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纯放疗与放疗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疗效比较

周江云

关键词:放射治疗, 骨转移癌, 止痛, 唑来膦酸
摘要:目的:比较单纯放疗与放疗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7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大分割放疗组、大分割联合唑来膦酸组,进行相应治疗,观察止痛效果、起效和维持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常规分割放疗组和大分割放疗组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而大分割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止痛效果好、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结论:大分割联合唑来膦酸是骨转移癌较好的治疗方式.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术后复发性膀胱癌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研究术后复发性膀胱癌经18 FDG PET/CT定位适形放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46例术后局部复发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18FDG PET/CT定位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用PET/CT扫描定位,将扫描数据输入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GTV与PTV)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计划后常规分割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缩野放疗至总剂量60 - 66Gy;普通CT组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结果:PET/CT组的平均PTV体积、膀胱V40、直肠V40分别比普通CT组小13.2cm3、5.8cm3、7.6cm3(P<0.01);放疗后6个月,两组CEA平均值分别下降为10.8ng/ml、11.7ng/ml(P <0.01);PET/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11.2个月,普通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9.1个月(P<0.01);PET/CT组的胃肠道与膀胱放射性不良反应低于普通CT组(P<0.05);疗前GTV≤50cm3者预后好.结论: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术后复发性膀胱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联合化疗可以延长中位复发时间,分期早者预后好.

    作者:任宝志;钟立松;周玉霞;张仟仕;袁建军;陶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培美曲赛联合顺铂治疗恶性心包间皮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主因“低热7月余,心包恶性间皮瘤确诊半个月”为主诉于2010年3月17日入我院,该患者于2009年8月出现低热,体温37.6℃,伴乏力盗汗,于当地医院行心脏彩超检查示心包积液,当时诊断为结核病,行抗结核治疗,半月后出现呼吸困难,复查彩超示心包积液,心电图出现频发房早,陈发房扑.

    作者:赵妍;聂鑫;信涛;黄大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NET-1 shRNA抑制肺癌细胞A549中NET-1表达及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转染PSilencer4.1 - NET -1 shRNA进入肺癌细胞株A549后对细胞中NET -1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转染PSilencer4.1 - NET -1 shRNA进入肺癌细胞株A549,同时设立空转染对照组与空白组,Western blot检测细胞NET -1蛋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 PCR)检测癌细胞中NET -1mRNA的含量,WST -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相关变化.结果:PSilencer4.1 - NET-1 shRNA转染组中NET -1 mRNA的含量及细胞NET -1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明显慢于对照组与空白组,癌细胞阻滞在G1期占63.24%,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细胞中NET -1持续低表达可导致癌细胞增殖抑制、生长减慢,在肺癌患者的预后判断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仲崇俊;陈莉;陆晨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新版日本胃癌分期及治疗指南修定的概念及主要修改内容

    胃癌分类分期的确定对临床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治疗原则、治疗指征和治疗方案的判定和选择有很明确的指导意义.规范准确的分类分期可以显著地提高治疗的效果,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日本胃癌分期版本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并且在治疗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本文就日本胃癌分类分期及治疗指南的修改予以简要解读.

    作者:陈锐;车向明;常帅;贺仕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食管鳞癌瘤周微脉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早期食管鳞癌病理标本,以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标记淋巴管、CD34标记微血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早期食管鳞癌瘤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对比瘤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确定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癌周存在微淋巴管及微血管生成,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有转移组和淋巴结无转移组瘤周淋巴管密度及微血管密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瘤周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食管鳞癌瘤周淋巴管密度检测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

    作者:张晋;周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新型肿瘤增殖指标-血清胸苷激酶1的临床应用

    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简称TK)是嘧啶代谢循环中的关键酶之一,它能够催化脱氧胸苷(deoxythymidine,dTdR)转变为脱氧胸苷酸( deoxythymidylic monophosphate,dTMP).早在60年代就有文献报导指出,DNA合成之前,TdR摄入细胞并转化为TMP必须有磷酸化激酶催化.

    作者:张国庆;焦顺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单纯放疗与放疗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单纯放疗与放疗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7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大分割放疗组、大分割联合唑来膦酸组,进行相应治疗,观察止痛效果、起效和维持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常规分割放疗组和大分割放疗组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而大分割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止痛效果好、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结论:大分割联合唑来膦酸是骨转移癌较好的治疗方式.

