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赵久达;姬发祥
目的:系统评价依托泊苷联合洛铂(EL)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Web of Knowledg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 及 WanFang Data 关于 EL 方案与 EP 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CT)。依据 Cochrane Handbook 5.0.1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 RCT 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 RevMan 5.2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 RCT 研究,共计401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在疗效方面,EL 方案与 EP 方案相比,两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R =1.08,95%CI(0.53~2.21),P =0.82]。在安全性方面,EL 方案与 EP 方案相比,Ⅲ-Ⅳ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 =0.34,95%CI(0.20~0.58),P <0.0001]。而在Ⅲ-Ⅳ度白细胞减少[OR =0.77,95%CI(0.37~1.63),P =0.50],Ⅲ-Ⅳ度血小板减少[OR =2.81,95%CI(0.74~10.68),P =0.13],Ⅲ-Ⅳ度贫血[OR =0.47,95%CI(0.08~2.67),P =0.40]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L 方案在疗效方面与 EP 方案大致相当,EL 方案消化道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李旭;李楠;廖子君;李钟瑞;赵新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 FoxM1(fork head box M1)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qRT -PCR)及免疫组化检测80例结直肠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 FoxM1的水平,分析 FoxM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 FoxM1的相对表达量为1.326±0.018,高于癌旁结直肠组织的 FoxM1水平0.612±0.036(P <0.05)。免疫组化示结直肠癌组织中 FoxM1表达水平(70.0%,56/80)明显高于癌旁结直肠组织(12.5%,10/80)(P <0.05),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Dukes 分级、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均有关(P <0.05)。FoxM1表达阴性者的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表达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结论:FoxM1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对预测 CRC 患者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赟;聂少麟;胡英斌;蒋嘉睿;白飞;王心见;刘景诗;周菊梅;刘苏来;向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风险密切相关的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 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 PCR 研究1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UDH 40例、ADH 63例、DCIS 37例)的ERα第1、3、4、5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55.0%(22/40)UDH 出现 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11.1%(7/63) ADH 出现 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43.2%(16/37)DCIS 出现 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三者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是动态变化的,也许其并非是所有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始动因素,但这个过程对于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改变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毛晓韵;范垂锋;金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 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Ⅱ mRNA binding pro-tein 3,IMP3/IGF2BP3)在宫颈鳞癌实验动物模型(U14荷瘤小鼠)肿瘤组织放化疗前后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 U14细胞接种于昆明小鼠腹腔,形成腹水瘤模型,再抽取腹水,调整细胞数后,接种于昆明小鼠皮下,建立U14荷瘤小鼠实体瘤模型40例。根据成瘤后处理方式不同,将小鼠分为四组:对照组、化疗组、放疗组和放化疗组,测量不同组别小鼠肿瘤体积变化、抑瘤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组小鼠子宫颈鳞癌组织中 IM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化疗组、放疗组、放化疗组肿瘤体积呈下降趋势,且放化疗后下降明显(P <0.05),抑瘤率逐渐递增(P <0.05);IMP3蛋白在以上各组的平均相对灰度值分别为4.516±0.706、2.787±0.646、2.455±0.663、1.109±0.086,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并且单纯放疗或化疗高于联合放化疗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MP3在小鼠子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放化疗处理可降低其表达,下降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治疗效果。
