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高血压疾病42例临床诊治分析

黄菊

关键词:妊娠, 高血压, 临床诊治, 疗效分析, 不良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诊治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定期进行孕检,并在子痫前期配合镇静、解痉及降血压等住院治疗措施)和对照组(未进行定期孕检,子痫前期也并未配合相关的住院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孕产妇均未发现有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但对照组患者早产、胎盘早剥及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加强妊娠高血压孕产妇的孕期管理,定期孕检及早诊断高危妊娠孕产妇,积极采取有效治疗,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改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与后续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抢救和复苏后的护理,预防了新生儿的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结论:通过恰当的护理可预防避免新生儿窒息并发症的发生,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作者:吴昌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手部烧伤后疤痕畸形的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后疤痕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手部烧伤后疤痕畸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感染、坏死等并发症,患者对疤痕处理和手外观恢复度高、功能恢复满意度高。结论:手部烧伤遗留的疤痕导致手畸形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矫正,手术后疤痕不明显,手部外观和手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黄振;冉国文;韩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许多人对美丽的追求欲望越来越旺盛,这一现象带动了我国整形美容业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了整容美容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本文介绍了整形美容手术过程中以及前后的护理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作者:罗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频药物导入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型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 <0.05);同时,治疗组咳嗽、气喘消失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红;卢焯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药物致皮肤不良反应及处理分析

    目的:观察口服拉莫三嗪片致皮肤不良反应情况及处理对策,为临床口服拉莫三嗪片服药指导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服用拉莫三嗪片的患者1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这些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整理,同时对临床上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拉莫三嗪片可以致身体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皮肤各类型的过敏反应是主要不良反应,临床上可以表现为皮疹、斑丘疹、单纯麻疹型、红斑型药疹等,严重者皮肤可以出现溃破、剥脱。这些不良反应各自的发生率不同,与在患者年龄、性别及服药情况也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对于口服拉莫三嗪片所致的皮肤不良反应给予基本的对症治疗多可缓解,有些患者需要加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结论:临床医师在应用拉莫三嗪片治疗时,应重视药物带来的皮肤不良反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别及服药情况,以求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刘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剖宫产后早期妊娠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剖宫产后早期妊娠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B超确诊宫内妊娠≤49天,孕囊直径<2.0cm ,且无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禁忌症的各52例患者分为剖宫产组和自然分娩组,常规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方法,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孕囊排出时间及阴道出血量。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剖宫产后早期妊娠与自然分娩后早期妊娠流产效果、孕囊排出时间及阴道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剖宫产后早期妊娠效果良好,解决了终止剖宫产后早期妊娠的难题。

    作者:孙祥霞;张祖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应用的研究

    随着社会对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范畴的拓展和细化,对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保证护理质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已经成为当今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临床护理服务的价值,实现结构的合理化,充分挖掘蕴含在护士群体中的潜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临床各病区实行护理人员按层次管理模式。现将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予以探讨。

    作者:潘亚娜;谢国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挖除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特点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6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并做好术前及术后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的64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无不良后果。讨论: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疗效好、恢复较快,护理简便据有临床推广意义,医护人员应更加注重手术的护理工作,以提高手术的治愈率,确保患者术后正常的生活。

    作者:林飞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实施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产后分娩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80例分娩产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温馨助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妇分娩时实施温馨助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概率,具有极大临床意义。

    作者:张世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玻璃纤维桩核与金属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对比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核与铸造金属桩核修复残根残冠的成功率。方法:临床上选择112名患者共160颗患牙经根管治疗后,然后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玻璃纤维桩核、铸造金属桩核的全冠修复。结果:在112名患者的160颗牙齿中,80颗牙齿使用玻璃纤维桩核修复,80颗牙齿采用铸造金属桩核修复,后进行金瓷冠或全瓷冠修复,在3年观察期内的总成功率达到92.5%;80颗牙齿采用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修复,在3年的观察期内的成功率达到了93.75%,80颗牙齿采用铸造金属桩核修复,在3年观察期内的成功率达到了91.25%;玻璃纤维桩核、铸造桩核修复患牙两者间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规范的修复操作技术的前提下,无论是玻璃纤维桩修复还是铸造金属桩核修复的基牙在3年的观察期内均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作者:郭灏涌;罗志平;陈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儿童口腔卫生的保健与预防

    儿童保健是预防保健工作重要的部分。进行儿童的预防保健,可以取得比其他任何一个时期更大的效益和更好的效果,从小就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可以大大提高接受者成年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肖会能;吕德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改进静脉输液记录的护理书写体会

