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晓立;戴建平;陈绪珠;吴陈兴;王晓怡;李少武;江涛;艾林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动脉僵硬度(PAS)与右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45例SLE患者和30名正常人进行普通超声和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D)、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Sm),计算右室心肌作功指数(MPI)和PAS.结果 SLE组PAS、PASP和MPI高于正常人,RVEF、D和Sm低于正常人;合并肺动脉高压(PH)者PAS、PASP、MPI高于未合并PH者,RVEF、D和Sm低于无PH者;PAS与PASP呈正相关、与D、Sm和RVEF呈负相关.结论 SLE患者逐渐增高的PAS与右心室功能不全密切相关,是判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秋颖;佟文姝;任卫东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分析不同b值肝囊肿弥散加权像(DWI)的信号特点,并测量ADC值,为DWI对其他肝脏疾病的研究提供方向.方法 50例肝囊肿112个病灶进行磁共振DWI,分析b值为300、500、1000 s/mm2肝囊肿的DWI信号表现,并测量ADC值,分析b值为300、500 s/mm2时ADC值的分布情况.结果 肝囊肿在3种b值(300、500、1000 s/mm2)的DWI表现为低信号分别占79.5%、83.0%、92.0%,等信号分别占13.4%、11.6%、7.1%,高信号分别占7.1%、5.4%、0.9%;平均ADC值分别为(4.10±0.11)×10-3、(4.09±0.14)×10-3、(3.85±0.12)×10-3 mm2/s;b值=300、500 s/mm2时;ADC值=4.10×10-3 mm2/s分别为91例(占81.3%)、61例(占54.5%).结论 肝囊肿在DWI主要表现为低信号,且ADC值较稳定,选b=300、500 s/mm2时,ADC值接近一固定值4.10×10-3 mm2/s,结合DWI及ADC值可确诊肝囊肿.
作者:吴永峻;林民辉;陈武标;田国强;郑桂英 刊期: 2009年第z1期
患者女,44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鼻塞,伴流脓涕,有臭味,春秋季明显.严重时需张口呼吸.近期症状加重.无鼻痒及鼻出血.查体:左侧鼻腔通气不畅,嗅觉迟钝,外鼻无畸形、红肿.鼻前庭无狭窄,皮肤正常.双侧鼻腔黏膜红润,双侧下鼻甲肥大.左侧鼻腔可见大量息肉样新生物,左侧中鼻道内可见黑色结石样物及大量脓性分泌物.
作者:刘东锋;朱友志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征象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鼻腔NHL的病理资料与CT表现,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0例NHL中,NK/T细胞性淋巴瘤5例;B细胞淋巴瘤5例.CT表现:①病变多原发于鼻腔前部如鼻中隔前部、鼻前庭或下鼻甲,倾向于沿鼻黏膜弥漫浸润生长,病变多累及面部皮肤及邻近结构;②病灶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③平扫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轻-中度强化;④无骨质破坏或少数骨质轻度压迫吸收;⑤放射治疗后病灶可明显好转或消退.结论 鼻腔NHL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能直接显示病变情况及周围侵犯范围,可提示淋巴瘤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维升;王绍武;陈靖;刘静红;王微微;浦仁旺 刊期: 2009年第z1期
患者女,40岁.反复阵发性头痛伴左侧肢体乏力1个月余入院就诊.体检:神清,左下肢肌力Ⅳ级.MR影像学表现:右侧岛叶见一类椭圆形异常信号灶,T1WI及T2WI呈等信号,病灶上缘斑片状出血灶于T1WI上呈高信号,病灶内液化坏死区于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腔位于肿瘤一侧.
作者:林丽萍;耿道颖;孟令平;尹化斌;庄玉忠;韩敏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对诊断骨盆骨折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骨盆外伤患者,均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普通X线片、横断面二维CT、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根据Tile分型法对骨折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对发现骨盆骨折及骨折分型的正确例数,评价64排螺旋CT对骨盆骨折治疗的作用.结果 3种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对发现骨盆骨折部位及骨折正确分型结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盆骨折较为复杂,对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对骨盆骨折发现、分型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王德韧;吕国士;李志军;左宏;恩和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手术证实的等密度硬膜下血肿35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主要CT征象包括:血肿等密度、脑室变形、脑沟消失、灰白质界面内移.结论 脑室、脑池及脑沟的变形移位及灰白质界面内移是诊断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重要CT征象.
