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内型纤维瘤病1例

孙伟明;赵兴家;郑义;宣建新

关键词:纤维瘤,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患者男,58岁,发现腹部肿块3天;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40℃,伴咽部疼痛,全身酸痛,右上腹剑突下疼痛,无放散,无腹胀,无恶心、呕吐,1天前排黑便1次.肿瘤指标均呈阴性.彩超:上腹正中腹腔内肝左叶前方见约57 mm×32 mm等回声,界清,可见完整包膜回声,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考虑腹腔内实性占位.CT:剑突下胃体前方见长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约53 mm×38 mm×63 mm,与前腹壁分界不清,后方与胃体前壁分界清晰,其内密度不均,增强后不均匀持续强化,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分别为38 HU、52 HU、72 HU(图1A~1C);考虑腹腔占位性病变,纤维瘤可能大.行腹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剑突下腹膜前间隙内,约60 mm× 50 mm×40 mm,质硬,包膜完整,胃前壁未见异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超高分辨力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三维重建技术测量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卵巢体积

    目的 探讨超高分辨力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三维成像技术测量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卵巢体积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11只C.B17/SCID纯系雌性小鼠,应用超高分辨力小动物专用超声影像系统及45 MHz探头,以三维成像体积测量技术测量SCID小鼠卵巢的体积,将所得卵巢体积与二维成像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应用超高分辨力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获得了清晰的SCID小鼠卵巢的二维平面及三维立体图像.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测量的SCID小鼠卵巢体积分别为(5.26±0.51)mm3和(5.47±0.58)mm3(P>0.05),二者呈高度正相关(r=0.84,P<0.05).结论 超高分辨力小动物三维超声成像体积测量技术无创,操作简便,能够精确测量小鼠卵巢体积,可作为在体研究卵巢癌小动物模型的重要实验工具.

    作者:许晴;魏华;李华;薛奋勤;薛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憩室腺癌CT表现1例

    患者男,65岁,上腹隐痛不适伴间断黑便20天.查体:一般情况可,贫血貌,上中腹部压痛,未触及肿块,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WBC 8.7×109/L,Hb 8.8 g/L,大便隐血(++).腹部CT: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与胰头间见约3.9 cm×3.7 cm×3.6 cm憩室,周围间隙不清;局部肠壁明显环形增厚达约1.2 cm,内壁较规整,腔内见气液平面(图1A);增强后腔壁中等均匀强化,外壁明显线样强化,邻近肠系膜上血管被包绕(图1B).嘱患者口服2%泛影葡胺后行腹部CT平扫,见憩室腔内对比剂充盈,憩室颈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下段内侧(图1C).

    作者:刘国红;高飞;李明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胎儿卵巢囊肿扭转1例

    孕妇,31岁,妊娠36周,孕2产1;孕40余天时曾因阴道少量出血而接受肌注黄体酮保胎治疗,孕24周时接受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未见明显异常,本次接受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胎儿枕右前位;双顶径8.7 cm,头围31.6 cm,腹围30.4 cm,股骨长度6.7 cm;羊水指数25.3 cm;心率144次/分;胎儿左下腹可见3.9 cm×4.1 cm×3.4 cm囊实性包块,其内可见分隔,透声差,实性部分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

    作者:刘淑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女性中肾管残件肿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52岁,停经7月余、阴道流血17天.经阴道超声:子宫常大,形态规则,轮廓清楚,肌壁回声均匀,内膜线清、居中,厚约4 mm;左附件区见60 mm×44 mm混合回声包块(图1A),边界清,有完整包膜,壁厚约4 mm,内以液性为主,见形态不规则实质稍强回声区,数条细分隔及斑点状细小回声悬浮,周边见少许卵巢组织,右侧附件区未见明显肿块;盆腔未见明显积液;经腹CDFI:左附件混合性回声包块稍强回声区内及周边见点条状血流信号(图1B).提示:左附件区混合性回声包块,性质待定,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血HCG、性激素、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CA153、SF、AFP)、胸片均未见异常.

