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秋;李刚;巩丽;张伟;冯英明;苏勤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 TP)检测在乳腺癌病人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3月~2005年2月对85例可手术女性乳腺癌病人采用CTX+卡培他滨方案的新辅化疗3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并行乳腺癌根治术,标本行TP检测,分析化疗疗效与TP表达的关系.结果:TP阳性者64例,化疗有效率71.78%;TP阴性者21例,化疗有效率28.57%(P<0.01).结论:TP检测对乳腺癌病人个体化化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吴常青;谷俊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术前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准确率.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2月于我院住院并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3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9年1月~2005年12月于我院住院并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37例,占同期住院手术的妇科生殖道恶性肿瘤的1.88%(37/1972).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检查37例患者中12例(32.43%)诊断为输卵管癌,37例患者中有25例行盆腔CT检查,其中12例(48.00%)诊断为输卵管癌.综合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本组病例术前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准确率达到37.84%.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术前诊断正确率已有所提高,但远不理想.如何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术前诊断率仍需研究.
作者:张润驹;徐开红;卢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yclin G1和p16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肿瘤(USMT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良性子宫平滑肌瘤(UL),1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LMS)及22例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BLM):包括13例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CL)、4例奇异型子宫平滑肌瘤(BL)及5例恶性潜能未定型子宫平滑肌瘤(UMP)的cyclin G1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cyclin G1和p16蛋白在LMS组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UL组及BLM组(P<0.05);在UL组与BLM组,cyclin G1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yclin G1和p16蛋白的异常表达与L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周期调控失衡可能是LMS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张素丽;郑红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们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7月采用三维适形治疗胰腺癌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全组28例中,男性24例,女性4例,年龄50岁~78岁,平均64.5岁.11例经剖腹探查病理检查确诊,17例经CT、MRI、ERCP检查临床诊断.病变位于胰头19例,体尾部9例.按UICC标准,Ⅲ期21例,Ⅳ7例.肝转移5例,腹腔淋巴结转移7例.2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黄疸、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KPS评分≥60分,肝肾功能、血常规基本正常.
作者:叶宏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微转移.方法:外周血经Ficoll梯度离心分离单核细胞后,用粘蛋白1(Mucin1,MUC1)单克隆抗体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检测了9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发现29例患者外周血中有微转移.32例肺良性病变患者有1例患者外周血中有微转移.肺癌患者阳性率与患者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细胞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P<0.05).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微转移,有助于判断肺癌转移倾向和预后.
作者:牛中喜;郭金成;汪良骏;朱金如;李树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40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主要毒副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40例,放射性气管炎11例,白细胞下降35例,胃肠道反应10例.对发生的毒副反应,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能有效控制毒副反应的发展,保证治疗的继续.
作者:林娟;郑小灵;陈秀平;卓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术中放疗加常规术后胸腔外照射的方法对晚期肺癌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效果.方法:对42例Ⅲ~Ⅳ期肺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选用12MeV电子线,剂量为20Gy~30Gy,时间约4~7分钟,立即在直线加速器下对瘤床进行照射,术后一月再进行体外照射,剂量为20Gy~40Gy,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中照射未引起常见的放疗后并发症,存活2年以上的病人中,无手术区肿瘤的增大,20例患者术后1~2年出现肿瘤远处转移,2年生存率为65%,中位生存时间为26.8个月.结论:术中放疗对Ⅲ~Ⅳ期肺癌的局部复发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但不能有效控制肿瘤的远处转移.
作者:周斌;张潍;李少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残胃无力的诊治及预防.方法:对1998年~2004年间284例胃癌术后出现的17(6%)例残胃无力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残胃无力发生于术后6~15天,症状持续10~21天.经消化道造影确诊,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结论:消化道造影是可靠的诊断方法,非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李会齐;沈兰皖;李有怀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体外培养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抗癌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和细胞周期,PI/Hoechst33258荧光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对HeLa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姜黄素能使HeLa细胞阻滞在S期,并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荧光双染法可见凋亡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ax蛋白表达均上调,而Bcl-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姜黄素对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Bax蛋白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王菁鹏;林青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与星形细胞瘤凋亡的相关性.探讨其对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化学法,末端标记法,原位杂交等技术对85例星形细胞瘤的HSP70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凋亡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HSP70表达在正常脑组织与星形细胞瘤组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星形细胞瘤中HSP70表达的免疫组化与原杂交较结果相符.肿瘤不同分级中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凋亡指数(AI)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HSP70在星形细胞瘤的表达与凋亡指数(AI)呈负相关.HSP70的表达强度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作者:谢万福;刘守勋;刘勇;王茂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胸骨后甲状腺未分化癌进行分析.结果:胸骨后甲状腺未分化癌,术前确诊较难,手术可解除压迫症状,但难以完整切除,预后差.结论:胸骨后甲状腺未分化癌应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尽早手术切除,并辅以放射等综合治疗.
