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亥;张龙
本文报告89例肺癌按中医辩证分型治疗的结果。本组病例均经病理组织或细胞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Ⅲ、Ⅳ期约占70%(62例)。疗后证候总有效率达88.8%(79/89);一般功能状态提高加稳定占89.9(80/89);可评价客观疗效者69例稳定加部分缓解率为86.5%(PR7%,5/69;S78.3%,54/69)。说明中医辩证施治对晚期肺非小细胞癌能达到改善证候,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之效,且有一定客观缓解作用。
作者:苗文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一个世纪以来,肿瘤抗原的研究一直处于肿瘤免疫学的核心地位,而肿瘤免疫治疗也随着肿瘤抗原研究的深入不断发展,并形成肿瘤生物治疗的主流。肿瘤免疫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说明只有坚持肿瘤抗原研究才能更好的发展肿瘤免疫治疗。
作者:隋延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以减少误诊。方法对误诊的22例隐匿性甲状腺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者17例,均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结核或淋巴结炎;以甲状腺肿块为首发症状者5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腺瘤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对隐匿性甲状腺癌临床特点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对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认识及术中常规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可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莫立根;曾先进;许坚;李伟;张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癌细胞侵袭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癌在侵袭转移中,癌细胞和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胞外基质之间的粘附与解离起决定性作用。E-cadherin(E-cd)是钙依赖性同种上皮亲和性粘附分子,是维持正常上皮完整性和极性的跨膜糖蛋白。近年来研究表明E-cd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孙红;李明众;韩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文通过报告3例顺铂引起心律紊乱的临床病例,结合国外文献讨论,肯定了顺铂致心律紊乱之可能性,推测了其心脏毒性机理,提出了诊断标准及预防、处理原则。
作者:刘敏;庆麦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肿瘤放、化疗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对于放、化疗的病人来说如何做好胃肠道药物毒性反应的护理,是决定放、化疗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自1998年9月始,在35例肿瘤放、化疗病人治疗过程中,对药物毒性反应较强的病人运用药物、穴位按摩、心理护理、合理的饮食安排等综合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罗福琴;张芸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报告我院20年间收治食管下段及贲门癌1616例,根治性切除后食管胃吻合374例,术后各种并发症17种65例,占17%,其中凶险者为突发性致死性大出血,共5例,占手术患者的1%,占并发症的6%,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52岁,腺癌2例,鳞癌3例,病变长度平均5.5cm,弓下吻合3例,弓上及颈部吻合各1例。出血时间短发生于术后10d,长21d,发生前有不同程度的咳嗽、胸痛、背痛、发热等先兆,该并发症少见,来势凶猛,难以抢救成功,常100%的死亡。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对可能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进行了讨论。
作者:张一亥;张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自1993年~1998年,我科行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80例。早期并发症10例(10/80),其中肺部感染4例,胸内出血2例,吻合口狭窄2例,乳糜胸1例,非开胸食管拔脱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1例,除1例因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外,其它均治愈。
作者:侯东祥;毛中鹏;王振江;张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EGFR及其配体E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5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分析了受体表达情况与淋巴转移间的关系。并检测了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及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水平。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GFR出现高水平表达,阳性率为66.9%,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病理分型间,阳性率有所不同。包膜内型、腺内型和腺外型阳性率分别为29.4%、73.9%和71.3%,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当出现淋巴结转移时,EGFR阳性率升高。N0转移组及N1组EGFR阳性率为88.7%,91.0%明显高于N0无转移组(19.5%),有显著性差异。经相对危险度计算和线性趋势分析表明,随EGFR染色强度升高,转移风险升高,二者间呈线性关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及尿液中存在着高水平的EGF。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EGF水平为1.68±56μg/L,尿液中为37.2±10.8μg/L,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提示EGF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在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EGFR阳性应高度考虑颈淋巴结转移,从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陶英杰;黄宗堂;刘经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手术加单纯口服平消胶囊与手术加辅助放疗对声门上型喉癌的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观察分析局部原发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控制,并采用Kaplan-Meier比较两组生存率。结果本组病例总体5年生存率为41.7%,原发灶控制率为47.6%,颈部淋巴结控制率为56%,但两组之间的比较,包括在原发灶、转移灶的控制及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辅助放疗与加服平消胶囊可以取得相似的疗效。
