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18F-FDG PET/CT显像原发灶代谢体积与转移的关系

陈博;解敬慧;冯洪波;张延军

关键词:肺肿瘤, 18F氟脱氧葡萄糖,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代谢体积, 肿瘤转移
摘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18F-FDG PET/CT显像原发灶代谢体积(MTV)与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接受PET/CT全身扫描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38例NSCLC患者,其中腺癌(腺癌组)92例、鳞癌(腺癌组)46例.分析两组间MTV的差异性,MTV与分化程度、年龄、病灶大小、密度及T分期等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鳞癌组MTV明显高于腺癌组(F=28.390,P<0.001),整体(r=0.785、0.577)、鳞癌组(r=0.791、0.509)及腺癌组(r=0.720、0.439)MTV均与病灶大小、T分期呈正相关(P均<0.01),与年龄、病灶密度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整体及腺癌组MTV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631、-0,751,P均<0.01),鳞癌组MTV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r=-0.35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MTV纳入回归方程(OR=1.096,P<0.001);腺癌组与鳞癌组中,应用MTV评估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850 (P<0.001),阈值分别为2.49 cm3、18.49 cm3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13%(41/46)、78.26%(36/46)和81.25%(26/32)、78.57%(11/14).结论 NSCLC的18 F-FDG PET/CT显像原发灶MTV是转移独立的影响因子,MTV越高提示发生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消融治疗腹膜后淋巴结1例

    患者男,64岁,于2010年2月接受肝癌及胆囊切除术,术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2010年9月MR复查提示肝右叶前段局部异常信号灶,不除外复发或转移病灶.为巩固疗效患者曾分别于2010年7月及2010年11月在本院院先后2次接受超声引导下肝癌微波消融及经皮门静脉灌注化疗术.

    作者:孙厚坦;赵威武;陈朝旻;滕红;徐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食管小细胞癌1例

    患者女,82岁.以“进行性吞咽困难1月余”为主诉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食管镜检查:食管距门齿25~29 cm处左前壁黏膜不规则隆起,表面糜烂.食管造影:食管中段局部管腔稍僵硬,黏膜中断、破坏.CT平扫:食管中段管壁略增厚,未见异常淋巴结和转移灶.PET/CT..全身未见明显恶性肿瘤征象(图1).MRI:食管中段见一异常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可见明显强化;定量功能MR Ktrans伪彩图呈暖色,提示恶性可能性大(图2~5).

    作者:雷静;朱绍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非小细胞肺癌18F-FDG PET/CT显像原发灶代谢体积与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18F-FDG PET/CT显像原发灶代谢体积(MTV)与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接受PET/CT全身扫描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38例NSCLC患者,其中腺癌(腺癌组)92例、鳞癌(腺癌组)46例.分析两组间MTV的差异性,MTV与分化程度、年龄、病灶大小、密度及T分期等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鳞癌组MTV明显高于腺癌组(F=28.390,P<0.001),整体(r=0.785、0.577)、鳞癌组(r=0.791、0.509)及腺癌组(r=0.720、0.439)MTV均与病灶大小、T分期呈正相关(P均<0.01),与年龄、病灶密度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整体及腺癌组MTV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631、-0,751,P均<0.01),鳞癌组MTV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r=-0.35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MTV纳入回归方程(OR=1.096,P<0.001);腺癌组与鳞癌组中,应用MTV评估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850 (P<0.001),阈值分别为2.49 cm3、18.49 cm3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13%(41/46)、78.26%(36/46)和81.25%(26/32)、78.57%(11/14).结论 NSCLC的18 F-FDG PET/CT显像原发灶MTV是转移独立的影响因子,MTV越高提示发生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陈博;解敬慧;冯洪波;张延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跟腱黄色瘤MRI表现2例

    病例1:患者女,22岁,1年前发现左足跟部一核桃大小肿物,逐渐增大,轻压痛.血脂分析:脂蛋白(α)328.6 mg/L.双踝关节MRI:双侧跟腱增粗,T1WI及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其内见散在细条状或斑点状、网状稍高信号,压脂序列显示明显,肿块上下端与正常肌腱分界不清.临床拟诊:双足跟腱黄色瘤.经左侧跟腱局部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跟腱黄色瘤.

