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206例报告

鲁晓林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微创手术, 男女比例, 阑尾切除, 开窗引流, 肝囊肿, 年龄
摘要:我院2001年8月至2002年12月行腹腔镜微创手术206例,男44例,女162例,男女比例为1∶3.7,年龄23~80岁,平均46.2岁.其中胆囊切除204例(胆囊切除加阑尾切除1例),肝囊肿开窗引流2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高渗盐水治疗对失血性休克鼠网状内皮细胞功能和易感染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治疗对失血性休克鼠网状内皮细胞功能和易感染性的影响.方法心脏穿刺抽取小鼠总血量的40%,制成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2h后,分别经尾静脉输注贮血和生理盐水或7.5% NaCl治疗,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后再行盲肠结扎穿刺(CLP)鼠的存活率.以碳粒廓清实验和肝、脾巨噬细胞摄取碳粒量检测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经体外实验观察不同渗透压对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功能的影响.结果高渗盐水治疗后24h行CLP鼠的存活率为70%,而生理盐水治疗组则全部死亡.休克后3 h高渗盐水治疗组网状内皮细胞对碳粒廓清指数α以及肝脏巨噬细胞摄取碳粒量(5.61±0.42,0.59±0.19)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治疗组(4.15±0.62,0.42±0.16),P<0.01.体外实验,在40mmol/L内额外升高培养液的渗透压,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量无显著影响.结论高渗盐水治疗可以间接改善失血性休克鼠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并降低感染的易感性.

    作者:李汉臣;秦兆寅;纪宗正;黎一鸣;刘先珍;王喜青;金绍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乳腺癌免疫逃逸机理的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乳腺癌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机理的研究进展.方法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Ⅰ类分子表型改变、缺乏共刺激信号、肿瘤表达FasL、人类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杀伤作用以及肿瘤抗原诱导机体免疫耐受几个方面对乳腺癌免疫逃逸机理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结果MHCⅠ类分子表型改变,共刺激分子B7缺乏,肿瘤细胞表达FasL和TRAIL, 以及肿瘤抗原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与乳腺癌免疫逃逸有关.结论乳腺癌细胞通过自身抗原改变、不表达共刺激分子、诱导机体T淋巴细胞凋亡和机体免疫耐受而逃避机体免疫监视,但对其免疫逃逸机理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综合作用尚未被充分认识.

    作者:孙正魁;姚榛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及其治疗

    临床早期乳腺癌指0期和Ⅰ期乳腺癌,但真正组织学意义上的早期乳腺癌是指乳腺原位癌,它属于非浸润性乳腺癌,按肿瘤生物学和病理形态学表现分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和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LCIS),DCIS远较LCIS多见.二者均有可能发展为浸润性癌,但DCIS发展为浸润性癌的危险性较高,达到75%,故应按癌症处理.而LCIS随访20年后,只有18%发展为同侧浸润癌,14%发展为对侧浸润癌[1],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应按癌前病变和高危人群处理.

    作者:王颀;李文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应用MRA和DSA诊断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附1例报告)

    目的提高对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报告1例腰椎间盘手术所致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比较分析MRA和DSA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MRA能够明确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诊断,与DSA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MRA对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的确诊有重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常规血管造影.

    作者:赵福敏;谢晓东;陈天武;吴戈;王朝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乳腺癌骨转移10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骨转移发生、发展的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及发生早晚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数目相关.治疗以全身治疗为主,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放射性同位素内照射及二磷酸盐的综合治疗.结论乳腺癌患者,特别是伴有较多数目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应进行同位素骨扫描检查,一旦出现骨转移,应积极进行全身治疗,转移局限者,可进行局部外放射治疗.

