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巍;王浩;拾景强
目的:统计分析心内科一次性卫生材料使用对感染控制的价值,探讨一次性卫生材料的使用方法,严格控制感染。方法:总结一次性卫生材料使用存在的问题,加强一次性卫生材料的使用管理。结果:提高对一次性卫生材料使用重要性的认识,使一次性卫生材料管理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避免因一次性卫生材料而引起心内科医院感染。结论:加强一次性卫生材料管理使用,是控制心内科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志刚;杨翠霞;冯亮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药物加穴位按摩、埋植药线治疗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穴位点揉按摩+穴位埋植药线+制定实施康复处方等方法。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疗法治疗后,其整体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平均发作持续的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P <0.01)。结论: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促进疾病转归。
作者:李世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01月-2014年01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抗病毒治疗指征且未使用过核苷(酸)类似物的患者76例,其中联合组44例,应用拉米夫定100 mg,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单药组32例,应用恩替卡韦0.5 mg,每日1次。分别在基线、12、24、48周时留取血清,检测血清 ALT、HBsAg、HBV DNA 定量、治疗前后进行 MELD 评分。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不同时间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临床疗效比较采用四格表 X2检验,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果所用入组病例均完成了48周随访。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血清 ALT、HBsAg、HBeAg、HBV DNA 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MELD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具有可比性。48周时,两组患者与基线比较 ALT 复常率、HBV DNA 水平、HBsAg 下降绝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组方法抗病毒治疗疗效肯定,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组相对于恩替卡韦单药组,病毒学突破和耐药发生率相对较低,HBeAg 血清转换率略高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
作者:盛媛姬;卫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50例口腔溃疡患者临床资料和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总结,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经积极有效的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其护理满意度为100.0%。结论:在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予以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有效地改善,获得佳护理满意度和效果。
作者:朱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我院院前急救现状与对策;方法:根据我院院前目前急救状况分析提出对策,其中强调急救知识的普及在院前急救中重要性;结果:在事发第一现场能采取有效的初步急救,争取抢救黄金时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同时根据现状提出对策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作者:罗文学;张秀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胶原贴敷料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1、2期酒糟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把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口服皮肤病血毒丸20粒,2次/d,甲硝唑片0.2g 2次/d 维生素 B6片20mg 3次/d,外用复方硫洗剂2次/d。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照射皮损处,隔日1次,每次5分钟,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同时加用药物倒模术。结果:治疗组有93.3%,对照组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O.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药物倒模术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1、2期酒糟鼻疗效好、使用安全。
作者:刘萍;刘兰;雷雯霓;吴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工作,顺利迈适应症框架体系建设时期,为促进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现以卫生体制改革为背景,阐述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基本政策和总体思路。
作者:俞元生;苏汉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永昌县境内国道及县乡级道路89起312例车祸伤情及分类,分析车祸原因并找出佳医疗救治对策。方法:统计自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由“120”出诊共处置车祸病人312例,伤情分:轻度、中度、重度、死亡;车祸类型分:客运轿车、小轿车及货车、摩托车。结果:客运轿车致伤人员多,伤情较轻,但社会影响大;小轿车及及货车致伤人员少,伤情重,死亡率较高;摩托车致伤人员多,伤情重,死亡率高。结论:雨雪等不良气候对发生车祸有一定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超速、疲劳、酒后及无牌无照驾驶,另全县院前急救医疗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全县各急救网点的协调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所以要预防车祸的发生,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拒绝超速、疲劳、酒后和无牌无照驾驶,为更好的提高救治成功率,全县急救网络的建全及合理运行及调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作者:王晋安;王小燕;严泽成;吕忠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本文简要针对口腔颌面外伤的临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5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外伤患者200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200位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得到恢复,治愈率为100%。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其中,满意人数有100人,占据比例为50%,基本满意人数有56人,占据比例为28%,一般满意人数有40人,占据比例为20%,不满意人数有4人,占据比例为2%。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8%。结论:针对口腔颌面外伤患者来讲,医护人员应尽快予以治疗,从而保证患者可以恢复健康,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志国;寇强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手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90例,对其结节的大小、钙化、回声、边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征结合病理学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恶性结节中微钙化、边界欠清或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包膜、CDFI 显示血流信号增强者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结论:超声特征有助于区分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作者:肖优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痛风结石切除术患者的常用护理方法总结相关体会。方法:整理分析45例痛风结石患者的资料,总结与患者病情发生发展及治疗相关的因素,总结相关护理及预防方法。结果:54例痛风结石患者在多种相关护理方法的作用下,得到很好的恢复。结论:在临床积极正确治疗的同时,给予合理的相关护理可以更好地促进痛风结石的治愈。
