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柱;颜存粮;徐巧萍;童刚领;申东兰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l(IGFR-1)在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与ER、PR、eerbB-2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R-l在40例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结果:IGFR-l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7.5%,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5%,两者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IGF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呈正相关(r=0.41,P<O.05;r=0.36,P< 0.05);与cerbB-2状态及临床分期无关(r=0.28,P>0.05:r=0.17,P>0.05).结论:IGF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的诊断的标志物,IGFR-l在乳腺癌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IGFR-1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曹伟;武永忠;侯东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孕激素(P)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孕酮,对照组加入不含孕酮的培养液,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比.结果:当孕酮浓度为1-10μmol/L时,作用48、72小时,对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并具有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孕酮组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S期细胞比例下降,凋亡比上升.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孕酮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作者:汪颖南;顾依群;王爱春;钟萍萍;张晓波;由江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4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等.结果:24例患者中23例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 Ⅰ型),均否认家族遗传史.1例为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FⅡ型),有家族史.男性14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出生至64岁,平均年龄24.7岁.首次就诊20例,复发或再次就诊4例.结论:神经纤维瘤病临床表现多样,对于肿瘤在体表的患者,易于诊断;而肿瘤位于内脏的患者,如何做出准确的诊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治疗上,手术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术后易复发,需再次手术切除.
作者:洪伟;李宇杰;贾宗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胰腺癌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及肿瘤标记物对预后影响.方法:收集LDH及肿瘤标记物,对病理诊断明确且回访到生存期的胰腺癌患者分析预后.结果:297例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5.0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27.3%,10.1%,2.0%.肿瘤大径大及分期晚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降低(P<0.05).胰体尾癌及全胰腺癌较胰头癌生存期短,分期晚、LDH、CEA、CA19-9、CA125升高的患者生存期短(P<0.05);LDH高于300U/L患者较轻度升高者生存期短(P <0.05):CA125、CA15-3高于100L/ml患者较轻度升高者生存期短(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及CA19-9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原发部位、分期、LDH、CEA、CA19-9、CA125是胰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吴海霞;戴月娣;张德祥;袁苏徐;陶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HSP27是小分子量热休克蛋白(small heat stress proteirs,sHSP)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保护细胞免受各种应激因素的损伤.此外,HSP27也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等.近年来,HSP27与临床疾病尤其是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HSP27在头颈鳞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国萍;何晓光;武要洪;张楠;李宝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建立稳定过表达NOK基因的SPC-A-1-NOK细胞系,观察其增殖变化,探讨NOK基因对SPC-A-l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运用电穿孔仪将pcDNA3.1-NOK质粒转染肺腺癌SPC-A-1细胞,筛选出稳定过表达NOK基因的SPC-A-1-NOK细胞单克隆株.RT-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内NOK基因的表达效果.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RT-PCR显示SPC-A-1-NOK细胞中NOK基因表达量明显增高.流式细胞术显示SPC-A-1-NOK与SPC-A-1和SPC-A-1-3.1细胞相比,S期细胞增多[(28.00±1.42)% VS(24.93±1.57)%,(23.75±1.20)%,均P<0.05]、细胞增殖指数升高[(56.70±1.43)% VS(46.47士1.32)%,(46.89±1.19)%,均P<0.05]、细胞凋亡比减少[(4.O±0.2)% VS(8.4±0.5)%,(7.9±0.4)%,均P<0.05].MTT结果显示SPC-A-1-NOK细胞较SPC-A-1和SPC-A-1-3.1细胞生长曲线上移(P<0.05).结论:NOK可促进SPC-A-1细胞的增殖,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涛;张志培;李小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前列腺癌的研究已深入到肿瘤细胞的分子水平,和大多数肿瘤发展一样,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的过程.在前列腺癌发展的过程中,mieroRNAs在基因转录后调控中的表达起着主导作用,原癌基因的形成和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miRNAss和前列腺癌的表观遗传学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段晨阳;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B(NF-KB)在鼻腔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的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36例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F-KB的表达情况.结果:鼻腔鳞状细胞癌NF-KB的阳性表达率为91.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6.6%(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F-KB表达水平与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NF-KB的表达增高与鼻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邵渊;曹培龙;赵瑞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拉姆达(IFNλ)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治疗肺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含有IL-1ORl-IFNλR1(10R1-λRl)复合受体的质粒转染人肺腺癌细胞A549.以IL-10刺激转染细胞诱导IFNλ信号表达,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细胞计数,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UNEL染色、AnnexinV和Pl细胞周期染色,以及活化STAT1的总量.结果:IFNλ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优于IFNα和IFNγ.表达10R1-λR1复合受体的A549细胞在IL-10刺激下IFNλ表达增加,TUNEL和AnnexinV染色阳性,PI染色显示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活化STAT1的表达总量增加,维持活性时间延长.结论:IFNλ信号可诱导人肺腺癌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激活STAT1蛋白实现的.
