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汉;王振常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腓肠肌弹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为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接受侧隐窝入路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臭氧消融术及脉冲射频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治疗前后紧张状态下双侧小腿腓肠肌的平均(EMean)及大(EMax)弹性模量值(kP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前患侧紧张状态腓肠肌EMean为(11.28±2.60)kPa,EMax为(15.26±2.63)kPa,均较健侧[EMean:(16.28±5.25)kPa;EMax:(21.13±6.62) kPa]减低(t=78.241、64.634,P均<0.001).治疗后患侧紧张状态腓肠肌EMean为(13.18±2.38)kPa,EMax为(17.63±2.73)kPa,均较治疗前增高(t=6.407、14.815,P均<0.001).不同肌力状态下,治疗前和治疗后紧张状态腓肠肌的EMean、EMax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前及治疗后当肌力增加时,紧张状态腓肠肌EMean、EMax值亦增加,不同肌力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前后紧张状态下腓肠肌的EMean和EMax,可定量分析肌肉组织恢复情况.
作者:宋林潼;杜静;陆永萍;张静秋;杨寒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既往诊断外周神经损伤主要依赖运动感觉功能检查、电生理及MR检查.高频超声诊断外周神经损伤具有实时、动态、直观、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有利于发现损伤部位及判断损伤类型,为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等提供重要信息.低强度超声(LIUS)能促进施万细胞增殖及大鼠损伤神经再生.虽然LIUS治疗外周神经损伤仍然处于实验阶段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其未来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仍值得期待.
作者:常景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对动态增强扫描(DCE)表现为环形强化的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乳腺病变患者的DCE-MRI、DWI资料,病灶DCE-MRI均表现为环形强化.根据病理结果将67例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2组DCE-MRI病灶整体形态学指标、“强化环”形态学指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DWI扩散受限分布位置指标、DCE-MRI半定量参数指标及“强化环”多点ADC值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应变量,上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建立Logisitc回归模型构建新的联合参数并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良、恶性组间“环形强化”环壁形态(Z2=14.19,P=0.001)、是否具有壁结节(x 2=12.48,P=0.001)、DWI扩散受限分布位置指标(x2=19.60,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2组间早期强化率(t=2.35,P=0.02),峰值达峰时间(Tmax;t=-4.66,P=0.007),ADC环内(t=1.35,P=0.001)、ADC环壁值(t=-2.88,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新构建“强化环”形态学指标+DWI扩散受限分布位置+Tmax+ ADC环内参数联合诊断乳腺病变性质的约登指数高为0.83,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5% CI(0.82,,0.91)],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96%和91.31%.结论 乳腺MR多模态成像对乳腺环形强化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作者:许蕾;王椋;许道洲;庞闽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3.0T MR影像特征中能够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接受3.0T 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191例,其中三阴型乳腺癌25例(TNBC组),非三阴性乳腺癌166例(非TNBC组),比较2组年龄、病灶形态、肿块数目、大小、形状、边缘、强化特征、T2WI信号、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ADC值、瘤周血管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非TNBC组比较,TNBC组病灶多表现为边缘光滑(P=0.023)、圆形(P=0.001)肿块,增强扫描多呈环形强化(P<0.001),病灶T2WI多呈高信号(P=0.003),ADC值相对较高(P=0.022),瘤周血管增多(P=0.046).其中肿块强化特征、T2WI信号、ADC值及瘤周血管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为预测TNBC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4个因素联合预测TNB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结论 肿块环形强化、T2WI高信号、ADC值相对较高、瘤周血管增多是预测TNBC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江森;洪又佳;肖莹;张凡;李仰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结肠憩室炎CT分级及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预测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已确诊为结憩室炎的患者的CT资料并对其进行CT影像学分级,1~3级预测为可行保守治疗,4~5级预测为需行手术治疗,并与临床实际治疗方案进行对照.