作者:周文斌;李晓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晚期消化道肿瘤的化疗有效率低,本研究旨在探讨热疗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51例消化道肿瘤均由病理、CT、B超证实为晚期或手术后复发、转移.其中热化疗组(A组)25例,化疗组(B组)26例,治疗方案:均给予全身化疗或腹腔化疗,所用化疗药物及方案为L-OHP+CF/5-FU或CDDP/CF/5-FU等,化疗2~3个周期.热化疗组使用微波热疗机由南京启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体外无创微波聚焦肿瘤热疗系统MTC-3(D),化疗于热疗前2~3小时内进行或与热疗同时进行.结果:热化疗组有效率40%,单纯化疗组为30.8%(P>0.05);热化组临床受益率76.0%,而单纯化疗组46.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观察到热化疗联合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有良好耐受性和较好的近期疗效,并对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确切的疗效.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作者:张宇;张军;朱朝勇;王成;李富秀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L-OHP)引起的神经毒性反应的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0例用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未发生神经毒性反应12例(48%),对照组4例(1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周颖;张寒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小鼠非清髓异基因骨髓干细胞移植模型,探讨不同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s infusion DLI)对移植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受者鼠为Balb/c小鼠,供者鼠为C57b1/6小鼠,依据不同DLI将受者鼠随机分为A、B、C、D和E 5组,每组5只.5组均给予预处理,A组预处理后于移植d1给予供者小鼠全脾细胞1.0×107个;B组分别于移植后d1、7、14给予供者小鼠全脾细胞0.3×107个;C组于移植后d1、7给予去除CD8+细胞供者鼠脾细胞0.5×107个;D组于移植后d1、7给予供者鼠全脾细胞0.5×107个,E组为对照组,只作预处理,不作干细胞移植及DLI处理.观察各组嵌合状态、造血恢复情况、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结果:未移植组嵌合率为22.33%,为非特异性粘着,移植组小鼠嵌合率均在80%以上,与未移植组相比差别显著;除C组一只小鼠死亡外其余均存活,并于移植后20天自行恢复造血功能,但C组白细胞计数小于2.0×109/L持续到d16,恢复明显比其余组慢,GVHD评分A、B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73),C、D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3).结论:建立非清髓小鼠异基因骨髓干细胞移植模型条件适宜,且去除CD8+细胞的DLI移植后GVHD比未去除组要严重,移植效果相对较差.
作者:方烨;刘文超;薛妍;张红梅;黄颖;斯晓明;程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总结结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经验,观察其组织学疗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6例术前经肠系膜动脉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及47例未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学疗效0级2例,Ⅰ级24例,Ⅱ级28例,Ⅲ级2例,总有效率96.4%.经术后5年随访,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未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P<0.01).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显著提高结肠癌组织学疗效,改善预后效果,提高生存率.
作者:邢安堂;任宏;吴放;王荣;陶勇博;刘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雄激素受体(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串联短重复序列(STR)多态性与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收集170例肺癌患者和248例参照个体的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AR基因,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示DNA链片段长度,根据标本的泳动度推算CAG STR的n值;选取代表性标本直接测序,验证上述检测的准确性.结果:52例男性肺癌及94例男性参照标本的CAG STR n值范围分别为14~29和14~30,均数分别为19.96±2.69和21.06±3.39,二者差别显著(P<0.05);男性肺癌患者组中<55岁组和≥55岁组CAG STR n值分别为15~23和14~29,均数分别为18.85±2.28和20.63±2.71,二者差别显著(P<0.05).118例女性肺癌及154例参照标本上带的CAG STR n值范围分别为9~28和16~31,均数分别为21.80±3.10和23.26±2.93,二者差别显著(P<0.05);下带的n值范围分别为9~24和14~27,均数分别为19.8±2.51和20.74±2.91,二者差别显著(P<0.05);女性肺癌患者组中<55岁和≥55岁两组之间在CAG STR长度上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 STR与肺癌的发生和/或发展有关,CAG STR较短的男性和女性个体患肺癌的危险性都增加;男性人群中,CAG STR较短可使肺癌的发生年龄提前.
