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Q开关755nm翠绿宝石激光与CO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疗效对比

朱明明;刘科峰

关键词:脂溢性角化病, Q开关755nm翠绿宝石激光, CO2点阵激光, 色素沉着, 色素减退
摘要:目的:比较Q开关755nm翠绿宝石激光与CO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方法:将127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用Q开关755nm翠绿宝石激光治疗;对照组用CO2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治愈率96.67%,对照组83.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色素沉着率观察组1.7%,对照组11.9%;色素减退率观察组1.7%,对照组14.9%.结论:Q开关755nm翠绿宝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明显优于CO2点阵激光,更安全有效.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eek植皮术联合纳米银敷料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Meek植皮术联合纳米银敷料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7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65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Meek植皮术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片皮存活情况、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各项生活质量水平.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率及片皮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给予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纳米银敷料联合Meek植皮术的疗效比较理想,能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减少并发症风险,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姜文荃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引导组织再生联合植骨修复治疗牙周骨内缺损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引导组织再生联合植骨修复治疗牙周骨内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牙周骨内缺损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5),观察组给予引导组织再生联合植骨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引导组织再生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分别为(4.87±1.32)mm和(5.02±1.21)m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牙龈退缩量(gingival recession,G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学修复效果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为91.49%;观察组术后6个月牙龈美容形态评分为(6.89±0.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组织再生联合植骨修复治疗牙周骨内缺损有较好的效果,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琳;金磊;刘妍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Q开关755nm翠绿宝石激光与CO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Q开关755nm翠绿宝石激光与CO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方法:将127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用Q开关755nm翠绿宝石激光治疗;对照组用CO2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治愈率96.67%,对照组83.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色素沉着率观察组1.7%,对照组11.9%;色素减退率观察组1.7%,对照组14.9%.结论:Q开关755nm翠绿宝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明显优于CO2点阵激光,更安全有效.

    作者:朱明明;刘科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就医者随机分为三组,强脉冲光治疗组给予560~1200nm强脉冲光治疗,Nd:YAG激光组使用1064nm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强脉冲光与Nd:YAG激光联合治疗,各组均每4~8周治疗1次,共治疗1~5次,治疗结束后4周评价治疗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按照毛细血管扩张7点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联合治疗组>Nd:YAG激光组>强脉冲光治疗组;治疗次数对比,强脉冲光治疗组>Nd:YAG激光组>联合治疗组.三组间红斑、水肿、色素沉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d:YAG激光组及联合治疗组紫癜的发生率高于强脉冲光治疗组.结论: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好且治疗次数少,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燕;李生;马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成人骨性Ⅱ类均、高角患者的上气道结构三维分析

    目的:通过使用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对成人骨性Ⅱ类患者上气道影像进行测量,分析骨性Ⅱ类患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OSAH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2018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38例成人骨性Ⅱ类(ANB角>5°)患者,按下颌角高度分为均角组(22°

    作者:梁晓;刘婷婷;赵越;康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纳米脂肪移植技术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对纳米脂肪治疗瘢痕、皱纹、眶周衰老问题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ail(CENTRAL)、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收集所有关于纳米脂肪在整形外科临床应用方面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病例系列报道.结果:检获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共5个随机对照试验和6个病例系列报道.所有的研究结论均表明纳米脂肪在瘢痕和面部年轻化等方面的治疗具有有效性.结论:由于受纳入文献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对于纳米脂肪的疗效暂无法得出明确结论.纳入的研究在方法学上尚存在缺陷,有必要设计更科学严谨的试验方案,开展更多、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支持这一结论.

    作者:张畅;吴乐昊;王佳琦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微针在自体毛发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本文将探讨一种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种植密度更高、种植方向更容易控制的种植方法,分析微针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植发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00例,一组用镊子种植,一组用微针种植,种植数量为1806~4612 FUs.结果: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1年,200例患者终毛囊成活率均可达约95%,且外观自然,种植的头发与原生发浑然一体,微针组种植密度较高,且术中渗血少、方向更自然.结论:微针种植手术创伤更小、种植密度更高、术后恢复更快、种植方向可控,值得在毛发移植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勇;李兴东;马文熙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A型肉毒毒素作为一种嗜神经毒素曾广泛应用于肌张力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镇痛方面有明确的效果而被应用于各类头痛和神经性疼痛.笔者医院门诊出现数例应用A型肉毒毒素除皱后偏头痛明显缓解的患者,通过查阅文献得知慢性偏头痛是A型肉毒毒素在镇痛方面作用确切、应用广的疾病,但其机制、注射方法、远期疗效等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就A型肉毒毒素治疗慢性偏头痛的机制、注射方法、与口服药物疗效对比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姜烨容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面部韧带根部填充透明质酸改善轻中度面部老化

    目的:探讨面部韧带根部注射填充透明质酸改善轻中度面部老化、维持面部年轻状态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23例轻中度面部松垂就医者进行双侧眼眶韧带、颧骨韧带、面颊上颌骨韧带及下颌骨韧带根部注射适量透明质酸.结果:23例就医者术后面部松垂现象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即刻可见效果,未出现瘀青、血肿或血管栓塞等不良反应,均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面部韧带根部注射填充透明质酸改善轻中度面部老化,操作简便、安全、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薛紫涵;芦笛;李桂珍;韩岩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eMatrix水滴点阵激光联合透明质酸修护敷料治疗腹部妊娠纹

