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贝复济辅助微晶磨面治疗痤疮瘢痕疗效观察

李云霞;袁敬东;胡琼华;林涛

关键词:贝复济, 辅助, 微晶磨面, 治疗不当, 痤疮瘢痕,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炎症性皮肤病, 现报道如下, 皮肤瘢痕, 皮脂腺, 演变, 损害, 容貌, 青年, 脓肿, 囊肿, 男女, 面部, 毛囊, 结节
摘要: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好发于面部,多见于青年男女.在其发展过程中可演变为炎性丘疹、结节、脓肿及囊肿,治疗不当可形成瘢痕,损害患者的容貌.自2002年3月~2005年1月,笔者采用微晶磨面加贝复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痤疮引起的皮肤瘢痕168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颌后切口入路治疗髁突骨折

    目的:探讨髁突中、低位骨折开放复位手术入路.方法:采用颌后切口入路解剖复位、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结果:本组21例(23侧)经5~52个月随访,并发症发病率低,切口瘢痕不明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颌后切口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切口.

    作者:李东润;姜虎泉;李克义;牛怀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美容医学知名专家--系列报道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异丙酚麻醉下无痛共振脂肪抽吸

    目的:探讨无痛下高效快速的脂肪抽吸技术.方法:从2001年5月开始引进瑞士VAUS0N共振脂肪抽吸系统,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对680例患者行不同部位的脂肪抽吸.结果:共振吸脂量大,吸脂部位平整,手术时间短,平均45min,患者术后即可清醒,恢复快.经6个月的随访,638例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无痛脂肪抽吸技术是安全高效、创伤小、恢复快的脂肪抽吸新技术.

    作者:周茂华;姚飞;王吉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应用双侧舌形皮瓣即刻修复头皮缺损

    目的:为头皮肿瘤、瘢痕等切除后形成的近似圆形的头皮缺损,寻求一种较简便安全、损伤小、无秃发的即刻修复方法.方法:在直径4~6cm的头皮缺损区周围,选择、设计双侧反向舌形皮瓣,剥离后将皮瓣旋转移位修复创面,供区拉拢缝合.自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共修复21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有一侧皮瓣尖端表皮坏死,其余伤口均Ⅰ期愈合.其中19例获随访1~6年,局部病变无复发,修复区平整,头发生长良好,瘢痕不显露.结论:双侧舌形皮瓣即刻修复中等大小的头皮缺损,可充分利用邻近的头皮组织,具有设计灵活,操作简单,创伤相对较小,术后不遗留秃发,瘢痕不显露等优点.但缺损直径大于6cm或形状不规则者不宜应用.

    作者:高凤山;董继英;李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体会

    先天性上睑下垂依据患者提上睑肌的肌力或上睑遮盖角膜程度分轻、中、重三度.本组病人均为重度上睑下垂,我们采用单一重睑切口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54例,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石桂梅;许宏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太田痣180例

    自1999年6月~2003年9月,笔者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太田痣18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军;蒋婷;任军;蒋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隆乳术简易负压吸引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目前隆乳术后负压引流装置主要有:一次性负压引流器、一次性负压引流球等,但体积较大携带不便,价格也相对较贵,影响临床的使用率,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自行研制了一种携带方便、材料易得、价格便宜的负压引流器,经35例(70侧)乳房硅胶假体乳晕切口胸大肌下隆乳术后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钟盛全;虞守辉;颜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早期注气扩张法在颈部软组织扩张术中的应用

    颈部软组织扩张术,常用于修复颌面等邻近部位的瘢痕或组织缺损.通常采用早期注液的方法,使扩张器充分舒展.但该方法易导致扩张器下滑、卷曲、移位,影响扩张效果.我们应用早期注气扩张这种改良方法治疗患者9例,避免了上述弊端,效果满意.

    作者:胡太平;徐和平;李志刚;苏晓利;张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茶多酚单体和黄芩苷对紫外线辐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活性成分茶多酚单体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黄芩苷对紫外线辐射损伤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增殖活性及产生IL-6、TNF-α的影响,探讨其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0mJ/cm2、60mJ/cm2、90mJ/cm2剂量UVB照射体外培养的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以中药单体EGCG和黄芩苷进行干预处理,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受损程度,以甲唑盐比色试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TNF-α、IL-6分泌量.结果:UVB照射引起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受损,其损伤程度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增殖活性下降28%-44%,其下降程度与照射剂量成正相关(P<0.05),UVB照射后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加入中药单体处理后细胞活性有不同程度恢复(4%~22%),IL-6、TNF-α分泌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GCG、黄芩苷具有光保护性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分泌可能是其减轻紫外线辐射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明亚玲;骆丹;徐晶;吉玺;朱洁;林向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环钻切除加湿润法在治疗头面部点圆状皮肤病变中的研究应用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头面部点圆状皮肤病变的方法.方法:将环钻套置于病变周边,垂直切透皮肤全层,将病变提起,在真皮下剪除病变组织、压迫止血后,创面涂满湿润烧伤膏,不缝合及包扎,依靠创缘的自然收缩愈合.结果:患者1100例,共计皮损3 000个.病变直径为2~5mm的1 700个皮损创面,术后7天全部愈合;直径为6~10mm的800个皮损,术后15天愈合730个(占91.3%),其余20天后愈合;直径为11~1 5mm的皮损500个,术后3周愈合380个(占76.0%),其余术后5周愈合.结论:环钻切除加湿润法治疗头面部直径在10mm以下的点圆状皮肤病变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轻微、并发症少、经济安全、效果良好的新方法,尤其适合于治疗眉、眼睑、内外眦、口唇、鼻翼、鼻唇沟等部位的皮肤病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龙文;张其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临床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人体内构建软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第二代人肋软骨细胞,以细胞浓度50×106/ml与30%Pluronic-F127混匀,注入人耳后皮下或耳屏部位,3~6个月后在二期手术时部分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电镜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新生软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在3~6个月的随访中,观察到注射于耳后皮下的患者皮下有明显隆起,组织学检测显示有软骨陷窝和同源软骨细胞现象为成熟软骨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有特异性的Ⅱ型胶原分泌.结论:采用体外培养的第二代人肋软骨细胞和Pluronic在人体内可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证实了组织工程技术在人体内构建软骨组织的可行性.

