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岚;李经伦;周振华;刘磊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 PPHN)的主要病因及机械通气联合一氧化氮( NO)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26例PPHN患儿的围产期情况、原发病以及机械通气联合NO治疗前后的主要呼吸机参数、血气指标、心率等。结果26例PPHN患儿中有窒息史14例(53.85%),羊水污染史10例(38.46%),原发病为肺部疾病21例(80.77%)。19例采用机械通气联合NO治疗后,PaO2/FiO2比值、SpO2和PaO2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O2在6 h时较前增加,此后逐渐降低,血气分析指标pH、PaO2、HCO3-、SpO2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儿中,4例入院3 h内自动出院未完成治疗。19例机械通气联合NO治疗的患儿中,终治愈13例,好转1例,治疗有效率73.68%。1例合并高铁血红蛋白血症,1例血小板计数减少,2例合并消化道出血。结论围生期窒息、羊水污染、肺部疾病仍是PPHN的主要病因,早期机械通气联合NO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氧合状况和代谢性酸中毒。
作者:牛佳慧;唐军;白小红;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对于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脑钠肽前体( 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及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SD、LVEDD、LVEF、6MWT及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联合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恢复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改善心肌重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南朝;周有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疼痛是继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疼痛为患者常见的主观体验,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无法回避的问题。疼痛成为影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患者生理及社会心理健康。疼痛的产生是一个多环节、极其复杂的过程,单一的止痛方法不足以达到理想镇痛,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多模式镇痛技术,包括局部麻醉,周围神经阻滞,环氧化酶-2( COX-2)选择性抑制剂,对乙酰氨基酚,阿片类药物和一个适合患者的围手术期镇痛计划。
作者:廖天成;吕波;肖振宇(综述);王跃(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宫腔异物钳与取环钩在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263例)和对照组(262例)。研究组采用宫腔异物钳取出宫内节育器,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环钩取出宫内节育器,比较两组取环时间、术中出血量、取器顺利程度和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取器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取环顺利率和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采用宫腔异物钳,可降低取器难度,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取器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洋;丁小玲;徐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Taba教学法在临床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从我院内科片区临床科室中随机选择10个科室的低年资护士,其中5个科室护士为观察组( n=53),5个科室护士为对照组( n=50)。两组均遵循医院一般护理培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Taba教学法。6个月后比较两组评判性思维意向问卷( CCTDI )得分并分析观察组Taba教学评价结果。结果 CCTDI量表测试结果显示观察组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能力、自信心、求知欲5个维度和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83.02%的观察组护士认为 Taba 教学法能够提高临床决策能力,81.13%认为能够增强交流沟通能力,94.33%的护士认为能够适应Taba教学法,92.45%认为该法值得推广。结论 Taba教学法运用于临床低年资护士培训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刘琬椿;苏霖;汪爱茹;汪淼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Toll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s,TLR4)可迅速识别鲍曼不动杆菌释放的脂多糖(LPS),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炎症反应的启动闸门,当其过度表达时则可引起相关的瀑布级联的炎症性疾病,从而增加病死率。抑制TLR4能应用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肺炎。
作者:王艳梅;冯璇璘;邓磊;常莉;章晓红;梁宗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肱骨小头骨折患者14例,均为新鲜骨折,按Bryan和Morrey提出的分类方法,I型10例,IV型4例,手术均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结果14例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均获得随访时间15~48月,平均26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4周;无血管、神经症状发生,无肘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肱骨小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Broberg-Morrey评分优8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螺钉能够有效固定肱骨小头骨折,促进骨折愈合,避免二次取出手术,疗效满意。
作者:车峥;谭波;王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对露龈微笑的审美认知及可接受的微笑露龈范围。方法采集44名年轻女性标准正面微笑像,随机选取13位口腔医师及23位普通人,分别对44副微笑像进行VAS审美打分。对得分低的微笑像进行上唇下降、下唇上升、上下唇聚合及上唇增高等计算机处理,并进行再次打分。结果口腔医师认为露龈1 mm美观,普通人认为露龈0 mm美观。仅作上唇下降处理时,医师对微笑审美垂直向变化的敏感度(发现嘴唇变化的小变化幅度)平均值为1.54 mm,普通人群则为2.0 mm。微笑时牙龈暴露量的可接受范围医师组为0.54~2.23 mm,普通人群组为0.13~2.35 mm。在一定的露龈范围内,唇红高度和形态对微笑具有更大影响。结论口腔医师与普通人对露龈微笑的审美认知基本一致。但就露龈微笑的接受程度方面,口腔专业医师较普通人群更为苛刻,且对其变化更为敏感。
作者:汪颀;郭骏;费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应用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中无复流及慢血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69例,通过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28例(未接受替罗非班治疗)、治疗1组25例(静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和治疗2组16例(静脉内和冠状动脉内均推注替罗非班)。比较三组TIMI血流、校正的TIMI帧数( 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 ,CTFC)、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TIMI血流3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CTFC帧数及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2组PCI后末次CTFC帧数低于对照组及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替罗非班对PCI中无复流及慢血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磊;杨天和;张云东;裴东;张明静;黄青;曹光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前后呼吸内科病例资料各300份,比较干预前后抗生素使用情况、抗感染效果、合理使用等差异。结果干预后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干预前(71.3%VS 95.7%,P=0.000);单联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干预前(28.7%VS 19.0%,P =0.028),三联及以上抗生素明显低于干预前(20.0%VS 43.3%,P =0.000);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干预前[(1965.7±265.7) VS (2600.8±316.5)元,P<0.01];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性明显低于干预前(20.1%VS 34.2%,P<0.01)。结论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可促进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导医生用药行为。
