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诊断视神经脑膜瘤2例

高元安;冯宝安

关键词: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 脑膜瘤, 肿块, 眼球突出, 手术病理, 视神经孔, 视力下降, 高密度, 活动受限, 前外侧, 眶尖部, 左眼, 增生, 圆形, 移位, 显示, 前方, 平扫, 囊变
摘要:例1男,3岁.因左眼视力下降活动受限并眼球突出,行CT检查.平扫示:左眶内卵圆形高密度肿块,大小约4.3cm×3.2cm,其边缘光滑清晰,内部密度均匀一致,未见钙化及囊变.肿块位于视神经内前方,二者分界不清,眶尖部仅见一小段视神经显示.眼球受推挤向前外侧移位,眶壁骨质无破坏及增生改变.视神经孔无扩大(图1).CT诊断:视神经胶质瘤或脑膜瘤.手术病理:视神经脑膜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3D-FS-FLASH序列在肝细胞癌MR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MRI三维(3D)FS-FLASH序列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20名患者28枚病灶运用二维和三维序列行二次动态增强检查.观察各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能力,测量信号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和增强指数(EI).并对三维资料运用多种方法重建.结果 3D-FS-FLASH动态增强发现病灶28枚,优于二维增强的24枚(P<0.05).二维增强动脉期、T2WI和三维增强动脉期CNR高于二维和三维平扫及增强实质期(P<0.001).三维序列中病灶的EI>二维序列病灶EI>三维序列肝实质EI>二维序列肝实质EI (P<0.001).经重建,5枚病灶可显示供血动脉,1枚显示引流静脉,1例静脉曲张避免了误诊为肿瘤.结论 3D-FS-FLASH动态增强扫描不但诊断肝细胞癌优于2D序列,还能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

    作者:汪剑;陆建平;田建明;王飞;刘崎;王莉;龚建国;金爱国;曾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螺旋CT扫描结合CA19-9检测在胰腺癌术前分期中的探讨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结合CA19-9对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7例在我院行螺旋CT双期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全部患者均有术前血清CA19-9检测结果.结果 CT对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判断准确率高达100%,对可切除性判断准确率只有78.57%.胰腺癌病人中CA19-9的阳性率为82.86%,CA19-9与肿瘤大小有关;CA19-9在可切除组与不可切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螺旋CT结合CA19-9在判定胰腺癌不可切除性方面有一定价值,尚不能得出CA19-9对协助CT判定胰腺癌可切除性方面有肯定意义的结论.

    作者:李健丁;张华;张跃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超声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常规超声及介入超声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前纵隔肿瘤的56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中46例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 56例前纵隔肿块超声均能显示,显示率100%;纵隔肿瘤穿刺活检者获确切病理诊断的占73.0%(32/44),可疑诊断及不能帮助诊断者各占13.5%(6/44).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常规灰阶超声能对大多数前纵隔肿瘤作出定位诊断;实时超声观察能清楚地显示肿块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从而准确地引导穿刺活检,使超声引导下纵隔肿瘤的穿刺活检成为一项安全可靠、简便、价廉的技术.

    作者:张晖;季正标;王文平;毛枫;刘利民;丁红;徐智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鼠种植型肝癌电化学治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电化学疗法(ECHT)对大鼠种植型肝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制作大鼠肝癌动物模型,应用电化学疗法进行治疗,1周后影像学、病理光镜观察肿瘤大小、坏死、凋亡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并观察生存期的长短. 结果电化学治疗前,大鼠肝肿瘤平均体积为(100±6)mm3,电化学治疗后1周,大鼠肝肿瘤平均体积为(125±10)mm3,而荷瘤对照组肝肿瘤平均体积为(190±11)mm3;治疗组肿瘤生长率为25%,而荷瘤对照组肝肿瘤生长率为90%,P<0.05.治疗组病理光镜下肿瘤明显坏死,并可诱发细胞凋亡;生存期明显延长. 结论电化学疗法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肿瘤坏死,诱发细胞凋亡,延长大鼠生存期.

    作者:邵成伟;王培军;田建明;张火俊;左长京;郝西彦;任方远;袁庆中;李树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B超监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意义

    自1998年1月至2002年7月我们对118例窒息新生儿和极低体重儿,采用B超通过患儿未闭合的前囟门做透声窗,对其脑组织结构进行扫查,共诊断颅内出血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春霞;马连月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B超诊断胎儿双侧阴囊积液1例

    患者女,31岁,停经35周.因产检子宫明显大于娠月份行B超检查.B超所见:单胎妊娠头位,胎头双顶径8.2cm,胎心胎动正常,胎儿脊柱、胸腹腔内扫查未见异常.胎儿阴囊部冠状切面:胎儿双侧阴囊增大,大小分别为4.2cm×1.7cm及3.6cm×1.4cm,内分别可见大小为2.3cm×1.2cm及2.2cm×1.2cm椭圆形内部回声均匀的睾丸回声,两睾丸周围分别可见直径1.2cm及0.7cm无回声暗区(如图).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为Ⅱ级胎盘,羊水大无回声暗区9.2cm.超声诊断:①单活胎头位,Ⅱ级胎盘,羊水过多;②胎儿双侧阴囊积液.经足月产后证实.

