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梅梅;卢宁;黄建国;赵晓伟;谢伟;陈娟;廉政君;郭琨
目的:探讨转基因MSC能否归巢至放射损伤的胸腺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雌性BALB/C小鼠120只,随机分为四组:照射组30只,胸腺单次照射9Gy;对照组30只,仅予以假照射;照射+MSC组30只,胸腺单次照射9Gy后2h输注转基因MSC,输注MSC的量为0.5×106/只;对照+MSC组30只,假照射后2h输注转基因的MSC,输注的量与照射+MSC组相同.照射后1、7、14、21、28、35天处死小鼠留取胸腺左叶,快速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并于照后14、28天检测胸腺Sry的表达情况.结果:照射+MSC组小鼠胸腺照射后出现荧光表达,第7天达高峰,第35天消失;其余三组小鼠胸腺均无荧光表达.照射+ MSC组小鼠胸腺Sry在照后14及28天均为阳性,其余三组为阴性.结论:转基因MSC能归巢至放射损伤的胸腺,其机制与损伤组织产生的因子有关.
作者:宁昌;陈文伟;胡锴勋;余长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报道和总结胃血管球瘤诊疗经验.方法:收集近10年共43例胃血管球瘤(本院2例,文献报道41例),分析及总结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学诊断以及治疗经过和疗效.结果:胃血管球瘤多为良性肿瘤,常见症状为腹痛.少数患者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且多为恶性胃血管球瘤.其形态学特点常表现为片状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多为大小均匀的圆形细胞,胞浆透亮、较少,围绕于毛细血管周围.免疫组化标记:SMA、vimentin、actin均为(+),CD34多为(-),CK、CD117、S-100、CD99、desmin、Syn均为(-).结论:胃血管球瘤是较为罕见的胃肠道肿瘤,是由与平滑肌细胞非常相似的血管球细胞构成的间叶性肿瘤.血管球瘤大多为良性,恶性者罕见.CT和内镜是当前较常用的诊断方法,确诊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作者:陶昀璐;王振军;韩加刚;韦萍;蒋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Bcl-2相关抗凋亡基因3(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 2,BAG3)在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分别设培养液处理空白对照组、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组和MG132+Z-VAD联合处理组,按不同时段处理细胞.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BAG3 mRNA表达及MG132诱导其表达时效性,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BAG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MG132诱导作用下,SKOV3细胞中BAG3mRNA表达增加(P<0.01),并随作用时间呈现时效性.发现40kDa BAG3分裂产物,其细胞凋亡率亦随之增加.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可诱导上调卵巢癌细胞中BAG3基因表达,BAG3蛋白裂解导致细胞凋亡增加,这一效应可能依赖caspase介导完成.
作者:穆庆;李百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Her-2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状况,并研究其与ER、PR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化法(IHC)检测45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并检测ER、PR表达.实验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在45例乳腺癌中有17例出现Her-2基因扩增,阳性率为37.7%.Her-2蛋白总阳性率为66.7%.Her-2基因阳性率在ER阳性组为32.3%,在ER阴性组为50.0%,Her-2基因阳性率在PR阳性组为27.5%,在PR阴性组为56.2%.FISH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与Her-2蛋白过表达之间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ER、PR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和免疫组化检测Her-2蛋白一致性较好,ER、PR和Her-2三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士伟;刘欣;郑桂丽;毕经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离不开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受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共同调节.通过减少刺激因子生成或增强抑制因子的作用均可抑制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因此,血管生成因子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靶点,是当前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基础.
作者:李亭葶;李晖;付凤莲;王熙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鱼藤素是一种天然的鱼藤酮类化合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小,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在多种肿瘤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均证实具有较强的肿瘤化学预防、抗肿瘤及化疗增敏作用.研究鱼藤素抗肿瘤作用机制可为恶性肿瘤的诊治提供新策略.
