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杨永秀;柴红霞;朱璐
目的 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occult cancer of the thyroid,OC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68例O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11例,女性57例,年龄15-69岁,中位年龄43.5岁.41例(60.2%)患者因发现甲状腺结节就诊,其中16(39.0%)例临床查体未能发现,后经超声、手术探查发现微小结节;17例(25%)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经超声检查发现同侧甲状腺中微小结节;68例中66例成功得到随访(随访率97.1%),其中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44例,改良颈淋巴结清除手术患者22例,其中5例(7.6%)患者死亡,2例患者由于地址更换而失访(失访率2.9%).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起病隐患,术前较难诊断.详细的查体和辅助检查是OCT诊断不可缺少的,手术治疗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主要手段.
作者:贺晓斌;贺宝艳;陈武科;周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区域性热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复发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自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64例局部复发宫颈癌按治疗模式的不同分成2组,单纯化疗组与热化疗组,化疗采用CPT-11 160mg/m2,d1;DDP 80mg/m2,d1,每3周重复,共2周期.热疗输出功率为1200W-1000W,以直肠进行测温,温度恒定在40.5℃-41.5℃,恒温治疗时间40min左右,2次/周,每次间隔72小时,8次/疗程.化疗同时行热疗,不行化疗时常规行热疗.结果 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36.6%,热化疗组有效率为61.7%(P<0.05);单纯化疗组III+IV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热化疗组,(P<0.05);热化疗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区域性热疗联合伊立替康+顺铂化疗局部复发宫颈癌,近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且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孔亚梅;彭云武;李雯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大部分肿瘤患者起病隐匿,多数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全身化疗逐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化疗引起的副作用也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内外多项研究报道,临床有相当部分病人化疗后出现血糖升高,甚或继发糖尿病,严重影响化疗的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血糖升高的机制,恶性肿瘤化疗与血糖异常的相关性及化疗影响血糖代谢的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张炜炜;方明治;李;敏;何玮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1例70岁以上老年肺癌施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发生率18.5%(28/151).其中心律失常12例,肺部感染9例,肺不张3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 对于老年肺癌患者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充分围手术期处理的前提下,采用胸腔镜手术行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老年肺癌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江;李强;何金涛;刘光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乙酰肝素酶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细胞外基质中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侧链的导致患者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通过肿瘤侵袭与转移引起的,不断完善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因素,和对其有效阻断是治内源性糖苷酶,参与许多病理及生理的过程.本文对乙酰肝素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靶点的肿瘤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乙酰肝素酶为靶点治疗肿瘤提供一些线索.
作者:罗俊生;陈晓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腹腔内注入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联合顺铂(cisplatin,DDP)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集120例恶性腹水患者按腹水严重程度平均分为4组,治疗组腹部经B超定位后行腹腔穿刺置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腹水后,治疗组1采用恩度30mg/m2 +生理盐水500ml,腹腔灌注3小时,第三日放腹水后予以顺铂45mg/m2 +生理盐水500ml腹腔灌注,夹管两日后放腹水,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5个疗程.治疗组2以恩度30mg/m2 +生理盐水500ml,腹腔灌注3小时,夹管两日后放水为一个疗程,每7天一次,连续5个疗程;治疗组3以顺铂45mg/m2 +生理盐水500ml腹腔灌注,夹管两日后放水为一个疗程,每7天一次,连续5个疗程;对照组为临终关怀对症处理组,不进行针对肿瘤及腹水的治疗,5周后评价.结果 治疗组1、2、3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57.5%、30.0%、22.5%和0%(P<0.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5.0%、45.0%、35%和5.0%(P<0.05).毒性反应4组比较(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顺铂能较好地控制恶性腹水,减轻临床症状;不增加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姜贻乾;李朝阳;段光亮;黄常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产妇,与同期100例行单纯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按肌瘤大小分为>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对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行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对部位特殊的子宫肌瘤及大型子宫肌瘤的处理须谨慎.
