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胃吻合术后致死性大出血

张一亥;张龙

关键词:胃食管吻合术, 大出血
摘要:报告我院20年间收治食管下段及贲门癌1616例,根治性切除后食管胃吻合374例,术后各种并发症17种65例,占17%,其中凶险者为突发性致死性大出血,共5例,占手术患者的1%,占并发症的6%,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52岁,腺癌2例,鳞癌3例,病变长度平均5.5cm,弓下吻合3例,弓上及颈部吻合各1例。出血时间短发生于术后10d,长21d,发生前有不同程度的咳嗽、胸痛、背痛、发热等先兆,该并发症少见,来势凶猛,难以抢救成功,常100%的死亡。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对可能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进行了讨论。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脑肿瘤的护理

    我院从1999年1月至今,适形放射治疗9例脑肿瘤病人,它与手术、放疗相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但治疗前适应症的选择和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实施治疗全过程中,应对患者实施心理、生理等全方位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白巧玲;许世成;胡晓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康莱特治疗晚期消化系肿瘤30例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康莱特对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与毒性。方法采用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康莱特注射液对30例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进行静脉用药。结果该药对晚期消化道肿瘤缓解率(RR)26.7%,稳定率76.7%,镇痛有效率为79.2%。对血象肝肾功、心电图变化无明显影响。能够显著提高生存质量。结论康莱特治疗消化道肿瘤安全有效。

    作者:徐晓红;孙晓梅;段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腹膜后类癌1例报告

    患者女性,43岁。主诉:查体发现下腹包块。于1999年9月中旬月经后50天未再来月经,查体发现下腹包块而入院。患者无面部潮红、腹痛、腹泻、心悸或哮喘等症状。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头颈及心肺无异常发现。右下腹可扪及一直径8cm大小包块,质硬、界清、表面光滑、可移动、无压痛。腹部B超:右附件区混合性包块,大小为8.2cm×6.4cm×6.7cm。入院诊断:右卵巢肿瘤。

    作者:白晓梅;成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49例中晚期贲门癌放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晚期贲门癌放疗效果。方法放射治疗采用60Co-r线,常规分割照射,总量4000~6500cGy。结果经放射治疗后91.8%(45/49)的中晚期贲门癌进食情况明显改善,2例病人得到手术治疗,1、3、5年生存率达79.6%,4%,1%。结论中晚期贲门癌虽然失去手术机会,但行单纯放疗仍有一定的疗效,同时,亦可使部分病人得到手术治疗。

    作者:陈微;刘文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自1993年~1998年,我科行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80例。早期并发症10例(10/80),其中肺部感染4例,胸内出血2例,吻合口狭窄2例,乳糜胸1例,非开胸食管拔脱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1例,除1例因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外,其它均治愈。

    作者:侯东祥;毛中鹏;王振江;张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食管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宋张骏;左天增;王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9例纵隔肿瘤的诊治体会

    我院1992年5月~1998年5月收治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纵隔肿瘤25例,手术切除的有9例,现就9例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军岐;忽京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结肠癌梗阻的外科处理

    结合79例结肠癌合并梗阻患者的诊治体会,就结肠癌梗阻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手术原则和术式选择,术前、术中、术后处理,以及结肠造口关闭的时间进行了讨论。

    作者:商子周;马龙安;党玉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36例中心型肺癌经心包内切除术临床体会

    为提高中心型肺癌的切除率,采用心包内直视下处理肺血管的方法,对36例中心型肺癌行病肺切除。结果显示,明显提高中心型肺癌切除率,并且增加了安全性,提示中心型肺癌当血管处理困难时,可剪开心包,直视下处理肺血管。

    作者:王智翔;王治全;鲁鸣;陈武科;党诚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韦氏环、鼻腔恶性淋巴瘤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韦氏环、鼻腔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近期疗效及误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韦氏环、鼻腔恶性淋巴瘤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口咽部淋巴环临床表现为咽、喉疼痛,吞咽不适,鼻腔、鼻咽部表现为鼻塞、吸涕带血或呼吸困难,临床易误诊。CR14例。PR7例,有效率91.3%(21/23)。结论韦氏环、鼻腔恶性淋巴瘤占恶性淋巴瘤的9.19%,占结外型恶性淋巴瘤的36.2%。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病理是确诊的唯一方法。近期疗效好。

    作者:黎佳全;杨权烈;李亮;郭维新;邹浩元;黄国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平消胶囊对声门上型喉癌术后的疗效

    目的比较手术加单纯口服平消胶囊与手术加辅助放疗对声门上型喉癌的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观察分析局部原发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控制,并采用Kaplan-Meier比较两组生存率。结果本组病例总体5年生存率为41.7%,原发灶控制率为47.6%,颈部淋巴结控制率为56%,但两组之间的比较,包括在原发灶、转移灶的控制及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辅助放疗与加服平消胶囊可以取得相似的疗效。

    作者:李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21例分析

    目的分析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1990~1999年收治的误诊为阑尾炎的右半结肠癌21例,结合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右半结肠癌入院时均误诊为阑尾炎,终经病理证实为右半结肠癌,其中阑尾无病变8例,合并慢性阑尾炎6例,急性阑尾炎5例,阑尾脓肿2例。结论右半结肠癌本身表现不典型,病变与阑尾邻近常继发阑尾炎及医务人员缺乏警惕性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减少误诊重要的是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三大常规、B超等检查对减少误诊有一定帮助,术中常规探查回盲部可避免术中继续误诊。

