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盐水灌注导管肾动脉消融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护理

张长志;杨晓渝;张芙蓉;陈伟杰

关键词:肾动脉消融, 顽固性高血压,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经盐水灌注导管肾动脉消融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实施肾动脉消融治疗的22例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及相关结果。结果:经过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22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经导管肾动脉消融手术顺利、安全实施。除术中有轻微疼痛不适外,术后无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感染、动静脉瘘等并发症的发生,全部病例达到预期治疗目标而安全出院。结论:充分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等肾动脉消融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保证肾动脉消融治疗的安全进行、术后的顺利康复,避免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助产技术与剖宫产率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阴道助产技术与剖宫产之间的关系,科学人文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4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助产技术,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我院医生(基层医院无助产士)对临产后孕妇进入活跃期全程陪护、指导体位调整、指导精神、饮食、睡眠、呼吸,及配合阴道助产新技术的应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剖宫产指征对比宫缩乏力、宫内窘迫、头盆不称、其他原因等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社会因素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孕妇入院后待产临产及分娩过程中,加强医生亲自陪护、指导及阴道新助产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减少剖宫产率,减少宫缩乏力和胎儿窘迫等剖宫产指征的发生。

    作者:易三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联合检测血清CEA、NSE和SCC对肺癌诊断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93例肺癌和50例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EA、NSE和SCC水平。评价它们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EA、NSE和SCC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P<0.05)。三种肿瘤标志物单个检测的灵敏度均小于50%。在肿瘤标志物联合试验中,二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试验以CEA+NSE联合的灵敏度大(64.8%),CEA+NSE+SCC联合的灵敏度为70.6%。结论:血清CEA、NSE、SCC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肺癌的诊断灵敏度。

    作者:任波;梁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内科护理发展前景的几点探索

    内科护理沟通在医院比较易出问题。其护理的质量也对内科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恢复程度影响很大,也决定着医院的声誉以及治疗环节等诸多方面。众所周知,不仅内科护理的复杂程度非常高,而且重症患者人员众多,对相关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与交流的强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从整体护理与辨证施护是中医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内科护理的核心、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未来护理工作的必然趋势、对中医内科护理的展望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医内科护理的现状与前景。

    作者:赵喜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干预性护理在老年肾病综合征及并发症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干预护理在老年肾病综合征并发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并发症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4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疾病常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以及医护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性护理应用于老年肾病患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医护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伤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在外伤患者院前急救工作中各项护理措施对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08例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患者采取的各种急救护理措施以及患者的转归。结果:院前急救108例外伤患者,通过采取各种急救护理措施,成功抢救103例,死亡5例。结论:快速高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外伤患者院前急救的重要保证,院前急救工作中各项急救护理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

    作者:赵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丙戊酸引起肝酶谱变化的药学研究

    目的:研究丙戊酸血药浓度,分析丙戊酸对癫痫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间确诊的癫痫患者共112例,取患者静脉血分别检稳定时期的血药浓度和肝酶谱异常情况,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分析肝酶谱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112例受试癫痫患者发现肝酶谱异常者44例(39.3%),正常者68例(60.7%)。丙戊酸血药浓度对于肝酶谱异常无显著的影响性,两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性别和年龄对肝酶谱异常存在一定影响,男性患者肝酶谱比例显著高于正常者,儿童的异常比例显著高于正常者,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癫痫患者丙戊酸用药后肝脏功能损伤比例较高,临床应格外重视对儿童患者的观察,尽早发现异常并及时进行防治。

    作者:王阳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强膝通痹汤内服外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强膝通痹汤内服外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8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膝通痹汤内服外用可明显缓解膝关节的疼痛、肿胀等症状,改膝关节的功能活动。

    作者:张宇;梁治学;胡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的麻醉分析

    目的:研究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9月~2012年10月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6例,将其分成实验组36例,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静脉复合吸入的麻醉方式,给予实验组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的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意识状态(OA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更佳。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角度看,实验组短于对照组,从意识状态角度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的麻醉方式,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王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I 125巩膜敷贴联合消肿明目汤治疗眼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眼恶性肿瘤如结膜鳞癌、恶性黑色素瘤、眼睑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睑板腺癌等,可损害眼球及视功能,并可向通过视神经孔或眶上裂向颅内扩展生长或全身转移。目前临床治疗方法通常为手术疗法、放射疗法、光凝疗法、化学疗法以及综合治疗等。I125巩膜敷贴近距离放射治疗[1-2]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局部放射治疗方法,由于其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不良反应小,目前在国内也已逐渐应用起来。采用中药治疗肿瘤以及增进治疗有着深厚的理论础,于是我们自拟消肿明目汤进行治疗。因此为探讨I125巩膜敷贴近距离放射治疗联合中药治疗眼恶性肿瘤的疗效,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

