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伽玛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Meta分析

李学文;孙正良;刘利民;范明明;王波

关键词:肝癌, 伽玛刀, TACE, Meta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伽玛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 )与单纯TACE治疗肝癌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由两名评价者纳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伽玛刀联合TACE治疗肝癌与单纯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在RevMan5.1软件中统计分析相应指标。结果:纳入8项独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685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伽玛刀联合TACE组的1、2年生存率与单纯TACE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伽玛刀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替吉奥与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单用或联合替吉奥与沙利度胺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 HCC)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HCC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TACE联合替吉奥与沙利度胺口服,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7.5%,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治疗组疾病控制率92.5%,对照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治疗组1年生存率80.0%,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治疗组2年生存率42.5%,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恶心呕吐、便秘和骨髓抑制,为I、II级,对症治疗可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替吉奥与沙利度胺联合TACE术对中晚期HCC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呈;陈昌南;林云笑;苏铭俊;李志建;潘岐作;梁炳钊;陈婵娟;容庭杰;谢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在喉癌和下咽癌间质组织中表达及功能

    目的:通过研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 SPARC)在喉癌及下咽癌的蛋白表达与相关功能,探讨SPARC对头颈鳞癌发展所起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PARC在51例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外源性SPARC对体外细胞系生长及迁移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PARC在46.3%(19/41)喉癌及60.0%(6/10)下咽癌的间质组织表达下调,外源性SPARC抑制头颈鳞癌细胞株的增殖及迁移。结论:肿瘤间质SPARC表达下调促进了喉癌及下咽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甘兆泉;何倩;姚晨;苏纪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上调miR-200 a表达对人肝癌细胞MHCC97中边缘群细胞干细胞特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转染miR-200a mimics对人肝癌细胞系MHCC97中边缘群细胞( SP)干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技术从MHCC97细胞中分离出SP细胞。转染组为应用脂质体介导转染miR-200a mimics的SP细胞,对照组为未接受转染的SP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两组SP细胞miR-200a的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裸鼠成瘤实验检测细胞体外成瘤能力。结果:转染miR-200a mimics可明显上调SP细胞miR

    作者:周衍亮;党军强;任涛;胡昭华;朱政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支气管袖状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66例

    目的:总结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66例中心型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1987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中心型肺癌66例,其中TNM分期Ib 期18例( T2 N0 M0),Ⅱb 期33例( T3 N0 M0),Ⅲa 期13例( T2 N1 M0),IIIb 期2例( T2 N2 M0)。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51例,肺动脉和支气管双袖状肺叶切除15例。结果:手术死亡率1.5%(1/66)。术后并发肺不张4.5%(3/66)、脓胸1.5%(1/66)。术后随访1~60个月,1年生存率83.2%,3年生存率52.3%。结论:支气管或肺动脉袖状切除能提高中心型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并可大限度保护肺功能,保证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刘高利;殷桂林;朱水波;王荣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MM患者79例,均给予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AD方案治疗。结果:第1疗程后79例患者中CR为12.66%(10/79),总有效率为77.22%(61/79);3疗程后79例患者中CR为40.51%(32/79),总有效率为83.54%(66/79)。44例大于等于60岁患者中,CR为40.91%(18/44),总有效率为84.09%(37/44)。35例小于60岁患者中CR为40%(14/35),总有效率为85.71%(30/35),两组患者经统计学检验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0.05)。38例IgG型患者中CR为44.74%(17/38),总有效率为92.11%(35/38)。23例IgA型患者中CR为39.13%(9/23),总有效率为82.61%(19/23)。8例轻链型患者中CR为37.50%(3/8),总有效率为75.00%(6/8)。10例不分泌型患者中CR为30.00%(3/10),总有效率为70%(7/10);各组患者经统计学检验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AD化疗方案治疗MM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高,对不同分型及年龄组患者疗效均显著,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和推广。

    作者:王芳侠;李月;曹星梅;张王刚;古流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慢病毒载体介导RNA结合蛋白QKI-5过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RNA结合蛋白Quaking-5(QKI-5)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方法检测不同前列腺癌细胞株( PC3、LNCaP、DU145)及正常人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中QKI -5的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感染并构建稳定过表达QKI-5的PC3细胞,噻唑蓝比色法( 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周期。结果:3株前列腺癌细胞中QKI-5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其中PC3细胞表达水平低,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稳定转染QKI-5的PC3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FCM检测发现稳定转染QKI-5的PC3细胞同对照组比较出现了明显的G1期阻滞( P<0.05)。结论:RNA结合蛋白QKI-5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慢病毒介导的QKI-5基因能够抑制PC3细胞的增殖。

