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8例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刘盛谋

关键词:老年,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围手术期, 手术治疗, 年龄, 患者
摘要:我院1993年1月至1999年12月7年间有18例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行手术治疗.男7例,女11例,年龄61~76岁,平均66岁.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展望

    早在19世纪末,国外就有关于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文献报告.我国开展这项工作较晚,但发展迅速,不少方面已超过国外水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作者:陈孝平;吴在德;裘法祖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第四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概况及关于肝癌诊断标准及分期问题的讨论

    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工程院医学卫生工程学部协办、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于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

    作者:杨秉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创伤性十二指肠破裂12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创伤性十二指肠破裂的死亡原因及破裂口修补后易再破裂的原因.方法对广西省北海市人民医院近8年来所作的12例十二指肠破裂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中,治愈9例,死亡3例.死因: ①合并伤过重; ②单纯修补术后破裂口渗漏,继发腹腔感染; ③多处破裂被遗留,造成高位肠瘘.结论对创伤性十二指肠破裂患者,①应首先处理重要合并伤; ②对十二指肠破裂应详细检查,防止遗留多发性破裂伤; ③十二指肠旷置减压术能有效降低十二指肠内压,减少胰液和胆汁分泌,提高破裂口的愈合率.

    作者:李冠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国肺癌杂志>已列入中国科学技术论文统计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热休克蛋白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了解热休克蛋白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作用及其相关机理.方法通过复习文献对热休克蛋白在肝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加以综述.结果热休克蛋白是细胞受应激原刺激后诱导产生的、有利于增强机体抵御恶劣环境的一组应激蛋白; 肝缺血再灌注可诱导生成热休克蛋白,并使之随肝损伤的加重而增多,对肝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结论热休克蛋白具有保护缺血肝脏,减轻再灌注损害的作用,还可以作为监测指标,更好地估计肝损伤程度,预测转归.

    作者:华(x)鹏;梁力建;黄洁夫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胰腺癌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报告

    在急性重症胰腺炎(acute severe pancreatitis, ASP)的病因学中,胰腺癌是极其罕见的致病因素之一.我院自1986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共收治ASP 226例,其中86%为胆源性ASP,而胰腺癌所致ASP仅1例.

    作者:钱祝银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猪肝原位移植术中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目的观察猪肝原位移植术中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14只健康家猪在全麻下作右侧颈内动脉插管测定动脉血压并抽取血液标本,从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测定中心静脉压.术中输入不含糖的平衡盐液,供肝用Collin's液灌注.在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经左侧股静脉和门静脉插管,引流出的血流经体外转流系统输入左侧腋静脉.于手术中不同时点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电解质和血糖测定.结果在无肝前期,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并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它观察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在无肝期,随手术时间的延长,动脉血pH逐渐降低,碱剩余(BE)负值加大,血液电解质无明显变化,血糖明显下降.新肝期,随移植肝循环开放,酸中毒进一步加重,血钾和血糖水平突然明显升高.结论在猪肝原位移植术中,代谢性酸中毒明显且逐渐加重,无肝期血糖水平明显降低,移植肝再灌注后血钾和血糖水平明显升高.

    作者:罗朝志;杨邦祥;王泉云;严律南;李波;卢实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Dieulafoy病6例报告

    Dieulafoy病简称杜氏病,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突发性大出血原因之一,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我院近3年通过内镜检查发现5例,手术探查确诊1例,共6例,其中手术治疗2例,内镜下介入治疗4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吕建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门脉高压症发病机理的研究近况

    目的了解内毒素、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在门脉高压症发生高动力循环综合征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综述了近10年来国外对门脉高压症发生高动力循环综合征的研究和认识.结果所有门脉高压动物模型及30%~50%的肝硬变患者均存在高动力循环综合征.内毒素、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在高动力循环综合征形成中所起作用的研究结果还不一致.结论是高动力循环综合征维持和加剧了门脉高压.内毒素、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在高动力循环综合征发生中可能起作用,其中一氧化氮较为重要,其它因素发挥作用可能都是通过一氧化氮来实现的.

    作者:王继见;高根五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8例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我院1993年1月至1999年12月7年间有18例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行手术治疗.男7例,女11例,年龄61~76岁,平均66岁.

    作者:刘盛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耐阿霉素肝癌细胞HepG2表达Fas的变化

    目的探讨化疗中Fas与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胞生物学方法建立耐阿霉素的肝癌细胞HepG2株,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该耐药细胞Fa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未经阿霉素诱导的不耐药的HepG2细胞仅弱表达Fas,并主要在细胞膜; 耐阿霉素的HepG2细胞表达Fas增强,并以胞浆为主.同时细胞的死亡率亦发生变化,耐药株在0.1 μg/ml 阿霉素中的死亡率与非耐药株在无ADM中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非耐药株在0.1 μg/ml ADM中的死亡率比较差异则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Fas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体内癌细胞耐药的机理之一.

    作者:项良光;林新龙;李伟青;陈中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阑尾粘膜剥脱术36例报告

    特殊情况下的阑尾炎,如阑尾的位置变异或/和周围组织、脏器粘连严重,不能行阑尾切除术.对此,我们采取阑尾粘膜剥脱术,于1995年至1999年共行此手术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18~56岁.