    静脉输液条是护理文件书写的一项内容,是常见的护理工作之一,也是三查七对工作的重要体现。护士工作繁忙、琐碎及操作的机械性、重复性,使护理工作差错的发生增多,如果缺少查对或查对不及时,易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有报道显示,静脉输液是发生护患纠纷多的治疗环节。我院护理部为认真落实质量安全年的各项工作,于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开始在全院护理单元开展规范静脉输液条的书写工作,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护理质量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落实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由不习惯到逐渐适应直至认知落实,并体会到了此项环节操作的重要性及优越性。现结合笔者在护理工作中的体会,就如何加强环节管理,规范输液条书写的具体方法论述如下。

    作者:周润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嗣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是医院生存的根本。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保证。自2011年以来,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结合本院开展全院性的“质量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充分认识影响护理安全的诸多因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对策,有效的保证了护理质量。笔者现将影响临床护理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杜海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80例,按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常规抗炎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奥曲肽,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10 d 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腹膜刺激症、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2.44±0.16)d,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5.66±2.17)d,住院时间(12.34±2.08)d ,治疗总有效率82.98%,死亡率4.26%,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可以缩短病程,使各监测指标更快恢复正常,降低死亡率,治疗效果值得肯定,可以在临床推广。

    作者:何修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胰腺原发性类癌的 CT 特点与鉴别(附5例分析)

    目的:探讨胰腺原发性类癌的CT 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类癌的CT 表现。结果:本组病例肿块大径2.0~11.0cm ,平均6.4cm。CT 平扫肿瘤实质较胰腺稍低,密度均匀者2例,不均匀者3例,肿块钙化者1例。动脉期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者3例,轻度强化者2例,肿瘤实质密度均于胰腺,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其中1例中央坏死明显,无强化,整个肿块呈囊状;静脉期肿块强化程度明显,与胰腺相似或稍低;1例延迟期肿块强化程度高于胰腺。肝转移1例,同时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血管侵犯。未见胆管及胰管扩张。结论:胰腺类癌CT 表现主要有较少引起胆道及胰管扩张,对周围血管较少累及,钙化较常见;增强后肿瘤实质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与胰腺相似,延迟期强化程度高于胰腺。

    作者:白玉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50例急性牙龈出血患者临床分析与治疗

    目的:探讨50例急性牙龈出血患者临床分析与治疗。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牙龈出血患者50例,分别予以可溶性的止血材料、缝扎止血法、细钢丝的结扎、高频电刀的热凝止血治疗,对所有患者牙龈出血原因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局部的牙龈炎症以及合并全身的疾病占18%、拔牙后出血占8%、牙周炎占22%、牙龈炎占52%;使用高频电刀的热凝止血治疗之前采取可溶性的止血材料治疗,终结果为无效,但运用了高频电刀之后止血效果为95%。结论:对急性牙龈出血患者予以高频电刀的热凝止血治疗较其他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更佳,具有将手术的出血量减少、在手术的过程中将创口的细菌杀死、将手术的效率提高等强大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作者:贾艳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磁性附着体应用于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口腔修复治疗,采用磁性附着体进行治疗的患者38例,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咀嚼效率以及固位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粘固后患者对于舒适度、语音以及外观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不良反应率为7.9%。结论:在口腔修复治疗中应用磁性附着体,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咀嚼效率以及固位力,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汪姸;段义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性脑出血应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划分为研究组(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和对照组(常规西医疗法)各35例,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可以取得较常规西医治疗更好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神经、运动等功能恢复,可进一步加强应用。

    作者:冯守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52例无保护会阴分娩产妇会阴裂伤状况的探讨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分娩与传统会阴保护分娩的差异,探索一种更加有效的保持会阴完整的分娩手法。方法:选择在我院实施无保护会阴分娩的产妇15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传统手法保护会阴分娩的产妇15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产妇的会阴裂伤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传统保护会阴分娩产妇II°裂伤率明显高于无保护会阴分娩,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无会阴裂伤及 I°裂伤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分娩对产妇会阴的损伤较小,促进了“自然分娩”的成功率,更有利于产妇产后身体健康快速恢复。

    作者:燕秀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于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出现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87例,其中皮质病灶患者38例,皮下病灶患者49例,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3个月后对各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实验(皮下)组和对照(皮下)组治疗后 HAMD、NIHSS分数差异显著;实验(皮质)组和对照(皮质)组治疗后 HAMD、NIHSS分数差异不显著。结论心理干预虽然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有改善作用,但对于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对皮下病灶患者的效果比皮质病灶患者更好。

    作者:罗澍;王淳;刘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