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宇;陈绍基;唐耘熳;夏梦;王学军;覃道锐
目的:观察羟考酮注射液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加气管插管,于手术结束前10分钟时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 /kg,羟考酮组则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0.1 mg/kg,比较两组清醒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2、4、6、8、24 h安静时的VAS疼痛评分,拔管后即刻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室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羟考酮组拔管后4 h和6 h时点VAS疼痛评分及拔管后即刻Ramsay镇静评分优于舒芬太尼组,且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羟考酮能安全、有效地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
作者:陈祖棋;张科;余学英;齐磊;邬龄;肖天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在临床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四川省广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4例,其中行常规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者37例(对照组),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者37例(高位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造瘘成功率、术后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 kt/V)、成熟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高位组一次性造瘘成功率、内瘘血流量、kt/V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熟时间短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血液透析中采用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较常规动静脉造瘘具有更高的造瘘成功率、尿素清除效果及内瘘血流量,并且造瘘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够显著提高血液透析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蔡震川;李培贵;宋春燕;张万军;吉果;何强;张洪福;曾学丰;周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学炎性感染指标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小儿肺部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38例肺部感染患儿,经血培养、分泌物和肺泡灌洗液培养等病原学检查确诊细菌性感染192例,非细菌性感染146例,选取同期呼吸系统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行PCT、IL-6和CD64指数检查。结果非细菌性感染组和对照组PCT、IL-6水平和CD64指数明显低于细菌性感染组( P<0.05)。 PCT和CD64指数诊断小儿肺部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IL-6(P<0.05)。结论 PCT和CD64指数诊断小儿肺部细菌性感染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二者联合检测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立营;陈朴;唐灵通;沈伟;高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浓度在成人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普外科急诊收治的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并于入院后及时行手术解除梗阻的患者36例,同期收治的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6例做对照。所有患者于入院时抽取静脉血,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术前与术后第一天再次抽取静脉血,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反应(ELISA)检测IFABP浓度。结果入院时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血清中IFABP含量明显高于非绞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绞窄组在入院、术前及手术解决梗阻后患者血清中IFABP的浓度均有明显变化( P<0.05)。结论 IFABP可以作为判断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是否发生肠绞窄或肠坏死的辅助诊断依据。
作者:何干;杨强;刘洋;陈凯;白鍊;李中福;李启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以医学人文为指导,构建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初步拟定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制定函询问卷和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修改函询问卷,并运用德尔菲法对25名专家进行二轮函询,终确定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等指标,对专家咨询的可靠性进行检验。结果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教学管理部门、临床带教老师、医学生)、37个二级指标的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权重。两轮专家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6%、1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954和0.871,专家意见协调系数显著性检验均为P<0.05。结论专家函询结果可靠、专家意见一致性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温贤秀;杜鹃;谢彩霞;蔡王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hyperlipide acute pancreatitis ,HLAP)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临床特征的异同点。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HLAP患者38例,ABP患者185例,比较两种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一般临床特征、严重度、生化功能和血脂以及C反应蛋白(CRP)、改良CT严重度指数(modified CT severity index,MCTSI)的差别。结果与ABP比较,HLAP发病年龄较低,男性居多,肥胖体型多见,多数伴有糖尿病和脂肪肝;临床腹痛缓解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易发展为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多见,胰腺坏死多见。 CRP和MCTSI在检测HLAP胰腺坏死发生上有应用价值。结论与ABP比较,HLAP临床特征有不同之处,且病情较重,易发生胰腺坏死等,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瑜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颈椎曲度的特点及颈椎曲度与脊柱侧弯角度大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影像资料,在标准侧位片上测量颈椎矢状面Cobb角和颈椎夹角,在正位片上测量脊柱侧弯Cobb角。比较颈椎Cobb角和颈椎夹角的差异,分析脊柱侧弯Cobb角、颈椎Cobb角和颈椎夹角的相关性。结果93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侧弯Cobb角(27.9±16.9)°,颈椎矢状面Cobb角(-3.7±16.0)°,颈椎夹角(-2.0±16.6)°。颈椎Cobb角异常者占69.89%,颈椎夹角异常者占67.74%,颈椎Cobb角和颈椎夹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41,P =0.010)。颈椎Cobb角与颈椎夹角呈正相关( r=0.935,P=0.000);颈椎侧弯Cobb角与颈椎Cobb角及颈椎夹角呈弱正相关( r=0.246,P =0.018;r=0.215,P =0.039)。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颈椎矢状面曲度异常者占有较高的比例,颈椎矢状面曲度的大小与脊柱侧弯角度的大小无确切的相关性。
