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表皮生长因子调节水通道蛋白3表达对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李昂;方育;李嘉;李非;孙家邦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3, 结肠癌, 迁移, 表皮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EGF调节AQP3表达对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EGF不同条件作用下结肠癌细胞株HCT116 AQP3的表达情况;划痕实验检测不同AQP3表达程度下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检测显示EGF上调AQP3表达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在不同剂量EGF刺激下和不同作用时间下,AQP3的表达强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划痕实验示不同AQP3表达各组结肠癌细胞株HCT116迁移能力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QP3高表达可以促进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并且这一作用可以被AQP3抑制剂CuSO4阻断.结论:AQP3在EGF结合EGFR后上调表达并增强结肠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鳞癌瘤周微脉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早期食管鳞癌病理标本,以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标记淋巴管、CD34标记微血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早期食管鳞癌瘤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对比瘤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确定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癌周存在微淋巴管及微血管生成,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有转移组和淋巴结无转移组瘤周淋巴管密度及微血管密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瘤周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食管鳞癌瘤周淋巴管密度检测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

    作者:张晋;周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2例并文献复习

    卵黄囊瘤是一种少见的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卵巢、睾丸等性腺器官,发生于纵隔者更为罕见,目前尚无大样本病例报告.本文就我院近3年来手术的纵隔肿瘤中发现的2例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进行报告及分析其诊治要点如下:1 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33岁,因“右侧胸痛、胸闷4天”入院.

    作者:程栋梁;刘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化学合成siRNA对卵巢癌SKOV3细胞中STAT3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对卵巢癌SKOV3细胞STAT3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TAT3 siRNA经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其转染到卵巢癌细胞株SKOV3.实验分为以下3组:空白对照组(未经转染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阴性对照转染组(阴性干扰STAT3)及特异性转染组(干扰STAT3).用MTT法检测siRNA转染后SKOV3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STAT3蛋白水平的变化,qRT-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转染STAT3干扰片段,转染率达90%.siRNA干扰STAT3组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率33.7%,并且下调STAT3蛋白在SKOV3细胞中的表达.RT -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RNA STAT3组明显抑制人卵巢癌细胞SKOV3中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异性转染组48h后能有效地抑制SK-OV3细胞内STAT3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卵巢癌细胞的机制可能与抑制了STAT3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有关,为卵巢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段海霞;李东红;马向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MSP58基因表达水平与人脑胶质瘤恶性度的关系