    作者:张艳;柴岗;刘伟;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贝复济辅助微晶磨面治疗痤疮瘢痕疗效观察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好发于面部,多见于青年男女.在其发展过程中可演变为炎性丘疹、结节、脓肿及囊肿,治疗不当可形成瘢痕,损害患者的容貌.自2002年3月~2005年1月,笔者采用微晶磨面加贝复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痤疮引起的皮肤瘢痕168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云霞;袁敬东;胡琼华;林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改良埋藏缝线法重睑成形术1225例

    目的:探索一种既能使埋藏缝线法重睑成形术疗效持久,又尽可能简化手术操作的术式.方法:采用改良埋藏缝线法实施重睑成形术1 225例.结果:术后随访2~14年,一次手术达到满意1 204例(98%).结论:此手术方法能使手术后重睑接近自然重睑的形态.

    作者:关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度先天性鼻上唇正中裂伴副鼻畸形修复一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0岁.自出生后即发现鼻畸形,因家庭条件所限,一直未治,家族中无遗传病史.专科检查:头部发育正常,双眶距略宽,鼻背宽大,鼻下部正中可见一纵行凹陷,致使鼻头缺如,双鼻孔分开约2cm(图1,见中插9).鼻背正中处可见一直径为3mm、深约1cm的圆形凹陷,内有黑色毛发,同鼻腔不交通.呼吸通畅,X线片示各鼻窦发育良好.人中沟较宽,约15mm,唇珠正中凹陷,深约2mm.入院后诊断:先天性鼻上唇正中裂伴副鼻畸形.

    作者:李琳;赵辑;孟祥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临床体会

    皮肤光化性老化表现为皱纹、淡黄或黄色的皮肤变色、毛细血管扩张、高色素和低色素斑以及日光性和皮脂溢出性角化病[1].笔者应用强脉冲光子技术治疗285例不同类型的面部光老化患者,临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正鹏;程燎原;严爱群;杨一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液供应与病理性瘢痕发生的关系

    在分析病理性瘢痕发生机制的诸多因素中,血管因素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是由于瘢痕组织血管生成过多、血供丰富支撑了瘢痕的过度增生,还是瘢痕组织中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诱发了病理性瘢痕的发展?

    作者:李荟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撕脱头皮的处理及再利用

    头皮撕脱伤临床上较为常见,撕脱头皮可根据与头部是否相连分为全部撕脱与部分撕脱.笔者自1994~2004年利用撕脱头皮进行创面修复37例.报道如下.

    作者:翟晓梅;刘林嶓;秦垦;王喜梅;张建文;陈旻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豚鼠激素依赖性皮炎模型的建立及皮肤变化动态观察

    目的:建立豚鼠激素依赖性皮炎模型并对该组豚鼠的皮肤病理变化进行动态观察,以期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将80只豚鼠按弱、中、强及超强度激素随机分为4组,按时间梯度外用激素,观察停药后皮肤的外观及病理改变.结果:使用强效或超强效激素15天后停药,局部皮肤出现红斑;用药10天后,外用任何强度的激素都可能使皮肤萎缩.用药1个月未见明显毛细血管扩张及色素沉着.结论:对于激素依赖性皮炎的预防,连续使用同一种强效激素不应该超过15天.

    作者:潘炜华;温海;刘晓刚;李玉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侧枝发芽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发芽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探讨端侧吻合后神经侧支发芽再生的机制.方法:SD大鼠共32只,建立胫腓神经端侧吻合模型,随机分为1周、2周、4周和8周组,切取吻合近端和远端神经纵切片标本,进行神经生长因子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进行反应强度的半定量分析.结果:端侧吻合后近端神经NGF表达未见显著增强,而在远端的表达则显著增强.结论:端侧吻合远侧端NGF在神经侧支发芽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旭东;蒙喜永;季正伦;何清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皮肤光老化、活性氧簇与抗氧化剂

    皮肤长期反复暴露于日光紫外线(UV)下可导致皮肤光老化.近年来研究表明活性氧簇(ROS)在UV致皮肤光老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UV可在皮肤中诱生高浓度ROS,这些具有一个或多个未配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如不能被皮肤抗氧化系统及时清除则会和皮肤中的核酸、脂质、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并影响相关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和基因表达,导致皮肤光老化发生,使用抗氧化剂清除ROS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光老化防治策略.

    作者:杨斌;郝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