作者:李威;吴昊;张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γδ T细胞已是当今细胞治疗研究的热点,活化的γδ T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具有抗感染、抗肿瘤作用;γδT细胞还可以维持免疫耐受,调节免疫应答,其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就γδT细胞在这几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田爱;焦琳;王熙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缺氧诱导因子-1α过表达与肿瘤的进展、侵袭密切相关,是一个有效的治疗肿瘤的分子靶标.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胃癌关系中的信号通路并采取相应措施,将会进一步有效阻止胃癌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魏晓萍;惠起源;杜中红;王圣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不同浓度Rg3处理,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CCK-8、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Rg3作用后Hela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包括细胞皱缩、细胞核内染色体浓缩.10、20、40、80μg/ml人参皂苷Rg3处理48小时后Hela细胞的平均生存率为76.3%、57.1%、50.0%、29.8%;流式细胞术(FCM)显示肿瘤细胞凋亡率为16.4%、37.0%、50.0%、69.8%,表明肿瘤细胞在人参皂苷Rg3诱导下发生凋亡.结论:Rg3能抑制Hela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牛珂;鲁永鲜;李宁;张迎辉;赵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92例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时间,应用Log-rank法进行组别间生存率差异检验,采用OR值对各因素间进行危险度分析.结果:年龄、手术分期、组织学类型、病理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余瘤的大小以及术后化疗疗程数是卵巢上皮癌的预后生存指标.以FIGOⅠ期患者的死亡风险为1,则Ⅱ期、Ⅲ期、Ⅴ期的死亡风险分别为Ⅰ期的3倍、14.7倍、21.8倍;以术后残余瘤直径≤2cm患者的死亡风险为l,则残余瘤直径>2cm的患者的死亡风险为残余瘤直径≤2cm患者的死亡风险的80.7倍;化疗疗程数<6疗程的死亡风险为≥6疗程的2.3倍.以高分化患者的死亡风险为l,则中、低分化的死亡风险分别为高分化的2.4倍、3.8倍.结论:FIGO分期,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余瘤的大小、化疗疗程数、病理分化程度是卵巢上皮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尽力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术后辅以正规、足程的化疗是提高卵巢上皮癌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胡艳;付玉兰;邓志平;马宁强;白延霞;雷磊;惠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人胃癌细胞系HGC-27肿瘤球细胞的干样特性.方法:SFM培养人胃癌细胞系HGC-27的肿瘤球,细胞计数绘制HGC-27细胞和肿瘤球细胞的生长曲线,96孔培养板接种计算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成功培养出HGC-27细胞的肿瘤球.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实验显示,肿瘤球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高于HGC-27细胞.结论:HGC-27细胞可以培养成肿瘤球细胞,肿瘤球细胞比HGC-27细胞更具有干样特性.