作者:李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提高中心型肺癌的切除率,采用心包内直视下处理肺血管的方法,对36例中心型肺癌行病肺切除。结果显示,明显提高中心型肺癌切除率,并且增加了安全性,提示中心型肺癌当血管处理困难时,可剪开心包,直视下处理肺血管。
作者:王智翔;王治全;鲁鸣;陈武科;党诚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分析EB病毒VCA-IgA抗体滴度及变化与鼻咽癌预后关系。方法对1984年6月~1988年9月收治的433例鼻咽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前VCA-IgA抗体滴度分为四组:阴性组、低滴度组(1:5~1:20)、中滴度组(1:40~1:80)和高滴度组(1:160以上),追踪各组的5年生存率。结果阴性组、低滴度组、中滴度组、高滴度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69%、42.97%、42.77%、35%。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180例,有定期复查VGA-IgA的患者97例,其中滴度下降70例,占72.16%,不变23例,占23.71%,上升4例,占4.12%。结论 EB病毒VCA-IgA抗体水平与远期疗效有密切关系。
作者:邹浩元;黄国栋;郑志坚;熊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腮腺混合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涎腺肿瘤,与面神经等解剖关系十分复杂。就我院自1986~1999年间,收治的36例经组织病理学确定的腮腺混合瘤的手术治疗以及并发症造成的原因,处理等进行了讨论。
作者:林真桐;邱文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贲门癌联合化疗佳方案。旨在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自1992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189例贲门癌患者,采用联合化疗,其中FAM方案109例(A组),EAP方案80例(B组),对于A、B两组的疗效,主要毒副反应及其1年、3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B组疗效明显高于A组,其1年及3年生存率亦明显高于A组(P<0.01)。但B组3级以上胃肠反应及骨髓抑制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对于不能手术治疗的贲门癌行EAP方案化疗疗效明显提高,其主要毒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
作者:李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女性,43岁。主诉:查体发现下腹包块。于1999年9月中旬月经后50天未再来月经,查体发现下腹包块而入院。患者无面部潮红、腹痛、腹泻、心悸或哮喘等症状。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头颈及心肺无异常发现。右下腹可扪及一直径8cm大小包块,质硬、界清、表面光滑、可移动、无压痛。腹部B超:右附件区混合性包块,大小为8.2cm×6.4cm×6.7cm。入院诊断:右卵巢肿瘤。
作者:白晓梅;成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惠若舒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病例54例,其中预防组26例,治疗组28例,预防组于化疗前1日开始肌注惠若舒50μg,每日1次,连用5日;治疗组于治疗后第7日开始,剂量与用法均与预防组相同;两组分别于化疗前3日、化疗后第7日、12日检查外周血象。结果惠若舒可预防化疗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P<0.01),同时亦可使下降的白细胞、血小板在5日内恢复到正常水平(P<0.01)。结论惠若舒对化疗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具有显著的预防与治疗作用,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廖子君;姚俊涛;张庆;吴敏慧;吴凯;王昌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晚期肿瘤患者多伴有癌性疼痛,其发生率约70%,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及心理恐惧,应用美施康定(硫酸吗啡控释片)可有效控制其癌性疼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自1998年4月~2000年4月,对47例晚期肿瘤患者口服美施康定控制其癌性疼痛,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现分析如下。
作者:朱小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胰管栓塞术治疗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追踪随访27例胰管栓塞、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状况时发现:胰管栓塞术有效解决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同题,而且降低了患者晚期疼痛及黄疸的出现率。同时又发现肿瘤复发时间延后,三年内癌肿复发率低于传统手术方式。
作者:王炜;秦兆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将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分子转入肝癌细胞以增强其免疫原性,开辟肝癌免疫排斥的新途径。方法从产SEA标准菌株中获得SEA基因全长片段,构建SEA逆转录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病毒包装和滴度测定,后转导肝癌细胞,并进行T细胞杀伤实验,同时利用抗体阻断的方法研究递呈途径。结果成功的获得了表达SEA人肝癌细胞株HHCSEA。结果显示微量表达的SEA蛋白即可引发高效的免疫活性。将细胞表面的HLA-Ⅰ分子利用抗体阻断后,杀伤活性明显降低。结论肝癌细胞表达的SEA分子具有较高的免疫激活能力,且有可能主要通过HLA-Ⅰ分子递呈。
作者:李增山;隋延仿;姜永强;雷祚荣;尚继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自1997年11月~1998年4月对5例中晚期子宫恶性肿瘤采用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并对其中4例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子宫切除,随诊2年余,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炬;时宏;高雁;刘为;师淑婉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