    作者:谢水梅;王玮;解俊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质子磁共振波谱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ALS病人大脑皮层运动区神经元和皮层下运动纤维是否受损,1H-MRS技术是否适用于监测ALS病情.方法 ALS组为30例ALS病人,对照组为10例健康人,测定大脑皮层运动区的NAA、Cho、Cr.结果 ALS病例组中NAA/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ho/Cr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NAA/Cr下降和Cho/Cr升高,提示ALS病人大脑皮层运动区存在神经元破坏和皮层下运动鞋纤维鞘膜功能的异常.

    作者:王大力;王志文;王坚;徐应军;蒋雨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18F-FDG SPECT/CT与99Tcm-MDP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18F-FDG SPECT/CT显像与99Tcm-MDP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同期进行18F-FDG SPECT/CT显像和常规99Tcm-MDP骨显像.结果 19例患者8例有骨转移,共发现47个转移灶.18F-FDG SPECT/CT发现8例骨转移,99Tcm-MDP骨显像发现7例骨转移(P>0.05);18F-FDG SPECT/CT发现45个转移灶,99Tcm-MDP骨显像发现26个转移灶(P<0.01).18F-FDG SPECT/CT探测骨转移的灵敏度95.74%,特异度89.47%,准确度93.94%;99Tcm-MDP探测骨转移灵敏度55.32%(P<0.01),特异度为94.74%(P>0.05),准确度66.67%(P<0.01). 结论在探测肺癌骨转移方面,18F-FDG SPECT/CT显像较常规99Tcm-MDP骨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对99Tcm-MDP骨显像阴性、单一病灶及可疑脊椎转移患者,应进一步行18F-FDG SPECT/CT显像,可起到信息互补、明确诊断的作用.

    作者:何洁;韩丽君;屈婉莹;李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覆膜支架TIPS分流道狭窄病理基础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防治TIPS分流道狭窄的有效性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11只家猪建立TIPS模型,7只植入国产覆聚胺酯膜Z型不锈钢支架,4只植入覆聚酯膜镍钛合金支架,术后4、8、12周行门脉造影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例因术后死亡未行造影复查(大体观察分流道仍通畅).术后4周复查4例,1例分流道通畅,形成纤维组织,表面覆盖扁平上皮细胞.6例在术后8、12周分流道内均无血流通过.其中,4例分流道两端有明显组织增生导致闭塞.9例均伴有血栓形成.4例支架伸入静脉内不足或嵌入肝实质内,1例于分流道门脉端可见胆汁染色.分流道三个部位的组织增生厚度对比,以门脉端厚(P<0.05).结论覆聚胺酯膜支架可有效防止增生组织向TIPS分流道的长入.带聚胺酯膜支架未能提高TIPS通畅率,血栓形成是其闭塞主要原因;纤维组织增生反应可导致分流道两端闭塞,以门脉端明显.

    作者:张曦彤;姜宏;徐克;刘晋;关超;范世刚;邱雪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基于过采样Delta-sigma模数变换器的数字化超声波束合成方法

    目的提高基于Delta-sigma模数变换器的数字波束合成时图像的侧向分辨率.方法用预先设定的变迹数据存储单元取代波束合成时的加法器.不对Δ-Σ量化的输出乘以变迹系数后求和,而是作为变迹数据存储单元的地址输入,变迹数据存储单元的输出即为变迹后合成的波束.结果仿真表明此方法能够实现接收变迹,提高图像的侧向分辨率.结论此方法能够降低相控阵前端的成本、体积和功耗,适用于低功耗的手持式超声扫描仪和阵元数非常庞大的高端系统.

    作者:彭旗宇;高上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正常女孩子宫颈及阴道壁厚度的测量

    目的探讨正常女孩子宫颈及阴道壁厚度的正常值,以评估其与子宫发育的关系. 方法用超声测量320例正常女孩并与57例性早熟女孩作比较. 结果子宫颈及与阴道壁厚度随年龄而变化,青春期前后及青春期前与性早熟之间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提议青春期前正常值为:子宫颈前后径<8mm,阴道前后壁厚度<4mm. 结论子宫颈与阴道壁厚度可提示子宫的形态,三者呈同步改变,进而为了解体内性激素水平提供了一简便方法.

