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血管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

吴玲

关键词:脑血管病, 心理特点,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观察脑血管患者的病情变化,分析、总结其脑血管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90例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评估形式以及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根据脑血管患者的调查结果主要分为抑郁、孤独型,急躁、焦虑型,依赖型三种类型。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根据脑血管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患者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442株老年肺部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呼吸内科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 VITEK -2 Compact 系统鉴定细菌,K -B 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老年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1542份痰标本分离出病原菌442株,革兰阴性杆菌332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念珠菌属85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25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复方磺胺甲恶唑都有一定程度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老年肺部感染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较高,临床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急诊输液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6例急诊输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技巧进行护理工作,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恐惧、焦虑情况、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其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方法将护患沟通技巧应用到急诊输液的护理工作中,大大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使得医患关系得到显著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朱松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

    对于医院来说,护理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患者来医院就诊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治疗和护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资料的效果。舒适护理是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比一般的护理要求更高,应用效果也更好,可以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感觉更加的舒适和安心。本文将结合舒适护理的内容,对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作者:张晓萍;李福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前牙根尖周囊肿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前牙根尖周囊肿行根管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的95例前牙根尖周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进行单纯根管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情况行外科根尖周囊肿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χ2=0.6959(p =0.4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牙根尖周囊肿的患者行根管治疗后,再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进行外科根尖周囊肿手术,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证实了根尖周切除并不是必须的治疗方式。

    作者:施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2年的子宫内膜、月经量变化及子宫出血类型,以助于临床应用及咨询工作。方法对同期是三甲妇幼保健院曼月乐治疗的8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PBAC 评分法比较治疗前后焦虑症状评分子宫内膜厚度改变月经量的改变,并分析。结果:放置后焦虑改变 SAS 评分较放置前明显减少;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的改变:治疗前后相比,PBAC 评分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 <0.01。放置曼月乐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放置曼月乐能有效地缓解焦虑,减少月经量,子宫出血变化,表现为不规则出血逐渐转向正常月经、闭经,使围绝经期女性顺利过渡到绝经期,不良反应小,可避免手术切除子宫,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永毅;黄春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对2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0~4.5小时内进行阿替普酶(rt -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准备、溶栓中密切配合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溶栓后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其中21例患者痊愈。结论严格掌握溶栓指征,缩短脑卒中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是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同时,护士在溶栓治疗前后做好护理配合,进行严密观察是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和条件。护士应在溶栓用药期间积极配合医生,密切观察病情及并发症,提高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的成功率,对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康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文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急救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2.6-2013.6间消化性溃疡出血3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强化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强化基础、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停止出血时间、平均住院日、护理满意度及总有效率变化。结果:强化组的出血停止时间、平均住院日、护理满意度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P <0.05),有差异性。结论:强化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刘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艾迪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 NSCLC 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治疗 NSCLC 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选择诊断为晚期 NSCLC 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多西紫杉醇+顺泊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Kamofsky 评分)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在治疗后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方面比较,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 NSCLC,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毒副反应,增强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提高对化疗的依从性。

    作者:贺亮;黄凌杉;蒙荣钦;虞晓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提壶揭盖法在便秘治疗中的应用

    提壶揭盖法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根据取象比类的原理引入中医学理论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学术思想,通过开通上焦气机以通利下焦之闭塞。本文将从理论及临床应用两方面探讨此理论在便秘治疗中的指导应用。

    作者:刘进财;刘德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Hp感染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的关系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病的关系,总结相应的减少交叉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1254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及胃粘膜组织学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和14C-尿素呼气检验,统计分析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结果:1254例患Hp阳性率65.56%,其中慢性胃炎69.26%,十二指肠溃疡68.37%,胃反流性疾病65.81%,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结论:Hp感染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有着密切关系,临床治疗中应加强护理措施,以达到根除Hp的目标。

