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RCA1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标准方案化疗临床预后相关性

张一帆;禹立霞;张广亮;沈洁;胡静;王立峰;杨阳;钱晓萍;刘宝瑞

关键词:BRCA1, 结直肠癌, 化疗, 标准方案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 mRNA表达水平与接受标准方案化疗的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结直肠癌组织中BRCA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接受标准方案化疗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淋巴结转移(P=0.008)、脉管侵犯(P=0.013)统计学意义有相关性,与其余肿瘤病理特征无相关性.BRCA1 mRNA中高表达组患者经标准方案化疗后平均总生存期为69.56个月,低表达组平均总生存期为55.67个月,两组间总生存期的差异(P=0.039)具有统计学意义,无进展生存期差别(P=0.93)没有统计学意义.性别(P =0.023)、分期(P<0.001)、以肠梗阻或肠穿孔起病(P=0.046)是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P =0.043)、分期(P<0.001)、脉管侵犯(P=0.002)是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BRCA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使用标准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性别、分期、以肠梗阻或肠穿孔起病、年龄、脉管侵犯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ING4基因对卵巢癌OVCAR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ING4基因转染人卵巢癌OVCAR细胞后对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方法:采用ING4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ING4)感染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R,用RT-PCR法检测ING4在OVCAR细胞中的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NG4基因表达对OVCAR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效应;Western印迹法检测ING4对OVCAR细胞中bax、bcl-2、Ki67表达的影响.结果:在OVCAR细胞中ING4基因的表达对OVCAR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提示卵巢癌组织中ING4基因表达下降的同时,Ki67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结论:转染ING4基因可抑制OVCAR人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可通过改变Bax,Bcl-2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柳英兰;王英炜;吴迪;袁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抗氧化反应元件调控的EGFP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采用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作为报告基因,用HepG2细胞构建可敏感、快速、方便地筛选出Ⅱ相酶诱导剂的评价体系.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将TK启动子克隆到pEGFP-N1上,再将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反应元件(ARE)序列插入TK启动子上游,并转染入HepG2细胞株,经G418筛选,挑取单克隆扩大培养.结果:重组载体经酶切和PCR鉴定,发现有TK和ARE-TK基因特异条带.DNA测序发现ARE-TK-EGFP框架正确.转染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的绿色荧光颗粒,该细胞经不同浓度已知Ⅱ相酶诱导剂tBHQ作用后,与EGFP表达量有剂量效应关系.结论:ARE调控的EGFP在HepG2细胞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高通量筛选Ⅱ相酶诱导剂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海荣;汪步海;武文娟;戴尔峋;刘丽琴;焦寒凝;张西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miR-195-5p稳定表达的膀胱癌T24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功能鉴定

    目的:构建miR-195-5p稳定表达的膀胱癌T24细胞系,探讨miR-195-5p在膀胱癌T24细胞中的表达及高表达miR-195-5p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Real-time qRT-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方法检测miR-195-5p在膀胱癌5637、T24、SW780细胞中的表达.通过构建pSilencer-miR -195-5p重组质粒,将其稳定转染至T24细胞,筛选miR-195-5p稳定表达细胞系.应用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T24细胞高表达miR-195-5p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miR-195-5p在3种膀胱癌细胞系中普遍低表达,稳定转染的T24细胞具有miR-195-5p高表达特性,与对照细胞相比,其增殖活力和抗凋亡能力明显减低.结论: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miR-195-5p的T24细胞系,miR-195-5p高表达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miR-195-5p低表达可能参与膀胱癌发生发展.

    作者:齐漫龙;赵彦艳;费翔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96例鼻咽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8月至12月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鼻咽癌中心住院的96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96例患者中97.9%口腔干燥、72.9%厌食、70.8%吞咽困难、66.7%味觉改变、52.1%乏力、45.8%放射性皮炎、41.7%咽炎、20.8%张口困难,饮酒史可加重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干燥的程度,女性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后易出现乏力,体质指数不同时,鼻咽癌放疗患者乏力程度有差异(P均<0.05).结论:口腔干燥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常见不良反应,营养状况是鼻咽癌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对患者进行早期系统的营养干预.