    作者:蔡金辉;刘庆余;刘志锋;吴晓枫;吴共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腹癌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晚期上腹部癌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45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晚期上腹部癌痛患者,并随机分为15 ml无水乙醇组(A组)、20 ml无水乙醇组(B组)和25 ml无水乙醇组(C组),每组15例,在CT引导下经前腹壁或背侧入路行经皮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止痛效果分为0~Ⅲ级,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时评价止痛效果.结果 随访观察3个月,1个月、3个月时20 ml和25 ml无水乙醇组有效率显著均高于15 ml无水乙醇组(P均<0.01);而20 ml无水乙醇组与25ml无水乙醇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5ml无水乙醇组术后疼痛的患者数明显高于20 ml组.20 ml无水乙醇组术后1个月的有效率为93.33%(14/15),3个月有效率为73.33%(11/15),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组患者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用20 ml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上腹部癌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成建;王彦华;王松;李子祥;周岩冰;赵清喜;王承恩;解玲玲;刘彤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鼻腔、鼻窦实性肿块的适宜b值

    目的 探讨MR DWI鉴别诊断鼻腔、鼻窦实性肿块的适宜b值.方法 对61例鼻腔、鼻窦肿块患者术前行常规MR及DWI扫描,选取b值为500、1000 s/mm2,测量病变实性部位ROI的ADC值,将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比较良恶性病变ADC值的差异.分别在两种b值下以鼻腔、鼻窦良恶性肿块的ADC值作为临界点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z),确定诊断阈值,评价诊断效能并进行比较.结果 b=500 s/mm2时,21例恶性肿块和40例良性肿块的平均ADC值为(1.07±0.32)×10-3mm2/s、(1.90±0.62)×10-3mm2/s(P<0.001),Az为0.929,以ADC值=1.31×10-3mm2/s作为预测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5.0%,准确率为91.8%.b=1000 s/mm2时,21例恶性肿块和40例良性肿块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6±0.25)×10-3 mm2/s、(1.55±0.41)×10-3 mm2/s(P<0.001),Az为0.963,以ADC值=1.10×10-3 mm2/s作为预测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7.5%,准确率为93.4%.两组b值的Az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500 s/mm2时的图像信噪比明显高于b=1000 s/mm2的信噪比.结论 b=500 s/mm2时在保证更好图像质量的同时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更适宜鼻腔、鼻窦肿块的鉴别诊断.

    作者:王永哲;杨本涛;鲜军舫;李静;王新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经皮纳米刀消融猪肾脏后肾血流灌注的变化

    目的 探讨经皮纳米刀消融实验用小型猪肾脏后肾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 实验用巴马小型猪6头,随机选取每头猪一侧肾脏作为实验组,另一侧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T导向经皮穿刺技术将纳米刀消融探针置入肾实质内预定治疗区域,正常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采用CT灌注成像技术,对实验组行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后,分别于消融术后即刻、2、4、8、16周行双侧肾脏CT灌注成像,分析计算各个时间点肾血流灌注参数,包括肾实质血流量(BF)、血容量(BV)、大增强值(PE)、达峰时间(TTP).对不同时间点两侧肾脏实质灌注参数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6头实验猪均穿刺并消融成功,且在各时间点均成功完成CT灌注成像.消融后即刻实验组BV、BF、PE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TTP值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消融后2、4、8、16周两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皮纳米刀肾脏消融术后,急性期可降低消融区肾脏血流灌注,消融后2周消融区血流灌注即可恢复.纳米刀消融肾脏对肾血流灌注的影响暂时且可逆.

    作者:杜鹏;肖越勇;张欣;张肖;何晓峰;邢宁;李婕;杨杰;王雪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含不同实性成分比例磨玻璃密度病灶肺腺癌侵袭性分析

    目的 探讨含不同实性成分比例磨玻璃密度病灶(GGO)肺腺癌的侵袭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含GGO、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分析病灶薄层CT影像征象,根据肿瘤内实性成分大径与肿瘤大径比值将患者分为GGO为主组即GG组和实性成分为主组即Gc组,比较两组肿瘤CT征象和侵袭性差异.结果 病灶平均直径(2.71±1.08)cm;纯GGO 8例,混杂GGO 51例;43例病灶内见空泡征及含气支气管征(43/51,72.9%),53例病灶边界清晰(53/59,89.83%).GG组19例、Gc组40例.CT征象:两组病灶直径、部位、形状及边界是否清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c组边缘分叶和(或)毛刺比例、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比例均明显高于GG组(P均<0.05).病理结果:Gc组与GG组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C组胸膜侵犯率和病理分期高于GG组(P均<0.05).结论 表现为GGO的肺腺癌随肿瘤实性成分比例增高,出现恶性CT征象比例和肿瘤侵袭性升高.