    作者:谢小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89例贲门癌联合化疗分析

    目的探讨贲门癌联合化疗佳方案。旨在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自1992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189例贲门癌患者,采用联合化疗,其中FAM方案109例(A组),EAP方案80例(B组),对于A、B两组的疗效,主要毒副反应及其1年、3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B组疗效明显高于A组,其1年及3年生存率亦明显高于A组(P<0.01)。但B组3级以上胃肠反应及骨髓抑制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对于不能手术治疗的贲门癌行EAP方案化疗疗效明显提高,其主要毒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

    作者:李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宝鸡市肺癌监测点漏报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解宝鸡市肺癌20年来死亡率变动趋势,对宝鸡市肺癌死亡率及漏报情况做了初步调查。全部病例为宝鸡市金台区及渭滨区1992~1996年恶性肿瘤监测点登记确诊的肺癌病人,共63例。漏报资料来源于从各大医院1992~1996年就诊的全部肺癌患者,然后与从监测点所得病人核实排除监测点病人,共得漏报病人45例,漏报率41.67%。采用监测点病例统计宝鸡市1992 1996年肺癌年平均死亡率为9.80/10万,将漏报病例加进则肺癌总死亡率为16.80/10万。本研究表明,病例漏报是影响肺癌死亡率统计结果的重要因素,如何防止肿瘤死亡率调查中的漏报现象,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木瑾;李树业;门伯媛;高海燕;张文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EGFR及其配体E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转移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EGFR及其配体E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5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分析了受体表达情况与淋巴转移间的关系。并检测了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及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水平。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GFR出现高水平表达,阳性率为66.9%,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病理分型间,阳性率有所不同。包膜内型、腺内型和腺外型阳性率分别为29.4%、73.9%和71.3%,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当出现淋巴结转移时,EGFR阳性率升高。N0转移组及N1组EGFR阳性率为88.7%,91.0%明显高于N0无转移组(19.5%),有显著性差异。经相对危险度计算和线性趋势分析表明,随EGFR染色强度升高,转移风险升高,二者间呈线性关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及尿液中存在着高水平的EGF。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EGF水平为1.68±56μg/L,尿液中为37.2±10.8μg/L,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提示EGF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在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EGFR阳性应高度考虑颈淋巴结转移,从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陶英杰;黄宗堂;刘经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体会(附24例报告)

    目的寻找恰当的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EVA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24例。结果 24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40~90分钟,膀胱冲洗液3天内转清,5天内拔除尿管恢复排尿,不需输血,IPSS由25.4±5.0降至10.3±2.4,膀胱残余尿量由184.7±43.6ml降至15.4±3.6ml,随访15~90天,平均34天,无排尿异常。结论此法治疗BHP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作者:高永亮;魏佳;宋东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EB病毒VCA-IgA抗体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分析EB病毒VCA-IgA抗体滴度及变化与鼻咽癌预后关系。方法对1984年6月~1988年9月收治的433例鼻咽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前VCA-IgA抗体滴度分为四组:阴性组、低滴度组(1:5~1:20)、中滴度组(1:40~1:80)和高滴度组(1:160以上),追踪各组的5年生存率。结果阴性组、低滴度组、中滴度组、高滴度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69%、42.97%、42.77%、35%。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180例,有定期复查VGA-IgA的患者97例,其中滴度下降70例,占72.16%,不变23例,占23.71%,上升4例,占4.12%。结论 EB病毒VCA-IgA抗体水平与远期疗效有密切关系。

    作者:邹浩元;黄国栋;郑志坚;熊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惠若舒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惠若舒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病例54例,其中预防组26例,治疗组28例,预防组于化疗前1日开始肌注惠若舒50μg,每日1次,连用5日;治疗组于治疗后第7日开始,剂量与用法均与预防组相同;两组分别于化疗前3日、化疗后第7日、12日检查外周血象。结果惠若舒可预防化疗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P<0.01),同时亦可使下降的白细胞、血小板在5日内恢复到正常水平(P<0.01)。结论惠若舒对化疗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具有显著的预防与治疗作用,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廖子君;姚俊涛;张庆;吴敏慧;吴凯;王昌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肿瘤病人放、化疗胃肠反应的护理

    肿瘤放、化疗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对于放、化疗的病人来说如何做好胃肠道药物毒性反应的护理,是决定放、化疗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自1998年9月始,在35例肿瘤放、化疗病人治疗过程中,对药物毒性反应较强的病人运用药物、穴位按摩、心理护理、合理的饮食安排等综合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罗福琴;张芸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食管胃吻合术后致死性大出血

    报告我院20年间收治食管下段及贲门癌1616例,根治性切除后食管胃吻合374例,术后各种并发症17种65例,占17%,其中凶险者为突发性致死性大出血,共5例,占手术患者的1%,占并发症的6%,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52岁,腺癌2例,鳞癌3例,病变长度平均5.5cm,弓下吻合3例,弓上及颈部吻合各1例。出血时间短发生于术后10d,长21d,发生前有不同程度的咳嗽、胸痛、背痛、发热等先兆,该并发症少见,来势凶猛,难以抢救成功,常100%的死亡。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对可能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进行了讨论。

    作者:张一亥;张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