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胃吻合术后致死性大出血

张一亥;张龙

关键词:胃食管吻合术, 大出血
摘要:报告我院20年间收治食管下段及贲门癌1616例,根治性切除后食管胃吻合374例,术后各种并发症17种65例,占17%,其中凶险者为突发性致死性大出血,共5例,占手术患者的1%,占并发症的6%,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52岁,腺癌2例,鳞癌3例,病变长度平均5.5cm,弓下吻合3例,弓上及颈部吻合各1例。出血时间短发生于术后10d,长21d,发生前有不同程度的咳嗽、胸痛、背痛、发热等先兆,该并发症少见,来势凶猛,难以抢救成功,常100%的死亡。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对可能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进行了讨论。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隐匿性甲状腺癌22例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以减少误诊。方法对误诊的22例隐匿性甲状腺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者17例,均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结核或淋巴结炎;以甲状腺肿块为首发症状者5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腺瘤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对隐匿性甲状腺癌临床特点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对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认识及术中常规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可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莫立根;曾先进;许坚;李伟;张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甲状腺恶性肿瘤预后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后死亡病例的致死原因。方法对32年来诊治的356例甲状腺恶性肿瘤及227例随访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27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是91%、83.3%及80.2%。死亡率是19.8(45/227),因肿瘤致死者中84.4%(38/45)死于术后5年以内。分化型癌死亡率是15%(31/206),其它类型为93%(14/15),Ⅲ期以上病例为82.2%(37/45),行根治手术者为31.3(14/45)。结论影响术后甲状腺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手术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金涛;李金平;张朝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36例中心型肺癌经心包内切除术临床体会

    为提高中心型肺癌的切除率,采用心包内直视下处理肺血管的方法,对36例中心型肺癌行病肺切除。结果显示,明显提高中心型肺癌切除率,并且增加了安全性,提示中心型肺癌当血管处理困难时,可剪开心包,直视下处理肺血管。

    作者:王智翔;王治全;鲁鸣;陈武科;党诚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晚期结肠癌术后化疗与平消胶囊合并化疗的远期疗效对比(附84例报告)

    中晚期结肠癌手术后,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但过去的单纯化疗对中晚期结肠癌疗效不满意,5年生存率不高,为了探讨提高中晚期结肠癌疗效的方法,我们应用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平消胶囊合并化疗和单纯化疗两种方法,对两组病例进行了临床远期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光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D44V6和PCNA在大肠癌粘液性癌和非粘液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CD44V6和PCNA所揭示的大肠癌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和增殖能力在粘液性癌的肿瘤侵袭力中所占的地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65例大肠癌中CD44V6和PCNA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粘液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非粘液性癌(P<0.05);PCNA在粘液性癌中的高表达率低于非粘液性癌(P<0.05)。结论 CD44V6和PCNA所揭示的大肠癌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和增殖能力仅是肿瘤侵袭力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粘液性癌中。

    作者:张吉成;王晓敏;曹原理;梁爱琳;刘宁娜;石景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胃平滑肌肿瘤13例报告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分析13例胃平滑肌瘤的临床治疗资料,首发症状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肉瘤常伴有上腹隐痛、消瘦、贫血。术前内镜、GI、CT等联合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但胃镜活检阳性率低。结果 13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肉瘤中5例行根治性手术,另外1例及5例肌瘤,1例母细胞瘤行胃大部切除术,1例作姑息切除。结论胃平滑肌肿瘤直径>5cm多为恶性,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术前胃镜、CT检查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手术切除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转移和复发灶也应采取积极的治疗。

    作者:李建军;王世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89例贲门癌联合化疗分析

    目的探讨贲门癌联合化疗佳方案。旨在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自1992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189例贲门癌患者,采用联合化疗,其中FAM方案109例(A组),EAP方案80例(B组),对于A、B两组的疗效,主要毒副反应及其1年、3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B组疗效明显高于A组,其1年及3年生存率亦明显高于A组(P<0.01)。但B组3级以上胃肠反应及骨髓抑制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对于不能手术治疗的贲门癌行EAP方案化疗疗效明显提高,其主要毒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