    作者:齐丽萍;张晓鹏;孙应实;李晓婷;孙宇;唐磊;曹崑;高顺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纤维束骨架的空间统计方法研究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脑白质结构变化

    目的 探讨基于纤维束骨架的空间统计方法研究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变化.方法 采用3.0T MR仪对32例行维持性血透的ESRD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行DTI扫描,应用基于纤维束骨架的空间统计(TBSS)方法分析DTI多参数图,获得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度(MD)、轴向弥散度(AD)及径向弥散度(RD) 有显著差异的脑区.将ESRD患者差异脑区FA值与简易精神状态测试(MMSE)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比较,ESRD患者双侧额叶白质、双侧前辐射冠、胼胝体体部及膝部、左侧颞叶白质及多条联络纤维FA值显著减低;MD值呈广泛且对称性显著升高;右侧上纵束、左侧上辐射冠AD值显著升高,左侧丘脑前辐射AD值显著降低;双侧额叶、胼胝体及双侧上纵束等白质区RD值显著升高(P均<0.05).右侧额叶白质(r=0.404,P=0.022)及左侧上纵束(r=0.475,P=0.006)FA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ESRD患者脑区白质微结构受损,可能导致其认知障碍.

    作者:张瑞杰;王灵通;桑胜鹏;李统;王玮;李新勃;刘锴;孙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配合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降低管电压配合不同对比剂碘流率注射方案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可行性.方法 对10只实验猪分别重复9次CCTA扫描[管电压分别为120 kV(A1)、100 kV(A2)、80 kV(A3),对比剂碘流率分别约为1300 mgI/s(B1)、1000 mgI/s(B2)及750 mgI/s(B3),两两组合成9组方案];对原始图像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及IDose4重建,将A1 B1+ FBP重建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图像的主、客观指标.结果 在相同条件下,IDose4重建较FBP重建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SNR及CNR(P均<0.001).随管电压及碘流率的降低,图像噪声增大,SNR、CNR降低.采用IDose4重建,除A3B1、A3B2、A3B3组噪声仍明显增加外(P均<0.05),其余各组噪声、SNR、CNR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采用FBP重建,A3B1、A3B2、A3 B3组及A2 B3组冠状动脉远段可诊断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均<0.05),而经IDose4重建后,除A3 B3组冠状动脉远段可诊断率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5)外,余各组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采用IDose4重建结合低管电压及低碘流率行CCTA是可行的.

    作者:罗纯;黄美萍;梁长虹;庄建;李景雷;刘再毅;蒋骏;曹希明;李新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评估乳腺癌预后

    目的 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3D-CPA资料,获取并比较预后相关指标不同的肿瘤间3D-CPA参数,包括肿瘤内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血流指数(VFI)差异.结果 直径>2 cm、病理Ⅲ级、伴腋窝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PR)表达阴性肿瘤,其VI值高于直径≤2 cm、病理Ⅱ级、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和PR表达阳性肿瘤(P均<0.05);直径>2 cm、雌激素受体(ER)表达阴性肿瘤FI值高于直径≤2 cm、ER表达阳性肿瘤(P均<0.05);直径>2 cm、病理Ⅲ级、PR表达阴性肿瘤VFI值高于直径≤2 cm、病理Ⅱ级和PR表达阳性肿瘤(P均<0.05);而不同人表皮生长因子-2表达肿瘤间VI、FI和VF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预后相关指标不同的乳腺癌3D-CPA参数存在差异,对预测预后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顾胜利;陈亚青;蒋珺;徐依耑;管雯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99Tcm-MIBI SPECT/CT联合D-二聚体鉴别诊断口腔颌面部病变良恶性