    作者:赵易;赵庆丽;马骥;蔡黔;张更;袁建林;卢兹凡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2009-2012年哈尔滨市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2009-2012年哈尔滨市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效果。方法:分析2009-2012年在哈尔滨市40~69岁常住人口中,搜集和整理高危人群内镜筛查资料,探讨哈尔滨上消化道癌症早诊早治的防治效果。结果:2009-2012年总共筛查高危人群4004人。共检测出14个病例患者,三年的早诊率分别为40%、50%和66.67%。在上消化道癌筛查的三个部位中,共检测出食管病变5例、贲门病变4例和胃部病变5例。高危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高,检出率也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在哈尔滨市进行上消化道癌内镜检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目的,对于提高筛查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以及减少患者的医疗成本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惠昕;宋冰冰;陈王洋;杨凤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不同CT征象对胸腺瘤与常见纵隔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不同CT征象对胸腺瘤与常见纵隔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及穿刺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90例纵隔肿瘤患者,其中非侵袭性胸腺瘤30例,侵袭性胸腺瘤28例,纵隔恶性肿瘤32例。所有肿瘤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利用MSCT的动态增强及MPR成像,分析三种类型纵隔肿瘤的CT图像特征,比较三种肿瘤基本特点的差异性。结果:经过MSCT的动态增强技术及MPR技术成像分析,非侵袭性胸腺瘤患者CT成像的形态规则28例,欠规则2例,边缘光滑27例,欠光滑3例,毛糙0例,密度均匀27例,欠均匀3例,与侵袭性胸腺瘤和纵隔恶性肿瘤CT成像的形态是否规则、边缘是否光滑、密度是否均匀的差异性比较明显,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非侵袭性胸腺瘤患者CT成像的MCI形态凸出型27例,平坦型3例,灌注型0例,周围脏器间隙清晰29例,部分层面清晰1例,间隙不清晰0例,周围组织分界清晰30例,分界不清0例,与侵袭性胸腺瘤和纵隔恶性肿瘤CT成像的MCI形态类型、周围脏器间隙是否清晰以及周围组织分界是否清晰差异性显著,两两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 P<0.05)。经过MSCT的动态增强技术及MPR技术分析,非侵袭性胸腺瘤患者CT成像经过强化,强度变化不明显24例,轻度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0例,伴有胸腔积液1例,无胸腔积液29例,纵隔、腋窝与颈部基本无患者具有肿大淋巴结,与侵袭性胸腺瘤和纵隔恶性肿瘤CT成像的强化特点、是否伴有胸腔积液、有无肿大淋巴结等差异性显著,两两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 P<0.05)。结论:利用MSCT动态增强技术和MPR技术,能够明显区分非侵袭性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与纵隔恶性肿瘤,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区分三种类型肿瘤的鉴别方法。

    作者:管文举;袁雁雯;刘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伽玛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伽玛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 )与单纯TACE治疗肝癌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由两名评价者纳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伽玛刀联合TACE治疗肝癌与单纯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在RevMan5.1软件中统计分析相应指标。结果:纳入8项独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685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伽玛刀联合TACE组的1、2年生存率与单纯TACE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伽玛刀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

    作者:李学文;孙正良;刘利民;范明明;王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宫颈癌不同分期方式的优劣势及其对后续治疗的指导价值

    目前很多妇科肿瘤,比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均采用手术病理分期,然而宫颈癌仍沿用国际妇产科联盟(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它可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但不足之处是对宫旁浸润、盆壁侵犯等判断缺乏客观性,且未考虑到淋巴结因素,易导致分期不足或过度分期,从而引起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对其预后也有一定的影响。影像学分期可提高宫颈癌 FIGO 分期的准确率及可信度,而手术病理分期更准确评价淋巴结状态,现就对宫颈癌不同分期方式的优劣势做一综述。

    作者:孙瑞瑞;胡尔西旦·尼牙孜;赵化荣;张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交界性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具有核异型性、核分裂象,但无间质浸润。手术切除是治疗交界性卵巢肿瘤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且诊断常发生在术中,缺乏确切的术前诊断标准,而且多数患者都要求保留生育能力,因此交界性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保守性治疗、术后化疗、术后生育功能都存在着争议。本文对近年来卵巢交界性肿瘤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陈慧;王晶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四肢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保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2014年我院共34例四肢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滑膜肉瘤11例,横纹肌肉瘤7例,脂肪肉瘤6例,腱鞘巨细胞瘤3例,平滑肌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1例,恶性肉芽肿1例。其中18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6例行根除性切除术,5例行微波灭活瘤体切除术,3例行瘤段切除、离体灭活再植术,2例行局部切除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术中给予皮瓣修复术。根据肿瘤性质和全身情况在术后给予放疗或化疗治疗。结果:全部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5±14.6)个月,其中3例患者复发,2例患者死亡。患肢功能良好。结论:对于四肢的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及时给予扩大切除,微波灭活等合适的保肢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肢体功能恢复。