    作者:龙启明;胡锐;申晓敏;魏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人胃癌VEGF和NOS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人胃癌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NO在VEGF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4例胃癌组织中VEGF、iNOS和eNOS的表达及分布,用血管内皮细胞第Ⅷ相关抗原(FⅧRag)行免疫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34例胃癌组织中,表达iNOS者占73.5%,表达eNOS者占82.4%,表达VEGF者占91.2%; 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05),VEGF与eNOS的表达则无相关性(P>0.05);表达VEGF的胃癌其MVD明显高于不表达VEGF的胃癌(P<0.025),表达iNOS的胃癌其MVD明显高于不表达iNOS的胃癌(P<0.05),表达eNOS的胃癌MVD与不表达eNOS的胃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MVD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加而增加,提示两者对胃癌的血管生成起促进作用;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提示iNOS在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广义;王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胸骨前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

    目的探讨经胸骨前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胸骨前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治疗24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23例手术顺利完成,1例因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甲状腺癌而追加常规甲状腺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0ml.2例出现皮下气肿,4例出现胸部皮肤麻木.无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无术后出血、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出现.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对美容效果非常满意,无近期肿瘤复发者.结论经胸骨前径路内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美容效果较好的手术方法,手术操作空间的建立和术中控制出血是该术式的两大关键技术.

    作者:周丁华;黎介寿;李宁;吕伟;卫冰;王正元;孙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05]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与化疗比较有何异同?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基因转染内皮细胞衬里人工血管的研究进展

    目的讨论使用外源性抗凝基因修饰内皮细胞后衬里人工血管,使人工血管局部抗凝活性提高以及对内皮细胞其他生物活性的影响等.方法复习近几年的相关文献,作综述报道. 结果内皮细胞在转染纤溶酶原激活物(t-PA、u-PA、Urokinase)、血栓调节蛋白(TM)和水蛭素(hirudin)等基因后,均使局部血管的抗凝活性增高,但同时也导致内皮细胞粘附性、增殖功能下降.结论外源性基因能使内皮细胞预衬的人工血管抗凝活性提高,但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戴毅;乔正荣;时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S2和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雌激素调节蛋白(PS2)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和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用标记的链亲和素生物素(LSAB)免疫组化法对2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石蜡标本进行PS2和GSTπ的检测.结果PS2的表达阳性率为49.5%,GSTπ的表达阳性率为48.1%.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从高到低依次为PS2表达阳性/GSTπ表达阴性组、PS2表达阳性/GSTπ表达阳性组、PS2表达阴性/GSTπ表达阴性组和PS2表达阴性/GSTπ表达阳性组.结论PS2表达阳性/GSTπ表达阴性组患者的预后好,PS2表达阳性/GSTπ表达阳性组和PS2表达阴性/GSTπ表达阳性组患者的预后次之,PS2表达阴性/GSTπ表达阳性组患者的预后差.因此,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应用内分泌治疗和化疗.

    作者:范伟;杨金巧;伍晓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目的探讨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国外有关下肢静脉返流性疾病外科治疗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常常累及下肢多个静脉系统,对下肢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静脉三个系统同时进行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对各个下肢静脉系统进行综合性治疗,将成为今后外科治疗下肢慢性静脉疾病的方向.

    作者:战志勇;王子良;张焕虎;周少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01]为什么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有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妊娠期乳腺癌

    目的介绍妊娠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妊娠期乳腺癌常被延误诊断,确诊主要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活检.治疗原则同一般乳腺癌,但需考虑胎儿因素; 终止妊娠并不能改善预后. 结论妊娠期乳腺癌与普通乳腺癌相比,临床诊断更晚,预后更差,但与同年龄同期乳腺癌比较,两者的预后差异并不明显.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2年后可考虑再次妊娠.