作者:唐瑶;邓俊才;明星;吴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基础护理结合中医调护法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以及对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70例糖尿病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按照糖尿病足西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联合中药浴足和外敷、穴位按摩、中医情志护理等中医调护方法。4周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包括糖尿病足的情况以及患者情绪状态变化。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治疗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71.4%),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调护方法在糖尿病足护理工作中具有突出优势,可有效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降低患者痛苦,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胡先静;江从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联合药物治疗Barrett食管( Barrett's esophagus , BE)的疗效。方法将90例B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试验组先给予单纯药物治疗8周(雷贝拉唑20 mg,bid,莫沙比利5 mg tid,铝碳酸镁片1 g tid),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BE病灶仍存在者再行APC,术后服上述同样药物治疗;对照组先胃镜下行APC,术后再给予同样药物治疗。对于一次治疗不能清除病灶的患者,4周后进行第二次清除,直至病灶消失。两组APC均在无痛胃镜、窄带成像( NBI)及透明帽辅助下完成。于术后6、12、24个月进行NBI辅助下胃镜复查,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在单纯药物治疗3个月后胃镜下BE病灶未见明显改变;随访24个月,试验组镜下保持完全清除的 BE 食管患者占 APC 治疗的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 P <0.05)。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93.3%,8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单纯药物治疗虽不能消除BE黏膜病理改变,但可以缓解症状,减少APC后复发;先药物治疗2个月,再联合无痛胃镜下NBI及透明帽辅助下APC治疗BE疗效显著,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艳;陈爽;董文佳;毕小刚;沈鹏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非外科手术治疗的佳方案。方法将18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按病情分为重症组86例和轻症组94例。以上患者再分成两组,分别予以早期内镜治疗和保守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天数、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与重症保守治疗组相比,重症内镜治疗组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肝功能、腹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P<0.05);而轻症内镜治疗组与轻症保守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应早期行内镜治疗,而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根据具体病情可以选择内科保守治疗或者内镜治疗。
作者:张立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63岁,退伍军人,以“面貌改变30年,反复晕厥6年,水肿4月”为主诉于2015年3月31日入院。30年前开始逐渐出现手足粗大、鼻唇肥厚、颧骨突出、声音低沉,6年前出现反复晕厥、黑矇伴活动后心慌、胸闷,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主动脉瓣中度反流、频发室早”,4月前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伴下肢水肿,遂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T:36.5℃, P:66次/分, R:21次/分,BP:132/76 mmHg,颧骨突出,鼻增宽,唇、舌肥厚,下颌长且突出(图1),声音低沉,手脚粗大。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不齐,心尖区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副区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辅助检查:生长激素(空腹)17.87 ng/ml,口服75 g葡萄糖后0、30、60、90、120分钟测生长激素分别为51.6、53.2、47.95、38.04、34.89 ng/ml,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泌乳素、雌二醇、孕酮、睾酮、皮质醇(8~10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无升高,脑钠肽6851 pg/ml,肌钙蛋白-T 57.2 ng/L,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电解质、胰岛素释放试验、甲状腺激素及相关抗体无明显异常。心电图: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室性早搏,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左室高电压。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房颤动,长R-R间期1.69秒,多源性室性早搏18891次/24 h,成对室性早搏1631次/24 h,室性早搏二联律5597次/24 h,短阵室速880阵/24 h,快心室率182次/分,由6个QRS波组成偶见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室内传导阻滞, ST-T改变。垂体高分辨薄层增强CT及蝶鞍冠矢状位增强MRI均考虑垂体瘤。心脏增强MRI:心脏增大,左心室增大显著,心肌壁变薄,心肌搏动减弱,考虑扩张型心肌病。胸部CT: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轻度肺气肿,左肺上叶舌段炎症。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双侧叶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心脏彩超:左室舒末内径90 mm,LA 62 mm,RV 29 mm, RA 49 mm ×61 mm, IVS 10 mm, LVPW 10 mm, AO 37 mm, LV dp/dt 638 mmHg/s, EDV 514 ml,ESV 379 ml,SV 132 ml,EF 26%,心尖四腔心切面示全心增大,巨大左室,左室游离壁肌小梁增多,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少量反流,左室收缩功能测值明显降低(图2、图3)。诊断考虑:①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功能Ⅳ级;②肢端肥大症;③垂体瘤;④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⑤肺部感染;⑥甲状腺相关眼病?⑦脑梗塞。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利尿、强心、营养心肌、抗凝、抗心律失常、降压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心力衰竭症状缓解。神经外科医生考虑患者垂体瘤体积较小,且心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无手术切除垂体瘤指征。患者随时有晕厥甚至猝死风险,于我院心内科行单腔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 )安置术。术后症状缓解,心率70~110次/分,血压维持在110/60 mm-Hg左右。病情好转后出院,院外继续使用华法林抗凝、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地高辛强心以及利尿、降压等对症治疗。