    目的:观察eMatrix水滴点阵激光联合透明质酸修护敷料治疗腹部妊娠纹临床疗效.方法:30例腹部妊娠纹就医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eMatrix水滴点阵激光后外用透明质酸修护敷料,2次/d,共使用7d;对照组使用eMatrix水滴点阵激光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炎症后色沉的恢复情况.3个月后进行第2次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后一次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评估就医者妊娠纹恢复情况.其中治疗组中9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只有2例出现色素沉着,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5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有8例出现了色素沉着,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就医者均未见瘢痕、皮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eMatrix水滴点阵激光联合透明质酸敷料能更好治疗妊娠纹并减少色素沉着的发生.

    作者:崔艾丽;金哲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整形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及对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常规保乳术与整形保乳术治疗中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7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常规组(n=35,行常规保乳术)与整形组(n=40,行整形保乳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统计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切除肿瘤组织重量、手术切缘阳性情况,评价乳房美观度,术后3年随访调查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切缘阳性率、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形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但术后引流量少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标本重量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形组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整形组乳房整形整体优良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转移率、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形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价值优于常规保乳术,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乳房美观效果,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升,且术后复发、转移风险低.

    作者:李先锋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对全口义齿修复后咬合情况的动态评估分析

    目的:探讨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在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咬合情况动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未来全口义齿修复治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就诊并接受全口义齿修复的60例患者,修复后即刻、修复后2周、6周、12周、24周,使用T-scan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对其咬合情况进行动态评估,记录各时点患者的T-scan检测结果,检测指标包括咬合接触时间(Occlusion Time,OT)、累积大牙合力(Maximum Cumulative,Max force)、力中心点(Center of Force,COF)义齿移位情况,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修复后各时点患者对咀嚼功能的满意度.结果:随着义齿修复时间的延长,患者修复2周、6周、12周的OT、COF-X水平呈递减趋势,Max force、COF-Y水平均呈递增趋势,除COF-Y外,其他指标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修复24周后,患者各T-scan检测指标水平较12周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全口义齿佩戴经历患者的OT、COF水平低于无经历者,MAX force与COF-Y水平高于无经历者,但组间各时点OT、COF-X、MAX forc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患者咀嚼功能整体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全口义齿佩戴时间的延长,患者OT缩短、Max force增加、COF向中心移动,咬合稳定性好且趋于平衡,咀嚼功能恢复理想,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用于动态评估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咬合情况,可以量化患者咬合情况,为义齿修复的稳定性提供条件.

    作者:蒋金鹏;吉银丽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非降解聚氨酯弹性体支架材料体外构建残耳软骨用于修复耳廓组织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以非降解聚氨酯弹性体支架材料体外构建残耳软骨用于修复耳廓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分离30例临床小儿畸形患者软骨细胞,经培养、扩增后制成细胞悬液滴加于圆盘状聚氨酯支架上,体外培养21d后接种于裸鼠体内培养42d,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支架复合物生长情况,同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成软骨细胞冰冻切片情况.结果:软骨细胞体外培养3周后形成的细胞-支架复合物的形态学及组织学较正常耳廓软骨组织相差甚远,而在裸鼠体内培养6周的细胞-支架复合物外观光滑细腻,与正常耳廓软骨组织相近,经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可见新生的软骨组织细胞间质中存在蓝黑色的丝网状弹力纤维.结论:聚氨酯材料能够成为组织工程耳廓软骨的支架材料,且体内培养较体外培养更利于软骨组织的生长.

    作者:刘戈;杨庆华;张玲;韩景健;董维玮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自体表皮黑素细胞移植联合他卡西醇软膏治疗局限性白癜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体表皮黑素细胞移植联合他卡西醇软膏治疗局限性白癜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3例局限性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1例.A组予自体表皮移植联合外用他卡西醇软膏,B组仅为自体表皮移植,C组仅外用他卡西醇软膏.三组患者总疗程均为6个月.在治疗前,治疗第1、2、3和6个月末进行随访,观察三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1、2个月末,A组有效率高于B组、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6个月末,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表皮黑素细胞移植联合他卡西醇软膏治疗局限性白癜风起效较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黄莉明;王强;方方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骨修复材料在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将骨修复材料(Osteobone)运用于颌骨囊肿术后残留骨缺损区,观察其成骨的效果.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2016年11月-2017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30例颌骨囊肿患者,术中在骨缺损区植入骨修复材料,术后1、3、6个月复查,通过口腔专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其成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2例出现创口裂开,植入物溢出,手术切口优良愈合率为93.3%.对其余28例患者进行影像学监测,术后1个月均有新骨形成,骨愈合率为51.80%,术后3个月骨愈合率为79.50%,术后6个月骨愈合率为91.10%,有3例囊肿直径>6cm的病例,骨形成占骨缺损的21%~40%.随着时间的推移,骨愈合率呈上升趋势,骨缺损修复所需要的时间与骨缺损的大小有关.结论:骨修复材料在颌骨囊肿导致的骨缺损病例中具有较好的成骨效果,可单独运用于临床.