结果 结肠憩室炎CT主要表现为突出于肠壁的小囊袋状突起,憩室壁及邻近肠壁水肿增厚(40/41,97.56%)、周围脂肪结构紊乱及邻近腹膜增厚(39/41,97.12%).41例憩室炎患者术前CT分级预测治疗方案的准确率为85.37 %(36/41).结论 结肠憩室炎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分级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郭威;曾旭文;梁治平;陈松;周洁;李艳梅;何敏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临床资料,观察心脏瓣膜形态结构、活动及对合功能,寻找赘生物,观察瓣周结构及有无基础心脏病变.结果 114例患者中,104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69例有基础心脏病,5例有全身性疾病.血培养阳性35例.超声示累及二尖瓣46例、主动脉瓣48例、三尖瓣17例、肺动脉瓣1例、人工瓣膜9例,其中多瓣膜受累7例;存在严重并发症19例.59例接受手术患者中,56例检出赘生物,术前超声诊断正确,诊断正确率为94.92%(56/59).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
作者:刘秋颖;王璐璐;张云山;姚文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男,43岁,以“左上腹胀痛不适1周”人院.腹部疼痛为慢性隐痛,向左侧腰背部放射,无发热、恶心及呕吐.查体:腹软,左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脾肋缘下可触及,质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6 g/L,血细胞比容19.70%,血小板61×109/ L.上腹部CT示脾大,实质内见多发大小不等低密度结节灶,境界欠清,大病灶大径约2.1 cm;增强后病灶由周边逐渐向中心填充强化,大部分病灶延迟期呈等密度,CT诊断为脾脏多发血管瘤可能性大(图1A~1D).
作者:杨千朋;刘尼军;王敏茹;宁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阴道斜隔综合征(H erlyn-Werner-Wunderlich syndrome,HWWS)是一种女性生殖道梗阻性畸形,其畸形主要包括:双子宫,双宫颈;单阴道,但阴道有一斜隔将半边阴道封闭致斜隔侧子宫不通;斜隔侧肾脏发育异常,通常为肾缺如.由于HWWS罕见,临床及放射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常易误诊、误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例HWWS患者的MRI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吴琛;陈玲;陈远军;韩祥磊;陈文;周运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DWI和1H-MRS对不同恶性程度原发性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的DWI和1 H-MRS检查资料.DWI检查中b值分别为0、400、800、1 000、1 500 s/mm2,经后处理获得相应的ADC图,并计算ADC值.对18例MRS谱线稳定的骨肉瘤患者进行分析并获得MRS谱线、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及Cho/Cr值.不同b值下高度和低度恶性骨肉瘤的ADC值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Cho/Cr值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当b值分别为400、800、1000 s/mm2时,高度与低度恶性骨肉瘤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26、4.37、4.87,P=0.01、0.04、0.03);而b值为1 500 s/mm2时,高度与低度恶性骨肉瘤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39,P=0.12).b值为400 s/mm2时,以ADC值诊断高度恶性骨肉瘤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为73.30%和72.70%.高、低度恶性骨肉瘤的Cho/C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P<0.05).以Cho/Cr诊断高度恶性骨肉瘤的佳界值为2.21,特异度为75.00%,敏感度为92.90%.结论 ADC值(b值取400 s/mm2)及Cho/Cr值均对诊断原发性骨肉瘤的恶性程度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莹;任翠萍;程敬亮;李贝贝;肖翠萍;王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PET/CT及PET/MR特征.方法 纳入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ET/CT及头颈部MR检查.由2名观察者独立观察PET阳性病灶,包括阳性原发灶及阳性淋巴结;并对PET/CT、PET/MR T1WI及PET/MR T2WI的图像质量、融合准确度、病灶清晰度、病灶特征等进行评分.分析2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40例患者共90个PET阳性病灶,包括阳性原发灶40个、阳性淋巴结50个.PET/CT、PET/MR T1WI及PET/MR T2WI在图像质量及融合准确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显示阳性原发灶及阳性淋巴结的清晰度方面,PET/MR T1WI及PET/MR T2WI均优于PET/CT(P均<0.05).40个阳性原发灶中,PET/MR T2WI对29个原发灶的特征显示多于PET/CT,4个原发灶与PET/CT相仿,7个原发灶较PET/CT少.结论 PET/MR在HNSCC诊断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在显示头颈部局部病灶时较PET/CT更具优势.
