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周沂;姚明;曹娜;高诗燕;路永红
目的 了解浙江省桐乡市近年来梅毒及淋病发病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桐乡市2010-2016年梅毒和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6年桐乡市梅毒发病率从2010年88.34/10万,下降到2016年42.51/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梅毒分期中以隐性梅毒为主,Ⅰ期和Ⅱ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病报告发病率从2010年61.83/10万,上升到2016年98.16/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近几年来,淋病已成为桐乡市发病率高的性传播疾病,梅毒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但仍处于高发水平,提示性病防治应全方位开展.
作者:赵峥;辅海平;沈盾;吴金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进展迅速且预后凶险的恶性淋巴瘤,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归纳为“恶核”,正气亏虚、湿热毒流窜为基本病机,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兼顾扶助正气.本文分享中医药治疗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尤雯丽;谭强;陈明岭;艾儒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男,67岁.右上腹部及背部疼痛20天,加重伴水疱并红斑丘疹半月.曾于外院先后以“胆囊结石,带状疱疹”治疗效果欠佳,皮损局部外用喷昔洛韦乳膏、酞丁胺乳膏后新发红斑丘疹并逐渐蔓延至四肢、躯干.来本院后修改诊断: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给予对症治疗1周后皮损消退,神经痛好转.
作者:张敏;张亚宁;李春霄;肖丹;文舒;严旭洪;黄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CA)皮损中树突状细胞CD1a,CD83,CD80和CD86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分子表型在C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HPV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V基因分型试剂盒检测CA患者所感染的HPV亚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CA和32例正常包皮组织中CD1a,CD83,CD80和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 CA组织表皮CD1a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包皮组,且长病程组高于短病程组,高危型HPV感染组显著高于低危型HPV感染组,复发组略高于初发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A组织表皮内CD83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包皮组,CA组中,CD83表皮阳性细胞数与CD1a表皮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但较后者显著减少.CA组织表皮内CD80/CD86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包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组织表皮中的树突状细胞大部分处于未成熟状态,缺乏共刺激分子(如CD80/CD86)的表达,尤其是伴有高危型HPV感染的病例,这可能是导致HPV抗原提呈障碍,从而造成CA复发及病程延长的免疫学机制之一.
作者:位嘉;王剑磊;林秋兰;王克杰;闫红燕;赵丽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出生时左眼上下眼睑即有色痣,初色痣只有豌豆粒大小,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扩大,约30岁时色痣面积不再扩大.色痣的形态随眼睑的开闭而分合.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未见与此病相关、类似患者.体检:患者一般状态较好,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侧整个上下眼睑处皮肤各有一与眼睑大小几乎相等的黑色素痣;眼睑闭合时,上下眼睑色痣可交互吻合成完整圆形,呈“熊猫眼状”,眼睑开合时色痣亦一分为二;上眼睑皮损表面有较多睫毛,部分睫毛变白、倒伏以及毛囊发炎,有少许脓性分泌物、黄痂(图1).上下眼睑结膜颜色正常,巩膜颜色正常无蓝染,视力正常;下眼睑外眦侧皮损上缘略呈弧形致视角变小(图2),但未影响视力,且多年来早已习惯.身体其他部位皮肤未见相同或类似皮损.血尿常规、肝功、肾功正常.诊断:左侧眼睑分裂痣.因年事已高,且面积较大拒绝病理活检及手术治疗.
作者:赵宏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肿瘤的长期疗效.方法 调查41名皮肤肿瘤患者,经光动力治疗或光动力联合激光、微波、手术、冷冻治疗后10年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 治愈率BCC为84.62%,Bowen病100%,乳房外Paget病50%,鲍温样丘疹病100%,日光性角化100%.鳞状细胞癌50%.3年后痊愈率,BCC为61.54%,Bowen病80%,鲍温样丘疹病85.71%,大部分日光性角化和鳞状细胞癌患者失访.已治愈的患者中,10年后只有1例BCC患者复发.结论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肿瘤后如果3年不复发,其10年后也很少复发.
