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苏秀兰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乳腺增生病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R、PR表达.结果 ER和PR总阳性率74.36%(27/39)和87.18%(34/39),ER、PR同时阳性为66.67%(26/39).本组不典型增生6例ER和PR阳性率均为100%,其表达强度强,其次为腺病伴腺瘤形成,弱为小叶增生.结论:乳腺增生病变组织中ER、PR虽然呈高表达,是三苯氧胺(TAM)治疗的适应症,但仍有25.64%的患者ER呈阴性表达,因此,用TAM治疗乳腺增生病前应检测患者的ER和PR,阳性者可用TAM治疗.
作者:李永茂;安凤玲;田旭阳;高艳君;杜改英;吕文丽;韩煦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ADA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测定138例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ADA并同时测定ALT、AFU及GGT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ADA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敏感性分别为82.6%、93.5%和92.6%,特异性为97.5%,慢性活动性肝炎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P<0.05).结论:血清ADA检测对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劳明;韦礼斌;朱波;黄昭东;李佩章;雷考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50个病灶)诊断为肾上腺转移癌的患者在局麻下行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观察其治疗时反应及术后肿瘤缩小情况.结果:射频治疗过程中患者无特殊不良反应;术后未见肾上腺功能明显减退,不需特殊处理.治疗后肿瘤总缓解率为92.6%,特别是直径小于10cm的肿瘤疗效明显.结论: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肾上腺转移癌安全有效.
作者:杜锡林;包国强;马庆久;鲁建国;褚延魁;臧莉;杨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氨磷汀对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肝脏保护作用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将18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病毒性肝炎或既往化疗肝脏不能耐受者,分为对照组(单纯化疗)和治疗组(化疗加阿米福汀),作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化疗前后监测肝功能,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化疗相关肝功能损害对照组出现18例,治疗组出现3例(P<0.01).结论:氨磷汀能明显减少化疗相关的肝功能损害,且不良反应少见.
作者:赵万红;曹星梅;何爱丽;刘苏虎;张王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神经副肿瘤综合征(NPS)的临床症状特点,提供早期诊断的参考.方法:采用CT、MRI影像学及结合病史采用纤支镜、胃镜检查确诊.结果:NPS诊断前发生率为86.7%,误诊率达80.0%.临床类型为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症6例、周围神经病6例、亚急性小脑变性3例.结论:NPS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自身免疫是其可能发病机制,且多发男性、中老年.提供早期诊断对及早发现潜在的肿瘤,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唐文炳;陈建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总结2000年1月到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326例颅内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有13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6例颅内肿瘤术后13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3.99%;颅内感染多为革兰氏阳性菌所致,对头孢三代抗生素敏感.13例颅内感染患者中4例死亡,病死率30.8%.结论:手术时间≥4h、引流管留置时间≥48h、术后脑脊液漏以及幕下手术是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全身和鞘内注射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及时防治能够有效控制颅内感染、改善预后.
作者:张文岐;王伟;雷晓丽;王拓;王茂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特殊类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特殊类型乳腺癌缺少一般乳腺癌的常见临床表现,易漏诊、误诊,早诊较困难.结论:特殊类型乳腺癌有各自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医师应熟悉其临床病理特征,以期做到尽早发现.
作者:尚进;吕红利;宋群才;王卉芳;汪晓炜;孙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多肽K237与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的亲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检测与K237结合的VEGF受体KDR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多肽K237与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的结合能力.结果: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中有KDR的表达;流式结果显示:多肽K237以浓度依赖性与LNcap细胞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多肽K237结合在LNcap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中.结论:多肽K237对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具有较高的亲和性,为利用多肽K237通过抑制自分泌途径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提供了基础,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韦华;郝晓柯;苏明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docetaxel,TXT)+顺铂(cisplatin,DDP)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32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TXT联合DDP方案化疗:TXT35mg/m2,ivgtt,d1,8,15;DDP 25 mg/m2,ivgtt,d1~3,每28天重复,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46.9%,中位生存期11.3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和呕吐.结论:TXT联合DDP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疗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王凤庭;郑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麻醉性镇痛药用量逐年增加,其中吗啡制剂用量平稳增长,麻醉性镇痛药用量第一位的是芬太尼注射液,用于癌症止痛的麻醉药品用药频度居前两位的分别是美施康定片和多瑞吉贴,但哌替啶注射液的用量仍高于吗啡注射液.结论:在有适应证的情况下,应以吗啡制剂为重度疼痛患者的首选.