作者:白乐;程勇;唐勇进;凌雪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超声测量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腹盆腔6个部位(子宫前方、子宫直肠窝、右侧髂窝、左侧髂窝、肝肾隐窝、脾肾隐窝)腹腔积液深度,建立腹腔积液量预测模型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 选取经超声测量腹盆腔6个部位的腹腔积液体积并于测量6h内实施经阴道腹腔积液穿刺引流术的患者50例作为测算组,分别绘制引流腹腔积液量(y;ml)与腹腔积液深度和(X;mm)、身高相关腹腔积液系数、体表面积相关腹腔积液系数的散点图,建立3个回归方程.采用相关性较好且更简单、实用回归方程为拟验证公式,追踪100例患者作为验证组,根据上述回归方程获得预测腹腔积液量,将其与实际引流腹腔积液量进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测算组X与y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256.554 + 10.452X(R2 =0.577),相关性较好且更简单,并简化为Y=10.5X-250.0.验证组推测腹腔积液量与实际腹腔积液量的一致性界限为(-1 314.02,1 560.48)ml,偏倚为123.23 ml,且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4,P=0.096).结论 可采用简化公式Y=10.5X-250.0预测OHSS患者的腹腔积液量,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朱颖春;周建军;贺方方;侯晓妮;陆菲菲;孙海翔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HI)的CT、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FHI患儿的临床、CT、MRI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15例FHI中,单灶13例、双灶2例,共17个病灶,CT、MRI表现为皮下型、皮肤型和混合型病灶分别占58.82%(10/17)、17.65%(3/17)和23.53%(4/17).皮下型、混合型病灶呈“云雾征”(包括“淡云征”及“浓云征”),其中“淡云征”病灶以成熟脂肪细胞为主,“浓云征”病灶的成熟脂肪细胞、致密纤维细胞及原始间叶细胞三相成分构成比较一致.皮肤型病灶呈“倒峦征”,以原始间叶细胞为主.结论 FHI的CT、MRI表现复杂但也有一定的特点,可较好地反映其组织病理学特性.
作者:杨秀军;奚政君;李婷婷;王雪莉;任翔;樊红梅;张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女,56岁,半年前偶然发现左乳肿块就诊.体格检查:左乳中央区可扪及一约6 cm×5 cm肿块,局部突出于皮肤表面,呈紫红色,质硬,边界欠清,无压痛,活动度差,双侧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MR检查:平扫示左乳内一巨大肿块,向皮肤外突出,病灶大部分位于中央区,约7.4 cm×6.5 cm×5.7 cm.局部边缘毛糙,T1 WI呈不均匀等信号伴大片状低信号区(图1A);T2WI呈混杂高信号,周围腺体水肿,邻近皮肤增厚与肿块粘连(图1B);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图1C),ADC值偏低,平均 1.1×10-3mm2/s.
作者:赵美琳;李卓琳;丁莹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近年来,我国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术前应用影像学方法较为准确地显示直肠癌病变并提供定量分析信息,对临床合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通过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的多参数成像技术,可从分子水平反映组织的弥散和灌注情况,理论上可定量显示直肠癌内部细胞密度、微血管密度的结构学信息及肿瘤细胞代谢的功能学过程,从而反映肿瘤不同时期的异质性及其程度.本文就IVIM技术在直肠癌方面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作者:李爱银;宋歌声;王大伟;周静静;周梦娇;秦涵;李军;庞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末梢灌注延迟,但无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多数患者并无心脏结构及收缩功能异常,但可能出现胸痛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以简便、无创、安全的检查手段确诊并评估CSFP尤为重要.随着近年超声心动图的发展,通过常规超声、二维及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及心肌CEUS等多种超声技术均可对CSFP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本文对超声心动图评价CSF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黎瑶;陈新云;卢聪;延东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男,63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3年余,加重4个月”就诊.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CA199(-).CT检查:膈肌右侧可见一较低密度巨大肿块,大小约8.0 cm×7.7cm×8.3 cm,其内密度不均,可见出血.肿瘤下部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区,未见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平扫及增强3期CT值分别为37 HU,动脉期47 HU,静脉期63 HU,延迟期87 HU,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邻近肝组织明显受压.