    目的:观察MSP58基因表达水平与人脑胶质瘤恶性度的关系.方法:在41例按WHO分类和分级标准为Ⅰ-Ⅳ级的人脑胶质瘤标本、4株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BT325和SHG44)以及6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运用半定量RT - 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SP58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SP58 mR-NA和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存在表达,其表达水平随人脑胶质瘤恶性度的增加而升高.在正常脑组织和恶性脑胶质瘤之间,以及脑胶质瘤Ⅰ-Ⅳ级病理级别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MSP58 mRNA和蛋白在U251、U87、BT325和SHG44细胞中均有高表达.结论:MSP58 mRNA和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的恶性度有关,提示MSP58在脑胶质瘤的形成和恶性演进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林伟;罗小楠;蒋晓帆;王江;李晓明;章翔;费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CPT-11联合草酸铂、5-FU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CPT- 11联合草酸铂、5- FU作为二线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5例晚期卵巢癌一线治疗失败后,行二线化疗.具体方案为草酸铂85mg/m2,iv gtt,d1,8,15;5- FU 600mg/m2,iv gtt d1-5;CPT - 11 60mg/m2,iv gtt,d2.9、,6.28d为1周期,2个周期后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可评价疗效25例,其中CR 7例,PR 5例,SD 6例,PD 7例,临床获益率72%.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迟发性腹泻、肝脏损害、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等.结论:CPT- 11联合草酸铂、5- FU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卵巢癌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徐萍萍;肖梅;陈赛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强调放疗的摆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33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摆位,期间充分考虑患者精神因素、年龄、医嘱等摆位的影响因素,正确指导病人配合放疗.结果:正确的摆位保证了放疗顺利完成,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结论:正确摆位对提高病人疗效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左莉;郭明芳;王继红;胡庆;胡南;王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一线或二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1例晚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mg/d口服治疗,持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毒副作用.结果:61例患者中达CR 1例(1.6%)、PR 25例(41.0%)、SD 31例(50.8%)、PD 4例(6.6%),总有效率(RR)42.6%,临床获益率93.4% (57/61).女性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01).药物相关的毒副作用依次为:皮疹56例(91.8%)、腹泻23例(33.7%)、皮肤干燥18例(29.5%)、瘙痒35例(57.4%)、恶心呕吐3例(5.9%)、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1.6%).结论:吉非替尼能有效一线或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蔡永广;符爱珍;李媛媛;陈思现;戴武松;李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大腿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ASPS进行大体、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9岁,肿瘤发生于宫颈.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细胞巢之间可见窦状血管分隔,瘤细胞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结论:ASPS是一罕见的高度恶性软组织肿瘤,结合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可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高福平;魏谨;马平;孙琼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艽龙胶囊治疗癌性腹胀的临床观察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观察艽龙胶囊治疗肝胃郁热型癌性腹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确诊为盆腹腔原发或转移晚期肿瘤并发肝胃郁热型癌性腹胀的门诊病例为观察对象,入组50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用艽龙胶囊2粒/次,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对照组用胃复安2粒10mg/次,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两组疗程均为28天.结果:治疗组25人,临床治愈1人,显效9人,有效14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96%;对照组25人,临床痊愈0人,显效5人,有效8人,无效12人,总有效率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艽龙胶囊治疗肝胃郁热型癌性腹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胃脘饱胀、口苦口干、便秘等主要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作者:崔宇;姚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44例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9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5±0.3)h及(2.1±0.4)h(P>0.05);出血量分别为(120 ±8)ml及(220±10)ml(P <0.05);并发症分别为13%及20%(P<0.05);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6±2)枚及(17±3)枚(P>0.05);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52.5±6.5)h及(81.2±9.0)h(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8.3±1.6)d及(11.2 ±2.7)d(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根治效果同开腹手术,术中Trocar位置的选择、Toldt间隙及骶前间隙的辨别、对肿瘤的包裹隔离,是进一步完善手术的必要步骤.

    作者:张博;梁民;蒙锦莹;姚博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康莱特注射液对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34例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疗程后分别评价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56+的变化.结果:34例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后CD3+、CD4+明显增加,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CD8+减少,CD56+稍增加,无显著性差异.生活质量改善:27例(79.41%).提高10分者9例(26.47%);提高20分者10例(29.41%);提高30分者8例(23.53%).稳定:4例(11.76%).减退:3例(8.82%).结论:晚期肺癌应用康莱特注射液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东兴;卢宜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精确放疗技术治疗胰腺癌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精确放射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3例Ⅰ-Ⅲ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进行放疗,5-6个适形野等中心照射,80%剂量线设定为PTV边缘剂量线,照射剂量给予3.0 -4.0Gy/次,5次/周,总剂量40 - 45Gy/10 - 15次/2-3周.放疗期间静脉营养支持,少食多餐,每次放疗前口服思密达保护胃十二指肠黏膜,每周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放疗结束后,每3-6个月复查1次.结果:CR 32.6%( 14/43),PR 51.2%( 22/43),NC 11.6%( 5/43),PD 4.7%( 2/43),CR+ PR 83.7%( 36/43),症状缓解率93.1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 29/43)、41.9%( 18/43)、23.3% (10/43).不良反应多数为Ⅰ-Ⅱ级.结论:采用精确放射治疗技术治疗胰腺癌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对局部中晚期胰腺癌,精确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尹永信;周锋;王军阳;王二院;董世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TGF-β对EMT的诱导及EMT抑制剂研究进展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肿瘤细胞获得侵袭和转移能力的主要途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已知诱导肿瘤细胞发生EMT的关键因子.本文系统介绍TGF-β及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EMT的信号通路,并综述抑制EMT发生的新抑制剂.