    目的 探讨99Tcm-MIBI SPECT/CT显像联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鉴别诊断口腔颌面部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对57例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部肿块患者行99 Tcm-MIBI SPECT/CT显像并测量血浆D-二聚体,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99Tcm-MIBI SPECT/CT显像与血浆D-二聚体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口腔额面部恶性肿瘤的灵敏度(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99Tcm-MIBISPECT/CT显像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单独及联合诊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灵敏度(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2.73% (16/22)、82.86% (29/35)、78.95% (45/57),68.18%(15/22)、74.29%(26/35)、71.93% (41/57)及95.45%(21/22)、94.29% (33/35)、94.74% (54/57),联合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准确率高于99Tcm-MIBISPECT/CT(P均<0.05),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高于D-二聚体检测(P均<0.05).结论 99Tcm-MIBI SPECT/CT显像与血浆D-二聚体检测联合应用可提高二者单独应用鉴别口腔颌面部病变良恶性的效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郭林;刘玉婷;金刚;尹学权;王瑶;李晨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家系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 1例

    患者男,27岁,主因“阵发性头痛、恶心2年”入院.查体:血压阵发性升高,高可达200 mmHg/130 mmHg.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46 mmol/L,血钾3.42 mnol/L,血降钙素900 pg/ml,血肾上腺素13.444 pmol/ml,去甲肾上腺素73.708 pmol/ml,多巴胺0.065 pmol/ml,血钙及血磷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双叶甲状腺各见一实性结节,边界不清,内可见多发不规则强回声(图1A、1B);双侧肾上腺区肿物(图1C、1D).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肾上腺区可见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病变,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性大.

    作者:黄瑞娜;李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剪切波弹性成像与99Tcm-MIBI SPECT显像对比诊断甲状腺癌

    目的 比较剪切波弹性成像与99Tcm-MIBI SPECT显像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 以118个甲状腺结节作为研究对象,行剪切波弹性成像及99Tcm-MIBI SPECT显像.以病理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对甲状腺癌结节的诊断敏感度(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率的比较.结果 剪切波弹性成像与99TCm-MIBISPECT显像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57% (31/35)和62.86%(22/35)、89.16%(74/83)和65.06%(54/83)、88.98%(105/118)和64.41%(76/118)、77.50%(31/40)和43.14%(22/51) 、94.87% (74/78)和80.60%(5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优于99Tcm-MIBI SPECT显像.

    作者:欧阳向柳;郑立春;刘晓玲;张晓明;张文军;王艳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导管内癌伴微小浸润癌临床、X线与病理表现对照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及乳腺导管内癌伴微小浸润癌(DCIS-MI)的临床、X线及病理表现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及DCIS-MI患者的临床、X线及病理学资料,其中DCIS组93例(96侧),DCIS-MI组40例(40侧).结果 DCIS组49侧(49/96,51.04%)、DCIS-MI组10侧(10/40,25.00%)触诊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组淋巴结转移均为阴性,DCIS-MI组4侧(4/40,10.00%)前哨淋巴结转移,7侧(7/40,17.50%)腋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X线主要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DCIS组单纯钙化比例较高(41/96,42.71%),DCIS-MI组钙化伴局灶性不对称/肿块比例较高(24/40,60.00%);两组钙化形态及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CIS组钙化形态主要呈细小多形性(39/57,68.42%),成簇(25/57,43.86%)及段样(31/57,54.39%)分布,DCIS-MI组钙化形态多呈线样分支状(14/27,51.85%),段样(18/27,66.67%)分布.两组病灶大径、组织学分级、分子亚型及Ki-67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CIS与DCIS-MI临床表现、X线征象及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差异,DCIS-MI更具浸润性癌特征.

    作者:陈卫国;文婵娟;徐维敏;赵亮;周大菊;叶华秀;廖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脑胶质肉瘤伴发脑膜瘤1例

    患者女,48岁,主因“间断性头痛、头晕伴呕吐2年,加重2天”就诊.头痛为双额叶胀痛,劳累时发作、可自行缓解,伴恶心、呕吐.当地医院头颅CT示左侧顶叶、右侧小脑半球占位性病变.后来本院进一步诊治.MRI表现:左侧顶叶见一不规则较长T1、较长T2信号肿块,大小约3.3 cm×2.3 cm,边界欠清,其内见更长T1更长T2囊变区,增强后肿块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未见强化(图1);右侧枕部小脑幕下见一类圆形长T1长T2肿块,大小约4.1 cm×4.2 cm,边界清楚,信号均匀,其内见流空血管影,邻近小脑半球受压,增强后肿块呈均匀明显强化(图2).