作者:袁金金;李争光;吴昌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构建Flag-RNF8真核表达质粒,证实融合蛋白在前列腺癌细胞内的表达与定位.方法:提取人前列腺癌细胞CWR22RV1总RNA,反转录为cDNA.PCR扩增RNF8全长编码区cDNA序列,亚克隆至含有Flag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测序并转染到前列腺癌细胞CWR22RV1中,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同时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Flag-RNF8在CWR22RV1细胞内定位.使用免疫沉淀的方法纯化RNF8蛋白.结果:RNF8蛋白全长编码区cDNA克隆到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lag中,酶切鉴定片段约为1500bp.Western blot检测到了融合蛋白Flag-RNF8的表达,分子量约为57kDa.Flag-RNF8在CWR22RV1细胞中表达并定位在细胞核中.成功纯化RNF8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FlagRNF8全长编码区cDNA的真核表达质粒;鉴定了Flag-RNF8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纯化RNF8蛋白;在CWR22RV1细胞中,Flag-RNF8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为进一步研究RNF8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尹中波;霍云龙;周婷婷;王春玉;赵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胰腺癌患者.治疗组28例,于化疗第1天行3DCRT,每周期第1、8、21、29天静滴吉西他滨(GEM) 1000mg/m2,草酸铂130mg/m2,静脉滴注.对照组32例,给予每周期第1、8、21、29天静滴GEM 1 000mg/m2,草酸铂130mg/m2,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治疗完成情况、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完成率89.29%,对照组治疗完成率93.75%,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5.0%与3.1%(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减少(28.6%,21.9%),白细胞下降(39.3%,31.3%),胃肠道反应(82.1%,75.0%)以及肝功能变化(10.7%,9.4%),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6个月生存率(82.1%,53.1%)、12个月生存率(46.4%,21.9%)及中位生存期(11.2个月,7.6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3DCRT+吉西他宾+草酸铂治疗胰腺癌疗效确切,可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胡建新;古伟光;贺志仁;罗海涛;徐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胃癌肿瘤干样细胞(cancer stem like cells,CSLC)向内皮细胞的分化,以期发现抗肿瘤血管治疗新靶点,并降低抗血管靶向治疗的耐药性.方法:用长春新碱(VCR)筛选胃癌低分化腺癌SGC7901细胞系,加生长因子无血清培养的方法诱导胃癌CSLC,并对其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刺激下向内皮细胞分化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观察.结果:成功诱导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胃癌CSLC.Western blot、immunofluorescence检测证实:内皮细胞的分子标记物CD31,CD34在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刺激后的CSLC中呈阳性表达.成管实验结果显示CSLC在内皮环境中培养后较SGC7901细胞和无刺激的CSLC具有明显的成管能力.SGC7901和CSLC分别裸鼠皮下成瘤后,移植瘤免疫组化分析检测证实,肿瘤干样细胞移植瘤的组织切片用人源性血管内皮标志CD31、CD34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可明确观察到人源性微血管形成.结论:胃癌CSLC具有向内皮分化的潜能;裸鼠移植瘤中含有人源性内皮细胞,提示胃癌CSLC可能参与胃癌肿瘤血管生成过程.