作者:杨丽晔;崔友红;张梅;费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宫颈癌组织中原癌基因Ets-1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Ets-1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67例宫颈癌组织中Ets-1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Ets-1表达阳性率62.7%,正常宫颈组织中无1例阳性着色(P<0.01).宫颈癌组织中MVD计数为37.57±6.77,正常宫颈上皮为14.91±2.55(P<0.01).随Ets-1表达增强MVD显著增高(P<0.01).Ets-1表达随临床分期(P<0.01)、组织学分级(P<0.01)的进展呈增高趋势;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深肌层浸润患者Ets-1的表达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浅肌层浸润患者(P<0.01).结论 Ets-1蛋白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加速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检测Ets-1为临床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张蕾;杨永秀;柴红霞;朱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TNNT3(R69H)突变转基因小鼠快反应骨骼肌肌钙蛋白表达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 将杂合TNNT3(R69H)突变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杂交,选同窝阳性杂合后代鼠进行交配,再用野生型C57BL/6J小鼠对后代进行检测,得到TNNT3(R69H)突变转基因纯合个体.取野生型C57BL/6J小鼠、杂合转基因小鼠、纯合转基因小鼠的快反应骨骼肌进行RT-PCR和WESTERN实验并制备透射电镜切片.结果 RT-PCR和WESTERN电泳条带从亮到暗依次为纯合转基因小鼠、杂合转基因小鼠、野生型C57BL/6J小鼠.电镜结果显示转基因小鼠快反应骨骼肌明暗带不清、出现肌纤维间水肿和线粒体空泡等现象.结论 TNNT3(R69H)突变纯合转基因小鼠快反应骨骼肌中TNNT3的mRNA和蛋白质量高于杂合转基因小鼠、杂合转基因小鼠高于野生型C57BL/6J小鼠,并且转基因的表达使快反应骨骼肌结构异常.
作者:时伟红;李兆阳;杨葳;李翀;刘京津;郑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用含铂方案化疗后外周血血浆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含铂方案能否调节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并观察MGMT基因甲基化与含铂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利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DLBCL患者含铂方案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浆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30例对CHOP方案耐药的DLBCL使用DHAP方案化疗前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为10.0%(3/30),化疗2个和4个周期后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分别为63.3%(19/30)和73.3%(22/30),化疗前后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比较有显著差异(χ2=16.148,P=0.000和χ2=22.217,P=0.000).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与非甲基化者用含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有效率分别为100.0%(3/3)和92.6%(25/27),无显著差异(P=1.000),4个周期后有效率分别为86.4%(19/22)和75.0%(6/8),无显著差异(P=0.589).结论 含铂方案可能调节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含铂方案化疗疗效与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无关.
作者:康马飞;廖漓漓;刘瑛;骆梅青;陈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对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经临床明确诊断的晚期食管癌病人21例,接受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伊立替康180mg/m2,d1,顺铂20mg/m2,d1- d5,卡培他滨2000mg/(m2*d),分早、晚2次口服,d1- d14,3周为一周期,治疗两个周期评价疗效一次.结果 21例患者可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4例,进展(PD)7例.客观效率(RR)47.6%,疾病控制率(DCR)66.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5.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恶心和呕吐.结论 伊立替康、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对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控制.
作者:张泉;高鹏;蒋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熊果酸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强度,为本药的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荷瘤裸小鼠作为移植性肿瘤实验动物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和熊果酸组.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20mg/kg,熊果酸组给药剂量为4.5mg/kg,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无菌注射用水,每日一次腹腔注射,连续14天.给药期间定期测定动物体重和瘤体积.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取出瘤体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 给药期间动物一般状况未见明显改变,饮食未见异常,体重较实验前有所增加.熊果酸组瘤体积缩小,瘤株抑瘤率达53.7%,阳性对照组的抑瘤率为39.2%,两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熊果酸组和阳性对照组的相对肿瘤体积(RTV)分别为33.16±22.36,21.61±12.88,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62.09±32.80)(P<0.05),两组的相对肿瘤增殖率均小于60%.结论 熊果酸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韩旭鹤;唐新娜;丁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药物、肠外营养支持联合胃肠减压、局部物理疗法等非手术措施治疗恶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收集39例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采取胃肠减压以及奥曲肽、止吐药、止痛药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联合肠外营养支持、脐部外贴伤湿解痛膏或麝香壮骨膏结合腹部按摩、体外高频热疗等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梗阻症状的缓解与KPS评分变化的情况.结果 39例患者中,30例完全缓解: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X线检查肠管积气、积液消失;5例改善: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及X线检查肠道梗阻征象部分缓解;4例无效: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未消失或加剧,X线检查肠道梗阻征象无改善.治疗后全组病例KPS评分明显升高,P<0.001.3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23.08%、7.69%和5.13%.结论 药物及胃肠减压联合局部处理综合疗法对恶性肿瘤并肠梗阻患者的疗效好,尤其肿瘤治疗相关性梗阻疗效确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夏月琴;焦爱民;朱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罕见的网状内皮组织疾病,我院近日诊治一例LCH伴发纵隔淋巴瘤病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23岁,回族,2008年5月感左下肢疼痛,以髋膝为主.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软组织损伤,给予对症药物治疗,但效果欠佳,病情加重.2009年11月我院门诊以左髋关节结核收入.
