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程早期枕后位分娩结局临床观察

赵玉荣;董文兵

关键词:枕后位, 分娩结局
摘要:目的:探讨产程早期枕后位的分娩结局.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分娩,确诊为枕后位的初产妇为观察组,给予无创干预,选择同期阴道试严枕前位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枕后位组手术助产率、继发性宫缩乏力、产程停滞以及新生儿头皮血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剖宫产率,会阴裂伤,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枕后位在难产中发生率较高,如及早发现,早期合理干预,可使胎头转位成功,阴道分娩率大大提高.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强化音乐干预对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随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同时给予患者康复治疗与心理干预,实验组在基础上给予音乐干预疗法.每次20~30min,Bid,15天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法前后评估.对照组在康复治疗与心理治疗的基础上患者在作业间康复训练时循环播放舒缓的音乐,15天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实验组通过音乐干预后焦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音乐疗法可明显减轻脊髓损伤术后康复期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抗病信心及自律能力,有利于机体早日康复.

    作者:刘晓霞;史达;相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应用保鲜膜在护理中预防交叉感染的体会

    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是否有效,是否能使医院感染率降低,是当前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院内感染发生率的高低已作为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一次性保鲜膜以其透明、薄如蝉翼的特性可为进行预防交叉感染所用,既不影响数值的正常检测又能有效的与患者皮肤隔离,预防交叉感染.使用方便、简单、经济、实用,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王兰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急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急救护士心理状况的原因与应对方式.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调查样本及对照样本进行心理状况评估.结果:调查组与对照组相比,躯体不适、强迫、抑郁、焦虑等因子评分显著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急救护士更易产生心理问题,正确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轻压力,使急救护士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心理健康,保证工作质量.

    作者:秦凤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子宫先天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体会

    目的:探讨B型超声对女性子宫先天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11年9月间我院检出的22例子宫先天发育异常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B超诊断与临床诊断、部分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 6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其中14例的超声结果得到了术后病理诊断的证实.结论:子宫先天发育异常关系到妇女的生育和健康,及早发现子宫先天发育异常可以预防和减少母婴并发症,当临床怀疑子宫先天发育异常者,B超应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杨香慧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新型乳旁加奶器对预防新生儿乳头错觉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新型乳旁加奶器对预防新生儿产生乳头错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1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160例健康产妇及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新生儿用新型乳旁加奶器补奶,对照组新生儿用一次性注射器连接输液软管进行乳旁补奶,观察各组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婴儿发生乳头错觉2例,发生率为2.5%,产后开始泌乳时间平均22.3±7.9h,母乳充盈时间平均37.9±9.6h;对照组发生乳头错觉11例,发生率为13.9%,产后开始泌乳时间平均26.7±8.7h,母乳充盈时间平均41.6±12.3h,P<0.05.结论:新型乳旁加奶器的临床应用可降低婴儿乳头错觉率,缩短产后开始泌乳时间及母乳充盈时间,操作简单、方便、卫生,便于家属掌握,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马志仿;翟丽君;郭亚丽;胡丽丽;孟令花;马永军;毛晓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局部注射治疗慢性前例腺炎68例临床体会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的疗法分别对不同组前列腺炎(CP)患者的治疗对比观察其效果.方法:将135例C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治疗组依药敏选用高敏的半哀期长的针剂进行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同样依药敏选用高敏的不同类的药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0.7与28%.结论:局部注射治疗CP较常规疗法起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

    作者:郭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临床路径在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研究,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荣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宫瘤灵、调免排毒方治疗宫颈高危HPV感染及CIN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应用“宫瘤灵”宫颈局部外敷,配合“调免排毒方”内服,治疗宫颈高危HPV感染及CIN1和阴道镜满意的CIN2,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确诊为宫颈高危HPV感染、CIN1及阴道镜满意的CIN2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子宫颈局部湿敷自制纯中药制剂宫瘤灵,同时口服汤药调免排毒方.对照组采用纯中药制剂派特灵宫颈局部湿敷.结果:研究组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宫瘤灵外用联合调免排毒方内服能有效清除宫颈高危HPV感染,逆转CIN.此方法简便、经济、安全、有效.

    作者:沈业霞;赵松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直接送软管法在肥胖患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研究

    目的:用直接送软管法提高肥胖患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随机将肥胖患儿98例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直接送软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结果:试验组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肥胖患儿采用直接送软管法放置静脉留置针,可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作者:贾虹;王丽梅;常久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慢性创面患者按随机原则分组,30例行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VSD组),30例行传统常规换药(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平均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疼痛和满意度.结果:VSD组平均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疼痛度低于对照组(P<0.01),VSD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创面,加快了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减少了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及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钱晓玲;杨雪梅;房琴;狄天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乳腺癌保乳术中保留与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壁神经与切除肋间壁神经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观察93例乳腺癌保乳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62例患者保留肋间壁神经,31例切除肋间壁神经.结果:保留ICBN与切除ICBN组相比较,两组在术后上臂区及腋下的皮肤感觉异常情况、客观感觉异常情况、是否疼痛、疼痛级别、疼痛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中保留ICBN,保存了患侧上臂及腋下等部位的皮肤感觉功能,显著减少患者术后上臂区及腋下的皮肤感觉异常及疼痛发生.