作者:郭汉青;严惠;李铤;聂勇战;樊代明;吴开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印甲薪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确定可应用于后续实验的印甲薪药物浓度,应用Transwell细胞体外侵袭实验研究印甲薪对MCF-7细胞移行及浸润能力的影响.结果:在安全浓度范围内,随着印甲薪浓度的增加,MCF-7细胞的移行能力无明显变化,但浸润能力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浸润能力与印甲薪浓度呈负相关(r=-0.985).结论:印甲薪可以明显抑制MCF-7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并且该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
作者:李毅;吴胤瑛;李恩孝;董丹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期及性别差异.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行放射治疗的237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肿瘤部位及TNM分期做回顾性分析和性别间比较.结果:237例患者男:女=2.65∶1,发病年龄35-70岁多见,发病高峰在45-64岁.女性的高峰年龄高于男性,但差异不显著(P=0.088).吸烟和饮酒率男性为58.1%和40.7%、女性为20.0%和1.5%,两性间差别显著(P =0.000).城市人口是农村人口的1.89倍,但男女间城乡分布差别不明显.初诊时T3和N3占的比例高,分别为46.8%和44.7%,有远处转移的占4.6%.男女间TNM分期无明显差别.以鼻部症状和颈部包块为首发症状的分别为38.4%和35.9%.肿瘤位于顶后壁多(205例),其次为侧壁(166例),前壁和底壁少见,多壁为60.8%,侧壁与耳部症状相关(P =0.047).病理类型非角化型鳞癌222例(分化型120例,未分化型102例),角化型2例,男女间病理类型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鼻咽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吸烟及饮酒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间病理类型、TNM分期及发病年龄无明显差别.首诊时T及N分期较晚,以颈部包块、鼻和耳部症状就诊的患者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作者:屈艳丽;白露;赵玉霞;于洪;苏洪新;王鹤潼;陈颖;高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近年来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成为当前治疗大肠癌的研究热点,中医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亦受到广泛的关注.中西医抗肿瘤血管生成已被证实对大肠癌具有可靠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倩;许尤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I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0例AML患者,年龄10-61岁(中位年龄38岁),男27例,女23例.诱导化疗方案为IDA 10mg·m-2·d-1,d1-3;Ara-C 100mg·m-2·d-1,d1-7.结果:完全缓解率达86%,诱导化疗期间未发生早期死亡.不良反应主要为粒细胞缺乏所致的感染及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结论:IDA-A方案作为AML的诱导缓解化疗,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CR率.
作者:杨莉洁;刘波;董红娟;王健红;白庆咸;陈协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效果及生存期.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队列研究方法,选择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有骨或软组织转移或无临床症状的肺、肝等脏器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三线内分泌治疗选择,接受不同中药治法,试验组配合应用“调畅气机”乳岩宁汤、对照组配合应用其它中医药治疗,观察两组内分泌治疗方案数、生存期的差别.结果:试验组(1个中心,33例)与对照组(4个中心,17例)相比,内分泌治疗方案数明显增多(P<0.01),复发、转移后的生存期也显著延长(P<0.01).结论:中药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可以改善内分泌药物使用的依从性,配合内分泌药序贯治疗可能延长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生存期.
作者:殷东风;高宏;周文波;王立欣;张霄峰;邢玉庆;邵丽华;潘玉真;朱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高能碳离子束放射治疗对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3例恶性肿瘤病例,于高能碳离子束放疗第1天、第6天及放疗结束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比较三者免疫功能状况.结果:碳离子放疗后患者的总成熟T细胞水平与放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 =0.002);Ts细胞水平在放疗前、中与放疗后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03和0.001).在放疗各时相,Th细胞和CD4+/CD8+比值水平呈降低趋势,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NK细胞和B细胞放疗后的水平较放疗前均有所降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90和0.701).结论:碳离子放疗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李益民;高力英;王小虎;冉俊涛;张秋宁;张红;董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构建miR-494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hsa-miR -494基因,用Xho Ⅰ、BamH Ⅰ双酶切携带EGFP的慢病毒载体pGIPZ,酶切产物电泳后回收约11kb的载体片段.使用DNA连接试剂盒中的Solution Ⅰ将其与miR-494连接,连接产物转化,次日挑选单菌落,PCR筛选正向阳性克隆,随后将选定的含有阳性克隆的单菌落摇菌,提取质粒并行酶切鉴定及对插入的miR-494测序,所构建载体命名为pGIPZ-miR-494-eGFP,获pGIPZ-miR-494-eGFP后按Invitrogen公司推荐的标准程序进行慢病毒包装和确认慢病毒是否成功生产.将慢病毒颗粒以适滴度感染人体肺腺癌细胞株A549,通过Aldefluor流式分选出带有目的基因和空载病毒的细胞,用Real-Time PCR检测感染效率.结果:目的基因与慢病毒载体连接成功.