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整形美容面部年轻化术的探讨

余志亮;吴中望;杨莲峰

关键词:微创整形, 面部年轻化术, 注射美容术, 激光美容术
摘要:在美容整形领域,面部整形历来是美容整形的重点部位,其中对于皱纹的去除,是面部美容整形的一种常见形式.面部皱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面部皮肤老化,皮肤缺乏足够的弹性以至于产生皮肤松弛下垂,其过程可以理解成皮肤的退行性变过程.在皱纹的产生过程中,除了皮肤表面发生变化之外,皮肤的深层组织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合理运用手术,非手术注射,激光治疗来解决面部衰老引起的皱纹,松弛,皮肤质地改变,显得至关重要.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分析探索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50例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患者的详细情况.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出血量、HCG恢复时间.根据所得到的结果,分析总结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患者较为适宜的治疗方法.结果: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均取得了较为优秀的治疗结果,缩短HCG的恢复时间,减少了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而且无一患者造成子宫切除,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患者,在患病初始,常不自知,会凭自身经验妄下论断,造成病情加重,且此病较易误诊,需要广大医护人员提高警觉性,加倍细心对待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患者.本次的实验所应用的治疗方法得到了较为优秀的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杨亚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米索联合氟美松预防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联合氟美松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正常单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200例,随机分为米索组(100例)和米索加氟美松组.米索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400 μg直肠给药;米索加氟美松组(100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直肠放置米索400 μg并静脉注射氟美松10mg;观察各组产后2 h、24小时内出血量(ml)、第三产程时间(min).结果:产后2 h和24h内平均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米索组加氟美松为(180.2±70.6)ml、(286.2±108.3)、(8.4±2.2)min;米索组为(204.3±80.7)ml、(386.6±124.5)、(12.6±3.6)min;米索加氟美松组与米索组比较,2 h内出血量、24h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3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1、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加肌注氟美松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单纯应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第三产程,防治产后出血.

    作者:安利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稳定的支抗在固定矫正技术中十分重要.微种植体支抗作为一种口内植入支抗技术,具有植入术式相对简单,植入部位灵活,异物感小,创伤小,支抗稳定性好,支抗效果保证,和依从性要求低等优点,在国内外正畸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就正畸微种植体支抗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高娟;罗倩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加强与医师沟通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随着药学理论的发展,药剂学经历了物理、生物和临床药剂学三个阶段,药物在体内处置过程、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成为医院药学的重要内容.探讨临床药师合理用药,促进临床用药方法、途径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作者:倪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临床营养与治疗

    维持良好营养状况对人的健康很重要,对于正在接受化疗甚至还需要进一步接受手术、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随着营养药理学的发展,临床营养治疗逐渐成为肿瘤治疗一个重要组分,正在推动肿瘤内科临床发生巨大变化.

    作者:孔令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关节镜下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治疗分析

    回顾分析了17例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两组.一组在关节镜辅助下清理胫骨髁间棘骨折同时进行重建前交叉韧带;一组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克氏针固定.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膝关节稳定度并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评估,对于该类患者,采用在关节镜辅助下清理胫骨髁间棘骨折并同期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具有手术微创伤、能较快恢复膝关节的功能等优点.

    作者:李凤来;徐剑;张涛;屠连连;孙传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医疗呼叫中心的内涵与展望

    本文从医疗呼叫中心的产生、概念、系统功能、模式分析及队伍建设、服务内容等方面作了系统的阐述,旨在为医院管理及营销方面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朱敏;文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析褥疮的发生与防治

    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褥疮长期以来一直是康复治疗、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褥疮的发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疾病的恢复.近年来在治疗上探索了许多新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预防褥疮的发生更为重要,可从根本上避免患者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可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发生褥疮的人群主要是:手术后病人、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病人.发生褥疮的危险因素有:运动能力减弱、感觉功能障碍、血液循环不良、营养不良及皮肤环境不佳等因素.本文结合临床体会对褥疮的产生机理及防护措施进行探索.