    作者:张佩莹;肖灿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水母雪莲多糖对中波紫外线诱导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研究水母雪莲多糖对中波紫外线刺激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蒸馏水回流提取+醇沉分离法提取水母雪莲中的多糖成分;使用包皮切除术后皮肤,处理后在6孔板中定量接种经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传代培养的细胞.细胞体外培养并分为空白对照组、紫外线照射组、10mg/ml水母雪莲多糖干预组和40mg/ml水母雪莲多糖干预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细胞分别在低辐射UVB(L-UVB,30mJ/cm2辐射1h)和高辐射UVB(H-UVB,60mJ/cm2辐射1h)两种条件下接受紫外线照射.在暴露于UVB光前,10mg/ml水母雪莲多糖干预组和40mg/ml水母雪莲多糖干预组细胞以终浓度为10mg/ml和40mg/ml水母雪莲多糖培养1h,紫外线组不干预.照射1h后,将细胞在37℃,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中温育18h.测定SOD、GSH、CAT及MD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p38、p53、Bcl-2、Bax蛋白及caspase-3的β肌动蛋白含量变化.结果:水母雪莲多糖可以提高经中波紫外线损伤的成纤维细胞中SOD、CAT的活性和GSH含量,并可减少MDA含量,通过上调p38,p53和Bcl-2的表达,同时下调Bax和活性caspase-3的表达.与非干预组相比,无论暴露于低剂量还是高剂量辐射下,10mg/ml和40mg/ml水母雪莲多糖组的成纤维细胞凋亡数目都要更少.结论:水母雪莲多糖可以通过上调人成纤维细胞p38,p53和Bcl-2的表达、下调Bax和活性caspase-3的表达、增加SOD、CAT的活性和GSH的含量、减少MDA含量,从而抑制中波紫外线照射所致的细胞凋亡.

    作者:孙楠;吴艳;姜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两种不同术式矫正不同程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提上睑肌缩短术和额肌瓣悬吊术这两种术式对于不同程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8年在笔者医院接受提上睑肌缩短术或额肌瓣悬吊术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37例53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提上睑肌缩短术组(n=17)和额肌瓣悬吊术组(n=20),比较两组不同程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矫正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提上睑肌缩短术对于轻度上睑下垂的正矫率为87.5%高于额肌瓣悬吊术组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上睑肌缩短术对于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正矫率分别为30.0%、50.0%,低于额肌瓣悬吊术组的90.0%、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上睑肌缩短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低于额肌瓣悬吊术组的20.0%,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适用于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适用于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作者:杜薇;李旭东;凃惠芳;雷荣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纳米银敷料在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纳米银敷料在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伤口处置,观察组在常规伤口处置的基础上加用纳米银敷料,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与愈合时间、伤口愈合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肉芽形态评分及伤口病原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愈合速率为[(22.78±6.39)d,(41.42±8.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2.66±8.48)d,(20.30±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的NRS疼痛评分、肉芽形态评分、伤口病原菌阳性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0,P=0.412).结论:纳米银敷料能够明显促进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愈合,缓解疼痛,安全可靠.

    作者:王磊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醋酸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治疗活动期斑秃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复方倍他米松联合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治疗活动期斑秃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80例活动期斑秃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倍他米松与醋酸曲安奈德联合外用疗法;观察组采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皮损内注射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毛发镜评估结果、血浆P物质含量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毛囊密度、毛发密度与毳毛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毛囊密度和毛发密度都显著升高,毳毛率显著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相比三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血浆P物质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血浆P物质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P物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皮损内注射疗法较常规外涂更能改善活动期斑秃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毛发镜评估结果、调低血浆P物质水平并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黄永;冯菁;顾礼忠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两种国产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比较博特医用胶原修复膜与海奥口腔修复膜用于牙种植引导骨再生(GBR)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笔者医院行牙种植GBR手术的240例患者分为博特组、海奥组与Bio-Gide组,每组80例,分别采用博特医用胶原修复膜、海奥口腔修复膜与瑞士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行GBR手术.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水平及垂直成骨有效率、植骨厚度及高度、成骨厚度及高度、水平及垂直骨生长效果.结果:博特组、海奥组与Bio-Gide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5%、5.00%、2.5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博特组的水平成骨有效率与垂直成骨有效率分别为95.00%、92.50%,海奥组的水平成骨有效率与垂直成骨有效率分别为97.50%、93.75%,Bio-Gide组的水平成骨有效率与垂直成骨有效率分别为98.75%、96.25%,三组的水平及垂直成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植骨厚度及植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奥组与Bio-Gide组的成骨厚度、成骨高度、水平骨生长效果及垂直骨生长效果均明显高于博特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国产口腔修复膜用于牙种植GBR手术的成骨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与进口修复膜均无明显差异,海奥口腔修复膜的成骨效果与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相当,均明显优于博特医用胶原修复膜.

    作者:薛妍;陈婷;梁振耕;谢莉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