作者:聂佳;刘钧;章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 XAV939对肝癌细胞增殖及糖酵解过程的影响。方法:MTT 方法检测不同浓度 XAV939对肝癌细胞 Bel -7402、HCCLM3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XAV939对肝癌 Bel -7402、HCCLM3细胞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和其下游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糖酵解过程中关键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运用 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MTT 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 XAV939能够不同程度的抑制 Bel -7402、HCCLM3细胞增殖能力,XAV939对两种细胞的抑制率接近50%时,浓度分别为:30μmol/L、20μmol/L。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XAV939可以显著抑制 Wnt/β-catenin 及其下游基因 c -myc、Cyclin D1的表达,有效抑制β-catenin 信号通路活性;同时,XAV939可以通过抑制 HK -2、LDHA 而非 Glut -1的蛋白表达水平来抑制肝癌细胞的糖酵解过程。结论:XAV939在体外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及其依赖性细胞增殖和糖酵解过程。
作者:郑昆明;吴刚;秦晓明;王雅玮;夏书官;孟祥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手术是胃癌的根治方法,然而西医对于胃癌术前一般状况较差患者,术后放化疗毒副反应等治疗手段局限,副作用多,费用高。而吾师运用中药序贯治疗胃癌手术患者,术前提高体质,促进术后快速恢复,术后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经验丰富。
作者:成汇;朱永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细胞自噬是一种进化上的保守过程,可降解胞质成分从而促进细胞存活和组织平衡,它的激活与生物学功能受到多种自噬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的调节。其中表观遗传修饰广泛参与细胞自噬过程,调节细胞凋亡和自噬,成为癌症的另一种标志,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深入了解自噬的表观遗传修饰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本文将近期相关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谢金芳;张泽兵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指标异常与一般临床病理特征、转移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对128例 NSCLC 患者进行凝血指标测定,采用 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 t 检验,凝血指标与生存期关系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各凝血指标与 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相关性。腺癌组 APTT 值明显低于鳞癌组,D -D 水平明显高于鳞癌组,PT、FIB、PLT 水平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有转移组 D -D 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组,APTT、PT、FIB、PLT 水平与有无转移无相关性。血小板水平与生存期呈负相关(r =-0.3739,t =3.56,P <0.01)。结论:NSCLC 患者普遍存在凝血指标异常,可能与病理类型及转移有关,凝血异常可影响患者的生存期。深入研究凝血异常状态,有利于估计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雪菲;张帅;于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检测 B 细胞淋巴瘤-6(B cell lymphoma 6,BCL6)与 Lewis y 抗原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以及正常卵巢组织中 BCL6与 Lewis y 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以及二者相关性。结果:BCL6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瘤以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之间均有明显的差异(P 均<0.05)。Lewis y 抗原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瘤及正常卵巢组织(P 均<0.05)。随着卵巢肿瘤恶性程度的逐步增高,BCL6和 Lewis y 的表达明显增高,且二者存在正相关性(r =0.359,P =0.023)。BCL6的表达随着 FIGO 分期增加而逐渐增加(P <0.05)。BCL6为影响卵巢癌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随着卵巢肿瘤恶性程度的逐步增高,BCL6蛋白和 Lewis y 的表达明显增高,且二者存在正相关性。BCL6的表达与临床期别、淋巴结转移、分化等相关,并可以用于患者的预后监测。
作者:冯慧琳;谭明子;朱连成;刘娟娟;王慧敏;李潇;刘大我;郝莹莹;高健;林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 Lewis y 抗原和整合素α5、β1、αv、β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Lewis y 抗原和整合素α5、β1、αv、β3在92例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癌耐药组中的 Lewis y 及整合素α5、β1、αv、β3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敏感组,且整合素α5、β1、αv、β3的表达与 Lewis y 存在正相关;逻辑回归单元分析发现FIGO 晚期、淋巴结转移、残余病灶>1cm 和 Lewis y、整合素α5、β1、αv、β3的高表达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相关,逻辑回归多元分析发现 FIGO 晚期和 Lewis y、整合素α5和β1的高表达是与耐药相关性强的独立因子;Cox生存分析发现 Lewis y 及整合素β1的高表达提示更短的总体生存时间(OS)和无瘤生存时间(PFS)。结论:Lewis y 抗原及整合素α5、β1、αv、β3可以用于卵巢癌化疗耐药的预测,Lewis y 和整合素β1的阳性高表达提示着患者更差的预后,其中 Lewis y 的效能强。