    作者:韩康;赵廷宝;卞娜;蔡成魁;胡薇;杨彤涛;周勇;张明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甲胎蛋白与自噬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甲胎蛋白( AFP)作为临床诊断肝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抑制免疫、促进细胞生长、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自噬是一种维持细胞生存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有着密切联系,对肝癌既有抑制又有促进作用。PI3K/AKT作为两者共有的信号通路,它们是否有着相互关系来促进肝癌的发展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伟;戴朝六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EGFR 外显子19缺失突变在肺腺癌、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EGFR 19缺失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为NSCLC TKI个体化靶向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腔外科2010年9月至2013年11月手术切除经ARMS法检测为19-Del的NSCLC标本125例。免疫组化检测EGFR 19-Del表达,半定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19-Del阳性着色呈棕黄色或深黄色颗粒样,主要定位在细胞膜上。鳞癌和腺癌相比,19-Del的表达强度无统计学差异( P=0.480)。19-Del在肺腺癌病理分级、TNM分期、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以及肿瘤位置间表达差异显著(P值均<0.05),而在鳞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另外,19-Del表达在性别、年龄、吸烟史组中差异性不显著(P值均>0.05)。19-Del的阳性程度与ARMS法RT-PCR中Ct值之间有较强负相关性( P=0.000,rs =-0.662)。结论:19-Del表达强度与NSCLC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等相关,提示19-Del很可能具有促进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GFR 19缺失突变结果与ARMS法一致性较好,方法可行。

    作者:庞赛楠;张志培;李维妙;孙盈;王磊;闫小龙;赵洋;李小飞;周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ADx-ARMS方法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标本癌细胞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应用ADx-ARMS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标本癌细胞基因突变应用于指导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s)治疗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方法:ADx-ARMS检测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标本EGFR基因第19、20和21外显子突变与KRAS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统计分析胸水标本与前期检测过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EGFR、KRAS突变率差异。结果:24例胸水标本中,EGFR突变与KRAS突变分别为14例(58.3%)和1例(4.2%)。前期检测过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GFR和KRAS突变率分别为47.6%和4.5%。EGFR和KRAS突变率在胸水标本与前期肺癌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作者:赵士伟;楚慧丽;徐小博;毕经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MicroRNAs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乳腺癌干细胞(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是导致乳腺癌发生、转移、耐药、复发等的重要原因。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非编码小分子RNA,可通过与靶标基因的3'-非翻译区(3'-UTR)的完全或不完全配对,抑制靶标基因的翻译或降解靶标基因,从而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miRNAs在BCSCs中的异常表达可调控 BCSCs的自我更新、抗凋亡、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等生物学行为,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复发、转移。以miRNAs为研究靶点,为乳腺癌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文就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作者:潘虹;邹剑铭;张英;林洪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早期应用双磷酸盐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磷酸盐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作用。方法:研究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将骨密度T-Score≤-2.5作为双磷酸盐应用指征,在确诊骨转移之前即开始应用双磷酸盐定义为早期应用。按是否早期应用双磷酸盐,将68例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分为两组,早期应用双磷酸盐者34例为治疗组,未早期应用者3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骨转移发生率及确诊时间。结果:治疗组骨转移发生率47.06%(16/34),对照组82.35%(2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位骨转移发生时间较对照组延迟87天(218天 vs 13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早期应用双磷酸盐治疗经选择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减少骨转移发生率,并推迟骨转移发生时间。

    作者:杜宝昌;刘军;王帅兵;齐秀恒;邹庆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ix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血清中Six1的水平,分析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75例、乳腺不典型增生3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2例、乳腺纤维瘤28例及正常人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Six1的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ix1水平明显高于乳腺不典型增生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乳腺纤维瘤组及正常人群组( F=23.57,P<0.01)。乳腺癌患者中Six1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无关( P>0.05),而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及脉管浸润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Six1与乳腺癌发生及侵袭转移相关,可为乳腺癌提供潜在的诊治靶点。

    作者:马小斌;宋雅璠;陈洪志;惠文涛;林帅;代志军;康华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乏氧诱导因子的转化医学研究进展

    乏氧诱导因子( HIFs)是机体器官组织中氧分压改变后发生一系列自适应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在血管异常增生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乏氧可显著增加肿瘤侵袭性和对放化疗的抗拒性,是肿瘤治疗的一大难题。深入开展肿瘤乏氧分子影像、乏氧相关基因表达谱的转化医学研究,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的计划制定和预后评价是肿瘤治疗发展的方向。本文拟对上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探讨其进一步成为转化医学研究和潜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作者:张天;董隽;碧秀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腹腔内巨大肿瘤摘除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腹腔内巨大肿瘤摘除手术中的麻醉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腹腔内巨大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麻醉组患者40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是腰硬联合麻醉;全麻组患者40例,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麻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与麻醉前和硬膜外组患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全麻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麻醉成功比例、手术出血量、仰卧位低血压发生比例、心衰发生比例、肺水肿发生比例、手术输液量、水电解质紊乱、心电图异常发生比例等对比硬膜外组患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死亡病例,成功治愈出院。结论:对于腹腔巨大肿瘤患者适宜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减少对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影响,减少麻醉合并症的发生、缩短麻醉操作和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更好的维持水电解质水平。

    作者:李剑;罗杨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