    作者:高泽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讨论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生成及对其预后造成影响。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妇科子宫内膜癌患者标本共100例。使用免疫组化SP法对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的淋巴管密度进行检测并分析LVD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远期存活率等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以及Log0rank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肿瘤周边微淋巴管密度与肿瘤中心微淋巴管密度同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激素受体及基层侵袭无明显关联。肿瘤周边区为淋巴管密度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管转移情况有关。结论淋巴管密度是造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作者:廖凌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肺炎合并腹泻疗效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肺炎合并腹泻疗效的影响。方法:218例婴儿肺炎合并腹泻患儿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按时和按需喂养指导。比较两组腹泻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消化不良好转情况。结果:按时喂养组腹泻好转时间(3.6±0.8d)及住院时间(5.2±1.0d)较均较按需喂养组短,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消化不良情况较按需喂养组好转更明显。结论:婴儿肺炎合并腹泻时予以按时喂养饮食指导,可改善消化不良情况、明显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泉丰;储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电针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

    目的:寻找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通过不同的电针波形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对其面神经损伤程度进行测定的方法,为临床提供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将11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选用电针治疗。治疗组选用:地仓和颧$、阳白和太阳、迎香和鼻通、下关和口禾$、牵正和夹承浆一组,五组同时应用,选用疏密波,频率0.8HZ /100HZ 治疗;对照组选用相同的穴位,穴位不分组,选用连续波,每日一次,留针40min,10次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通过观察患侧口轮匝肌、额肌、提口角肌、面颊肌的收缩,能判断面神经功能,预测周围性面瘫的预后,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疏密波的使用明显优于连续波,即可提高临床疗效,又可预测预测患者恢复情况。

    作者:杨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分别口服米非司酮,每日5mg,连续服用6个月,并且对比分析患者服药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患者的痛经的疼痛程度、影响活动程度以及痛经分级等指标具有明显地下降。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 <0.05)。患者的月经周期、月经量以及经期等指标具有明显地下降,且趋于正常水平。两组数据经过分析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 <0.05)。结论超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为我国教育改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医学高等专科院校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人通过在医学高专学校的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包括在制作多媒体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并且对提高多媒体在医学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一些建议,以更好的促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侯文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职院校医务工作特征及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医务工作主要是为学校师生的健康服务,正确理解和认识高职院校医务工作特征,才能满足高职院校医务工作的需要。

    作者:余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行腹腔内卵巢移位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2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均予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同时行腹腔内卵巢移位术。同时选取年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30例为对照组,行宫颈癌根治术或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原位保留卵巢,术后未行放疗、化疗等任何治疗。术后随访并比较2组患者卵巢功能变化及围绝经期症状。结果:(1)研究组80.8%(21/26)患者保留了卵巢功能,对照组96.7%(29/30)患者保留了卵巢功能,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 >0.05)。(2)单侧和双侧卵巢移位术、左侧和右侧卵巢移位术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3)研究组有15例患者行术后辅助放疗,33.3%(5/15)出现了围绝经期症状,均伴血清 FSH 异常,4例 E2异常;未行辅助放疗的患者11例,没有人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卵巢移位术后行辅助放疗和未行辅助放疗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4)15例行辅助放疗的患者中,14例测量了移位卵巢的位置,位于脐上3 cm 水平以下的4例患者均出现了围绝经期症状,而位于脐上3 cm 水平以上的10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术后行辅助放疗患者移位卵巢位置位于脐上3 cm 以上者和位于脐上3 cm 以下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5)研究组和对照组保留卵巢的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内卵巢移位术保留的卵巢功能与原位卵巢功能基本一致,提高了年轻患者的生活质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将卵巢移位于脐上3 cm 以上水平,可防止术后放疗损伤卵巢功能。

    作者:韦露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作用研究

    目的:对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通过对氨甲环酸的作用机制以及应用情况的研究分析,从而揭示氨甲环酸具有治疗黄褐斑的作用。结果在治疗黄褐斑的时候氨甲环酸具有十分明显的疗效,其能够使酪氨酸酶失去活性,终能够实现使色素消退并且使黄褐斑得到治疗的目的。结论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具有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操作方便,所需设备相对简单,患者费用较少,可早期下地活动,有较好的止痛效果。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从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优点入手,详细阐述了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并发症,以期提高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

    作者:谭于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60例临床观察

    目的:对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率失常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150mg/d 首次使用剂量,静脉滴注10min 后,将滴速调整为1.0mg/min,静脉滴注6h 后,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可减至0.5mg/min。结果60例快速室上性心率失常中,32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0%。结论胺碘酮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快速室上性心率失常,值得推广。

    作者:杨春光;高三亮;袁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