作者:李启锡;郑华英;刘伟波;朱光源;吴伟雄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对乳腺小结节病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女性患者微创手术切除的145个乳腺小结节病灶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术后病理对比.结果 83例145个小结节病灶:增生结节125个、纤维腺瘤12个、乳头状瘤2个、黏液囊肿1个、乳腺癌5个(1例多发).超声清晰显示145个病灶,而钼靶X线只显示41个病灶;有51例患者钼靶X线可显示乳腺腺体钙化灶,其中12例(包括1例乳腺癌)呈沙砾样,3例乳腺癌超声可见钙化灶.结论 超声联合钼靶X线可提高乳腺小结节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作者:陈海燕;丛淑珍;吴丽桑;王敏;郭汉涛 刊期: 2009年第z1期
肠套叠是常见的婴幼儿急腹症,发病年龄1岁以下占半数以上,2岁以上占80%,4~10个月为发病高峰.男孩多见[1-3].本院于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30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动;赵宝泉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评价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4年10月-2008年12月共12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间质瘤的16排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肠间质瘤的螺旋CT扫描常见表现特征为:①肿块多腔外生长,呈密实性,较大肿块其内可见囊变坏死区;②肿块增强动脉期呈散在斑片样中等强化,静脉期呈均匀明显强化;③肿块范围超过5 cm,且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时考虑肿瘤恶变.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胃肠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占宇;张燕群;李晓娟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成像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iemens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8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检查,运用实时三维成像技术进行构图并诊断,并与普通彩超、膀胱造影X线检查、CT、MRI、膀胱镜检查或术后病理等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术前诊断经与普通彩超、膀胱造影X线检查、CT、MRI、膀胱镜检查或术后病理等结果对照,基本符合膀胱癌,符合率达96.4%,比普通彩超诊断符合率89.3%高.结论 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成像技术,具有直观、立体感强的特点,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发现普通彩超、膀胱造影X线检查、CT、MRI、膀胱镜检查过程中遗漏的极微小膀胱癌病灶,尤其是直径<0.5 cm的膀胱癌,对临床诊断、治疗,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复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逸仲;杨楚香;曾斌;李光昭;林建群;陈斌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比较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脑血流灌注的差异,以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MC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MCI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各20例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并用SPM5b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以体素为单位比较两组脑血流灌注水平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老龄化对照组相比,MCI患者组脑血流灌注相对降低区不对称分布在后扣带回、额上回、额下回、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结论 MCI患者SPECT脑血流灌注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期待其在MCI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
作者:袁瑛;魏文石;顾兆祥;杨莉芹;唐熙;姜建隽;张蓉;何薇;蒋茂松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认识泌尿系软结石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与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例泌尿系软结石病例,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声像图特点.结果 1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例膀胱结石分别行经皮肾镜、膀胱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结合敏感药物治疗及冲洗、治愈出院.结论 泌尿系软结石常继发于感染,声像图有特征性表现.超声诊断软结石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秦大新;张雪红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定位Broca区和Wernicke区中的应用.方法 45例累及左侧额叶或者左侧颞叶的胶质瘤患者,术前采用听觉词汇判断和听觉词汇复述模式刺激策略,在3.0T MR扫描仪采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原理进行图像采集,经SPM5软件进行脑功能区活动图像分析,选择四个感兴趣区:Broca区、Wernicke区以及右侧大脑半球相对应的解剖区域.结果 44例(97.8%,44/45)完成听觉语义判断任务,44例(97.8%,44/45)完成听觉复述任务,43例(95.6%,43/45)两者均成功完成.使用听觉语义判断任务41例(93.2%,41/44)成功定位Broca区,43例(97.7%,43/44)成功定位Wernicke区.使用听觉复述任务43例(97.7%,43/44)成功定位Broca区,43例(97.7%,43/44)成功定位Wernicke区.两者结合44例(97.8%,44/45)成功定位Broca区, 45例(100%,45/45)成功定位Wernicke区.结论 综合利用听觉语义判断和听觉复述任务刺激策略,功能磁共振可更好地定位脑胶质瘤患者语言功能区.