作者:朱连成;高健;张丹晔;胡珍华;庄慧宇;严丽梅;谭明子;刘娟娟;林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 RASSF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模式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并分析89例非小细胞肺癌样本中 RASSF4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41.57%(37/89)出现 RASSF4的表达下调,并且其异常表达与患者的高 TNM 分期(P=0.005)、淋巴结转移(P =0.024)及患者不良预后(P =0.018)相关。在肺癌细胞系中,我们在部分细胞系(57.14%,4/7)中发现了 RASSF4的异常表达。结论:RASSF4蛋白的弱表达可能是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者:刘洋;韩勇;董千泽;王恩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影响脑膜转移癌(LM)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78例 L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治疗及随访的数据,并分析影响总生存期的因素。应用 Cox 风险模型检验性别、年龄、KPS 评分、确诊时间、脑转移、其他器官转移、近期疗效、系统治疗、鞘内化疗、全脑化疗和脑脊液(CSF)细胞检测结果与患者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2天;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确诊时间、KPS 评分、全身系统治疗、近期疗效、脑脊液中癌细胞变化与患者总生存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KPS 评分、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年龄、KPS 评分、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刘洋;尤振宇;苏晓辉;刘渤娜;刘学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不关肋间的改良关胸方法和传统关胸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施行开胸手术的患者81例,术后由同一名主治医师关胸,采用不关肋间的改良关胸方法闭合胸腔39例(试验组),传统关胸方法闭合胸腔42例(对照组),两组术后早期胸部镇痛用硬膜外阻滞,应用自控止痛泵的方法。记录两组关胸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72小时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切口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关肋间的改良关胸方法关胸所用时间(16.6±1.42)min 显著短于传统关胸组(18.1±1.56)min(P <0.0001);术后24小时、72小时以及术后1个月的 VAS 评分(5.77±1.34、3.54±0.85、3.08±0.75)均显著小于传统关胸组(6.33±1.07、4.10±0.82、3.84±0.95)(P <0.05);两组术后胸腔引流量[(166.67±62.17)ml vs (174.76±76.07)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4.90±1.85)天 vs (5.17±1.56)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39,15.4% vs 7/42,16.7%)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关肋间的改良关胸方法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减少关胸时间,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作者:马敏杰;胡文滕;蔡谦谦;蔺瑞江;韩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旋转调强放疗(RapidArc)和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 -CRT)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接受术后放疗的110例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其中 IMRT 组58例, RapidArc 组10例,3D -CRT 组42例,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IMRT 组和 RapidArc 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3D -CRT 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05),但三组1、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 >0.05);RapidArc 组与 IMRT 组的不良反应及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其术后辅助放疗,采用 RapidArc、IMRT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3D -CRT;RapidArc 和IMRT 在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蒋军;李莉;曾晓红;梁少强;何翰;周菲菲;黄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缺失基因1(DBC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121例、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40例和良性囊腺瘤组织5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进行放疗、化疗等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DBC1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DBC1的阳性表达在卵巢癌组织中明显高于交界性囊腺瘤和良性囊腺瘤(P =0.001,P =0.000),其表达水平与 FIGO 分期、分化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P =0.033,P =0.022,P=0.037)。结论:DBC1在卵巢癌中可作为肿瘤促进因子发挥作用,并且与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作者:林丽;吴洪英;孙春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化疗耐药的胃癌疗效及临床特点。方法:报道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化疗耐药的2例胃癌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影像学变化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第一例患者服药后的总生存期又延长了7个月。第二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达6个月,仍在继续服药中。两例患者治疗后病灶均出现液化,影像学上表现为 CT 值下降。治疗期间均出现手足综合征和腹泻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化疗耐药的胃癌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阿帕替尼的疗效与手足综合征和腹泻的不良反应等可能有相关性。分子靶向药物的疗效评价标准不能仅局限于 RECIST,需要进一步完善。
