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平;刘祺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SC)患者的手术时机、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AS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31例,死亡25例,总死亡率为16.0%.入院后行急诊手术者32例,术后死亡9例,死亡率28.1%;入院后经支持治疗、纠正休克和酸碱失衡及抗感染治疗后再行手术者53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17.0%.行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17例,行PTCD治疗12例,行保守治疗42例.结论对ASC患者掌握好手术时机,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式,重视围手术期支持治疗以及适时手术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颢;王兆刚;田建伟;梁文辉;崔明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去甲状旁腺(PTG)模型鼠的制备方法,为PTG移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手术切取PTG,并行病理学检查.对术前和术后2、5、10、15和30 d的大鼠血清钙和甲状旁腺激素(PTH)进行测定.结果8只鼠的PTG被成功切除,切除率为80%(8/10).假手术组手术前、后血清钙和PTH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TG切除组术后2、5、10、15和30 d血清钙和PTH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并明显低于同时相假手术组水平(P<0.01).结论准确切取大鼠PTG,可成功制备去PTG模型鼠.术后10 d可作为异体移植的适宜时间.
作者:段秀庆;宋纯;许评;宋春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是导致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19倍,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可高达40倍[1].对于有20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其发病率可达45%[2].本研究通过测定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拟从病原学角度探讨其发病机理.
作者:张宪生;邹英华;王维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对人肝癌HepG2细胞系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AnnexⅤ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检测了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系后其G0/G1期细胞比率增加,S期细胞比率减少(P<0.01),且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r=0.85,P<0.01);细胞凋亡率及坏死率随MP浓度增加而增高;早期凋亡细胞呈细胞膜绿色荧光.结论 MP诱使人肝癌HepG2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张俊峰;陈规划;陆敏强;李华;蔡常洁;杨扬;陈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肝门部胆管癌在胆管恶性肿瘤中常见(约占50%~70%)且起病隐蔽,在患者不表现黄疸时很难早期被发现.胆管癌呈多极化浸润性生长,肝门部解剖及毗邻关系复杂而重要,加之高位胆管梗阻迅速导致的严重肝功能损害与衰竭,使联合扩大的肝叶切除围手术期的风险更加增大,术后并发症增多,手术死亡率可高达10%以上.即使以常规肝移植术与之相比,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无论在手术难度、手术时间以及风险方面均可谓高难度手术.尤其是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的范围及术式极难成规范,即使是有了术前影像学的充分评估与计划,术中也会遇见许多意外的情况.因此,对外科技术的要求与手术者的耐心往往是手术成败的关键[1~3].
作者:周宁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自制的KYL液和UW液对大鼠肝脏的保存效果.方法采用大鼠肝脏非循环离体灌注模型(noncirculated isolated perfusion of rat liver),随机以KYL液和UW液对大鼠肝脏保存0、4、8、16、24和48 h,记录胆汁流出量,测定灌注流出液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和氧自由基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检测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同时设生理盐水保存阴性对照组,了解器官保存液对大鼠肝脏有无保护作用.结果 KYL液保存的大鼠肝脏在保存16 h以内各时相胆汁流出量均较UW液保存者高(P<0.01),灌注流出液AST、ALT和LDH含量与UW液保存者相近,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较UW液保存者低(P<0.01);KYL组保存24及48 h时,MDA含量低于UW组,SOD含量高于UW组(P<0.01);光、电镜观察两者形态学变化基本一致.两组所有指标均较生理盐水保存组好,提示KYL保存与UW液一样对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结论自制的KYL液对大鼠肝脏的保存效果总体上与UW液相当,在再灌注后肝细胞胆汁分泌方面和钙拮抗方面略优于UW液,而在防止细胞水肿方面较UW液稍差.
作者:李立;李春满;李晓延;胡明道;冉江华;黄明;张炳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保存温度对移植胰腺功能的影响,确定大鼠胰腺的适保存温度.方法采用原位灌注、单纯低温保存及建立同系大鼠异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按不同保存温度(0℃、4℃、8℃、12℃)进行分组,保存6 h后进行移植,通过光镜观察胰腺组织结构变化,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保存6 h后移植物ATP和总腺苷核苷酸(TAN)含量.移植24 h后,检测血糖、血清中脂肪酶及淀粉酶含量,测定移植胰腺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4℃组保存6 h后和移植24 h后的胰腺组织结构损伤明显轻于其它组.保存6 h后胰腺组织中ATP和TAN水平在4℃组、0℃组、8℃组和12℃组依次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24 h后血糖、血清脂肪酶及胰腺组织中MPO水平在4℃组、0℃组、8℃组和12℃组依次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4℃对大鼠胰腺是适保存温度,它能够明显减轻大鼠胰腺的冷损伤程度.