作者:刘贵秋;李刚;巩丽;张伟;冯英明;苏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两种三维适形方案与常规方案的对比,明确三维适形技术在中段食管癌放疗中对脊髓及肺保护的优势.方法:对40例中段食管癌患者进行三种放疗方案的比较,A:常规方案(一前野两后斜野),B:在A方案的基础上加三维适形C:在B方案的基础上调整机架角度,实施一后斜野两前斜野.经CT模拟定位后每个病例均用三种方案在3D-TPS计划系统上模拟计算,以60Gy为处方剂量,100%剂量线包绕食管肿瘤,剂量分布评价指标为:18cm长度脊髓平均剂量,左肺平均剂量,左肺V20.结果:一后斜两前斜野的三维适形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脊髓平均受量为11.89Gy,远低于常规方案的22.01Gy(P<0.01);左肺平均受量为16.09Gy,亦低于常规方案的18.01Gy,左肺V20平均值为28.67%,低于常规方案的33.87%.结论:中段食管癌的三维适形方案优于传统的常规方案.
作者:黄辉;郭明;王友军;杨瑞峰;魏鹏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报道乳癌根治术患者的舒适护理,评价其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1月~12月乳癌根治术毕进住术后监护室的患者160例,按手术日期的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整体护理和舒适护理.通过观察疗效,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效果比较,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25).说明舒适护理组效果优于常规整体护理组.结论:舒适护理在乳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有效地帮助患者大可能的减轻痛苦、获得舒适,促进了患肢功能的康复,是一种科学的现代护理方法.
作者:马海青;史淑岩;秦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及评估微小听神经瘤(2cm以下)各种治疗方式及其治疗效果.方法:直径2cm以下听神经瘤22例.均经MRI扫描诊断,分别采用中颅凹入路、乙状窦后入路、γ-刀放射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听力及面神经功能测定.结果:完全生长在内听道的听神经瘤,经中颅凹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83%,面神经功能完好率66%;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75%,面神经功能完好率100%;经γ-刀治疗后,听力保存率33%,面神经功能完好率为零.听神经瘤直径1cm以下患者,经中颅凹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83%,面神经功能完好率50%;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50%.面神经功能完好率50%;经γ-刀治疗后,听力保存率为零,面神经功能完好率也为零.结论:对于完全生长在听道的听神经瘤,佳的治疗方式是经过中颅凹入路切除肿瘤;直径小于1cm的听神经瘤,经中颅凹入路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均可,但中颅凹入路术野开阔,利于手术操作;直径1cm~2cm之间的肿瘤,应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这种入路对面神经的损伤较小.
作者:贾栋;高国栋;李永林;赵振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体外研究胰腺癌细胞株p1,p2,p3,p4,p7的Survivin、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顺铂、中药得力生对胰腺癌细胞株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研究细胞毒性药物与中药对胰腺癌细胞的联合作用,以及相关蛋白表达对上述作用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检测上述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MTT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TUNEL原位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5种细胞株中均有不同程度Survivin和p53蛋白的表达,均无Bcl-2的表达.Survivin在p1、p3表达强,在p2表达弱;p3主要表达在细胞浆,其余4种细胞均表达在细胞核及细胞浆;p53在p2和p4细胞中表达率高,为60%,但是在p2细胞中表达较弱.顺铂、中药得力生对胰腺癌细胞株的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且有协同趋势;Survivin和p53的表达程度与顺铂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呈一定的反向关系;顺铂和中药得力生诱导下均检测到凋亡细胞.结论:Survivin和p53的表达可能调节胰腺癌细胞对顺铂的药物敏感性;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癌可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关健;杜立宏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