作者:仪晓立;戴建平;陈绪珠;吴陈兴;王晓怡;李少武;江涛;艾林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正常胎儿的房室传导时间,建立正常胎儿的房室传导时间参考值范围,为早期发现房室传导异常提供依据.方法 100名中晚孕超声筛查结果正常的胎儿(15~40孕周),按检查时不同胎龄分为5组进行研究.获得TDI动态图像后脱机软件QLAB分析测定房室传导时间,各组间进行方差分析并将AVCT与心率及孕周进行线性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纳入研究的胎儿出生后尽量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正常胎儿房室传导时间范围为(123.9±10)ms;胎儿房室传导时间与心率成负相关(Y=190.261-0.467X, P<0.01),与孕周无明显相关(Y=0.045X,P=0.66).结论 组织多普勒成像为测量胎儿房室传导时间的良好方法;胎儿房室传导时间与孕周无相关,而与心率呈负相关;正常值的建立将有助于临床早期发现和诊断胎儿房室传导异常.
作者:张玉娟;吴瑛;孙枫;彭启慧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窒息症候群(OSAS)患者的上呼吸道塌陷和形变的危险因子.方法 对20例OSAS患者及15例对照组患者行上呼吸道检查及头颅X线摄影,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间性别、颈围、软腭长度及后上呼吸道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侧咽壁狭窄与否、扁桃腺和悬雍垂大小、咬合不正、缩下巴与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颈围较长、软腭较长及后上呼吸道空间狭窄的患者,易发生OSAS.
作者:施博文;吴家铭;钟正国;廖汉弘;罗友伦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16层螺旋CT对8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315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指标,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16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分支狭窄、管壁软硬斑块状况、开口起源异常等病变,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86%,特异度95%,阳性预测值89%,阴性预测值96%.结论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发现斑块位置及判断其易损性是对CAG的补充,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锦灿;潘惠仪;刘永辉;夏广明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在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要求前提下,探讨低剂量颅底扫描搭配佳层厚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以常规扫描剂量150 mAs为参照,以患者头颅周径为依据,分析比较其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情况及单次扫描加权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值等.对20名健康人和20例颅底区域肿瘤和骨折出血患者行颅底低剂量(50 mAs、40 mAs) 螺旋CT扫描, 以评价5.0 mm、3.75 mm 和2.5 mm三种扫描层厚对颅底病变显示率的影响.结果 颅底周径大于50 cm的患者均采用120 kV、50 mAs、5.0 mm层厚螺旋扫描,图像合格率达到100%.结论 在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值、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反映噪声大小的图像相邻两点的密度差SD值等较客观数据的评价下,采用120 kV、50 mAs、5.0 mm层厚颅脑扫描是可行的.
作者:谢新红;林土兴 刊期: 2009年第z1期
患者女,23岁.以双上睑红肿8年为主诉就诊.双上睑间歇性红肿伴酸胀感,睑外侧肿胀明显,红肿消退后仍有酸胀感,且逐渐加重.检查:视力:右眼 1.2,左眼 1.5.双上眼睑对称性水肿,外侧睑皮下垂,且遮盖外上睑缘,皮肤呈粉红色,温度正常.
作者:马国强;丰珈如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讨论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中微栓子脱落后脑保护伞回收时处理方法.方法 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后,颈内动脉血流停滞或缓慢,回撤保护伞于C3、C4段,指引导管送入支架近端,迅速反复多次回抽血流.结果 血流通畅,无1例脑栓塞.结论 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联合应用脑保护伞,当微栓子脱落所导致的颈内动脉血流停滞或缓慢时,正确的处理脑保护伞可以有效防止脱落的微栓子进入脑内.
作者:王华;苏兰军;李斌;王学良;李素霞 刊期: 2009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