作者:原春辉;刘永锋;程颖;赵宁;梁健;何三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后胆汁漏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期间,因肝外胆管结石施行胆总管探查后行T管引流的148例和一期缝合的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胆汁漏T管引流组有11例(7.4%),一期缝合组有16例(10.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胆汁漏的发生与高血糖(P<0.05)、低血浆白蛋白(P<0.01)、胆总管多次缝合(P<0.01)及胆汁细菌培养阳性(P<0.05)有关,与高龄无关(P>0.05).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认真做好术中特检,轻柔细致的操作以及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是减少一期缝合胆汁漏发生的关键.
作者:王毅本;曾小兵;吴弛;朱瑜;刘利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103钯(103Pd)放射性支架诱导犬胆管增殖平滑肌细胞凋亡与防治犬胆管损伤后胆管狭窄的关系.方法将12只犬随机均分为103Pd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然后将103Pd放射性支架和普通支架分别植入2组犬的肝外胆管内,30 d处死全部动物,取出胆管标本,用凝胶电泳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凋亡细胞检测,并用计算机图像检测系统检侧两组胆管腔面积.结果 103Pd支架组犬胆管组织中出现明显增殖平滑肌细胞凋亡,而且犬肝外胆管无明显狭窄;普通支架组犬胆管增殖平滑肌细胞凋亡不明显,而且犬肝外胆管有明显狭窄.结论 103Pd放射性支架通过促进犬胆管增殖平滑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犬肝外胆管损伤后的胆管狭窄.
作者:何贵金;高沁怡;许书河;高红;姜维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7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B超诊断正确率为91.9%(34/37).36例行囊肿切除和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1例因癌变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共随访29例,随访率为78.4%,平均随访43个月,未发现恶变者.结论 B超应作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检查,囊肿切除和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应作为首选术式,早期诊断,早期根治性治疗,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治的关键.
作者:熊先泽;程南生;彭其芳;易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对结肠癌细胞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GH对移植瘤的作用;5-FU和GH联合干预体外培养SW480细胞株,通过MTT法观察细胞生长变化.结果 GH组移植瘤的体积、平均直径及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MTT法观察到GH组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5-FU与GH联合干预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GH对结肠癌细胞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GH与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具有一定安全性,并有可能成为化疗增敏剂.
作者:周建平;刘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供肝短缺是影响肝脏移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活体供肝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措施,供者提供足够的肝脏是影响活体肝脏移植的重要因素.方法施行成人间双供体活体肝移植2例,1例由受者的两位姐姐分别提供左半肝作为供肝,另1例由受者母亲提供右半肝,由无心跳供者提供左半肝(采用劈裂方式,其另一部分肝脏同时为另一成人受者实施肝脏移植)作为供肝.结果术后供、受者肝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成人间双供肝活体肝脏移植可以为受者提供更大重量的肝脏,又可减少供者提供较多肝脏所带来的风险;双供肝一受者肝脏移植手术操作复杂.
作者:严律南;曾勇;王文涛;李波;文天夫;赵纪春;徐明清;杨家印;马玉奎;陈哲宇;刘江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丹参、生脉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建立大鼠SIRS动物模型.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生理盐水(5 ml/kg)+脂多糖(LPS,1 mg/kg);丹参组:复方丹参注射液(5 ml/kg)+LPS(1 mg/kg);生脉组:生脉注射液(5 ml/kg)+LPS(1 mg/kg);联合用药组:复方丹参注射液(2.5 ml/kg)+生脉注射液(2.5 ml/kg)+LPS(1 mg/kg).行血常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检测,并行肝、肺及肾脏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丹参注射液及生脉注射液均能明显降低LPS腹腔注射后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下调过高的炎症反应,并减轻肝、肺、肾等器官的损害,使SIRS大鼠48 h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本实验为丹参、生脉的抗SIRS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马志胜;沈文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PVP)的解剖结构及其研究方法.方法用碳素墨汁灌注大鼠肝动脉,经透明化处理后,观察大鼠肝门部PVP的形态结构,并用MoticBuaa3Dvol软件针对PVP空间构象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本研究所应用的墨汁灌注透明法能清楚地显示出大鼠肝门部胆管微血管的分布形式及PVP的平面结构,MoticBuaa3Dvol软件有效地重建出PVP的三维立体构象,效果逼真.结论在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形态学的研究中,墨汁灌注透明法是一简单易行的方法.MoticBuaa3Dvol软件在肝门部胆管微血管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文岗;黄志强;李滨;姜志国;陈永亮;肖梅;周宁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连续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胰瘘的发生率为11.4%(14/123).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术后血红蛋白、胰肠吻合方式及胰管直径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确定了4个独立与胰瘘相关的变量,即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术后血红蛋白及胰肠吻合方式.结论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软、术后血红蛋白<90 g/L及常规套入式胰肠吻合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志军;吴阳;彭启平;谢志徵;王陆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儿,男,4+月,因左侧腹股沟区包块4个月,左侧阴囊排便3个月入院.4个月前患儿因左侧腹股沟区不可回纳性包块2 d入本院,诊断为左侧腹股沟斜疝嵌顿,拟急诊行嵌顿松解、疝囊高位结扎术,但家属认为患儿年龄太小不愿手术治疗,自动离院.