    作者:栗凯;李佃学;谢守民;田雷;李昌玉;狄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灸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23例、单纯针灸或推拿组23例,综合组行针灸、推拿综合治疗,单纯组行针灸或推拿单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20次后统计疗效,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1.3%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73.9%。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优于单纯治疗组。结论针灸推拿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起到舒筋、通络、镇痛的效果,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

    作者:宋培胜;吴瑶;杨寄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我院门诊儿科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儿科患者由于自身生理的原因,用药比其他门诊患者更复杂,特别是抗菌药物若使用不当或滥用,可造成细菌耐药,菌群失调,增加不良反应,严重的可危及患儿生命【1】。我们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儿科门诊处方,进行用药分析,为儿科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代景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鼻窦炎的护理体会

    慢性鼻窦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手术治疗。为了提高护理质量,解除患者紧张情绪,有利于手术顺利地进行和患者尽快地恢复健康,我科对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林桂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妇产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妇产科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对其完成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8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手术患者分为C1组(妇产组42例)与C2组(对照组44例)。C2组:常规切口护理;C1组:全面切口护理,对比C1组与C2组患者临床分别获得的护理效果。结果:C1组与C2组手术患者分别完成护理后,针对C1组患者,完成手术后的4天-13天,临床表现出脂肪液化的患者4例,表现出切口感染的患者2例。针对C2组患者,临床表现出脂肪液化的患者10例,表现出切口感染的患者18例。在护理总有效率方面,C1组高于C2组患者非常显著(P<0.05)。结论:针对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对其实施全面切口护理的过程中,将护理细分成各个阶段分别实施,保证患者腹部切口在手术周阶段能够获得有效护理,成功将患者切口甲等愈合率提高,有效增强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能力,成功凸显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赵雅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临床治疗、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特点是: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而不易穿破血管壁。既减轻了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

    作者:吴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工作,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临床护理,对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34.56±3.21)分高于对照组(26.54±5.23)分,住院时间(10.54±3.45)d 少于对照组(15.46±6.04)d,临床疾病并发症发生率10.00%小于对照组30.00%,p <0.05。结论: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时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谭春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校临床医学教学担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临床医学教学也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为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校临床医学教学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学生医疗水平的提高造成很大阻碍。本文主要对高校临床医学教学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革措施。

    作者:杨胜波;丁宪群;张建;牛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医改中的医院内部审计职能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改革的日渐深入,医院的运行机制以经济的层面来说,已渐渐地从非营利经营转向到了营利经营的过渡时期。从投资而言,国家也已从一开始的对医疗事业全额补助转向了差额补助,后则转变成了自收自支。医院如果要适应国家所实施的这一项改革,就必定需要加强医院内部控制机构的建设,形成健全完善的审计制度,并且完善内部的监督及评价体系,进而达到医院自身良性发展的目的。

    作者:张红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加味止嗽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2例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加味止嗽散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必嗽平和头孢氨苄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加味止嗽散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分析,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3个月后对比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95.1%)明显高于对照组(80.5%),两者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止嗽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作者:杨绍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432例住院药疹患者致病药物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临床住院药疹患者的致病药物,并进行分析。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患者432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表现,进行分析与诊断。结果在致敏药物中以抗生素类居首位,其它依次为解热镇痛药类、抗癫痫类、中成药类、生物制剂类、镇静催眠类药物、抗痛风类药物;大多数的致敏药物导致的药疹以发疹型常见,其余依次为荨麻疹型、固定红斑型、多形红斑型;重症药疹主要由镇静催眠药物和解热镇痛药物为主;嘌呤醇易引起剥脱性皮炎;中成药和生物制剂药容易引起荨麻疹性药疹;重症药疹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荨麻疹型与发疹型药疹的发病率下降的不明显,药疹的总发病率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通过对住院药疹患者进行临床致病药物分析,明确了部分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确定了药疹类型与致病药物的关系,为临床药疹的防治提供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参考,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余婷媛;李亚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实习护生针刺伤的研究进展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而实习护生由于初次接触临床,经验不足,工作中如不注意个人防护,潜在被感染的可能性更大。本文主要对实习护生针刺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赵英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