    作者:黄向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滑膜肉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

    目的 探讨滑膜肉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26例滑膜肉瘤中,17例发生于中青年,二维超声显示均未累及关节腔,表现为弱回声团块,其中20例内部回声不均匀,19例伴液化,7例伴钙化;血流分级:0级5例,Ⅰ级1例,Ⅱ级7例,Ⅲ级13例.15例位于关节旁,与11例非关节旁病灶在深度、大径、边界、形态、血流信号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例病变体积较大,与6例体积较小者在病变位置、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滑膜肉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唐远姣;冷钱英;Parajuly Shyam Sundar;邱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肝性脑病的MR研究进展

    肝性脑病(HE)是继发于严重肝功能障碍和(或)门体分流的神经精神综合征;神经毒性化合物在脑组织中积聚,协同损害大脑功能.神经影像学,特别是功能MRI,不再局限于检测大脑解剖结构,而广泛研究HE患者脑组织功能活动的改变,用于观察HE发病机制、诊断及评价疗效.本文就HE发病机制及MR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史勇跃;崔进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技术在糖尿病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主要的且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如何早期诊断及治疗DN已成为临床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主要超声技术在DN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赵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产前超声心动图表现1例

    孕妇28岁,孕1产0,孕27周,于我院接受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规筛查.超声:胎儿心脏位置正常,心尖指向左前方,心房正位,心室右襻,房室连接一致,十字交叉存在;各心腔内径正常,室间隔上段中断约4.7 mm(图1A),主动脉右移骑跨于中断室间隔断端,右心室心肌肥厚约5.2 mm;卵圆孔直径约4.4 mm,左心房内见卵圆瓣回声;肺动脉瓣短小、增厚,回声增强,可见心动周期全期裂隙,裂隙直径约2.1~2.9 mm,瓣膜僵硬、无明显启闭感;主、肺动脉起源正常,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呈瘤状扩张,主肺动脉内径8.1 mm,左、右肺动脉内径分别为6.0 mm、5.9 mm(图1B),未见动脉导管回声.

    作者:缪伟;马海峰;高文娟;黄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皮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

    目的 探讨经皮CEUS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79例乳腺癌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行前肖淋巴结经皮CEUS,采用目测法分析造影模式,利用时间-强度曲线获得相关参数,并将CEUS结果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9例中,32例存在前哨淋巴结转移(转移组),47例无转移(无转移组).转移组前哨淋巴结增强模式以不均匀增强为主,无转移组以均匀增强为主(P<0.001);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灌注强度差、达峰强度及达峰平均强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及上升斜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皮CEUS对预测乳腺癌SLN转移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蕾;杨力;李建国;程琳;谢菲;张冬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T分析肠梗阻腹腔积液

    目的 探讨CT发现腹腔积液对于诊断不同阶段肠梗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4例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按肠壁缺血程度对129例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进行分组:A组(MIO,无肠缺血),B组(SIO早期,有肠缺血),C组(SIO晚期,有肠坏死或穿孔),统计各组腹腔积液检出率、位置、量及CT值差异.结果 A、B、C组CT腹腔积液检出率分别为51.16%(22/43)、87.10%(27/31)和85.45%(47/55),总体差异、A组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周及肠间隙腹腔积液检出率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周腹腔积液检出率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肠间隙腹腔积液检出率A组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处腹腔积液检出率及脾周、结肠旁沟、盆腔腹腔积液检出率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积液量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积液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积液是肠梗阻常见征象.CT是否检出腹腔积液及积液量不是评估肠梗阻肠壁血运状况的独立指标.