    作者:陈佳文;曹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OPN、MMP-9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其侵袭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其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垂体腺瘤标本和3例正常脑组织中OPN、MMP-9的表达.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17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3例.结果:垂体腺瘤侵袭组OPN、MMP-9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 <0.01);OPN、MMP-9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具有相关性.结论:OPN、MMP-9可以作为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辉;王洪生;焦保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Axin抑制A549细胞迁移能力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Wnt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Axin可以通过参与形成降解复合体下调β-catenin负向调控Wnt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Axin对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途径.方法:在已有野生型Axin质粒的基础上构建了突变型Axin质粒(Axin与β-catenin结合位点剪切突变,用AxinΔβ-ca表示),并向A549细胞中转染野生型Axin 和突变型Axin.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Axin和β-catenin的表达.用各转染组细胞进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转染野生型Axin可以明显的下调A549中β-catenin的表达(P<0.01),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而转染突变型Axin和空质粒后A549细胞中β-catenin没有明显的变化,细胞的迁移能力未受到明显的影响.结论:体轴抑制因子Axin可以明显的抑制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而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负向调控Wnt通路有关.Axin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肺癌的新靶点.

    作者:杨连赫;马爽;徐洪涛;李庆昌;王恩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胃血管球瘤43例诊治分析

    目的:报道和总结胃血管球瘤诊疗经验.方法:收集近10年共43例胃血管球瘤(本院2例,文献报道41例),分析及总结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学诊断以及治疗经过和疗效.结果:胃血管球瘤多为良性肿瘤,常见症状为腹痛.少数患者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且多为恶性胃血管球瘤.其形态学特点常表现为片状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多为大小均匀的圆形细胞,胞浆透亮、较少,围绕于毛细血管周围.免疫组化标记:SMA、vimentin、actin均为(+),CD34多为(-),CK、CD117、S-100、CD99、desmin、Syn均为(-).结论:胃血管球瘤是较为罕见的胃肠道肿瘤,是由与平滑肌细胞非常相似的血管球细胞构成的间叶性肿瘤.血管球瘤大多为良性,恶性者罕见.CT和内镜是当前较常用的诊断方法,确诊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作者:陶昀璐;王振军;韩加刚;韦萍;蒋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37例原发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特征及性别差异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期及性别差异.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行放射治疗的237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肿瘤部位及TNM分期做回顾性分析和性别间比较.结果:237例患者男:女=2.65∶1,发病年龄35-70岁多见,发病高峰在45-64岁.女性的高峰年龄高于男性,但差异不显著(P=0.088).吸烟和饮酒率男性为58.1%和40.7%、女性为20.0%和1.5%,两性间差别显著(P =0.000).城市人口是农村人口的1.89倍,但男女间城乡分布差别不明显.初诊时T3和N3占的比例高,分别为46.8%和44.7%,有远处转移的占4.6%.男女间TNM分期无明显差别.以鼻部症状和颈部包块为首发症状的分别为38.4%和35.9%.肿瘤位于顶后壁多(205例),其次为侧壁(166例),前壁和底壁少见,多壁为60.8%,侧壁与耳部症状相关(P =0.047).病理类型非角化型鳞癌222例(分化型120例,未分化型102例),角化型2例,男女间病理类型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鼻咽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吸烟及饮酒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间病理类型、TNM分期及发病年龄无明显差别.首诊时T及N分期较晚,以颈部包块、鼻和耳部症状就诊的患者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作者:屈艳丽;白露;赵玉霞;于洪;苏洪新;王鹤潼;陈颖;高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肿瘤生长的动力

    肿瘤的生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由各种动力来驱动.基因组不稳定、肿瘤微环境、肿瘤干细胞、肿瘤变异和肿瘤代谢异常共同提供了肿瘤生长的动力.其中,基因组不稳定是肿瘤生长的原动力,而肿瘤微环境提供了肿瘤生长的外动力.肿瘤代谢异常和肿瘤变异进一步促进肿瘤持续生长,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则成为肿瘤自我更新的源泉.

    作者:张百红;岳红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RNF8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

    目的:构建Flag-RNF8真核表达质粒,证实融合蛋白在前列腺癌细胞内的表达与定位.方法:提取人前列腺癌细胞CWR22RV1总RNA,反转录为cDNA.PCR扩增RNF8全长编码区cDNA序列,亚克隆至含有Flag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测序并转染到前列腺癌细胞CWR22RV1中,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同时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Flag-RNF8在CWR22RV1细胞内定位.使用免疫沉淀的方法纯化RNF8蛋白.结果:RNF8蛋白全长编码区cDNA克隆到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lag中,酶切鉴定片段约为1500bp.Western blot检测到了融合蛋白Flag-RNF8的表达,分子量约为57kDa.Flag-RNF8在CWR22RV1细胞中表达并定位在细胞核中.成功纯化RNF8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FlagRNF8全长编码区cDNA的真核表达质粒;鉴定了Flag-RNF8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纯化RNF8蛋白;在CWR22RV1细胞中,Flag-RNF8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为进一步研究RNF8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尹中波;霍云龙;周婷婷;王春玉;赵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VEGFR-2、MVD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4例大肠癌组织、1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R-2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结果:VEGFR-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26%,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R-2阴性表达者5年总生存期明显高于VEGFR-2阳性表达组(分别为48.97%及20.64%,P<0.05).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MVD分别为(28.57±9.41个/HP、10.53-±3.94个/HP),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MVD≤28个/HP的胃癌患者总生存期较MVD> 28个/HP患者明显延长(分别为63.63%及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相关分析,VEGFR-2阳性表达率与MVD呈正相关(r=0.463,P<0.01).结论:VEGFR-2、MVD可作为大肠癌发生侵袭转移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刘新兰;段瑜;魏建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酪氨酸激酶基因多态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对酪氨酸激酶基因(tyrosine kinase,TEK)的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检测,研究TEK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TEK基因外显子区域,使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DNA测序方法,分别对96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96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进行测序,比较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确定该基因是否与乳腺癌相关.结果:TEK基因有18个SNP,高频、低频分别是14个、4个.TEK基因第18外显子的一个SNP即2976C> T(Y992Y)的多态在乳腺癌人群和正常对照组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EK基因的单核苷多态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相关.