    作者:李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内照射并化疗对严重梗阻的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我科于1995年1月~1998年5月对20例晚期食管癌引起食管严重梗阻的患者先行腔内照射,缓解梗阻症状,解决进食困难,再行全身化疗并与同期单纯化疗者比较局部效果,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

    作者:刘彤;张芬菊;高宁梅;徐玉祥;孔雪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21例分析

    目的分析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1990~1999年收治的误诊为阑尾炎的右半结肠癌21例,结合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右半结肠癌入院时均误诊为阑尾炎,终经病理证实为右半结肠癌,其中阑尾无病变8例,合并慢性阑尾炎6例,急性阑尾炎5例,阑尾脓肿2例。结论右半结肠癌本身表现不典型,病变与阑尾邻近常继发阑尾炎及医务人员缺乏警惕性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减少误诊重要的是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三大常规、B超等检查对减少误诊有一定帮助,术中常规探查回盲部可避免术中继续误诊。

    作者:谢小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腹膜后先天性巨大囊性淋巴管瘤1例

    囊性淋巴管瘤常见于颈部,发生于腹膜后者极少见。我院手术切除1例儿童巨大囊性淋巴管瘤,报告如下:患儿女,1岁6个月,第二胎足月顺产,以腹胀逐渐加重入院,患儿生后即发现腹胀,未作任何治疗,逐渐加重,近3月来呕吐,食欲差,不发烧,无腹泻及便秘现象。家族史(-)。检查:T36.7℃,P102次/分,R25次/分,发育营养差,消瘦,全身皮肤(-),浅表淋巴结正常,头颅无异常,心肺正常。腹部高度膨隆,平卧位腹部高于剑突下3cm,扪诊可触及28cm×24cm囊性包块,固定,肝脾触诊不满意。X线钡透发现小肠挤向左侧,腹部中央偏右密度增高,致密阴影周围为肠管。B超探查为多房性囊肿。

    作者:杨汉民;刘天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康莱特治疗晚期消化系肿瘤30例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康莱特对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与毒性。方法采用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康莱特注射液对30例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进行静脉用药。结果该药对晚期消化道肿瘤缓解率(RR)26.7%,稳定率76.7%,镇痛有效率为79.2%。对血象肝肾功、心电图变化无明显影响。能够显著提高生存质量。结论康莱特治疗消化道肿瘤安全有效。

    作者:徐晓红;孙晓梅;段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E- cadherin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癌细胞侵袭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癌在侵袭转移中,癌细胞和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胞外基质之间的粘附与解离起决定性作用。E-cadherin(E-cd)是钙依赖性同种上皮亲和性粘附分子,是维持正常上皮完整性和极性的跨膜糖蛋白。近年来研究表明E-cd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孙红;李明众;韩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惠若舒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惠若舒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病例54例,其中预防组26例,治疗组28例,预防组于化疗前1日开始肌注惠若舒50μg,每日1次,连用5日;治疗组于治疗后第7日开始,剂量与用法均与预防组相同;两组分别于化疗前3日、化疗后第7日、12日检查外周血象。结果惠若舒可预防化疗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P<0.01),同时亦可使下降的白细胞、血小板在5日内恢复到正常水平(P<0.01)。结论惠若舒对化疗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具有显著的预防与治疗作用,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廖子君;姚俊涛;张庆;吴敏慧;吴凯;王昌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超抗原分子SEA在肝癌细胞的表达和HLA-I分子递呈