    作者:栗威;杨莉;马新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14例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治体会

    我院1988年1月至1992年12月共收治胃平滑肌肿瘤14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平滑肌瘤6例,平滑肌肉瘤8例.男8例,女6例,年龄40~65岁,平均50.1岁.

    作者:胡建昆;陈志新;印义琼;陈佳平;彭德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重度肝硬变患者行同种原位肝移植术时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初步探索重度肝硬变患者行同种原位肝移植术(OLT)时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年来6例因重度肝硬变行OLT术前凝血功能、术前、术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补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与术后过程的关系.结果 6例患者术前肝功能均为Child C级,2例出血时间延长,6例血小板计数均下降,平均为25.3×109/L,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平均延长10.7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正常平均延长23.1秒,平均纤维蛋白原1.5g/L.术前、术中平均输新鲜血浆788 ml,血小板7.1×1012个,冷沉淀5.5 u,纤维蛋白原2.8 g和凝血酶原复合物1 700 u.前期的4例平均出血8 672.5 ml,输血9 250 ml,其中出血量多的1例术后发生重内环境紊乱和DIC,并发肺部与腹腔曲霉菌感染,于术后14天死亡.后期的2例按凝血因子减少程度在术前即做到了足够补充,平均出血仅2 700 ml,平均输血3 638 ml.结论我们初步认为,根据凝血功能检查结果于术前就补充足够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可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患者术后恢复较顺利.

    作者:文天夫;严律南;邓承祺;吴言涛;李波;卢实春;陈晓理;曾勇;赵纪春;汪静;姚辉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内毒素血症小鼠肝脏TNFα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表达在内毒素血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动态观察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小鼠血浆TNFα含量、肝脏TNFα mRNA表达以及肝脏和肌肉2-脱氧葡萄糖摄取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脂多糖3小时后,小鼠血浆TNFα水平明显升高,并持续到3天后; 肝脏TNFα mRNA表达亦于3小时后明显升高,并与血浆TNFα改变相平行; 肝脏及肌肉基础葡萄糖摄取增强,但对胰岛素刺激葡萄糖摄取的反应性明显降低,而且这些改变可被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TNFα-McAb)部分纠正,但肝脏恢复效果不如肌肉明显.结论内毒素血症时肝脏TNFα mRNA表达增强,抑制葡萄糖摄取,在创伤、败血症胰岛素抵抗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许霖水;王占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端粒酶检测用于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法分别检测22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标本、12例肝硬变组织、6例腺瘤样增生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22例原发性肝癌中有20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90.9%; 22例癌旁组织中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63.6%; 12例肝硬变组织中有10例阳性,阳性率为83.3%; 6例腺瘤样增生组织中5例阳性,阳性率为83.3%; 而10例正常肝组织的端粒酶检测均为阴性.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可能发生在肝组织癌变过程中,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肝癌早期诊断以及疗效和预后判断的一种标志物.

    作者:王伟;杨善民;李新丰;黄长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左位胆囊伴胆石病1例报告

    患者,男,32岁,无明显原因上腹部阵发性疼痛并向背心放射4天,加重伴恶心、畏寒、黄疸2天入院.查体: T 37.8℃,P108次/分,R 24次/分,BP 13/8 kPa,急性病容,痛苦表情,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作者:尹方龙;秦祖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盲肠置管灌洗造瘘法在左半结肠病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1994年8月至1999年6月我院采用切除阑尾盲肠置管灌洗造瘘方法治疗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或外伤性破裂患者共7例.

    作者:刘文艺;吴鸿;杨伟明;于翕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0例报告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围手术期处理特点.方法对1例肝尾叶癌,2例先天性弥漫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及7例晚期肝硬变患者进行了原位肝移植,对其中1例11岁女孩进行了减体积肝移植(RSLT).供肝均取自20~40岁脑死亡的健康人.8例供、受者ABO血型相同,2例供者为O型,受者为A型.供肝采用单独肝脏切取法,以UW液进行门静脉和腹主动脉灌注.病肝采用经典式原位肝移植切肝法,在生物泵转流下切除病肝.植肝采用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及胆管顺序.结果 10例患者移植肝活力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1例肝尾叶癌于术后139天因肿瘤复发死亡,1例死于严重全身霉菌感染,1例死于应激性溃疡穿孔,另7例存活良好,无并发症.结论不能切除的中央型肝癌、终末期良性肝病及终末期肝硬变是肝移植的良好适应证,完善的手术技术及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严律南;金立人;李波;卢实春;文天夫;伍晓汀;贾乾斌;周涌;吴言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脾切除对诱发性肝癌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诱发性肝癌大鼠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大鼠诱发肝癌后的第2和第4个月时,检测脾切除组和对照组大鼠的NK细胞活性、TNF-α及淋巴细胞数的变化.结果脾切除组大鼠NK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性(P>0.05).结论脾切除后对诱发性肝癌大鼠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NK细胞活性持续降低,而淋巴细胞计数和细胞因子TNF-α经过一段时间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作者:邱培才;陈积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