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锋;肖玉凤;何勤;陈玉梅
目的 探讨儿童及成人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4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感染是两组常见的诱因(43.2%),儿童组感染比例高于成人,而过敏多见于成人组(P<0.01);成人肾脏累及较儿童常见(P<0.01),儿童胃肠道累及多于成人(P<0.01);年龄是儿童组肾累及的危险因素(RR=1.16, P<0.05),关节受累则是保护因素(RR=0.46, P<0.05).成人组蛋白尿持续时间长于儿童(P<0.05).结论 儿童与成人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成人肾脏较易受累,应及早干预.
作者:魏义花;吴大兴;陈宏翔;陶娟;林能兴;冯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女,25岁.腹部皮肤反复起疹20余年,发现腹部包块6天.皮损表现为群集的大小不等水疱样损害,含有清亮液体,部分呈疣状.腹部皮损下可触及一约3.0cm×3.0cm大小包块,质稍硬,活动,轻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较多扩张淋巴管,形成腔隙,内含淋巴液.腹部包块组织病理示:纤维组织增多、增粗,细胞成分减少,可见钙化结节.诊断:单纯性淋巴管瘤合并钙化纤维瘤.治疗:手术切除腹部包块,皮损行激光治疗.
作者:吴一菲;曹萍;王支琼;高飞;王晓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钙泊三醇搽荆联合丙酸倍氯米松霜治疗头皮银屑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早1次使用钙泊三醇头皮搽荆,每周用量不超过15mL;每晚1次使用丙酸倍氯米松霜,每周用量不超过15mg.对照组:每日早晚各1次使用丙酸倍氯米松霜,每周用量不超过30mg,疗程均为6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30%和52.3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9.361, P<0.05).结论 钙泊三醇搽荆联合丙酸倍氯米松霜治疗头皮银屑病安全、有效.
作者:王玉;汪小兰;黄长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先天性厚甲症Ⅰ型(PC-Ⅰ)及Ⅱ型(PC-Ⅱ)患者家系的基因突变.探讨其基因突变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扩增外周血基因组DNA中角蛋白16基因的第1~6外显子及K17基因的第1外显子,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PC-Ⅰ家系(家系1)中患者K16基因第127位密码子由CGC突变CCC,导致K16角蛋白1A区的精氨酸由脯氨酸替代(R127P);PC-Ⅱ家系(家系2)中2例患者K17基因第99位密码子由CTG突变为CCG,导致K17角蛋白1A区的亮氨酸由脯氨酸替代(L99P),而这两个家系中的正常人及与此两家系无关的50例正常人未发现此突变.结论 该PC-Ⅰ家系存在角蛋白16的R127P突变,PC-Ⅱ家系存在角蛋白17的L99P突变.3例厚甲症患者检测到的2个角蛋白突变均由K16及K17发生错义突变,导致其编码的相应氨基酸由脯氨酸替代.此类突变可引发较重的临床表现,即呈现典型PC-Ⅰ型或PC-Ⅱ型,不会呈现其他较轻的临床亚型.
作者:吴佳纹;肖生祥;刘艳;喻标;白展莉;朱晓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全身皮肤反复起丘疹鳞屑,伴瘙痒6月,脓疱伴疼痛10天.6月前不明原因全身皮肤出现大量红斑及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伴瘙痒.本院以寻常型银屑病治疗,好转出院.继续自行用药,皮损时好时坏.近10天来患者全身皮肤出现大量粟粒大小的黄白色脓疱,密集分布,伴疼痛、发热.
作者:胡志帮;张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阿维A胶囊联合局部封闭治疗结节和囊肿性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采用阿维A胶囊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对照组86例,单纯口服阿维A胶囊.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4.25%,对照组为69.7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阿维A胶囊联合局部封闭治疗结节和囊肿性痘疮效果较好.
作者:王根会;冯兰珍;雷明君;赵云夕;刘焕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归纳、分析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3例患者的皮疹特点、伴发症状、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2男1女,发病年龄早3岁,晚10岁.皮损具有多形性,发作时伴高热、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组织病理可见真皮至皮下脂肪层内的异型性淋巴样细胞围绕血管浸润,有明显的侵犯血管壁和脂肪小叶现象,伴有较多的EOS浸润;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CDB, CD45R0, CD43,而不表达CD20, CD30, CD56.皮损组织基因重排检查TCR-y(+).Epstein-Barr病毒原位杂交(+).外周血EOS明显升高,LDH酶稍高,EB病毒抗体(+).例1行化疗,后死亡;例2给予强的松口服,例3接受防蚊子叮咬及抗病毒治疗,均长期缓解.结论 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新的恶性多系统疾病,发病可能与EBV感染以及蚊子叮咬有关.不同的患者恶性程度不一,治疗及预后亦不同.