作者:袁建华;魏薪;张庆;唐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的合理时间。方法采用Olympus输尿管软镜对97例患者肾结石患者进行碎石,术后安置4.7 F输尿管充分引流。根据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时间将患者分为30天组( A组)和14天组(B组),比较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排石效果。结果 A组发生相关并发症多于B组(P<0.05),术后1月复查排石效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较长时间的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并不具备优势,两周后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经验。
作者:金涛;邓实;骆竹媚;王坤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居女性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宫颈癌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降低治疗成本,提高患病妇女的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已被公认是恶性肿瘤防治中有效的措施[1]。2012年开始,根据卫生部、全国妇联《关于印发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要求,阆中市作为国家项目试点地区,在全市开展了“宫颈癌”免费检查。本文通过对2012~2015年接受检查的102129人次的情况进行总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素华;刘永珍;汤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先天性心脏病是目前发病率高的先天畸形。随着目前诊疗的进步,大多数的患儿得到了准确诊断和治疗。目前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热点集中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处理(尤其是新生儿心脏外科的进展)、以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内外科镶嵌治疗。
作者:张泽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的血清尿酸( UA)及B型钠尿肽( BNP)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 GRACE)评分的相关性及对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未行手术治疗的ACS患者291例,入院后立即测定其血清尿酸及BNP水平,根据GRACE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95例、中危组121例和低危组75例,随访发病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MACE )的发生情况,分析UA、BNP水平与GRACE评分间的相关性及三者对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高危组UA 及BNP高于中危组及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UA、BNP 均与GRACE评分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非手术治疗的ACS患者血清UA及BNP水平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血清UA、BNP水平及GRACE评分可有效预测MACE的发生风险。
作者:刘京锋;汪钰;王学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重组并表达釉原蛋白N-端酪氨酸富集段( tyrosine-rich amelogenin peptide ,TRAP),研究其自组装行为与矿化能力的关系。方法合成TRAP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Cold-SUMO行质粒构建,于BL21( DE3) Chaprone宿主菌中诱导表达并纯化,在类唾液Ca2+、PO43-环境中观察其对羟基磷灰石晶体成核的诱导作用。结果成功获得人釉蛋白功能电段LRAP并在原核生物中表达,TRAP能聚集成类釉原蛋白的纳米球状功能结构,进一步诱导晶体生长成熟。结论 TRAP是重要的釉原蛋白功能域,能部分模拟其定向诱导晶体矿化的能力,是修复不规则微量牙体硬组织缺损的又一选择。
作者:田鲲;杜芹;廖楚航;费伟;任小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PCNL)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57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均采用PCNL联合ESWL手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血肌酐、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水平变化情况,通过MDRD方程计算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 GFR),并观察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前后血肌酐、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术后GFR值较术前有显著提高(t=2.733,P<0.05)。6例(10.53%)患者出现发热,5例(8.77%)患者出现出血。结论 PCNL联合ESW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较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GFR水平,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姜荣才;林剑;易小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00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情况。结果2013年收集的2000病例中剖宫产率51.65%,其中母体因素383(37.08%),胎儿因素343(33.2%),母儿因素67(6.49%),社会因素240(23.23%)。2014年剖宫产率52.45%,其中母体因素326(31.07%),胎儿因素333(31.74%),母儿因素62(5.92%),社会因素328(31.27%)。2015年剖宫产率55.15%,其中母体因素279(25.29%),胎儿因素333(30.19%),母儿因素60(5.44%),社会因素431(39.07%)。剖宫产指征构成中社会因素呈现增长趋势,母体因素逐年下降,但母体因素中瘢痕子宫发生率呈现增长趋势。结论近3年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社会因素、瘢痕子宫成为剖宫产中主要的指征。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做好围产期保健、加强社会宣传和医患沟通、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以期在未来数年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珏杉;何建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3月我院骨科住院采用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的8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随访3~5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后Harris髋关节功能得分75~95分,平均88.2分。结论 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张俊;蔡礼涛;任洋良;王艇;徐辉;罗家龙;谢广文;周强;代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T2 DM患者59例,其中新诊断21例( A1组,发生糖尿病病程<6个月),病程<2年20例( A2组),病程>2年18例( A3组),同期健康对照组21例(B组),比较各组真胰岛素(true insulin,TI)、胰岛素原(PI)、FFA、RBP4、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 CHO)、甘油三酯( TG)、体重指数( BMI)及胰岛素分泌指数( Homa-Is)。结果 A组Homa-Is低于B组,RBP4高于B组,A2、A3组FFA、LDL高于A1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其伴随血浆RBP4、FFA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周广朋;张景岚;陈树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