作者:于飞;美丽姑·买买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报道1例原发性卵巢鳞癌二次姑息手术后乙状结肠及腹腔淋巴结多发转移,经氩氦刀冷冻消融加手术治疗,去除了转移病变,随访14月未见复发征象.并结合近文献进行讨论分析.
作者:孔小锋;牛立志;文卫锋;徐克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是一种造血细胞特异性的信号分子,被认为是一种候选抑癌基因.DNA甲基化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较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它与肿瘤的关系己成为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热点.本文综述了Syk基因甲基化的研究现状和它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
作者:周静;高曰文;胡汉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头颈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方法 复习1例颈部复发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治疗及随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以及治疗、预后.结果 颈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肿瘤细胞呈纺锤形/卵圆形,呈束状、旋涡状排列;免疫组化CD21和CD35阳性.复发后二次手术挽救加术后放疗,1年后死于肺转移,未见局部复发.结论 颈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到中度恶性肿瘤,需借助免疫组化的方法与其他组织学形态类似的肿瘤鉴别,治疗多数以手术为主,伴有病理不良预后因素、复发或残存时辅助放疗/化疗.
作者:高军茂;刘光;刘志钦;郑明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典型Kaposi's肉瘤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 16例具有广泛皮肤黏膜病变的经典型Kaposi肉瘤患者予以AD方案(阿霉素+氮烯咪胺)全身静脉化疗,并针对严重的皮肤病损处给予电子线放疗.化疗:ADS(阿霉素)50mg/m2,D1,DTIC(氮烯咪胺)300mg/m2,D1,D2,D3,静脉化疗,同步治疗期间化疗两周期,放疗结束后序贯化疗2-4周期.放疗:电子线局部放疗,根据皮损厚度选择能量4-8mev,总量30-54GY/15-28F,常规分割.结果 近期疗效:CR 31%,PR 69%,有效率100%.远期生存率: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7.5%、75%.局部放疗部位病变局控率1、3、5年分别为78%、64%、48%.死亡3例.死因:1例在随访中发生B细胞淋巴瘤;2例死于内脏病变进展.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广泛性经典型Kaposi's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宁;裴园丽;哈斯也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NSCLC中MT1-MMP及TIMP-2的表达及与病理类型分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T1-MMP及TIMP-2在80例NSCLC患者和8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NSCLC中MT1-MMP阳性表达率为73.8%,癌旁组织中为52.5%,(P<0.05).在NSCLC中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为42.5%,癌旁组织为72.5%,(P<0.05).MT1-MMP和TIMP-2的表达与肺癌的病理分类及肿瘤大小无关,而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MT1-MMP和TIMP-2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5,P<0.05).结论 MT1-MMP和TIMP-2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判断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秦学金;王茺茺;郝吉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参佛胃康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逆转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主动免疫、去氧胆酸钠、热水灌胃综合法连续造模90d,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空白组自由饮水,模型组用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丽珠得乐组用丽珠得乐溶液0.018mg/kg灌胃,参佛胃康大剂量组、参佛胃康小剂量组分别用参佛胃康溶液2.44mg/kg和0.61mg/kg灌胃.肉眼观察胃黏膜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的病理学改变,同时测定大鼠胃液pH值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参佛胃康能保护大鼠慢性胃黏膜损伤,增加胃液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且参佛胃康大剂量组效果显著.结论 参佛胃康对慢性胃萎缩性胃炎黏膜的各种病理变化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作者:蔺焕萍;王小平;付倩;李守朝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