作者:张黎峰;陈龙;杨光艳;叶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男,34岁,躯干红斑、丘疹半月余,泛发全身10d.皮损为密集分布的大小不一的红斑、丘疹,部分红斑、丘疹上可见米粒大小的水疱及浅溃疡和暗黑色痂,水疱疱液清,壁厚,尼氏征阴性.躯干见散在色素沉着斑,无明显脓疱、糜烂、渗液.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不全伴少许炎细胞浸润,表皮内和真皮浅层广泛红细胞外渗,表皮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伴变性、坏死,部分棘层松解,表皮和真皮浅层界限模糊不清,真皮浅、中层小血管周围致密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三项阳性.诊断:发热型溃疡型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服用强的松1个月后,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刷片示真菌孢子阳性,痰培养示白色念球菌,予氟康唑胶囊治疗2周后症状好转.
作者:华夏;周沂;姚明;曹娜;高诗燕;路永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发现阴囊结节2个月.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阴囊出现米粒大的淡红色丘疹,后颜色逐渐变为淡黄色,结节缓慢增大至黄豆大小,平素无自觉症状,一直未予重视.体检: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阴囊可见一黄豆大小淡黄色结节,呈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韧,无波动感(图1).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局部外伤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手术切除皮损后送病理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萎缩,表皮突变平,真皮内弥漫性泡沫样组织细胞、少量淋巴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可见典型Touton巨细胞(图2a).诊断为成人黄色肉芽肿.目前仍在随访中.
作者:周桥艳;袁伟;郑庭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夫西地酸乳膏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的疗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62例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22例)予夫西地酸乳膏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B组(20例)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C组(20例)予夫西地酸乳膏外用,均2次/d,连用2周.结果 治疗2周后,A组、B组和C组有效率为95.45%,65.00%和60.00%,秩和检验3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703,P=0.005),A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A>B,Z=-2.69,P=0.007;A>C,Z=-2.934,P=0.003).62例患者均完成实验,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夫西地酸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蒋冠;黄小凤;庞雁宇;刘子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 A对黑素瘤A375细胞CXCR7及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黑素瘤A375细胞,经4组不同浓度丹参酮Ⅱ A(0,1,2,4mg/L)作用后,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VEGF浓度,Real time-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其对CXCR7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丹参酮Ⅱ A处理黑素瘤A375细胞48h后,培养液中VEGF浓度随丹参酮Ⅱ 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CXCR7及VEGF mRNA及蛋白表达随丹参酮Ⅱ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 A能抑制黑素瘤肿瘤细胞内VEGF及CXCR7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提示丹参酮Ⅱ A可能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韩昭;张伶;刘钊;徐艳艳;张建忠;牛亮;李小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男,33岁.头皮、额部皮疹6年余.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确诊为毛囊角化病,痤疮.曾3次在当地医院误诊为“痤疮”,并予罗红霉素、丹参酮胶囊、维生素A胶囊、维胺脂胶囊等口服,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夫西地酸乳膏、甲硝唑凝胶等,无明显好转.
作者:韦珍;蒋国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男5例,女8例;年龄中位数47岁.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6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7例.临床表现多为不明原因发热(53.85%),关节疼痛(46.15%),肌肉疼痛(38.46%);器官受累多为肺部受累(69.23%),肾脏受累(61.54%).经糖皮质激素(GC)和环磷酰胺(CTX)诱导缓解治疗,2个月内,5例因肺部感染再次入院,3例为血管炎活动再次入院.结论 AAV临床表现多样,以肺和肾为主要受累脏器.
作者:赵国旺;张琰;付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男,82岁.右腰背部红斑丘疱疹伴疼痛1天,门诊以“带状疱疹”收入院.皮肤科情况:右腰背及腰骶部见一暗红斑,表面散在丘疱疹,皮温较高,触痛阳性.皮损组织病理活检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乳头层明显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诊断:Sweet综合征.
作者:郝勇;王红;杨美丽;吴霞;杨丽颖;彭博;韩慧;石继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女,41岁.外阴、肛周出现丘疹伴瘙痒2年,无糜烂、疼痛不适.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棘层松解,可见散在角化不良细胞,真皮浅层血管增生,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为:肛周生殖器部位丘疹性棘层松解性角化不良.