    作者:来延奇;林森森;孙立;袁胜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胃癌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奥正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5例老年晚期胃腺癌患者中,19例为初次化疗患者,15例为曾接受术后化疗,31例为未手术而接受过化疗的患者.紫杉醇80mg/m2 d1,d8,静脉滴注3小时;奥沙利铂85 mg/m2 d2;21天为1个周期.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的化疗后进行评效,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21例,有效率为49.2%,临床控制率为87.7%.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脱发,关节肌肉疼痛及骨髓抑制.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对老年晚期胃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是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有效方案之一.

    作者:常占国;徐全晓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β-catenin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β-连环素(β - catenin)的表达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β- catenin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中的表达.结果:β - catenin在正常黏膜中为胞膜表达,腺瘤与腺癌组呈胞浆/核异位表达,异位表达率为10.8%、75.0%、98.2%,三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大肠腺癌中β- 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随着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的改变呈逐渐增高趋势,有淋巴结转移者β- 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1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6.4%),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 - 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是早期事件;β - 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大肠腺癌的恶性行为有关.

    作者:张丽娟;蔡昕怡;陈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MicroRNA与乳腺癌干细胞

    乳腺癌干细胞是导致乳腺癌复发、转移和耐药的根源之一.microRNA( miRNAs)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可与靶mRNA的3'UTR区域结合而导致该mRNA分子的翻译受到抑制,参与多种生物功能的调节.近研究发现,miRNAs参与乳腺癌干细胞的分化、自我更新等生物学特性的调控.MiRNAs可以作为乳腺癌干细胞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本文就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作者:吕沐天;于海;张杉杉;孙明立;魏敏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癌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皮质功能的临床研究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有逐年升高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恶性肿瘤明确划分为一种生活方式疾病(the disease of lifestyles),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重新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陈泽;高彩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扁桃体上皮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探讨扁桃体上皮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 sarcom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超微结构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扁桃体的上皮样FDC肉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观察.结果:患者女性,55岁.咽部不适感2年,近期症状加重而就诊.术中见左扁桃体肿大伴有糜烂.临床考虑为恶性淋巴瘤.镜下见瘤细胞形态较一致,由大上皮样细胞组成,未见梭形瘤细胞.瘤细胞境界不清,丰富的嗜酸性胞质,空泡状核,核仁明显.瘤细胞间散在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弥漫性表达vimentin、CD21、CD23、CXCL13和D2 - 40.电镜观察于瘤细胞胞浆内可见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少量由桥粒连接的细胞突,明显的椭圆形核及核内的大核仁.肿块切除后随访4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扁桃体上皮样亚型的滤泡树突细胞肉瘤非常罕见.诊断时应与多种具有上皮样形态的肿瘤鉴别.

    作者:吴海波;陈柯;胡闻;王晓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Versican在肿瘤中的生物学作用

    Versican是蛋白聚糖家族之一,其表达水平增高与许多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肿瘤的类型不同,其表达部位也不同,可以表达在肿瘤细胞本身,也可以表达在肿瘤周围的间质中.Versican在细胞黏附、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中都起作用,这些特点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这些功能特点有赖于Versican的中间氨基葡聚糖结合区以及两末端的球状区域与许多细胞外基质和细胞表面成分的相互作用.本文对近发现的调控Versican表达的机制以及它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生物学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马丽华;韩伟;杨迷玲;齐蕾;单丽辉;柴翠翠;王立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诊疗分析(附43例报告)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43例,其中男35例,女8例,平均年龄5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下尿路症状及体检发现.诊断依据泌尿系超声,膀胱镜检及病理检查,4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其中4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未手术治疗仅行膀胱灌注1例.结果:35例随访12个月- 64个月,平均25个月.5例复发,其中4例再次行TURBT术,1例行膀胱全切治疗.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良性肿瘤,多见于男性,TURBT是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复发率低,膀胱灌注未见明显降低其复发率.但需定期随访.

    作者:宋彦;宋永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