    作者:丁梅;张淑芝;杨艳玲;王增辉;刘雅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COPD相关炎症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0PD)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肺部,但还可引起一系列肺外效应.各种炎症因子共同参与了C0PD的发生发展,与C0PD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瘦素(leptin,LP)和脂联素(adiponectin,APN)作为新的炎症标志物,与多种炎症因子相互调控.本文就目前国内外与COPD相关的炎症标志物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符沙沙;欧宗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断指再植428指临床体会

    目的:再植指成活是断指再植早期目的,再植指功能恢复是断指再植终目的.方法:末节甲根部以远指体离断采用吻合动静脉,可拔除甲板,在离断指体侧缘小切口放血治疗.单纯血管缺损或伴有血管、皮肤软组织缺损离断指采用移植血管、微型游离皮瓣治疗.结果:本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再植428指,成活41 2指,成活率96.26%.术后随访1~3年总优良率75,3%[根据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其中离断指伴有血管缺损或皮肤软组织缺损32指,成活32指.成活率100%:甲根部以远指体离断107例,97例成活,成活率90.7%.结论:随着显微外科技术日趋成熟,离断指再植成活并功能恢复已不是神话,日渐适宜人们不但提高的生活水平.

    作者:袁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腹腔热灌注治疗在胃癌腹腔转移中的应用

    腹腔热灌注化疗是防治腹腔恶性肿瘤,尤其胃癌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综合利用局部化疗、热疗和大容量化疗液对腹腔的机械灌洗作用,具有药代动力学及流体动力学优势,能有效清除游离癌细胞及微小癌灶,防治术后腹腔转移和肝转移.

    作者:李丽娟;宋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动静态排粪造影的护理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检查中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对70例患者在检查前进行患者及所用医疗物品的准备,正确配制钡糊;检查中重视病人的配合指导、讲解检查中的注意事项;检查结束后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并对医用物予以处理.结果:通过良好的护理配合,使每一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达到了检查、诊断的目的,提高了检查质量.结论:排粪造影检查中正确的护理配合是重要的.

    作者:高芳玫;剥小丽;张志强;张京湘;王仁贵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髋关节置换术重建晚期髋关节结核功能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晚期髋关节结核髋关节置换术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采取静止性髋关节结核治疗方法,7例采取活动性髋关节结核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假体脱位,感染及神经血管并发症.平均随访35.2个月,关节功能良好,未见结核复发,无假体脱位、松动、下沉等并发症.Harris评分,优16例,良9例,中5例,差3例.结论: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关节功能,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组织及手术前后正规抗结核化疗是本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出院患者电话回访与患者满意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通过电话回访,让患者参与到改善和提高医疗的服务质量中,使患者的满意度提得到提高.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以实施电话回访后出院患者为研究组,时间2011年4月~2012年3月.实施前出院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0年12月.调查住院期间患者受服务经历和对服务的满意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果:通过回访笔者了解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做了改进,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提升.出院患者电话回访满意度呈上升状态.结论:对患者电话回访能查找医疗服务质量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提高护患关系,能进一步的指导患者,使患者受益,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春玲;许美芳;蔡联群;邓远绮;黄惠娟;徐孝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过程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将过程管理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规范医疗护理工作,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通过对2009 ~ 2011年医院感染监测项目,ICU综合目标质量管理合格率进行比较,评价重症监护病房实施过程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过程管理后,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率感染率显著降低,ICU综合目标质量管理合格率和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合格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以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为依据,以医院感染重点环节为质控点的过程管理,是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惠芳;谢多双;符湘云;来瑞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泡服生何首乌致黄疸型肝炎2例

    1 病例摘要近日,张北县xx小区居民盛传泡服生何首乌、生地治疗白发,脱发.有此症者竞相泡服,结果出现2例黄疸患者,报道如下.1.1 典型病例1:李xx,50岁,头发花白1年余无其他器质性疾病.于2012.05.03始开水泡服生何首乌2g、生地2g,每日1剂,相当于泡茶喝,喝完水续加开水.第2日换药,喝至2月,出现全身皮肤巩膜深度黄染,肝区压痛.查肝功能生化指标:ALT 1580U/L,AST560.5U/L,T-BIL249.6umol /L,直接胆红素D-BIL147umol/L,白蛋白/球蛋白2.01:1;B型超声提示:肝脏弥漫性增大,形态膨隆,脾脏轻度肿大.诊断为药物中毒性肝炎.及时停药.并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肝水解肽0.2,静点,1日1次;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复方甘草酸苷80mg,静点,1日1次.治疗半月,皮肤巩膜黄染消失,肝区压痛消失.B超示肝胆胰脾未见异常,肝功能正常.

    作者:李振新;张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方法的探讨

    苄星青霉素作为青霉素的长效制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抗风湿、淋病、梅毒的治疗,本品仅供深部肌肉注射,不可静脉给药,用法为: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左右臀部各一针或征求患者同意后在一侧臀部注射,每周一次,3周为一疗程,但在肌注过程中,容易发生针头堵塞现象,导致注射失败,药液浪费,影响治疗效果,增加病人痛苦,增大护理人员工作量,笔者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通过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对此药的注射方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注射成功率,减少了药液浪费,减轻了病人痛苦,减少了护理人员工作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便护理同仁互相借鉴经验,不断改进注射方法.

    作者:任金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