例(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C能改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的眼压、视力,建议推广使用。

    作者:贺志华;李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修复角膜异物剔除后角膜创面的分析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hEGF)对角膜异物剔除后角膜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3-01来我院就诊的角膜异物患者102例188眼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裂隙灯下剔除角膜异物,术后治疗组患眼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眼仅应用妥布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d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3d,治疗组的治愈率(93.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7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荧光素染色阴性率为90.4%,高于对照组的4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EGF能够特异性和角膜上皮细胞受体结合,缩短损伤的角膜上皮的创伤愈合时间,加速愈合,是一种治疗外伤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韩宏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荧光染色法在实验性异种角膜移植术后免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异种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组织中CD4, CD8 T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取正常兔角膜、腋窝淋巴结组织;鸵鸟-兔异种角膜移植术后1,2 wk角膜组织,经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脱蜡复水,胃酶消化法进行抗原修复,用鼠抗兔CD4,CD8单克隆抗体及荧光标记的羊抗鼠IgG进行免疫组化测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组织中CD4+, 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结果:鸵鸟-兔异种角膜移植后1 wk角膜组织中CD4+, 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为阴性,2wk时T淋巴细胞CD4呈强阳性表达,CD8呈阴性表达。结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动物异种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局部角膜组织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为异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机制研究及术后药物筛选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刘先宁;武鹏安;吴洁;程燕;潘士印;肖湘华;艾婷婷;安娜;王伟;朱秀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其下斜肌病变程度的观察

    目的:测量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其下斜肌异常的程度。方法:采用临床横断面研究,自身配对对照设计。选取30例合并单眼上斜肌麻痹的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恒定性外斜视)患者做双眼外直肌后退和下斜肌减弱等相应的垂直肌手术时,观察患者麻痹眼和非麻痹眼的下斜肌,测量下斜肌的紧张度。下斜肌的紧张度是以斜视钩垂直于巩膜勾出下斜肌,肌肉离开巩膜的大距离表示。结果:麻痹眼的下斜肌粗细不等,但都比健眼下斜肌坚韧、紧绷。麻痹眼的下斜肌平均紧张度为6.33±1.35mm,非麻痹眼的下斜肌平均紧张度为7.76±0.81mm,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斜肌麻痹时患眼的下斜肌紧张度较高、弹性较差。

    作者:张阳;苏志彩;吕璨璨;肖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两种矫正方式对近视患者 AC/A 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与配戴框架眼镜后各自AC/A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来我院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试验组,随机选取60例门诊就诊并给予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屈光矫正前后AC/A及等效球镜度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随访时间依次为戴镜1,3,6mo;1a。结果:试验组戴镜前和后1,3,6 mo;1 a的AC/A值分别为4.05±2.03,3.05±1.85,3.31±1.02,3.14±1.64,3.20±1.55,戴镜后1,3,6mo;1a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前和后1,3,6mo;1a分别为4.12±1.86,4.09±1.38,3.58±1.45,3.84±1.41,4.23±2.01,戴镜后1,6 mo;1 a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3mo与戴镜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两组戴镜前无显著差异( P>0.05);戴镜后1,6mo;1a,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戴镜后3m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近视度数增长的观察时间为1a。试验组等效球镜度增加了0.38±0.35DS ,对照组增加了0.84±0.56DS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矫正方式都能降低高AC/A值,试验组较对照组能更快更好地改善调节与集合的关系,近视度数增长后AC/A值会偏高。角膜塑形镜对中低度近视的矫正有效,它较框架眼镜能更有效地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增长速度,是目前控制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改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杜玲芳;武正清;何芳;宋伟琼;张艳丽;林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丹参注射液电离子导入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电离子导入疗法在玻璃体积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06/2013-06我院收治的玻璃体积血患者88例88眼,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44眼。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栓通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电离子导入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视力恢复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9%和77%,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视力处于0.6~0.9之间的比率明显提高,而处于0.2以下的比率则显著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电离子导入疗法对于玻璃体积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以及视力功能的改善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郝静;崔广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各种不同因素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各种不同因素对视网膜脱离( retinal detachment , RD)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以RD为第一诊断并经手术治疗视网膜复位成功的病例资料,共119例119眼。其中采用巩膜环扎手术38例、玻璃体联合视网膜复位手术81例。观察RD患者的发病年龄、RD时间、RD范围、有无裂孔、黄斑状态、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程度、手术前后视力、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用χ2检验对其进行分析,根据结果选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视网膜复位术后患者视力提高65例(54.6%),视力不变34例(28.6%),视力下降20例(16.8%)。 RD患者发病的不同年龄、RD时间、RD范围、黄斑状态、PVR分级及有无裂孔对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Spearman 等级相关检验,发现上述术前因素与术后视力关联程度从大到小分别为:PVR分级( rs=-0.493,P=0.000)、RD范围( rs=-0.476,P=0.000)、有无裂孔(rs=-0.411,P=0.000)、黄斑是否脱离(rs=-0.360,P=0.000)、RD时间(rs=-0.334, P=0.000)、患者年龄(rs=-0.241,P=0.008)。结论:RD患者术前PVR分级、RD范围、有无裂孔、黄斑状态、RD时间和年龄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其中术前PVR分级、RD范围、有无裂孔对术后视力的恢复影响为显著。