    作者:周江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监测肾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术后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T淋巴细胞的监测在术后辅助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4例肾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行IFN -α辅助免疫治疗;B组,单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C组,10例健康对照.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3个月免疫治疗结束时采集外周血样本,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 、CD4+ CD25、CD4+ CD25high 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并计算各部分比值.结果:A、B组术前CD4+ CD25+、CD4+ CD25high T淋巴细胞亚群总体上增加,并且其含量随肿瘤分期的进展而增加(P<0.05),但部分患者并不高于健康对照组.免疫治疗后,肾癌患者CD4+ CD25 +T淋巴细胞总体略有上升,但术前较高的患者中,约2/3下降.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监测肾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T淋巴细胞亚群可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有助于预测免疫治疗的预后,为肾癌尤其是早期肾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刘伟;刘任功;罗辉;赵亚昆;仇宇;祝清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 -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65例肺癌患者和28例良性对照者的血清和胸腔积液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组中血清和胸水肿瘤标志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胸水三项指标高于血清水平(P<0.01):CEA对肺腺癌,NSE对小细胞肺癌,CYFRA21-1对肺鳞癌的阳性率高于其它单项(P<0.05).结论:胸腔积液CEA、NSE、CYFRA21-1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作者:姜艳红;吕晓娴;刘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依托泊苷脂质微球注射液对人肺癌H460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依托泊苷脂质微球注射液抑制肺癌H460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人肺癌H460瘤株种植于裸鼠皮下,形成移植瘤模型,用依托泊苷脂质微球注射液静脉注射,对抑制荷瘤动物肿瘤生长作用进行观察.结果:依托泊苷脂质微球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抑制荷瘤动物肿瘤生长作用;依托泊苷脂质微球注射液抑瘤生长作用与依托泊苷注射液比较无明显差异.对血液WBC和脏器损伤轻于依托泊苷注射液.结论:依托泊苷脂质微球注射液治疗肺癌具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低,耐受性好的特点.

    作者:武珊珊;郑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CPT-11联合草酸铂、5-FU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CPT- 11联合草酸铂、5- FU作为二线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5例晚期卵巢癌一线治疗失败后,行二线化疗.具体方案为草酸铂85mg/m2,iv gtt,d1,8,15;5- FU 600mg/m2,iv gtt d1-5;CPT - 11 60mg/m2,iv gtt,d2.9、,6.28d为1周期,2个周期后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可评价疗效25例,其中CR 7例,PR 5例,SD 6例,PD 7例,临床获益率72%.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迟发性腹泻、肝脏损害、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等.结论:CPT- 11联合草酸铂、5- FU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卵巢癌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徐萍萍;肖梅;陈赛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支架置入配合放射治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目的:探索中晚期食管癌严重进食困难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严重进食困难的食管癌患者先食管内置入支架,3-5天后开始放疗,采用前1后2三野照射,剂量60 - 70Gy,锁骨上转移灶单独设野照射50Gy.结果:80例患者经支架置入配合放疗,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3% (45/80)、34%( 27/80)、21.2% (17/80).结论:中晚期食管癌进食困难的患者支架置入配合放疗,安全、近期疗效满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作者:王保健;赵秀梅;刘克分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常规放疗联合头部γ-刀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常规放疗联合γ-刀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分为2组.50例γ-刀治疗组先行鼻咽部常规放疗50 - 60Gy,再γ-刀加量治疗.常规组鼻咽部常规放疗70-76Gy.根据颈淋巴结转移情况行颈部预防性或根治性治疗.结果:治疗后6个月复查,γ-刀治疗组与常规组局部控制分别为98%和84% (P <0.05).随访6- 24个月,两组局部复发率分别6%和16% (P <0.05).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和94% (P >0.05).常见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两者分别为14%和48%(P<0.05).结论:常规放疗联合γ-刀治疗鼻咽癌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局部复发,减少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鼻咽癌的近期疗效.

    作者:蒋建文;刘瑛;陈勇;唐娜萍;梁辉;李菊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β-catenin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β-连环素(β - catenin)的表达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β- catenin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中的表达.结果:β - catenin在正常黏膜中为胞膜表达,腺瘤与腺癌组呈胞浆/核异位表达,异位表达率为10.8%、75.0%、98.2%,三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大肠腺癌中β- 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随着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的改变呈逐渐增高趋势,有淋巴结转移者β- 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1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6.4%),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 - 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是早期事件;β - 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大肠腺癌的恶性行为有关.