作者:杜娟;刘宝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钙离子通道1.7亚型(Nav 1.7)与 L -型钙离子通道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检测60例宫颈癌组织、10例经放化疗前后的宫颈癌组织、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 Nav 1.7与 L -型钙离子通道的表达。结果:Nav 1.7在宫颈癌中平均值为1.6403,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1)。Nav 1.7 mRNA 在高分化癌、中分化癌及低分化癌中的表达分别为0.9601、0.9918及1.9014,低分化组 Nav 1.7 mRNA 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av 1.7 mRNA 在宫颈癌Ⅰ-Ⅱ期的表达为0.9867,在宫颈癌Ⅲ-Ⅳ期中的表达为1.89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av 1.7 mRNA 在放化疗前的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为1.4010与放化疗后的0.300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1)。L -型钙离子通道α1 C 亚单位 mRNA(L -Ca2+α1 C 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与宫颈癌组织中的灰度值的平均值为0.0914及0.3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 -Ca2+α1 C mRNA 在高分化癌、中分化癌及低分化癌中的表达分别为0.2912、0.3043及0.4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 -Ca2+α1 C mRNA 在宫颈癌Ⅰ-Ⅱ期中的表达为0.4754,在宫颈癌Ⅲ-Ⅳ期中的表达为0.8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L -Ca2+α1 C mRNA 在放化疗前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为0.5316与放化疗后的0.1024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Nav 1.7与 L -型钙离子通道在宫颈癌中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不良预后有关。放化疗可降低 Nav 1.7与 L -型钙离子通道基因的表达,与疗效相关。
作者:李慧;王路芳;吴爱娣;季鑫;武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 mTOR 抑制剂雷帕霉素对 SGC -7901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并探讨其与传统化疗药物的联合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胃癌 SGC -7901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试验,用不同浓度的 mTOR 抑制剂雷帕霉素以及长春新碱分别作用于胃癌 SGC -7901细胞24、48、72小时,用 MTT 法检测雷帕霉素单独以及联合化疗药物对其生长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mTOR 抑制剂雷帕霉素、长春新碱单独以及联合应用对胃癌 SGC -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TT 法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单独能够显著抑制胃癌SGC -7901细胞的增殖,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呈现时间-剂量效应关系;与化疗药物长春新碱联合应用其抑制效应明显增强。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雷帕霉素、长春新碱单独作用胃癌细胞将细胞周期主要阻滞在 G0/G1期,而联合给药时 G0/G1期比例增加。结论:mTOR 抑制剂雷帕霉素能够显著抑制胃癌 SGC -7901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在 G0/G1期相关;并且雷帕霉素可提高传统化疗药物长春新碱对胃癌细胞的敏感性。
作者:王广胜;朱晨宇;杨振华;刘超;朱耀明;商远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在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肿瘤信号研究中发现,cGMP 依赖性蛋白激酶(cG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PKG)介导的抗肿瘤信号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异常激活的 cGMP/PKG 信号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分化、凋亡,抑制其增殖、伪足形成以及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因此,PKG 具有成为治疗肿瘤的信号靶点潜能。本文就 cGMP/PKG 信号抗结直肠癌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靶向 cGMP/PKG信号治疗结直肠癌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金旭;杨为民;杨之斌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 FGFR4基因多态性与 Luminal 型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apshot)SNP 分型技术,检测415例 Luminal 型乳腺癌患者2个 FGFR4基因多态位点。分析这些多态位点与 Luminal 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415例 Luminal 型乳腺癌中,FGFR4基因 rs1966265多态频率分布:纯合野生 AA 型为23.4%、杂合 GA 型为53.7%、纯合突变 GG型为22.9%;rs351855多态频率分布:纯合野生 GG 型为28.2%、杂合 GA 型为53.7%、纯合突变 AA 型为18.1%。两个多态位点与 Luminal 型乳腺癌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 >0.05)。结论:FGFR4基因 rs1966265和 rs351855位点多态性与 Luminal 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关联。
作者:谢静静;刘晶;孙姗姗;魏巍;庞达;姜永冬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