作者:梁小红;黄晓宇;张巧莹;周俊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3台MRI设备的层间射频信号干扰情况进行检测,以加深对层间射频信号干扰现象的认识.方法 通过3台MRI设备(设备1:GE 1.5T HDi,装机时间:2012年;设备2:GE 3.0T HD,装机时间:2006年;设备3:GE3.0T 750W,装机时间:2016年)采用轴位T1WI序列扫描ACR模体,记录层间距为5.0、1.0、0.5和0 mm时的SNR,绘制SNR变化百分比与层间距百分比的函数图.处置标准:当层间距从5 mm减小到0时,由层间射频信号干扰作用所导致的SNR的下降不超过20%.结果 当层间距由5 mm减小到0时,设备1的SNR下降幅度为18.16%,设备2的SNR下降幅度为23.57%,设备3的SNR下降幅度为10.75 %;设备1和设备3的层间射频信号干扰检测结果达到处置标准,设备2(使用时间超过10年)的检测结果未达标.结论 3台MRI设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层间射频信号干扰现象,其中使用时间久的设备检测结果不达标.层间射频信号干扰检测应该在临床质量控制工作中受到重视.
作者:尹红霞;刘雅文;杨娉娉;张艺;朱建明;杨正汉;王振常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不同参数设置对肝脏低剂量增强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需要接受肝脏增强CT检查的患者40例,分别行上腹部平扫和3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延迟期采用低剂量扫描,管电压80 kV,管电流150 mAs.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反投射(FBP)重建和IMR技术重建,IMR采用不同参数,以获得不同水平(Level 1~3)的常规和软组织重建图像,分别记为R1、R2、R3亚组和S1、S2、S3亚组.对各组图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并比较,主观评价包括低对比分辨率(LCD)、图像失真(ID)和诊断信心(DC)评分,客观评价包括肝脏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不同参数组图像的LCD、ID和D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参数组图像间噪声、SNR及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除S1与R2亚组、S2与R3亚组3项指标(P均>0.05)外,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全迭代重建IMR技术可提高肝脏低剂量增强CT扫描的图像质量,推荐参数为软组织重建、Level 1或常规重建、Level 2.
作者:樊荣荣;施晓雷;张天然;钱懿;陈如谭;范丽;萧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患者女,49岁,以“间断右下肢肿胀10余年,突发呼吸困难1周”入院.超声心动图:右心增大,主肺动脉及其分支内径轻度增宽,右肺动脉起始部腔内可见附加弱回声,无彩色血流显示(图1),主肺动脉及左肺动脉起始部可见极少量血流,肺动脉频谱呈高压改变;三尖瓣探及轻度反流,反流峰速约3.7 m/s,间接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70 mmHg;下腔静脉内径增宽,随呼吸运动无变化;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16 mm,组织多普勒三尖瓣环收缩期速度10 cm/s,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43%;提示:右肺动脉内附加弱回声,中度肺高压.右下肢深静脉超声显示右侧小腿肌间静脉内径增宽,腔内充填弱回声,可零星显示彩色血流,反复屈趾试验后无改善;提示右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图2).肺动脉造影示肺动脉栓塞(图3).行肺动脉栓子取出术,术中见栓子为暗红色陈旧性血栓,与超声描述相符.
作者:梁彗莉;陈昕;杨茹;杨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一体化PET/MR探讨脑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和葡萄糖代谢的空间相关性.方法 对9名健康人行一体化PET/MR脑成像,获得同步的静息态MR脑功能成像(fMRI)和PET图像.分析静息态脑默认网络脑区连接与葡萄糖摄取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基于静息态fMRI的脑默认网络与PET图像高代谢区域有很好的空间分布相似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右侧后扣带区域内脑功能连接值与相对葡萄糖摄取(rGU)值的相关性显著(rs =0.833,P<0.001).结论 一体化PET/MR可为研究脑默认网络的神经生理机制提供新的手段.
作者:王静娟;崔碧霄;杨宏伟;马杰;梁志刚;卢洁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