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与浓缩后滴度达1.02×108TU/ml,并转染到肺腺癌细胞株A549上,Aldefluor流式分选出的细胞后通过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miR-494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的A549细胞miR-494表达高于对照组达10倍以上.结论:成功构建携带人miR-494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GIPZ-miR-494-eGFP,为相关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者:林燕明;张庆;唐志;沈湘;吴爱兵;吴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榄香烯(elemene,ELE)联合热疗(hyperthermia,HTM)对人Burkitt's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及DNA拓扑异构酶Ⅰ和Ⅱ(TOPOⅠ,TOPO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还原法(MTT)观察ELE联合HTM对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RT-PCR法检测细胞TOPOⅠ和TOPOⅡ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TOPOⅠ和TOPOⅡ蛋白表达.结果:与单纯HTM和单纯ELE比较,ELE 联合HTM对Raji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P<0.0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而ELE联合HTM作用Raji细胞24h、48h和72h后,IC50值(93μ g/ml、68μg/ml和41 μg/ml)小于单纯ELE IC50值(116μg/ml、84μ/ml和60μ g/ml);ELE联合HTM阻滞Raji细胞于S期[(35.40±1.27)%、(42.38±2.50)% VS (48.88±1.93)%,P<0.05],并下调TOPOⅠ和TOPOⅡ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ELE联合HTM可增强对Raji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下调TOPOⅠ、TOPOⅡ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韩大跃;张晨;龚敏;崔晓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克隆与表达针对人CD133分子两个不同胞外段的单链抗体.方法:提取杂交瘤细胞总mRNA,利用简并引物PCR获得针对人CD133分子两个胞外段抗体可变区基因,再通过重叠延伸PCR的方法,用一段柔性linker (GGGGS)3将其相连,得到CD133 Ex-1 scFv和CD133 Ex-2 scFv基因.随后,将其克隆至携带6×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RSET-B中,然后对其进行了表达和鉴定研究.结果:获得分别针对CD133不同胞外段的单链抗体基因,并成功获得针对CD133两个胞外段的单链抗体,但该单链抗体主要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胞内.包涵体蛋白经复性和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纯度较高的单链抗体,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证实,融合蛋白确实为单链抗体.结论:成功制备出针对CD133两个胞外段的单链抗体.该研究结果为其功能研究及其在肿瘤靶向治疗研究中奠定了物质基础.
作者:王菲;赵静;王顺娟;夏海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大多确诊时已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LANSCLC),老年患者(年龄≥70岁)多不能或拒绝手术,甚至拒绝放疗,多学科综合治疗不易实施,本文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的介入对LANSCLC治疗的有效率和生存期的影响,并分析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未行手术的LANSCLC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单纯化疗组30例;B组:放疗+化疗组共34例,放化序贯治疗.放射治疗采用3D-CRT,总量60-70Gy.所有患者化疗采用铂类为主的联合方案,化疗共4个周期.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方法进行生存分析,RTOG标准评价急性不良反应和晚期损伤.结果:近期疗效评价总有效率(CR+ PR)为40.6%,A、B组为26.7% vs 52.9%,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生活质量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下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38.2%,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23.5%,远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52.9%.所有不良反应均在临床承受范围内.A、B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6个月vs 15.5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7%、7%、3%和65%、28%、10% (P <0.05).疾病进展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转移发生率各组分别70.0% vs 75.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3D-CRT可提高非手术老年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延长生存时间,且未显著增加化疗不良反应.
作者:张斌;张霞;邓晓琴;周涛;张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8月至12月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鼻咽癌中心住院的96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96例患者中97.9%口腔干燥、72.9%厌食、70.8%吞咽困难、66.7%味觉改变、52.1%乏力、45.8%放射性皮炎、41.7%咽炎、20.8%张口困难,饮酒史可加重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干燥的程度,女性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后易出现乏力,体质指数不同时,鼻咽癌放疗患者乏力程度有差异(P均<0.05).结论:口腔干燥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常见不良反应,营养状况是鼻咽癌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对患者进行早期系统的营养干预.
作者:陈佳文;曹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