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2011第二次报告)

中国社工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血管专业委员会;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中国分会;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

关键词:中国, 血管病变, 检测技术, 应用指南, Detection, vascular disease, 血管性疾病, 人口老龄化, 生活水平, 社会经济, 人类健康, 国内外, 医学, 问题, 威胁, 进程
摘要:1 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血管性疾病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相关文献
  • 奈必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奈必洛尔是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具有很高的β1/β2选择性.奈必洛尔不仅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及预后,还可刺激一氧化氮生成,产生血管扩张作用,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临床试验证实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无论其射血分数如何)有效的β受体阻滞剂.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地位.

    作者:谢琳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及治疗

    近年来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状动脉瘘的金标准,冠状动脉瘘经导管封堵术和外科手术闭合治疗均安全、有效.

    作者:张存新;李孝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2011第二次报告)

    1 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血管性疾病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作者:中国社工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血管专业委员会;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中国分会;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雷诺嗪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雷诺嗪是一个新型的心血管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同其抑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中的晚期钠离子流有关.雷诺嗪能有效抑制晚钠内流,进而缓解心肌缺血,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和遏止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临床研究表明雷诺嗪可提高运动耐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硝酸甘油用量.雷诺嗪尚有抗心律失常和改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国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带瓣膜支架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瓣膜疾病是一种越来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带瓣膜支架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有着其它方式不能替代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医学工作者的重视而逐渐应用于临床.虽然目前该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带瓣膜支架技术会在心血管瓣膜治疗领域拓展出一片广阔的天地.现就该技术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玉玺;白元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希氏-浦肯野系统和室性心律失常

    近期研究提示希氏-浦肯野系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作为左室的特殊传导组织,希氏-浦肯野系统的解剖与电生理特点,使其在正常或病理情况下易于参与折返型心律失常形成.目前资料提示浦肯野系统病变是短联律间期室性早搏相关心律失常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原因.随着对希氏-浦肯野系统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认识,导管消融可作为此类心律失常的治疗途径.

    作者:周旭;杨新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心脏自主神经重构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后心脏不同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去迷走神经支配、去交感神经支配以及交感神经过度再生.这种心脏自主神经的不均一重构加重了心肌梗死后心肌的电生理异质性,导致了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增加.多种针对自主神经重构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及治疗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毛俊;刘兴鹏;Sunny PO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特性和调节

    心肌成纤维细胞在心脏中是数量大的细胞,它们通过维持细胞外基质平衡在受损或衰竭心脏中纤维化心肌重塑发挥重要作用.它既调节正常的心脏功能,也参与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的不良心肌重塑.综述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特性,包括起源、机械电特性、细胞外基质代谢中的作用,以及正常和病理状态下心肌成纤维细胞对环境刺激的功能反应和分泌生物活性因子的能力,并总结以心肌成纤维细胞为靶细胞调节心肌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作者:郝嘉;游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及治疗策略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率高、生存率低,合理的治疗策略选择非常重要,早期的危险分层则是治疗策略选择的关键环节.现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价的现状进行回顾,并就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做一综述.

    作者:栾飒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深入开展,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受到更多关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选择性的不同,直接参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展.通过对于血管紧张素受体的选择性阻断,可延缓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程度,对预防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成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载脂蛋白AV与血脂代谢研究新进展

    新发现的载脂蛋白AV参与血脂代谢,尤其是在三酰甘油分解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载脂蛋白AV通过减少脂蛋白的生成率、增强脂蛋白脂酶对三酰甘油的水解,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介导的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颗粒清除作用来调节血脂代谢.载脂蛋白AV的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胡璐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微小核糖核酸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微小核糖核酸是一类参与生长发育、肿瘤发生、器官形成等生物学过程的重要调控因子.近期研究发现,微小核糖核酸与缺血性心脏病有重要关联,调节缺血或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心律失常发生、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新生血管形成以及心肌再生,影响心脏的机械重构、电重构及血管重构.以上发现使得微小核糖核酸有望成为缺血性心脏病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赵良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011年ACCF/AHA/HRS心房颤动治疗更新解读

    2011年ACCF/AHA临床指南工作组根据近年临床试验的结果对目前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指南提出重点更新建议,主要有:(1)心室率控制策略的新认识:严格还是宽松;(2)房颤抗栓的新方案和新药物(达必加群);(3)决奈达隆用于房颤转复、维持窦性心律以及对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新观点.作者根据对相关临床资料的回顾提出了对指南更新要点的思考和认识.

    作者:谭琛;崔俊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心脏不同部位起搏的临床研究进展

    永久性心脏起搏已成为症状性心动过缓、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基于大程度恢复心脏正常激动和传导顺序的原则,生理性起搏成为近年来心脏起搏研究的热点.关于起搏部位的研究也有很多新的进展,现综合近年来心脏起搏部位临床研究的结果,对心脏不同部位起搏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国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治疗进展

    器质性心脏病瘢痕相关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发生主要是折返机制,目前多采用心脏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对耐受性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激动标测消融,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窦性心律下基质标测、电压图判断室速的解剖基质,结合起搏标测和拖带标测技术识别室速的折返环,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治疗;近年来不断积累有关临床循证证据、适应证进一步拓展、新的标测消融和辅助技术临床上应用,取得了新的进展.

    作者:刘启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心肾综合征的临床挑战

    近年来心肾疾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病两者有共同的发病因素、互为危险因素.心肾综合征(CRS)是指心脏或肾脏功能不全时相互影响、相互加重导致心肾功能急剧恶化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尽管目前在CRS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CR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有的一些治疗效果不理想,尚未形成共识.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CRS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确定靶向治疗策略,从而阻断心-肾恶性循环.

    作者:吴光哲;王岩;贾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心肌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及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在哺乳动物心肌组织中高度表达,参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末期,对动作电位时程和形态有重要影响.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在维持心脏正常功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现就心肌组织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及与心房颤动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李涛;谭晓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肌钙蛋白T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后的临床综合征,心室重塑是心衰进展的重要机制.心肌细胞的丢失和室壁纤维化促进心室重塑.肌钙蛋白T是心肌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大部分心衰患者血浆中可检测到肌钙蛋白T,提示心衰进展中持续存在慢性心肌损伤.研究表明心衰患者肌钙蛋白T浓度与心衰严重程度及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性密切相关,可较准确地提供患者预后信息.肌钙蛋白T可作为预后的一项重要生化标志物.现就肌钙蛋白T对心衰的预后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曾爱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相互作用的争议及评价

    目前共识建议指出对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以降低胃肠道出血风险.但近有研究表明,联用氯吡格雷质子泵抑制剂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高于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者.现就质子泵抑制剂和氯吡格雷相互作用的争议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激素在心血管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基因和非基因作用,影响心肌收缩力、心率、舒张功能和全身血管阻力.即使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亦可引起心房颤动甚至造成血流动力学的崩溃.本文综述现阶段甲状腺功能亢进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发现.

    作者:王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主管: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