    目的将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分子转入肝癌细胞以增强其免疫原性,开辟肝癌免疫排斥的新途径。方法从产SEA标准菌株中获得SEA基因全长片段,构建SEA逆转录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病毒包装和滴度测定,后转导肝癌细胞,并进行T细胞杀伤实验,同时利用抗体阻断的方法研究递呈途径。结果成功的获得了表达SEA人肝癌细胞株HHCSEA。结果显示微量表达的SEA蛋白即可引发高效的免疫活性。将细胞表面的HLA-Ⅰ分子利用抗体阻断后,杀伤活性明显降低。结论肝癌细胞表达的SEA分子具有较高的免疫激活能力,且有可能主要通过HLA-Ⅰ分子递呈。

    作者:李增山;隋延仿;姜永强;雷祚荣;尚继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韦氏环、鼻腔恶性淋巴瘤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韦氏环、鼻腔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近期疗效及误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韦氏环、鼻腔恶性淋巴瘤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口咽部淋巴环临床表现为咽、喉疼痛,吞咽不适,鼻腔、鼻咽部表现为鼻塞、吸涕带血或呼吸困难,临床易误诊。CR14例。PR7例,有效率91.3%(21/23)。结论韦氏环、鼻腔恶性淋巴瘤占恶性淋巴瘤的9.19%,占结外型恶性淋巴瘤的36.2%。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病理是确诊的唯一方法。近期疗效好。

    作者:黎佳全;杨权烈;李亮;郭维新;邹浩元;黄国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49例中晚期贲门癌放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晚期贲门癌放疗效果。方法放射治疗采用60Co-r线,常规分割照射,总量4000~6500cGy。结果经放射治疗后91.8%(45/49)的中晚期贲门癌进食情况明显改善,2例病人得到手术治疗,1、3、5年生存率达79.6%,4%,1%。结论中晚期贲门癌虽然失去手术机会,但行单纯放疗仍有一定的疗效,同时,亦可使部分病人得到手术治疗。

    作者:陈微;刘文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蓝染剂鉴别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注射部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应用蓝染剂在鉴别乳腺癌患者的哨兵淋巴结时,蓝染剂注射部位与鉴别结果的关系。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三组,各组蓝染剂注射的部位分别为肿瘤周围腺体组织、乳晕区皮下以及两处同时注射。结果哨兵淋巴结鉴别成功率为78%,预测腋淋巴结状态的敏感性为88%。三组的成功率分别为72%、72%和89%;敏感性分别为100%、60%和100%。结论注射部位的不同可引起假阴性结果的出现;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的研究明确注射部位对哨兵淋巴结鉴别成功率和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任予;何建军;陈武科;任宏;党诚学;常东民;刘大鹏;王健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肿瘤病人放、化疗胃肠反应的护理

    肿瘤放、化疗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对于放、化疗的病人来说如何做好胃肠道药物毒性反应的护理,是决定放、化疗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自1998年9月始,在35例肿瘤放、化疗病人治疗过程中,对药物毒性反应较强的病人运用药物、穴位按摩、心理护理、合理的饮食安排等综合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罗福琴;张芸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th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GF-β)是一类对靶细胞具有多种特殊作用的生长因子,对组织和细胞的分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刺激或抑制多种细胞的增殖,并且对机体免疫系统有着显著影响,是迄今为止了解的功能复杂的生长因子之一,TGF-β-则是这一家族中重要的一员。

    作者:贾军;张志明;杨世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食管胃吻合术后致死性大出血

    报告我院20年间收治食管下段及贲门癌1616例,根治性切除后食管胃吻合374例,术后各种并发症17种65例,占17%,其中凶险者为突发性致死性大出血,共5例,占手术患者的1%,占并发症的6%,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52岁,腺癌2例,鳞癌3例,病变长度平均5.5cm,弓下吻合3例,弓上及颈部吻合各1例。出血时间短发生于术后10d,长21d,发生前有不同程度的咳嗽、胸痛、背痛、发热等先兆,该并发症少见,来势凶猛,难以抢救成功,常100%的死亡。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对可能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进行了讨论。

    作者:张一亥;张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