    作者:张强;韩月东;蒋健;刘光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双源CT大螺距扫描结合正弦图迭代重建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源CT大螺距扫描结合正弦图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低辐射剂量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96例心脏超声或临床拟诊复杂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48例,2组均行双源CT大螺距并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A组管电压采用80 kV,管电流按体质量分别设置,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B组管电压与A组相同,管电流根据体质量设置为A组的50%,采用SAFIRE.分别测量并记录两组图像中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主肺动脉及左心室的平均CT值及噪声(SD),并计算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由2名影像学医师以5分法主观评价图像质量.记录两组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值,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两组患儿相同层面CT值、SD、SNR及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的主观图像质量中位数评分均为4分(Z=1.02,P=0.31),图像质量评分评价者间一致性极好(Kappa=0.84,P<0.05).A组、B组ED分别为(0.18±0.05)mSv、(0.09±0.03)mSv(P<0.05),B组ED较A组降低约50%.结论 对先心病患儿采用双源CT大螺距扫描联合SAFIRE技术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且可降低扫描剂量.

    作者:赵宏亮;石明国;宦怡;李剑;郑敏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MSCT测量肺癌病灶大小的佳参数

    目的 探讨MSCT反映肺癌病灶大小的佳测量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肺癌患者的胸部MSCT图像,共113个病灶.4名具有3年以上胸部疾病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独立测量每个病灶的大小,其中1名放射科医师独立测量每个病灶3次,3次测量间隔时间至少1周.测量参数包括大长径、宽度、高度、大长径和宽度的乘积、周长、面积以及体积.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一致性相关系数(CCC)评价每一项测量参数的可重复性及可靠性.结果 各测量参数观察者内的ICC和CCC均高于观察者间;周长的观察者内ICC(ICC=0.998,P<0.001)和CCC(CCC=0.998,P<0.001)、观察者间ICC(ICC=0.994,P<0.001)和CCC (CCC=0.988,P<0.001)均高于其他6项测量参数.结论 MSCT测量肺癌大小的佳参数是肿瘤的周长,其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均较高,可为肺癌放化疗后的疗效评价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

    作者:韩瑞;董进;张东友;蒋宇宏;张蔚;龙斌;宋少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99Tcm-MDP SPECT/CT诊断骨骺早闭

    目的 探讨99Tcm-MDP SPECT/CT诊断骨骺早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X线平片随访确诊的骨骺早闭患儿99Tcm-MDP SPECT/CT资料,观察99Tcm-MDP SPECT/CT特征,评价其诊断骨骺早闭准确率.结果 25例骺早闭位于股骨近端1例、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6例、胫骨远端7例.X线平片随访显示25例骺板均全部闭合.CT显示骨骺全部闭合11例,部分早闭6例,不能明确诊断8例;99Tcm-MDP SPECT/CT融合图像显示25例均为骺板全部闭合,患肢骺板软骨处无放射性浓聚或较淡斑片状放射性浓聚,诊断准确率为100% (25/25).结论 99Tcm-MDPSPECT/CT能早期准确显示骨骺早闭部位、程度和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斌青;刘玉珂;郭会利;杨静;张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鞍区同时合并垂体瘤和颅咽管瘤1例

    患者男,49岁,左眼颞侧视力下降半年余.垂体MR平扫示:蝶鞍扩大,鞍内、鞍上分叶状不规则异常信号影,约40.7 mm×18.3 mm×32.4 mm,病变内信号极不均匀,可见多发囊状短T1长T2信号,鞍内囊性病变周围实性成分呈等T1等T2信号,左侧鞍上实性成分呈稍长T1长T2信号(图1),病变边界不清,突入双侧海绵窦,包绕部分颈内动脉,视交叉受压上抬.动态增强后鞍上囊性病变始终呈短T1信号、鞍内囊性病变信号减低、鞍内囊性病变周围实性成分呈轻度延迟强化、左侧鞍上病变呈蜂窝状强化(图2).

    作者:牛蕾;隋庆兰;何兴荣;刘学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