    作者:李建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在护理管理工作中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

    目的:用新的管理方式和行为,着力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和谐、宽松、奋进、向上的工作环境,达到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应.方法:根据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氛围.结论:人性化管理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提升了护士整体素质,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增加,促进了全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作者:陈素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内科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56例研究

    老年患者群体当中的重要的一个临床综合症便是老年多器官衰竭,老年多器官衰竭的诱发因素相对较轻,并且起病较为隐匿,极易被临床医护人员所忽视,然而,老年多器官衰竭一旦发生,不仅病情进展十分迅速,而且来势也相当的凶猛,通常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便会有大于两个器官功能发生衰竭.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造成老年危重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加以研究意义十分重大.本文针对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的现状,对56例老年内科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对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帮助.

    作者:单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皮肤点刺试验在皮肤科的应用与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皮肤科皮肤点刺试验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16例,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就诊的患有慢性过敏性皮肤疾病的患者,采用皮肤点刺试验进行检测,并实施针对性护理,现对结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样本616例中,至少有1项过敏的患者占82.8%;只有1项者占9.7%;有2项同时存在者占18.7%;3项同时存在者占17.1%;4项同时存在者占12.7%;5项同时存在者占40.5%.过敏原中,高阳性率的为屋尘螨,占51.9%;.粉尘螨排第2位,占48.4%;其次为虾,占18.7%,前两项与其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2种尘螨同时过敏的患者占39.9%;42.2%对两种尘螨都无过敏反应,均有尘螨过敏者占57.8%.与患者病史比较,阳性反应的过敏原项与其一致,临床症状与反应强度一致.患者有多种过敏原同时过敏时,与其它过敏原反应强度比较,尘螨的阳性反应较强,即多种过敏原存在过敏反应时,首要过敏原多是尘螨.本组研究试剂具有一定安全性,无明显不良反应或过敏性休克发生.结论:皮肤点刺试验诊断作用较为明显,把握好试验的每个细节,均可将其特异性与敏感性较好体现,对过敏原有无真正过敏进行正确评估.且操作简便、疼痛性小、具体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时需加强临床护理,以全面促进试验的成功完成.

    作者:张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DNA定量分析对宫颈细胞学ASCUS进行分流的临床价值

    目的:将DNA定量分析及常规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评估DNA定量对宫颈常规细胞学ASCUS进行分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常规细胞学为ASCUS和DNA定量分析为可见DNA倍体异常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有病理结果的46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SCUS同时伴有DNA倍体异常患者病理活检提示CINⅠ以上占86%;ASCUS不伴有DNA倍体异常患者病理活检提示CINⅠ以上占9.5%;常规细胞学未见异常而DNA倍体出现异常患者病理活检提示CINⅠ以上占63.5%.结论:DNA倍体分析可对常规细胞学ASCUS进行分流,尤其是可见3个以上异倍体细胞时,应积极干预,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

    作者:顾立芳;伍少芬;陈少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面瘫(面神经炎)的诊断与针灸治疗

    面瘫是以口角(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证的病证,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治疗目的: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

    作者:钟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728例筛查TP-ELISA阳性再用TPPA和RPR方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分析

    目的:用TP-ELISA筛查阳性结果的标本,经特异性抗体(TPPA)和非特异性抗体(RPR)方法检测后,给临床医生诊断梅毒提供依据.方法:728例TP-ELISA方法筛查阳性,经TPPA和RPR方法检测,并计算符合率.结果:TPPA和RPR均为阳性结果548例占75.27%;TPPA阳性、RPR阴性结果165例占22.67 %;TPPA和RPR均为阴性结果15例占 2.06%.结论:TP-ELISA阳性临床医生不能诊断现症梅毒,必须结合非特异性抗体(RPR、TRUST)和特异性抗体(TPPA、WB)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作者:白莉;郁华;石林;王炳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芪丹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使用芪丹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到我院进行糖尿病肾病治疗的32例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芪丹地黄汤加减(党参、生黄芪、枸耙予、生地黄、丹参、葛根、山萸肉、苍术等)进行治疗,同时设定相应的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结果:经比较后显示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在尿蛋白降低、低蛋白血症减轻、血粘度降低以及肾功能的改善方面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芪丹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养阴益气,活血运脾的功效,且能够做到标本兼顾,对于此病有明显的治疗疗效,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侯荣;许明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微量白蛋白尿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微量白蛋白尿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预测性指标.方法:搜集我院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50%者为冠心病组,<50%者为非冠心病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查,UAER≥30mg/L且<200 mg/L为微量白蛋白尿阳性,UAER≥30且<200 mg/I,UAER<30 mg/L为微量白蛋白尿阴性.比较分析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中冠心病发生率为74.3%,阴性组为20.0%,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冠心病组中,尿微量白蛋白阳性者占83.9%,非冠心病组为31.0%,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尿微量白蛋白阳性者其冠心病发生率明显增高,冠心病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阳性者也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