    作者:洪居陆;唐秉航;李慧;张丽萍;张雪林;高明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声动力学治疗对MDA-MB-231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血卟啉单甲醚和声诺维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加入HMME和SonoVue后用超声进行辐照.分3组:对照组,不接受治疗;辐照组1:输出声强0.3 W/cm2,辐照时间60s;辐照组2:输出声强0.6 W/cm2,辐照时间30s.采用MTS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平板克隆方法观察细胞形成克隆的能力,并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对照组的生长曲线陡直,而辐照组的曲线平缓.接种2周后对照组出现肉眼可见的细胞克隆,而辐照组未出现.结晶紫染色后观察,辐照组仅可见由少许细胞聚集成的细胞团.接种后24 h、48 h观察,对照组、辐照组1、辐照组2穿越小室的细胞数分别为42.00±13.52、3.52±1.26、2.75±0.96(P<0.05)及104.25±12.61、36.25±3.40、28.75±4.99(P<0.05).对照组穿越小室的细胞数显著高于辐照组(P<0.05).结论 超声辐照联合HMME及SonoVue能有效抑制MB-231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形成克隆的能力,并显著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吴欢;许晓琳;智慧;阮镜良;杨海云;肖晓云;罗葆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肺功能正常吸烟者CT肺实质灌注成像对照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肺功能正常吸烟者CT肺实质灌注图像的差异.方法 对63例COPD患者及20名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对照组)行肺CTPI,将COPD患者分为轻度亚组(16例)、中度亚组(18例)、重度亚组(11例)和极重度亚组(18例),在肺叶水平计算灌注缺损区与正常区CT值比值(RHU),比较各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量及各肺叶RHU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BMI与重度、极重度COPD亚组比较,对照组吸烟量与极重度COPD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2、0.007).同组各肺叶RH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右肺下叶RHU与重度、极重度COPD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2),其他各肺叶RHU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与各COPD亚组R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度与重度、与极重度COPD亚组,中度与极重度COPD亚组R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01、0.003).结论 RHU可区分COPD和肺功能正常吸烟者,有可能成为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管宇;夏艺;范丽;刘士远;于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利尿肾动态显像评价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目的 应用利尿肾动态显像评价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的疗效,分析与术后患肾功能改善可能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单侧UpJO接受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的患者42例.全部患者均于手术前后行利尿肾动态检查,且对侧肾功能正常.以注射显像剂后2~3 min时的患肾摄取率作为其相对肾功能(RRF).根据肾图曲线对速尿的反应(RFS)情况,将引流梗阻性质分为机械性梗阻和非机械性梗阻.观察术后患肾功能改善与引流改善状况;分析术后患肾功能改善与术后引流改善、术前患肾功能以及术前梗阻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患肾RRF为(40.40±13.45)%,术后为(44.26±13.35)%,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术后患肾功能改善组、无变化组与恶化组的引流改善率分别为53.33%(8/15)、56.00%(14/25)和50.00%(1/2),术后患肾功能改善与引流改善无明显相关性(P=0.21).术后患肾功能改善与术前患肾功能及梗阻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0.40、0.60).结论 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可提高UPJO患肾功能,并改善部分患肾引流状况,且术后患肾功能改善不依赖于引流改善;但术前患肾功能及梗阻类型尚无法用于术后患肾功能改善的预测.

    作者:刘萌;付占立;邸丽娟;张建华;范岩;张旭初;王荣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膜后非典型类癌1例

    患者男,69岁,左侧腰腹部疼痛7天,为持续性钝痛,较剧烈.查体:左侧腰背部压痛,未扪及明显肿物.实验室检查:神经元烯醇化酶22.31 ng/ml.CT:肾下极下方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约5.0 cm×4.5 cm,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可见点状及细线状钙化,增强后病变不均匀强化,与小肠、腹主动脉下段及髂动脉分界不清(图1),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大.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主动脉下段球型扩张,累及双侧髂总动脉开口,与周围肠管、组织粘连,判断为炎性腹主动脉瘤;切开病灶,见炎性增厚动脉壁以及泥沙样附壁血栓.术后病理:(腹主动脉壁)送检纤维组织内可见肿瘤浸润,肿瘤细胞呈巢状及腺样分布.免疫组化:CK(+),EMA(-),Vim(-),CD56(+),CgA(-),Syn(+),Ki-67(+),CD34(-).病理诊断符合非典型类癌.

    作者:张淼;洪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体素的静息态fMRI观察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全脑度中心度改变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度中心度(DC)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功能网络局部DC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28例RRMS患者(RRMS组)与28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静息态fMRI(R-fMRI)扫描及扩展残疾量表(EDSS)、进步式听觉累加测试(PASAT)和修正的疲劳影响尺度(MFIS)评分,在Matlab平台上采用基于体素的DC(阈值为0.25)方法分析R fMRI数据;采用t检验比较组内、组间参数,对RRMS组差异脑区的DC值分别与临床参数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RMS组双侧楔前叶、双侧颞下回、双侧内侧前额叶、左侧额上回、小脑前叶DC值明显增高,双侧前扣带回、双侧顶下小叶、双侧楔叶、双侧尾状核DC值显著减低(P<0.05,Al-phaSim校正);右侧顶下小叶DC值与PASAT评分呈负相关(r=-0.443,P=0.018),与MFIS评分呈正相关(r=0.557,P=0.002).结论 RRMS患者存在DC异常改变,且右侧顶下小叶DC值与认知功能下降及易感疲劳相关,表明DC改变是导致临床症状的可能机制.