    作者:梁宗宝;陈佳娜;李维娜;李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 DC 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分析研究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 ,DR)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 ,DC)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DC在DR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组、T2DM合并 DR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DC细胞分类及数量,ELISA法检测白介素-12( IL-12)水平。结果:与单纯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合并DR组外周血中髓样树突状细胞( myeloid dendritic cells ,mDC)绝对数以及占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上升(P<0.05),血浆中IL-12含量显著升高, mDC培养上清中IL-12含量与单个mDC的IL-12分泌量显著降低( P<0.05);而各组浆细胞样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绝对数以及占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mDC/pDC 亚型漂移引起Th1/Th2免疫功能失调, mDC特性和功能异常启动免疫炎症反应可能在DR的发生发展中产生了重要作用。

    作者:金鑫;刘铁城;张卯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 HPV-DNA 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我国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HPV-DNA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揭示HPV 在散发性RB中作用提供初步依据。方法:收集22例散发性RB患者新鲜肿瘤组织标本,应用PCR方法及引物MY09/11检测肿瘤组织中HPV-DNA表达情况。结果:选取22例RB 肿瘤标本中7例HPV-DNA阳性(32%),均为单眼散发患者(包括男4例,女3例),2例双眼散发患者均为阴性。结论:HPV可能是我国散发性RB发病因素之一,但其明确作用及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国颖;杨华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硅油眼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方法的进展

    随玻璃体手术不断发展,患者对术后视功能的期待也不断提高。因此对硅油眼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准确计算成为了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本文就该研究领域现状及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肖阳艳;郭小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三种娩核方式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注水圈套器娩核法、水压娩核法和前房内劈核法三种不同娩核方式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应用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对324例32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通过注水圈套器娩核法、水压娩核法和前房内劈核法完成娩核过程,观察记录娩核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第1d角膜内皮水肿程度及术后视力,观察结果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娩核时间:注水圈套器娩核法平均时间45 s、水压娩核法平均时间34s和前房内劈核法平均时间65s,三组的平均娩核时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注水圈套器娩核法和前房内劈核法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虹膜损伤和后囊膜破裂;水压娩核法则主要表现为前房出血。统计学分析,角膜水肿0~1级者:A组与B组、B组与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d视力:A组与C组、B组与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视力:只有B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mo视力: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房内劈核法对Ⅳ级以上核的处理优势是明显的;水压娩核法术中并发症少,术后第1d角膜内皮水肿发生率低,更适用于Ⅳ级以下的核娩出。

    作者:廖文江;闫亚红;刘贤升;柯美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硬核白内障手术方式进展

    白内障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更完美的视功能以及更少的并发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硬核白内障一直是白内障手术中难度大的一种。新的研究发现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效果显著。本文就硬核白内障手术方式的演变过程、微切口人工晶状体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分析各种手术的优缺点。

    作者:吴彬;高伟;崔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科技期刊对论文题名的要求

    题名,是论文的总纲,是能反映论文主要的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首先,题名应准确得体。应以恰当的词语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把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题名的用词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读者对论文取舍的态度,务必字字斟酌。题名不能使用笼统和华而不实的词语,一般也不用主、谓、宾齐全的完整句子,而用以名词性词组做中心语的偏正词组并切忌写成标语口号似的“题名”。

    作者:摘自《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近视患者 LASIK 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的研究

    目的:评价Haigis-L公式与临床资料法SRK/T公式( CH-SRK/T)预测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2-10/2013-02手术患者72例140眼,眼轴≤26mm,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分别用Haigis-L,CH-SRK/T计算LASIK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aigis-L公式计算LASIK术后豪雅人工晶状体度数平均值为22.99±1.38D, CH-SRK/T计算豪雅人工晶状体度数平均值为19.95±1.69 D,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成对差分均值-3.039±1.899D,Wilcoxon 带符号秩检验,秩和为-3.408a,P=0.001;Haigis-L公式所测得LASIK术后眼力健AR40人工晶状体度数为23.26±1.49D,CH-SRK/T公式所测得LASIK术后眼力健AR40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平均值为20.05±1.69D,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成对差分均值为-3.208±1.823 D,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秩和为-3.408 a ,P=0.001。结论:近视患者LASIK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用CH-SRK/T较Haigis-L公式测定结果低,照此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更容易偏向欠矫。

    作者:李金瑛;曹辰;王蔚;刘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玻璃体切除治疗感染性眼内炎时透明晶状体的处理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治疗时,保留和摘除透明晶状体时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将34例34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保留透明晶状体组(15例):行玻璃体切除时保留透明晶状体;摘除透明晶状体组(19例):行玻璃体切除时摘除透明晶状体。术后均随访6~12mo,分析透明晶状体不同处理方法时术后视力(矫正后)及眼部一般情况。结果:保留透明晶状体组,视力提高14眼,视力提高为93%;摘除透明晶状体组,视力提高18眼,视力提高为95%。保留透明晶状体组,1眼眼内炎未能控制,为7%;摘除透明晶状体组,1眼眼内炎未能控制,为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6~12mo,两组均无眼内炎复发病例。结论: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时保留和摘除透明晶状体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万金兰;陈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