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
目的:研究HSP70ASODN联合顺铂对于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运用MTT法比较转染组和未转染组联合顺铂在肝癌细胞增殖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转染HSP70组与未转染组HepG2细胞株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时,24h、48h、72h、96h未转染组与转染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0.329±0.029、0.583±0.022;0.356±0.035、0.684±0.052;0.497±0.033、0.723±0.048;0.523±0.035、0.715±0.047.结论:HSP70ASODN能增强顺铂对HepG2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邵国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不同浓度Rg3处理,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CCK-8、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Rg3作用后Hela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包括细胞皱缩、细胞核内染色体浓缩.10、20、40、80μg/ml人参皂苷Rg3处理48小时后Hela细胞的平均生存率为76.3%、57.1%、50.0%、29.8%;流式细胞术(FCM)显示肿瘤细胞凋亡率为16.4%、37.0%、50.0%、69.8%,表明肿瘤细胞在人参皂苷Rg3诱导下发生凋亡.结论:Rg3能抑制Hela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牛珂;鲁永鲜;李宁;张迎辉;赵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乏氧发生在乳腺癌和其他实体肿瘤中,是由于肿瘤细胞过度增殖超过了其血管的生长速度.乏氧导致由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调节的适应性反应,即肿瘤恶化并导致肿瘤细胞对治疗的抗拒.HIF-1α及其下游目标被认为是乏氧标志物.乏氧标志物是重要的预后因子,其测定可预测治疗结果,指导医生针对病人选择优化治疗方案,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和预后的目的.
作者:翟晓辉;郭佑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BrainLAB Kolibri navigation system)在脑深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17例脑内深部肿瘤患者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实施显微手术.术前将患者影像学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导航计划,并依据肿瘤部位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设计个体化的手术切口及入路.术中对手术入路、肿瘤及其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准确定位,判断病变切除程度.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性直接找到病灶并有效切除.其中全切15例,次全切2例.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或消失.结论:在脑深部肿瘤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能准确、快速定位肿瘤,清晰辨别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将手术过程中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小化,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于奇;刘云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合并子宫颈内膜异位症伴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合并子宫颈内膜异位症伴不典型增生的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左侧附件可见5cm×4cm×3cm大囊状肿物一个,囊内壁附着约直径3cm大实性结节;子宫腔宫底可见3cm×2.5cm×1 cm大菜花状肿物;境下两者均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伴左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同时,子宫颈局部表面见灰褐色出血点,镜下示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伴腺上皮不典型增生.3处肿瘤细胞ER-α、ER-β、PTEN及Bcl-2表达一致.结论: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合并子宫颈内膜异位症伴不典型增生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少见肿瘤,一般发现早,预后较好.子宫内膜异位与此类病例发病有一定关系,取材时应考虑到多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的可能,尽量减少漏诊率.
作者:熊汉真;刘少颜;熊中堂;江庆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种,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占结直肠癌的5%-15%,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其原因主要是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s,MMR)缺陷,导致MSI,从而引起结直肠癌,近年来其相关研究已受到普遍关注.
作者:齐芸;黄桂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恩度联合顺铂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下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23例患者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胸腔内局部注射恩度加顺铂.结果:胸水量减少,有效率为86.9%.结论:恩度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水有效率高,且并未增加顺铂不良反应.
作者:熊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接触抗肿瘤药物的职业防护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80名接触抗肿瘤药物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及职业防护行为较差.接触抗肿瘤药物的职业防护管理滞后.结论: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建立、健全职业防护制度,规范职业防护行为,减少职业危害.