    作者:石远;任国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在胆囊癌及结石性胆囊炎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其受体(TNFR)在胆囊粘膜单纯性增生到胆囊癌的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胆囊结石引起的胆囊粘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性增生及胆囊癌的TNF mRNA、TNF蛋白及TNFR的表达.结果①TNF mRNA在胆囊粘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性增生和胆囊癌上皮细胞或癌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20%和90%(P<0.05),在高倍视野下计数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0个、(3.25±1.89)个和(12.28±4.99)个(P<0.01);②TNF mRNA在胆囊粘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性增生及胆囊癌组织中单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5%、 85%和90%(P<0.05),其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85±1.50)个、(6.00±2.71)个和(9.33±3.07)个(P<0.05);③在胆囊癌组织中,癌细胞及MNC表达TNF mRNA随肿瘤进展而增多,Ⅰ~Ⅲ期及Ⅳ~Ⅴ期胆囊癌中呈阳性表达的癌细胞数分别为(9.13±4.39)个和(14.80±4.02)个(P<0.01),MNC数分别为(7.13±2.53)个和(11.10±2.23)个,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在胆囊癌组织中,癌组织及MNC表达TNF mRNA随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增高,直径≥2.0 cm及<2.0 cm的肿瘤中呈阳性表达的癌细胞数分别为(14.00±4.20)个和(8.83±4.96)个(P<0.05),MNC数分别为(10.50±2.54)个和(7.00±2.83)个(P<0.05);⑤TNF蛋白的表达与TNF mRNA表达区域相似,但更为广泛,表达率及阳性细胞数更高; ⑥TNFR在上皮细胞及癌细胞中均为阴性表达,但在肿瘤血管内皮及MNC均有表达; ⑦胆囊癌细胞和MNC比较,其TNF mRNA阳性表达和TNF蛋白的阳性表达均呈直线正相关(r分别为0.687和0.742,P<0.01),癌细胞和MNC中的TNF mRNA与TNF蛋白的阳性表达亦呈直线正相关(r分别为0.847和0.643,P<0.01).结论在胆囊结石致癌过程中,TNF mRNA和TNF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在胆囊癌的进展过程中,TNF的表达亦逐步增高.由此提示,TNF参与了胆囊结石致癌的发病过程,并与胆囊癌的进展有关.

    作者:石景森;周连锁;朱爱军;杨毅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乳腺癌生物治疗进展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乳腺癌高危因子的研究,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除了临床指标如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目前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研究较多,包括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如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HER-2/neu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IR),还包括肿瘤局部侵犯和转移指标,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以及肿瘤血管生长因子等,这些指标为选择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了解预后,预测肿瘤复发提供了重要依据[1,2].

    作者:魏于全;吴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骨转移生化指标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骨生化指标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治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分析总结近8年来国、内外关于骨生化指标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结果破骨型生化指标氮端肽(NTX)与骨转移的相关性好,Ⅰ型胶原碳端肽(ICTP)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治中比NTX更有价值; 成骨型生化指标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治中的价值不大.结论骨生化指标尚不能取代影像学及骨活检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治中的地位.

    作者:吕青;肖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02]是否所有乳腺癌均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为什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后网膜囊早期症状性和感染性假性囊肿的手术引流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后网膜囊早期症状性和感染性假性囊肿的手术引流治疗.方法对8例网膜囊早期症状性或感染性假性囊肿行内引流和外引流相结合的引流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内、外引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8例早期症状性假性囊肿或感染性假性囊肿均获得治愈,无并发症.结论在急性胰腺炎后早期的网膜囊症状性或感染性假性囊肿的治疗中,内、外引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有更大的适应范围,可以取内、外引流之利,弃内、外引流之弊.

    作者:李洪;黄涛;张肇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进展

    近年来,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很快,特别是内科治疗的飞速发展,使乳腺癌的疗效得到了显著提高.

    作者:徐兵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0~2000年20年间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年轻患者143例(占同期收治结直肠癌的13.9%)的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以年龄为界划分为4组:<35岁组,35岁~组,50岁~组,65岁~组.对<35岁青年人结直肠癌与各组进行比较.结果青年人结直肠癌的构成比男性高于女性,临床分型以浸润型和胶样型为主,分别占56.6%和31.5%; 组织病理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37.8%)、粘液腺癌(29.6%)为多,89.5%的病例Dukes临床分期为B期和C期.结论临床晚期结直肠癌病例多及病理组织学分化差是青年人结直肠癌预后差的重要原因,应提高对青年人结直肠癌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保红平;方登华;高瑞岗;李奎;张雪松;刘天锡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