    作者:吴麟;周福庆;张悦;官华芳;况红妹;龚洪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锰离子增强MRI在动物嗅觉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二价锰离子(Mn2+)具有顺磁性,可作为钙离子类似物利用细胞膜钙通道进入神经细胞内,并可通过轴突、跨突触运输;由于能缩短T1,Mn2+沉积在组织中,使之在MR T1WI中呈高信号.锰增强MRI(MEMRl)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神经系统的活体动物研究中.本文针对MEMRI在动物嗅觉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功能磁共振观察反应抑制功能老化

    目的 应用fMRI探讨反应抑制功能老化的神经功能特点.方法 对正常青年组及老年组(各25名)行停止信号任务fMRI扫描,使用SPM 8软件处理数据,以组间差异脑激活区作为反应抑制功能老化相关脑区,对各区信号强度与行为学数据[停止信号反应时间(SSRT)]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MRI脑激活区(P<0.01,FDR校正)在青年组激活以额、顶叶为主,老年组激活区左侧化分布略明显;老年组较青年组在双侧前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右侧顶下小叶及尾状核头、前扣带回有强激活区.相关性分析显示,青年组右侧前额中回与SSRT呈正相关,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中/下回与SSRT呈负相关;老年组前扣带回、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中/下回与SSRT均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人反应抑制功能老化,依赖更多脑区进行功能代偿,主要依赖左侧额中/下回进行补充代偿和前扣带回进行重建代偿.

    作者:孙洪赞;郑东明;王晓明;卢再鸣;郭启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应用四维CT灌注技术分析肝切除术后大鼠残肝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 应用四维CT灌注(4D-CTP)技术研究不同比例肝切除(PH)术后大鼠残肝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人假手术(sham)组及50%、60%、70%、80% PH组,每组24只,余24只做补充实验.术后1h、1、3和7天,sham组和手术组各取6只大鼠行4D-CTP检查,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之后取肝脏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共21只大鼠符合小肝综合征(SFSS)表现,70% PH组1只,80% PH组20只.各PH组PVP、TLP均于术后1h达峰值,术后1天下降,术后3、7天趋于稳定;50%、60% PH组HAP、HPI术后1h、1天降低,3天和7天略增高;70%、80% PH组HAP术后1h高,术后1、3、7天逐渐下降,HPI于术后1h显著降低,术后1天进一步轻度降低,术后3、7天稍增高.术后1h,80% pH组PVP、TLP高于50%、60% PH组和sham组(P均<0.05),HPI低于sham组(P<0.05);术后1天,80% PH组PVP、TLP高于sham组(P均<0.05),HPI低于sham组(P<0.05);术后3、7天各组PVP、TLP、HPI、H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4D-CTP技术可定量分析大鼠PH术后残肝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效区分肝动脉、门静脉血流灌注异常.

    作者:谢佩怡;全力;任杰;张英才;姜楠;张建生;孟晓春;朱康顺;单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T能谱成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病变情况将79例接受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且经病理证实的SPN患者分为恶性组(54例)、炎性组(14例)及结核组(11例);分别测量增强早期及晚期病灶的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采用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比较各能谱参数间的差异.结果 两期扫描中,3组之间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均为炎性组大、结核组小,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能谱成像有助于定性诊断SPN.

    作者:林吉征;张亮;邹婧;杨蕾;王松松;王军伟;张传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内型纤维瘤病1例

    患者男,58岁,发现腹部肿块3天;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40℃,伴咽部疼痛,全身酸痛,右上腹剑突下疼痛,无放散,无腹胀,无恶心、呕吐,1天前排黑便1次.肿瘤指标均呈阴性.彩超:上腹正中腹腔内肝左叶前方见约57 mm×32 mm等回声,界清,可见完整包膜回声,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考虑腹腔内实性占位.CT:剑突下胃体前方见长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约53 mm×38 mm×63 mm,与前腹壁分界不清,后方与胃体前壁分界清晰,其内密度不均,增强后不均匀持续强化,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分别为38 HU、52 HU、72 HU(图1A~1C);考虑腹腔占位性病变,纤维瘤可能大.行腹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剑突下腹膜前间隙内,约60 mm× 50 mm×40 mm,质硬,包膜完整,胃前壁未见异常.

    作者:孙伟明;赵兴家;郑义;宣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