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新;武志新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护理的护理方式和特点.方法:对1500例LC患者,根据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对症性实施术前检查、心理护理、全麻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1500例患者出现腹腔内出血、胆漏、胆总管残留结石共7例,经治疗及护理后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6天.结论:根据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对LC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朱华;王广胜;覃静霞;覃芳;刘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降低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压疮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2009年2月-2009年12月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0年10月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对康复训练过程中的脊髓损伤患者压疮的预防监控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康复训练过程中脊髓损伤患者压疮预防监控及护理干预,提高了护士对压疮管理的风险预测能力,有效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
作者:杨瑞玲;巨洋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压疮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52名不同临床科室各学历护士进行压疮有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压疮知识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尤其压疮护理新进展知识欠缺,部分压疮知识掌握和实际应用存在盲目性.结论:针对临床护士压疮知识贫乏,对相关知识掌握存在偏差的现状,需对临床护士加强压疮相关知识培训与管理,提高对压疮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压疮防治盾量.
作者:陈鹏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研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为IGT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8例IGT患者(病例组)及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测定;同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cy、血脂和糖代谢相关指标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颈总动脉平均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Hcy、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研究表明,病例组患者血策Hcy浓度与颈总动脉IMT呈显著负相关性(r=0.467,P<0.05).结论:IGT患者存在颈动脉硬化,与Hcy水平增高关系密切,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IGT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促进因素.
作者:佟晓敬;张秀香;张学清;刘全良;刘国辉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观察雷尼替丁对胃食造反流病夜间酸反流影响.方法:60例均经内镜证实的胃食道反流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泮托拉唑40mg,早餐前15min口服,睡前加服雷尼替丁15mg;对照30例泮托拉唑40mg,早餐前15 min口服,睡前加服泮托拉唑40mg,观察于治疗后1周夜间疼痛消失情况.结果:治疗组夜间疼痛消失比例为96.7%;对照组夜间疼痛消失比例为70%两组疼痛消失率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81 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胃食道反流病安全、有效的方法,雷尼替丁价格低廉,明显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付同娟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总结128例子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对128例患儿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加强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严格消毒隔离.结果:128例患儿痊愈出院,未发生院内感染及死亡.结论:对手足口病患者早发现,早治疗,精心的护理和落实健康教育,对提高本病的治愈率及防止疾病的蔓延流行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祁莉;周红亚 刊期: 2011年第z5期
过敏反应是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其发生率高、危害性大.为了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用药史,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治疗或抢救.为了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对机体的损害,所以药物过敏反应不容忽视.
作者:金萍 刊期: 2011年第z5期
清晨六点起床,阳光却早已满屋.算算日子,在这里工作也已经两个年头了,又是明媚的一夏.虽然这两年工作比较忙碌,但是总体来说,作为一名护士,背负天使的名义,能够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依旧让我觉得充实而快乐.
作者:朱丽丽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潘泻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应用.方法:将120例行择期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术前口服潘泻叶,第二组术前口服甘霉醇,第三组术前灌肠.观察三组患者术中手术视野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组医生视野满意度、术后消化道反应、腹胀程度的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潘泻叶组及术前灌肠组与甘露醇组比较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术后腹胀发生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潘泻叶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佳用药.
作者:周丽霞;李成恩;耿春红;孙伟;高晓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从给患者讲解糖尿病及冠心病基础知识、发病原因度发病机制、心理教育、饮食、运动及药物等各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有效的使患者对疾病有了更好的了解并且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在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发现,临床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全面,老年患者对新知识不易接受.在健康教育中要反复数次,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盾量.
作者:王军梅;王军爱 刊期: 2011年第z5期
中国的护理行业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护理内容到护理理念,其间各项进步显著,但一个事实始终没变,那就是在护士队伍中,女护士仍然“一统天下”,男护士还是“稀缺资源”[1].多年来,受传统思想影响,多数男性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而不少已就业的男护士因不安心本职工作而转岗,甚至流失.现就男护生心理问题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邱会利;戴爱平;何平波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86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用阿昔洛韦静脉滴注加中药金银花10g、紫草10g、黄连10g、板蓝根10g、甘草6g、生石膏10g.1付/天,水煎分3-4次/天口服,对照组用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每天1次,4天为一疗程,两组均于1疗程后判定疗效,观察两组儿童退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2.09%,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治愈率58.14%,总有效率90.69%;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儿童在退热时间有差异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疗效优于西医.
作者:彭力科 刊期: 2011年第z5期
视可尼喉镜是为了实现气管插管设计的新工具,如图1.使用它,能完成多种常规方法无法实现的插管手术,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使用时是在甲状软骨下寻找光点的方法,很少在日镜下寻找气管入口.鉴于此点,另外此设备较昂贵,很难在基层医院普及,所以,现在介绍一种内制视可尼(非可视)的一种简单方法.
作者:湛勇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女性围绝经期患者心悸、心律不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我院门诊确诊的围绝经期妇女其中主要症状为心悸、心律不齐的患者30例.均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SGB法1次/d,左右交替进行,每10次为1疗程,休息5d,行第2疗程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根据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及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浓度的变化及心悸、心律不齐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血中E2均显著升高(P<0.01),FSH明显下降(P<0.05)围绝经期心悸、心律不齐症状症状改善明显,其总有效率达80%.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围绝经期患者心悸、心律不齐效果确切,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雌激素水平也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作者:王玲玲;徐亚青;马杰;张宝琴;张海泉 刊期: 2011年第z5期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是一种以外周血成熟中性粒细胞增多、肝脾肿大,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升高为特征的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本病较为少见,一部分患者可合并其它血液肿瘤.近我们发现一例CNL并发骨髓瘤(MM)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波;史敏;胡蕊;杨洪乐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痔患者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收集66例老年痔手术患者进行临床综合护理.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均排便顺畅,切口愈合良好,随诊6个月无便秘发生.结论:提前进行综合护理能及时预防老年痔患者术后便秘问题.
作者:杨红娜;聂敏 刊期: 2011年第z5期
术后腹胀是脊柱损伤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它能导致患者腹痛,烦躁,焦虑,食欲下降等,严重者可使膈肌上升,导致呼吸困难;也可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血液回流,诱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可直接影响创伤后的治疗及恢复[1].
作者:周凤曲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8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后疼痛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护理干预,28例脑积水患者术后疼痛得到了明显缓解.结论:术后护理干预是缓解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疼痛的有效措施.
作者:蔡晓红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评价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血小板、稳定粥样斑块、改善心室重构等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每次12.5mg,每天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每次9 g;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24h动态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1.7%和58.3% ;24h动态心电图改善率分刺为83.3%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冠心病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室性早搏.
作者:杨波 刊期: 2011年第z5期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病例选择:本研究初选择了2003年8月1日-2010年8月31日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病人,对456例因胸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女性116例,男性340例;131例有心肌梗死病史,325例有胸痛而被拟诊为心绞痛.
作者:陈翠荣;冀玉鲜 刊期: 2011年第z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