作者:袁琰琴;徐德忠;王波;王线妮;曲晓丽;孟祥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γδ T细胞已是当今细胞治疗研究的热点,活化的γδ T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具有抗感染、抗肿瘤作用;γδT细胞还可以维持免疫耐受,调节免疫应答,其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就γδT细胞在这几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田爱;焦琳;王熙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同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恶性肿瘤68例,均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植入前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术中所需125Ⅰ粒子的总活度及粒子的数量,CT引导下植入病灶中,粒子活度为0.6-0.8mCi,处方剂量90-110Gy,术后验证粒子植入剂量分布.植入后复查并随访,统计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68例患者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6个月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88.2%.术后随访6-24个月,局部控制率为76.5%,术中4例出现气胸,经治疗好转,术后出现粒子迁移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向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岳云;田秀荣;鲍忠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来源的恶性血液肿瘤,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不同患者具有多样性的临床特征以及生物学特点,预后也有很大差异.对于其危险因素分析以及各种新型药物和移植的应用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危险因素研究以及相应的个体化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康岩;孙琪云;艾辉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口腔化学感受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方法:追踪分析1例口腔舌部化学感受器瘤患者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特点,总结其恶性生物学行为.结果:发生于口腔化学感受器瘤较发生于身体其它部位(颈动脉体)更容易表现出恶性生物学特性,恶性生物学行为主要表现为肿瘤浸润,包膜不清楚,手术后出现原位肿瘤复发及远处(肺部)转移.结论:对于口腔的化学感受器瘤应根据其临床特点结合细胞学特征确定生物学行为并做相应临床处理.
作者:张圃;杨新杰;王欣;王莉;雷德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P-gp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对患者术后早期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Max VisionTM快捷免疫组化检测4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0例非癌肺组织中成纤维细胞P-gp的表达,随访患者并研究其表达水平与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P-gp的表达阳性率为70.8%,明显高于非癌肺组织(P<0.01);成纤维细胞P-gp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大小和肿瘤组织类型无关(P>0.05),P-gp阳性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或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P-gp阴性患者.结论:P-gp参与了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的形成,肿瘤组织成纤维细胞P-gp的表达水平在患者术后早期复发及远处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绍鹏;汪礼旭;赵勇;洪琼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缺氧诱导因子-1α过表达与肿瘤的进展、侵袭密切相关,是一个有效的治疗肿瘤的分子靶标.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胃癌关系中的信号通路并采取相应措施,将会进一步有效阻止胃癌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魏晓萍;惠起源;杜中红;王圣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l(IGFR-1)在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与ER、PR、eerbB-2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R-l在40例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结果:IGFR-l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7.5%,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5%,两者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IGF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呈正相关(r=0.41,P<O.05;r=0.36,P< 0.05);与cerbB-2状态及临床分期无关(r=0.28,P>0.05:r=0.17,P>0.05).结论:IGF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的诊断的标志物,IGFR-l在乳腺癌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IGFR-1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曹伟;武永忠;侯东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人胃癌细胞系HGC-27肿瘤球细胞的干样特性.方法:SFM培养人胃癌细胞系HGC-27的肿瘤球,细胞计数绘制HGC-27细胞和肿瘤球细胞的生长曲线,96孔培养板接种计算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成功培养出HGC-27细胞的肿瘤球.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实验显示,肿瘤球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高于HGC-27细胞.结论:HGC-27细胞可以培养成肿瘤球细胞,肿瘤球细胞比HGC-27细胞更具有干样特性.
作者:时伟红;刘京津;王惟;张梅英;郑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肝癌患者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1].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因此直径在lOcm以上的巨大肝癌很常见[2].
作者:李高桦;洪智贤;张克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GEM)联合康莱特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肿瘤治疗中心2002年7月至2008年9月间收治的64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32例GEM化疗病人归为A组,32例GEM化疗+康莱特治疗病人归为B组.结果:GEM组和GEM+康莱特组的临床受益率第3周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期时GEM+康莱特组显著高于GE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康莱特组与GEM组近期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提高总临床获益率(P<0.05),且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莱特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可提高患者临床受益反应率和总临床获益率,降低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马守成;赵达;侯小明;袁芳芸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接受分次全身放射治疗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晚期毒性反应及预后.方法:对14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次全身放射治疗,作为异基因骨髓移植的预处理.结果:14名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全身分割放射治疗,早期急性反应均能耐受.经过一年以上随访,1年生存率为57%(8/14),5年生存率为37%(3/8).结论:患者对分次全身放射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以作为异基因骨髓移植的重要预处理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姚原;张松方;屠永青;陆冬青;王雅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胸外科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胸外科PICC置管患者46例,观察对比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贵要静脉的穿刺成功率高,占94.4%(17/18),并发症发生率低,占5.6%(1/18).结论:对胸外科PICC置管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置管期间并发症.
作者:高媛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