    作者:李梅;王峰;高丽花;盖领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对放射性脑坏死与脑肿瘤复发的鉴别作用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对放射性脑坏死和脑肿瘤复发的鉴别作用.方法:选择35例经放射治疗后,在常规MRI图像上发现原肿瘤部位或周边有新的异常强化灶的脑恶性胶质瘤、脑转移瘤患者,其中3-4级胶质瘤18例,脑转移瘤17例.多体素1H-MRS采用PRESS序列.研究指标包括N-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及肌酐(Cr).结果:NAA、Cho及Cr下降或消失,NAA/Cr比值与Cho/Cr比值均下降;脑肿瘤复发Cho上升,NAA明显下降.脑肿瘤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之间,Cho/Cr、Cho/NAA有统计学差异(P<0.05),NAA/Cr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H-MRS对脑肿瘤放射治疗后的脑坏死及脑肿瘤复发的评估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刁焕荣;孙成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Tf-PEG脂质体-rAdp53复合物、rAdp53腹腔内灌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Tf-PEG脂质体-rAdp53复合物、rAdp53腹腔内灌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f-PEG脂质体-rAdp53复合物、rAdp53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2例.观察组:制备Tf-PEG脂质体-rAdp53复合物,溶于20ml生理盐水后注入腹腔,再缓慢灌入40℃的灭菌用水1000ml+地塞米松10mg.对照组:将1支rAdp53(1×1012VP)+灭菌用水1000ml+地塞米松10mg混合后腹腔灌注.空白组:灭菌用水l000ml+地塞米松10mg腹腔灌注.4周后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90% (20/22);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16/22);空白组总有效率22.72% (5/22).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显著高于空白组,且观察组有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获RR患者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腹围减小.结论:Tf-PEG脂质体-rAdp53复合物较rAdp53在腹腔灌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更明显,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都庆国;张涛;王建华;武敏;杜善平;刘鹏;慕生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TGF-β1上调MTA1促进人舌癌Tca8113细胞侵袭转移

    目的:研究TGF-β1上调MTA1能否促进人舌癌Tca8113细胞侵袭转移.方法:蛋白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TGF-β1刺激或者不刺激的Tca8113细胞中MTA1和E-cadherin的表达.β-actin作为实验的内参对照.光学显微镜拍摄TGF-β1刺激的Tca8113细胞形态.侵袭实验检测TGF-β1刺激的Tca8113细胞.结果:TGF-β1上调MTA1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水平.Tca8113细胞是呈多边形的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经TGF-β1刺激的Tca8113细胞形态变成长梭形.同时,TGF-β1刺激的Tca8113细胞与对照相比较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结论:TGF-β1信号能通过MTA1下调E-cadherin表达,这可能是促进舌癌侵袭和转移的机制之一.

    作者:代炜;姚远;李彦姝;周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岩藻糖基化抗原对卵巢癌细胞增殖信号通路PI3K/Akt的影响

    目的:探讨岩藻糖基化抗原对人卵巢癌细胞系RMG-Ⅰ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与增殖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关系.方法:观察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岩藻糖基化抗原致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岩藻糖基化抗原对细胞增殖的增强情况;Western blot观察RMG-Ⅰ的Akt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α1,2-FT基因转染后细胞中Lewis(y)抗原含量明显增高.随着Lewis (y)含量的增加,RMG-Ⅰ细胞增殖明显加快.Lewis(y)高表达卵巢癌细胞中磷酸化Akt 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I3K抑制剂LY294002显著抑制Lewis(y)高表达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抗Lewis (y)抗体和LY294002不仅降低了转染前后细胞中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还消除了存在于细胞间的高低差别.结论:过表达的Lewis(y)抗原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促进卵巢癌RMG-Ⅰ细胞的增殖.抑制Lewis (y)抗原表达可能是一种治疗Lewis(y)高表达肿瘤的新方法.