作者:时伟红;刘京津;王惟;张梅英;郑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例1为-47岁女性,症状主要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四月,病理确诊为阑尾交界性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例2为-66岁女性,症状主要为右下腹痛一天,病理确诊为阑尾高分化黏液性囊腺癌.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容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作者:高福平;魏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ONB)骨髓转移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并复习ONB相关文献.方法:对1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ONB骨髓转移的患者,行血象、骨髓象和细胞化学染色分析,并对骨髓象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象可见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外周血涂片见瘤细胞、原粒、幼粒及幼红细胞.骨髓象示瘤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散在或成团分布,胞体较为均一中等大小,类圆或不规则形;胞浆量中等或丰富,色蓝,有或无少许细小红色颗粒,空泡易见且常近边缘分布,浆边缘易见日珥状突起;胞核深染,圆或类圆形,可见双核及多核,核染色质细致或粗颗粒状均匀分布,核仁模糊或可见,淡蓝色.裸核常见.可见多个瘤细胞聚集并呈放射状环形排列,形成菊形团结构.瘤细胞POX染色全阴性.结论:ONB是罕见的神经源性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当外周血出现至少一系减低或可见幼粒或幼红细胞,应考虑肿瘤骨髓转移的可能性,及时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确定分期及肿瘤负荷,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梅建刚;曹红琴;邵靓婧;张美娇;翟勇平;于亚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BrainLAB Kolibri navigation system)在脑深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17例脑内深部肿瘤患者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实施显微手术.术前将患者影像学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导航计划,并依据肿瘤部位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设计个体化的手术切口及入路.术中对手术入路、肿瘤及其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准确定位,判断病变切除程度.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性直接找到病灶并有效切除.其中全切15例,次全切2例.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或消失.结论:在脑深部肿瘤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能准确、快速定位肿瘤,清晰辨别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将手术过程中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小化,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于奇;刘云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饮食因素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所有对象均为西安市常驻居民(≥20年),能够清楚回答问题.病例为2007年10月至2010年6月期间,西安市3家医院诊断的新发非贲门胃癌患者.对照为在相同医院整形美容和体检部门选取,排除癌症,均取得同意参加.分别为217、245例.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采用SPSS11.O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因素的调整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烧烤食品、油炸食品、过热饮食、以及过咸食品摄入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生大蒜及绿茶的摄入则为保护性因素(P<0.05).食用油中,花生油、调和油相较于猪油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饮用水中,自来水、桶装水、矿泉水相较于井水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应针对上述胃癌危险因素进行预防.
作者:江梅;李汀;杨利萍;王毅;阴俊;吴彦钊;王君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转移是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骨转移是排第三的好发部位.肺癌是排第四的嗜骨转移肿瘤.目前对于肺癌骨转移的治疗仪限于抑制骨破坏,不能促进新骨形成.在应用万珂治疗多发骨髓瘤的过程中,发现其可以治疗骨髓瘤骨病,既能抑制骨破坏,又能促进新骨的形成.能否将其用于肺癌乃至实体瘤骨转移的预防或治疗呢?本文就肿瘤骨转移现状及蛋白酶体抑制剂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中作用做一综述,为将来蛋白酶体抑制剂用于实体瘤骨转移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杨雪;杨恩德;史金凤;马宁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检测宫颈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6 E6基因350位(T→G)点突变情况.方法:应用TDI -FP方法检测宫颈癌患者HPV16F6基因350位(T→G)点突变情况.TDI - FP技术是一种在聚合酶链反应的基础上具备液相探针杂交和碱基掺入三重特异反应的检测新方法,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应用TDI - FP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E6基因350位(T→G)突变率为6.06%,HPV16 E6基因350位突变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603.P>0.05).结论:本地区宫颈癌患者中HPV16型E6 350位(T→G)很少发生突变,有别于欧洲的HPVI6型E6 350位(T→G)高突变.
作者:樊江波;吴静;高艳娥;张菊;张格林;曲群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