    作者:张丽娟;蔡昕怡;陈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胆管癌中微卫星不稳定的变化

    目的:探讨胆管癌中微卫星不稳定( MSI)的变化.方法:肝外胆管癌标本70例、肝外胆管结石胆管组织40例,饱和氯化钠法提取组织DNA,PCR - SSCP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MSI,根据规定标准判定microsatellite stable (MSS),low - frequency MSI( MSI - L)和high - frequency MSI( MSI - H),计算总MSI率.结果:在肝外胆管结石胆管组织、胆管癌(无转移)、胆管癌(区域淋巴结或局部/远处转移)中MSI率分别为5.0%、21.1%、37.5%,高中分化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中MSI率分别为32.6%、22.2%.结论:MSI与胆管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姚旭;孟令勤;刘源;刘金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癌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皮质功能的临床研究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有逐年升高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恶性肿瘤明确划分为一种生活方式疾病(the disease of lifestyles),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重新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陈泽;高彩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表皮生长因子调节水通道蛋白3表达对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EGF调节AQP3表达对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EGF不同条件作用下结肠癌细胞株HCT116 AQP3的表达情况;划痕实验检测不同AQP3表达程度下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检测显示EGF上调AQP3表达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在不同剂量EGF刺激下和不同作用时间下,AQP3的表达强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划痕实验示不同AQP3表达各组结肠癌细胞株HCT116迁移能力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QP3高表达可以促进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并且这一作用可以被AQP3抑制剂CuSO4阻断.结论:AQP3在EGF结合EGFR后上调表达并增强结肠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作者:李昂;方育;李嘉;李非;孙家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变化水平与影像学疗效哪个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密切.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12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YFRA21 -1水平变化,并将其变化水平与临床反应类型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个周期化疗后,112例患者中有80例可行影像学和血清学疗效评价,其中,影像学客观缓解率为26.3%,疾病控制率为65.0%.8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ST)为9.9个月.影像学缓解(OR)与疾病控制(DC)患者的MST相似(P =0.094),但均长于PD患者(P均<0.001).化疗后血清CYFRA21-1水平下降幅度与临床疗效相符.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和≥60%对于诊断DC和OR有佳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与DC(P <0.001)及生存期(P <0.001)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DC(RR=0.450,P=0.017)及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 RR=0.429,P=0.00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OR与生存期无关.结论:DC较OR更适合作为判定NSCLC化疗疗效的指标,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有望成为评价NSCLC化疗疗效的替代指标.

    作者:许崇安;曹宇勃;邢丽丽;李琳;刘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艽龙胶囊治疗癌性腹胀的临床观察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观察艽龙胶囊治疗肝胃郁热型癌性腹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确诊为盆腹腔原发或转移晚期肿瘤并发肝胃郁热型癌性腹胀的门诊病例为观察对象,入组50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用艽龙胶囊2粒/次,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对照组用胃复安2粒10mg/次,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两组疗程均为28天.结果:治疗组25人,临床治愈1人,显效9人,有效14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96%;对照组25人,临床痊愈0人,显效5人,有效8人,无效12人,总有效率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艽龙胶囊治疗肝胃郁热型癌性腹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胃脘饱胀、口苦口干、便秘等主要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作者:崔宇;姚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扁桃体上皮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探讨扁桃体上皮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 sarcom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超微结构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扁桃体的上皮样FDC肉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观察.结果:患者女性,55岁.咽部不适感2年,近期症状加重而就诊.术中见左扁桃体肿大伴有糜烂.临床考虑为恶性淋巴瘤.镜下见瘤细胞形态较一致,由大上皮样细胞组成,未见梭形瘤细胞.瘤细胞境界不清,丰富的嗜酸性胞质,空泡状核,核仁明显.瘤细胞间散在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弥漫性表达vimentin、CD21、CD23、CXCL13和D2 - 40.电镜观察于瘤细胞胞浆内可见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少量由桥粒连接的细胞突,明显的椭圆形核及核内的大核仁.肿块切除后随访4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扁桃体上皮样亚型的滤泡树突细胞肉瘤非常罕见.诊断时应与多种具有上皮样形态的肿瘤鉴别.

    作者:吴海波;陈柯;胡闻;王晓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