作者:余荣臻;胡颖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提高狂犬病暴露着疫苗接种依从性的方法科学预防狂犬病。方法:对不按照医嘱完成疫苗接种的狂犬病暴露者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掌握影响接种依从性的因素。提示解决措施。结果:不依从原因主要是接种程序程序时间太长遗忘了接种,没时间接种,没必要接种和副作用太大等。结论:通过电话随访、知情同意和使用“2-1-1”程序接种可提高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疫苗的依从性。
作者:许阳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理表现为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多发性溃疡形成[1]病变部位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以溃疡为主,常呈弥漫性,偶呈节段性分布,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慢性复发型多见。本病的临床表现当属中医的“泄泻”、“痢疾”等范畴。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在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3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冀金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的关系及高危因素。方法:通过临床病例回顾总结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的关系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结果:性行为、生殖状况、吸烟、分娩和避孕方式的都是宫颈上皮内是否瘤变的高危因素。结论:随着宫颈癌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流行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 CIN 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 HPV 感染是主要因素,而吸烟、口服避孕药、性行为以及生殖、社会经济、卫生状况等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 HPV 感染机会,协同促进 CIN 及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何芳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40岁,因“头昏、视物模糊伴发热3周”入院,患者曾以“感冒”在当地诊所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后转往某三级医院,诊断为“左枕叶脑肿瘤”,拟行开颅手术治疗,家属咨询于我院门诊后收住院。既往血吸虫病史,自诉已治愈。查体:T 36.1℃,P 74次/分,R 18次/分,BP 130/80mmHg,神清语利,双侧瞳孔正常,查视力左眼0.8,右眼1.2,视野无明显缺损,颅神经检查(-),四肢活动自如,病理反射未引出。外院头部 CT 提示左枕叶皮层下病变,周围呈“指套样”水肿。MRI 见病变呈不规则长 T1、长 T2信号,增强时局部呈结节样强化(图1)。入院后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240mm 水柱,无色清亮,脑脊液化验常规、生化均正常,脑脊液培养无细菌生长;脑脊液寄生虫检查阴性;血常规 WBC 11.36G/l,NE%79.7%。血清血吸虫检查弱阳性。胸部 CT、腹部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征象。因诊断定性困难,给予脱水、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处理。经1周左右治疗,复查磁共振提示病变范围明显缩小,周围水肿减轻(图2)。患者头昏、发热症状好转,视力无明显改善。出院后患者在当地医院继续行抗感染、抗血吸虫(吡喹酮0.9×3次/日×2天)、护肝治疗。出院约1月后,患者再次以“反复发热、头昏伴视物模糊近2月”入院。查体基本同上次入院所述。复查磁共振提示左枕病变范围再次增大,周围水肿明显(图3),入院后行开颅探查:左枕叶病变切除术。术中见脑组织张力高,向外膨出,硬膜与脑组织表面粘连,并可见黄色小颗粒样物,切开枕叶皮层即见异常病变组织,质地较韧,色灰白,部分呈黄褐色,边界欠清,血供较丰富,切除病变组织及附近硬脑膜送病检。病理:(左枕叶)脑血吸虫病(可见急性虫卵结节及慢性虫卵结节),表面硬脑膜镜下见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见吞噬虫卵的异物巨细胞(图4)。术后患者仍有反复发热,行腰穿提示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均正常,无肺部感染及其他部位感染征象,经抗感染、激素处理,约2周后患者无发热,血象正常,无头昏,但视力无明显改善。术后15月随访恢复良好。
作者:谢红志;卢俊章;刘红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 ICU 患者有创血压的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住 ICU 科132例重症病人实施了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结果:本组132例持续有创血压监测患者,均无感染、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有创血压监测可以有效、准确、动态地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操作简单快捷,适合 ICU 急、重、危等特点。
作者:唐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纵切并内眦韧带折叠行内眦赘皮矫正术的研究。方法本组78列求美者均采用局麻,纵行切口并内眦韧带折叠行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78列患者术后术后效果均满意,术后随访6月,有1列仍有轻度增生外,其他均恢复良好,结论纵切并内眦韧带折叠行内眦韧带矫正术是避免内眦增生的改良术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尚亮;荆志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当代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表明,脑中风已是全球死亡率第一。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快。而脑卒中急性发作治疗后所遗留的后遗症,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其自理能力。而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很好的促进患者的自理能力。然而我们以往所采用的传统式康复护理效果一般,而近几年来采用系统的康复护理,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认知、运动能力,及肢体的功能恢复及家属的康复技能知识的掌握,同时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作者:李秀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微创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肠内营养(EN)的疗效。方法:分析38例微创脑出血患者 EN 的临床治疗,对 EN 前和 EN 后2、14d 的血糖(GLU)、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血离子浓度进行比较,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和全身营养情况。结果:2例患者再出血病死,其余患者完成 EN 方案。切口愈合良好,与治疗前比较,EN 后血清 GLU 明显下降,ALB 明显上升(P0.01),血清 ALT、BUN、血 K +、Na +、Cl -和 Ca2+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脑出血术后 EN 方案操作简单经济,能有效改善昏迷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211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观察,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及时给予蓝光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观察与护理。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倪艳丽;何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