作者:朱惠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椎管内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老年高血压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后,试验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以生理盐水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Ramsay镇静评分、麻醉效果、硬膜外总用药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更稳定,Ramsay镇静评分高,麻醉效果优,硬膜外总用药量更少,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硬膜外总用药量,麻醉效果良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椎管内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祖棋;任涛;曾小莉;李增运;王斐斐;周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前,冠心病患者日益增多,在判断狭窄病变是否致局部心肌缺血,是否需要置入支架,支架置入后的效果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明确的指标。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 )是一个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与局部心肌缺血之间是否有关联的指标,能客观评价冠状动脉的生理学功能,特异的反映狭窄是否造成心肌缺血,其操作简易、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好,在指导冠状动脉病变血运重建决策制定上变得日益重要。
作者:赵小渝(综述);程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微创治疗浅部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浅部肛周脓肿患者36例,其中18例采用高频超声探头引导穿刺治疗( A组),另18例采用手术切开引流( B组),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B两组治愈率分别为100%和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05),但A组疼痛程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1,P<0.05),肉芽水肿的形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57,P >0.05)。结论高频超声探头引导下微创治疗浅部肛周脓肿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惠;向素芳;宋军;蔡志清;邓立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总结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治疗严重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0例10眼严重细菌性眼内炎患者,均在局麻下行睫状体平坦部的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人工晶体眼保留人工晶体,晶体混浊者行晶体切除,术中用万古霉素灌注,术毕眼内硅油填充,眼内注射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术后全身用抗生素7~10天,平均随访18月。结果10例患者感染均控制,保住了眼球。视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矫正视力0.31例,0.05~0.36例,手动~0.052例,仅有光感1例。细菌培养1例绿脓杆菌感染,1例粪链球菌感染,2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结论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在治疗严重细菌性眼内炎疗效确切,利于控制感染,能够保住患者的眼球形态,部分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视功能恢复。
作者:沈勇;刘东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肺腺癌是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类型。目前,针对肺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是研究热点。继EGFR、KRAS、ALK等熟知驱动基因之后,不断有新的靶点基因被发现。本文重点就ROS1融合基因型肺癌的分子病理学、临床特点、检测手段及其治疗和预后的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唐白杰(综述);徐钢;梁冬妮(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鼓膜双孔穿刺联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4例,其中42例(64耳)给予鼓膜双孔穿刺联合鼓室注药治疗(双孔穿刺组),42例(56耳)给予鼓膜单孔穿刺联合鼓室注药治疗(单孔穿刺组)。比较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双孔穿刺组治疗后的听阈较单孔穿刺的降低幅度更大( 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P<0.01)。结论双孔鼓膜穿刺结合鼓室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好,并有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何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症状性齿状突游离小骨的后路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9例症状性齿状突游离小骨患者采用颈后路寰枢椎螺钉或枕颈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术中采取3D打印模型辅助置钉,比较术前、术后MADI及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实施了手术,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7例行术中复位及内固定的患者中,5例完全复位,2例大部分复位,术后MADI显著缩小,所有病例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0)。结论对伴有寰枢椎脱位的症状性齿状突游离小骨患者,采用术中复位加后路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好。
作者:高方友;王曲;刘窗溪;韩国强;尹浩;王超;马骏;杨承勇;杨恒;熊云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在护士急救药物培训中的效果。方法设计标准病例,首先由护理部对临床科室的护士长和护理骨干进行急救药物的情景模拟培训,对护士长及骨干培训合格后,由护士长及骨干按相同方案对所在科室的护士进行急救药物的情景模拟培训。培训前后均进行急救药物相关知识考核。结果护士长及骨干和科室普通护士在培训后急救药物知识的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科室护士对急救药物培训前后得分差异与工作年限呈负相关( r=-0.199,P =0.016),即工作年限越短,培训前后得分差异越大,效果越好。结论情景模拟培训能加深护士对急救药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其掌握能力,是一种理想的在职培训方法。
作者:黄燕;黄红玉;雷岸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重症监护病房( 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效果。方法150例术后拟行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组及瑞芬太尼组各75例,分别给予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镇静。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可达到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瑞芬太尼组患者在用药后30、60、120 min、脱机后和拔管时的VAS评分均低于芬太尼组,呼吸抑制的人数多于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较芬太尼镇静、镇痛效果更佳,但瑞芬太尼具有相对较高的呼吸抑制。用药后二者的血流动力学和不良反应相当。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谵妄是住院老年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会导致许多不良预后和结局,但临床医护人员对谵妄的认知率和诊断率都较低。循证知识为我们有效地预防和识别谵妄提供了依据,因此有必要了解相关知识以更好地进行临床实践。
作者:杨璐;高浪丽;廖玉麟;张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