作者:魏艇;周昉;刘文英;罗启成;刘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初步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活化受体γ(PPARγ)之配体能否抑制人胆囊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方法行胆囊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并鉴定,根据细胞生长曲线,在其生长高峰期(第5天),用0、10、20、30、50及100μmol/L的噻格列酮(PPARγ配体之一)处理胆囊上皮细胞24 h,再用人白细胞介素-1β(hIL-1β)5 ng/ml刺激,2h后用放射免疫法测量细胞上清液中IL-6、IL-8及TNF-α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的噻格列酮作用后,胆囊上皮细胞IL-6及IL-8的表达均被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噻格列酮的浓度增加,IL-6及IL-8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P<0.001),存在量效关系;TNF-α浓度低于放免药盒测得值下限,故无法测到.结论 PPARγ配体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8在胆囊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有可能在控制胆囊炎症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刘江文;程南生;潘光栋;熊先泽;严律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负载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自体肿瘤细胞瘤苗(NDV-ATV)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诱导的抗胃癌效应.方法新城鸡瘟病毒感染MNK45细胞并灭活,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和TNF-a体外诱导扩增DCs并负载NDV修饰后的胃癌抗原,制备胃癌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用Cyto Tox 96TM检测其对MNK45细胞体外杀伤效应,并以冻融胃癌细胞抗原为对照.结果负载新城鸡瘟病毒胃癌抗原DCs诱导的特异性CTL对MNK45细胞的杀伤率达(90.15±9.82)%,显著高于冻融抗原的杀伤率[(60.57±5.74)%],P<0.05,且其对同种不同分化类型的胃癌细胞株MGC803及SGC901也有较高的杀伤效应[(52.23±6.45)%,(61.75±8.84)%],而对LOVO及HepG2肿瘤细胞无显著杀伤作用[(9.11±3.42)%,(8.30±3.12)%],P<0.05.结论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胃癌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可诱导产生高效和特异的抗胃癌效应.提示NDV-ATV联合DCs可作为胃癌免疫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吴淼;余佩武;曾冬竹;雷晓;赵永亮;朱自满;王自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我院2001~2004年收治的3例PBL并复习有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断情况和治疗方法.结果 3例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属B细胞源性.PBL分期均为Ⅱ期.结论 PBL早期正确诊断,行手术、放疗和化疗联合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陈莉;姜军;杨新华;郭美琴;钟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肝癌HepG2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10、102、103、104及105U/L)TNF-α作用于HepG2细胞不同时间(24、48及72 h)后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和MMP-9蛋白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细胞浆中的VEGF和MMP-9蛋白表达;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测定HepG2细胞VEGF和MMP-9 mRNA含量.结果①不同浓度的TNF-α作用后,HepG2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细胞增殖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各浓度TNF-α作用时间延长,HepG2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但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增高(P<0.05).②不同浓度的TNF-α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和MMP-9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且存在时间依赖性,并在TNF-α浓度小于或等于104U/L时存在浓度依赖性;HepG2细胞VEGF和MMP-9 mRNA表达亦明显升高(P<0.05),其促进作用的变化趋势同VEGF和MMP-9蛋白含量结果一致,但不存在时间依赖性.③104U/L的TNF-α作用48 h后,HepG2细胞浆中的棕色颗粒明显增加.结论 TNF-α能够在核酸和蛋白水平上促进肝癌细胞合成并分泌VEGF和MMP-9,从而间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朱军华;陶凯雄;王国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