作者:宿斌;王宝玺;渠涛;方凯;吴晓燕;高洁;钟定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菌种及耐药情况.方法 分别取266例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利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观察结果.结果 共分离出13个种,3个亚种,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9(56.02%)株,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7(65.10%)株;发现溶血葡萄球菌82(55.03%)株,表皮葡萄球菌34(22.82%)株.检出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为100.00%,对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 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以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居多,治疗应根据体外敏感试验结果,采用联合用药方案.
作者:何亮;潘锦华;赖志南;莫俊銮;熊顺景;姜维娜;陈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姜黄素在体外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半胱天冬蛋白酶3 (Caspase-3)及半胱天冬蛋白酶9 (Caspase-9)活性的改变情况.结果 浓度>5μmol/L的姜黄素处理后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内Caspase-3及Caspase-9的活性明显增加(P<0.05),均与姜黄素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一定浓度范围的姜黄素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Caspase-3及Caspase-9活性增加可能为其诱导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莉;肖君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卡介茵多糖核酸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口服阿昔洛韦联合卡介茵多糖核酸肌注.对照组20例,仅口服阿昔洛韦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1年.结果 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预防生殖器疤疹复发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甘小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及暴露后的预防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援赞比亚医疗队HIV职业暴露后的预防措施及监测结果.结果 17人职业暴露54次,其中锐器刺伤47次,以术中缝针刺伤常见.经局部处理并预防用药,随访1年,无1例HIV抗体阳转.结论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处理,尽早联合应用抗HIV药物,可降低HIV感染的危险性.
作者:仵民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毛霉菌病是一种急性霉菌感染,常具有致死性.鼻脑型毛霉菌病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其他严重的免疫缺陷患者中也可见到.本文报告1例糖尿病合并鼻眶部毛霉菌患者,经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提示糖尿病患者出现坏死性鼻窦炎并伴随急性神经功能障碍时应考虑鼻脑型毛霉菌病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玉环;郑华东;王俊宏;张静;谢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花斑癣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220例花斑癣患者进行发病年龄、病程、家族史调查,应用SPSS 12.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花斑癣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与女性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性家族遗传史发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5),有家族史的男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明显高于无家族史者(P<0.05).有家族史的患者发病次数和病程明显高于无家族史者(P<0.05).结论 遗传因素在花斑癣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作者:叶晗;林小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男男性接触人群中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男男性接触人群中54例患者的梅毒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合并其他性病情况及治疗和转归.结果 一期梅毒15例,硬下疳发生于生殖器外10例,误诊6例;二期梅毒39例,出现皮肤黏膜损害37例,误诊10例;多种性病伴发几率高.结论 男男性接触人群梅毒硬下疳多发生于生殖器外,二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多种性病伴发概率高.
作者:崔明宇;孙怡;赵克宁;马伟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目前临床常用于检测泌尿生殖道标本中沙眼衣原体的两种免疫试剂盒的性能.方法 以酶联免疫法作为对照,测定两种金标快速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两种金标类试剂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但与酶免法相比,其敏感性相对较低,尤其是对男性尿道拭子标本的漏检率较高.结论 两种金标方法的特异性均较理想.
作者:曹红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报告异时性双重原发癌1例.患者女,60岁.3年前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术,切除物组织病理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Ⅱ级.半年前出现外阴部红斑、丘疹,逐渐扩大.以乳房外Paget病行Mohs切除术.诊断:异时性双重原发癌.
作者:曹嘉力;何焱玲;刘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中老年HIV/AIDS患者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中老年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中老年HIV/AIDS患者经性传播4例(57.14%),血液传播1例(14.29%),不详2例(28.57%).临床表现为发热,消瘦,胃肠道症状,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病变累及多个系统.结论 对中老年患者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主要考虑肺部感染、沙门氏菌感染、肿瘤等,缺乏对中老年人感染HIV的警惕性.提示对中老年患者作病情检查时,应考虑HIV/AIDS的可能性.
作者:李家锋;肖玉凤;何勤;陈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报告1例被误诊为带状疱疹的狼疮性脂膜炎.患者女,24岁.右肩胛部起皮疹伴痛疼5年.体检见右肩胛部有10.0cm×5.0cm大小呈条带状分布的疼痛性斑块,其上有多个淡红色的萎缩性瘢痕和溃疡,免疫及组织病理学符合狼疮性脂膜炎.
作者:苏红;周飞红;熊学平;孙曾拯;陈龙;张天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l%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手足癣及体股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法,对照药物为l%硝酸味康唑乳膏.在停药时和停药1周后记录症状及真茵学检查结果,并评价疗效及不良事件.结果 1%联苯苄唑乳膏对手足和体股癣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药1%硝酸咪康唑乳膏相似.停药1周后试验组手足癣和体股癣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1%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手足癣及体股癣安全、有效.
作者:奚丹;王玉茹;纪黎明;王敬修;贾玉琴;顾礼忠;路秀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并外用糠酸美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将8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左西替利嗪10mg,并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均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润燥止痒胶囊4粒口服,3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7.14%,差异有显著性(x2=6.891, P<0.01).结论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并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
作者:刘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