    作者:张勇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双胎妊娠一胎宫内死亡期待疗法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一胎死亡后期待疗法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00 年1月~2010 年12月住院分娩之的双胎妊娠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发生率为4.07%.主要原因为脐带因素2例,胎盘因素1例,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胎儿畸形2例,死因不详3例.其中早孕期双胎一胎死亡者3例,另一新生儿结局良好;中晚孕期双绒毛膜双胎一胎死亡者4例,另一新生儿结局良好;单绒毛膜双胎,1例出现双胎死亡,1例新生儿出现神经系统受损表现.结论:孕早期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死胎可全部被吸收,不需采取措施.孕中晚期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妊娠不足32 周,应在密切监护母胎情况下行期待治疗,双卵双胎可妊娠至36 周后.存活胎儿预后与绒毛膜性质关系紧密.

    作者:黄志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文眉术与切眉术在临床中的联合应用

    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粗而浓的纹眉风靡一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类型的眉形已不再是时尚的潮流.同时由于衰老先体现在眶周皮肤松弛,如眉眼皮肤、外眦角的下垂,鱼尾纹的形成[1].以往采用电离子、激光、药物洗眉或将眉毛切除恢复后再次纹眉,这些方法均有去除不净或遗留瘢痕给求美者带来许多的遗憾和不便[2].近两年我院针对纹眉术后形态不佳和上眼睑皮肤松弛,采用纹眉术与切眉术相结合的方法矫正纹眉术后眉形不佳和上睑皮肤松弛,均取得良好手术效果.

    作者:范小龙;陈远琨;王艳华;张军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北碚中医院成功举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2012学年临床教学基地工作会议

    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2012学年临床教学基地工作会议在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成功举行.广州中医药大学书记黄斌、校长王省良、副书记孙晓生、副校长刘晟、副校长许能贵以及有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负责人和来自67个临床教学基地的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重庆市卫生局局长屈谦、北碚区人大副主任张遇鸣、北碚区政府副区长王大勇、北碚区政协副主席王佳、重庆市卫生局中医二处处长何丽芳、北碚区卫生局局长阳光等领导应邀出席会议.

    作者:郭远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面部注射肉毒毒素除皱的体会

    目的:肉毒毒素面部注射除皱是时下一种很流行的除皱方法,由于其在除去面部皱纹方面具有损伤小、无创伤、见效快、安全、可靠,痛苦少,操作简单易行、价格便宜、不影响工作等优点极易被人接受,可能会将成为世纪除皱的首选治疗方法.方法:用注射器将少剂量的肉毒毒素非常精确地注入皱纹部位,致使局部肌肉松弛性麻痹,从而达到除皱的目的.结果:肉毒毒素是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外毒素,在注射肉毒毒素6~36小时,因其能抑制周围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使肌肉无力或麻痹,并发生神经支配性萎缩[1].结论:肉毒毒素除皱针对面部动态性浅表皱纹:包括眉纹、抬头纹、川字纹、下颌纹、颈纹等,有较明显的除皱效果,作用维持时间与个体差异有关,一般为4~6个月.但对光损伤或慢性衰老导致的静态皱纹无效.

    作者:侍永惠;刘红莉;邓丽娜;王继华;张鑫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