作者:华瑛;刘爱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95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4组,NP组33例,NVB25mg/m2,iv,d1,8,CDDP30mg/m2,iv,d1~3;GP组26例,GEM1000mg/m2,iv,d1,8,CBP300mg/m2,iv,d1;TP组20例,Taxotere35mg/m2,iv,d1,8,15,CBP300mg/m2,iv,d1;NG组16例,NVB25mg/m2,iv,d1,8,GEM1000mg/m2,iv,d1,8.完成2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5.7%,92.3%,90%,81.2%,无明显差异(P=0.77).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30.3%,30.8%,45%,31.3%,无明显差异(P=0.844).毒性反应Ⅲ~Ⅳ度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4组无明显差别(P=0.19,P=0.096);血小板减少,4组有显著差别(P=0.013);消化道反应NP组明显(P<0.01).结论:NVB+CDDP,GEM+CBP,Taxotere+CBP,GEM+NVB4个方案疗效近似,毒性反应各异,临床用药应因人而异,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
作者:陈玲;赵新汉;李旭;陈虹;李晶;全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探讨平消胶囊在化疗中降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改善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对符合本研究的6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接受相同化疗方案,进行两周期化疗,21天为1周期,两周期为1疗程.治疗组化疗期间联合使用平消胶囊.观察治疗后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KPS评分)、化疗期间和化疗后消化道副反应及血液学毒性分级情况.结果:两组近期疗效(CR+PR)虽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在KPS评分、化疗后消化道副反应及血液学毒性分级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癌患者接受化疗时联合使用平消胶囊不但能减轻化疗药物消化道副反应,且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陈捷;李增战;杨晨光;苗文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胃癌中均有高表达,与肿瘤血管的生成有密切关系,前列腺素2(prostaglandin E2,PGE2)有促进胃癌血管生成的作用,这些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PGE2促进胃癌VEGF表达的信号途径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活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2(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2,ERK2)活化这一途径已受到关注.
作者:肖炜明;丁岩冰;施瑞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53例骨盆恶性骨肿瘤手术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资料(形式有:板报、专栏、讲座、宣传册)及医务人员的耐心讲解的方法,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程干预.减轻了骨盆恶性骨肿瘤手术患者的焦虑和认知能力.
作者:李红;陈艳;师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时辰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贲门癌的疗效.方法:晚期贲门癌患者85例,随机分为单放组和综合组,综合组40例,时辰化疗采用顺铂(DDP)联合5氟尿嘧啶(5-FU)静脉输入,DDP20mg/m2,10时至22时给药,5-FU600mg/m2,22时至翌日10时给药,疗程5天,间隔16天重复.时辰化疗同时予以放射治疗,靶区剂量(DT)60Gy~65Gy,6~7周照射;单放组45例,常规放疗DT70Gy/7周,观察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影像改善情况,随访6~24个月.结果:综合组和单放组梗阻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0%(36/40)及66%(33/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好转率分别为85%(34/40)及68%(31/45)(P>0.05);综合组和单放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30/40)和53.3%(24/45)(P<0.05),40%(16/40)和28.9%(13/37)(P>0.05).结论:时辰化疗联合放疗是一种治疗晚期贲门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隋振忠;盛延兴;李学章;郑芳霞;于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对56例宫颈癌患者实施术前介入化疗,抗癌药物选择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或表阿霉素;部分病例在灌注化疗(2/3量抗癌药物)后用携带有抗癌药物(1/3量)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观察近期临床及组织学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有手术指征者及时实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56例介入化疗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为100%,肿瘤消退情况8例完全缓解(CR),35例部分缓解(PR),13例无变化(NC),无疾病进展(PD),总有效率为76%,与化疗前相比肿瘤体积显著缩小(P<0.05).56例标本严格按规定进行组织学评定,组织学有效率为82.1%(46/56),组织学完全缓解率为10.7%(6/56).51例患者介入化疗后顺利完成根治手术,手术切除率达91%.仅有5例中、晚期宫颈癌病人无法手术,改用放疗.结论: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缩减肿瘤体积和范围,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减少术中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作者:苏岩;黄英昌;冯辉;丁兆军;尹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c-erbB-2是一种细胞来源的原癌基因,编码具有蛋白激酶活性的细胞膜糖蛋白.本文从c-erbB-2基因的生物学活性,激活作用机制以及对该基因扩增引起各种肿瘤的发生做了综述,并探讨了该基因在肿瘤诊断预测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
作者:仇丽红;赵梅香;黄洁;高峰;洪义欢;陈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肿瘤晚期由于瘤体内血管内皮的损伤,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可释放生物活性物质激活血小板,导致晚期肿瘤患者可出现血小板增高症[1].实验室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升高、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快速有效地降低血小板数量,不仅可预防血栓形成、出血等并发症、还可抑制肿瘤的进一步转移.某些化疗药物可降低血小板,但还有一些患者属于化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化疗,对这些患者,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术,可快速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小板数量、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体报道如下.
作者:斯晓明;薛妍;刘文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是个多阶段的过程.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发现肿瘤不同发展阶段的一些分子可作为标志物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很有意义.现就近些年鼻咽癌标志物研究状况作一介绍.
作者:付亚峰;崔德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鼻咽癌患者放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对51例鼻咽癌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并针对预防放射反应与放射损伤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增加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治疗效果.结论: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的精心护理对鼻咽癌患者非常重要.
作者:曾秀良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