作者:王莉莉;陈柳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贵阳市麻风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5年贵阳市十个区(市、县)报告的麻风病例资料,进行描述和比较性分析.结果 2006-2015年,贵阳市新发现麻风129例,年平均发现率0.32/10万,平均年龄43.4±16.7岁,平均延迟期33.53月.其中儿童(≤14岁)6例(4.65%),多菌型98例(75.97%),Ⅱ级畸残43例(33.33%),以男性居多86例(66.67%),发生不良反应33例(25.58%),发现方式以线索调查为主,48例(37.21%).截止2015年底贵阳市尚有现症病例21例,患病率为0.45/10万.重点流行地区为清镇市、乌当区、花溪区.结论 2006-2015年贵阳市麻风发现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平均延迟期长,畸残率较高,流动人口中新发麻风患者占一定比例,需加强本市尤其是以上地区麻风早期发现和流动人口的疫情监测工作,预防麻风畸残和促进麻风患者康复.
作者:马璐;周健;杨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面颈部、躯干、上肢皮疹5年.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肢皮疹,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近两三年皮疹逐渐增多至前额、眼睑、耳后、颈部、前胸、背部及腰部.夏季出汗多及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时,皮疹发红,伴有轻度刺痒感.曾口服中药治疗无效.患者既往体健,发疹前无外伤及水疱大疱性疾病.自诉其女儿颈部有类似皮疹.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前额、双侧眶周、耳后、颈部、前胸、上背部、腰部及双上肢曲侧可见密集分布的肤色至黄褐色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大部分丘疹顶端见针头大小的白色坚实丘疹(图1~3).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增生,基底层色素增加,皮突下延呈抱球状,紧邻表皮见两个较大囊腔,囊腔由两层扁平细胞组成,无明显颗粒层,囊腔内较多板层状角质,其下纤维间质间见较多嗜碱性上皮细胞条索和导管结构,管壁由两层细胞构成,管腔内见嗜酸性无定形物质(图4).免疫组织化学:角囊肿及其内容物与汗腺上皮细胞条索和导管结构CEA(癌胚抗原)均阳性(图5).诊断:发疹性粟丘疹样汗管瘤.
作者:常瑞雪;刘蔚;刘金丽;蒋法兴;张思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男,59岁.双侧手、足角化性丘疹10年.皮肤科情况:双侧手、足及踝关节周围角化性丘疹,暗红色,丘疹直径1~ 5mm,表面干燥.皮肤组织病理: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致密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诊断: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
作者:黄东北;杨惠芳;叶小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女,14岁.左侧背部及左上肢瘙痒性丘疹3年,反复发作.皮肤科情况:左侧肩胛区至左上肢可见沿Blaschko线分布的针头至粟粒大小淡红色丘疹.真菌镜检阴性.组织病理学检查:非特应性海绵水肿性皮炎及血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儿童获得性Blaschko皮炎.给予外用激素、抗组胺、保湿等治疗2周,患者皮疹明显消退、变平.
作者:李璐璐;陈声利;吴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0.1%苯扎氯铵溶液治疗念珠菌间擦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228例念珠菌间擦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14例.治疗组予0.1%苯扎氯铵溶液湿敷,对照组予2%酮康唑乳膏外搽,疗程均为7天.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82%和8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和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苯扎氯铵溶液湿敷可用于治疗念珠菌间擦疹,且安全性高.
作者:姜峰;侯志宏;毕廷民;杨洁;李梅;刘阳;孙小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ALA(5-氨基酮戊酸)外敷凝胶光动力疗法联合点阵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30例Ⅱ~Ⅳ级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2 940nm铒点阵激光治疗后,立即5%浓度ALA外敷封包后运用光动力红光照射面部,对照组单纯采用5%浓度ALA外敷封包后运用光动力红光照射面部,外敷药物封包时间均为2.5h,照光能量密度80mw/cm2,照光时间20min,15d治疗1次,共治疗3次.结果 ALA联合点阵激光治疗1次、2次、3次的有效率分别为0,93.33%和100.00%;单独ALA治疗1次、2次、3次的有效率分别是0.00%,60.00%和100.00%.结论 5%ALA-PDT联合点阵激光是治疗中重度痤疮都能使痤疮简单、有效而又安全的疗法.
作者:都日娜;乌日娜;韩建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