    作者:穆庆;刘娟娟;郝莹莹;林蓓;张淑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miR-21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21)在外阴鳞癌(vulv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V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25例外阴鳞癌组织、30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外阴增生性营养不良15例、外阴萎缩性营养不良15例)及10例正常外阴组织标本中miR-21的表达.结果:miR-21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5.505±2.163),明显高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2.520±1.260)及正常外阴皮肤组织(1.478±0.601)(P<0.05),而miR-21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及正常外阴组织间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外阴鳞癌组织中miR-21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阴鳞癌组织中miR-21的表达升高,提示miR-21可能在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致癌基因的作用.

    作者:闫莉丽;朱楠;欧阳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术中低渗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对胃肠吻合口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术中腹腔低渗热灌注化疗对胃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A组(对照组):腹腔内常温生理盐水灌注;B组(腹腔灌注化疗组):腹腔内予常温5-FU生理盐水溶液(浓度250mg/L)灌注;C组(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组):腹腔内予43℃5-FU生理盐水灌注;D组(腹腔低渗温热灌注化疗组):43℃5-FU蒸馏水溶液灌注.观察术后吻合口破裂压,吻合口羟脯氨酸含量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术后第10天,所有动物再次剖腹探查未发现吻合口瘘.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吻合口破裂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实验组之间无差异(P>0.05);各实验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之间无差异(P>0.05);吻合口病理显示,实验组:黏膜、黏膜下层不连续,黏膜下肌层缺如,无明显纤维组织反应,炎症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对照组:吻合口黏膜上皮移行、延续,伴随纤维组织增生和少量脂肪组织、血管形成,肌层增厚,炎性反应较轻.结论:腹腔低渗热灌注化疗可能对胃肠吻合口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张家裕;倪雷;曹亦军;盛霞;李先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EGFR、KRAS和MET基因状态比较

    目的:比较配对的原发肺癌灶和转移淋巴结EGFR、KRAS和MET基因状态,探讨NSCLC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基因变化规律并指导临床实践.方法:22例手术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未经靶向和化学治疗,获取配对的原发灶和N2站转移淋巴结.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外显子19-21,KRAS密码子12和13突变,实时定量PCR检测MET基因拷贝数.结果:原发灶和N2转移淋巴结中EGFR基因突变率分别为7/22例(31.82%)和6/22例(27.27%),EGFR基因型一致率达95.45%.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22例(9.09%)和1/22例(4.55%).转移淋巴结MET基因拷贝数(1.54±0.71)显著高于原发灶(1.19±0.41),P=0.038.EGFR 19和21基因突变与原发灶(P=0.24)、转移灶(P=0.97)的MET基因拷贝数以及原发灶和转移灶MET基因拷贝数变化(P=0.69)之间都无相关性,P>0.05.不同的EGFR基因状态和MET基因拷贝数其1年无病生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癌原发灶和相应转移淋巴结中EGFR基因突变较稳定;EGFR敏感基因突变与MET基因拷贝数可能无关;而未经EGFR-TKI治疗的肺癌患者其MET基因拷贝数在淋巴结转移时即已开始出现明显增高.

    作者:马洁韬;韩琤波;荆薇;赵健竹;周洋;黄乐天;李耀勇;白冬梅;邹华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儿童骶尾部畸胎瘤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49例骶尾部畸胎瘤患儿,男性12例,女性37例.按Altman分类法,Ⅰ型19(38.78%)例,Ⅱ型14(28.57%)例,Ⅲ型11 (22.45%)例,Ⅳ型5(10.20%)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骶尾部包块、排便困难等.所有病例均手术切除肿瘤及尾骨,48例经骶尾部手术,l例经腹和骶尾部联合手术,2例病理恶性者术后行BEP方案辅助化疗.结果:43例患儿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3-106个月),41例随访的良性畸胎瘤患儿均未出现复发.1例成熟畸胎瘤合并卵黄囊瘤患儿术后化疗6疗程,未复发.1例卵黄囊瘤患儿术后化疗6疗程后复发行二次手术,术后4年死于肝脏及盆腔转移.结论:儿童骶尾部畸胎瘤以良性居多.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预后好,术中完整切除尾骨及避免肿瘤破溃是预防复发及恶变的关键,对于恶性畸胎瘤彻底手术切除辅助术后化疗也可达到较高生存率.

    作者:陈子民;卢可士;叶明;王斌;冯奇;叶晓烁;吴宙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