    作者:张庆;高峻;陈寿康;赵亚平;彭晶;孙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肾移植术后夹层颈动脉瘤

    患者女,49岁,尿毒症行肾移植术后5年,一直服用抗排斥药物,因右侧颈部持续疼痛2周,胸闷,端坐呼吸4天就诊.查体:神志清楚,端坐位,无紫绀,右侧颈部无红肿及颈静脉怒张,上颈部(平下颌骨处)局部压痛明显,无包块.血压:120/80mmHg(右上肢),150/60mmHg(左上肢),心率87次/分,律不齐,心界向左下扩大,偶发房颤.心电图检查: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偶发房颤.胸片提示:心影增大,心功能不全.B超检查:右侧髂窝处可见移植肾回声,大小53mm×114mm,结构回声清晰.CDFI:血流树显示清楚,肾动脉峰值流速68cm/s,RI:0.69.右肾30mm×65mm,左肾46mm×77mm,实质回声增强,与集合系统分界不清.右侧颈部检查,横切时见颈总动脉内径11mm,无名动脉内径19mm,内带状强回声,将动脉分成内侧大外侧小的两个腔,纵切时该强回声带从无名动脉一直延续到颈总动脉分叉处,随动脉血流而波动(如图).两个腔内可见不同时期的血流信号,外侧的腔内先充盈血流,强回声带向内侧移动,然后内侧的腔内充满血流,血流速度降低,频谱形态尚正常,外侧的腔与右侧锁骨下动脉相通.左侧颈动脉未见异常回声,诊断:右侧颈动脉夹层(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或主动脉).MRI检查:无名动脉到右侧颈动脉分叉处内侧壁见条状信号,约占管径的1/3.提示:夹层动脉瘤.四天后因心衰而死亡.

    作者:郭瑜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激光打印与监视器显示图像一致性的测试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测试激光打印图像与监视器图像一致性的临床实用方法.方法运用密度仪和光度计分别对激光打印的SMPTE图卡和监视器显示的SMPTE图卡进行灰阶密度和亮度测量,并绘制出相应的密度和灰阶亮度曲线,进行分析比较.调整打印机打印参数值,使两种图卡各显示指标达到一致.结果在标准或改变窗宽、窗位情况下,从两者SMPTE图卡中测得的密度值和灰阶亮度值绘制的曲线走行基本一致,图卡显示指数相同.结论运用SMPTE测试图卡测试激光打印图像与监视器显示图像的一致性,方法简便易行,客观可靠.

    作者:张英魁;齐学军;邓文辉;张晖;高菲;贾绍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乳腺癌和纤维腺瘤MR信号强度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癌和纤维腺瘤的MR信号强度,探讨其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120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前行乳腺MR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病灶的平扫MR信号强度特点以及MR常规和动态增强扫描的信号强度增强率.结果 MR平扫,SE-T1WI乳癌组与腺瘤组病变均以等信号或低信号为主,FS-T1WI乳癌组与腺瘤组病变均以等信号或高信号为主,TSE-T2WI、FS-T2WI乳癌组与腺瘤组病变间信号强度分布相比,相差显著(P<0.05).MR常规增强扫描,乳癌组与腺瘤组病变间信号强度增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R动态增强扫描,乳癌组病变早期信号强度增强率高于腺瘤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乳癌组与腺瘤组病变间峰值信号强度增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信号强度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陈蓉;龚水根;张伟国;陈金华;何双梧;刘宝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在女孩性早熟中的应用

    随着儿童营养健康状态不断提高,性早熟的发病率在儿科疾病中已越来越高,且青春期年龄有提前倾向,其中女孩性早熟的发病率是男孩的两倍.超声检查作为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直观显示子宫、卵巢的发育情况,其诊断价值近几年来为越来越多学者报道,已成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各种性早熟的重要辅助检诊方法.

    作者:高峻;张庆;陈常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二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

    1 材料与方法我院门诊对孕妇采用二维超声产前常规系统筛查的内容:准确测量BPD、HC、BC、AC、FL,据此评估胎儿体重及孕周;对颅脑、颜面、心脏、胃肠、肾、膀胱、四肢进行仔细观察.一年内共检查1500例中、晚期孕妇,发现22~28周的胎儿畸形11例,29~39周的胎儿畸形4例,单胎14例,双胎1例;单发畸形3例,复合畸形12例.孕妇年龄20~30岁发生胎儿畸形的14例,35岁以上的孕妇发生胎儿畸形1例.15例均为男性胎儿.发现胎儿异常,家属坚持继续妊娠的随访2~3次,直至分娩后.15例均在引产后或足月分娩后做了随访或拍照,证实产前超声提示的诊断.使用仪器为西门子-小狮王B超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6~5MHz,系统测量羊水的深度或羊水指数,判断胎盘的成熟度.

    作者:王瑜;樊燕;熊秀琼;魏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对心肌梗死后血栓形成部位及收缩功能的研究

    本文利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心肌梗死后血栓形成的部位以及收缩功能方面进行探讨如下.

    作者:周微微;王青;鲍卫东;苗志林;柳亚君;蒲英英;王善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数字人体离散动态系统的离散动力学与离散混沌

    本文将讨论数字人体的离散动态系统,主要研究离散动力学与离散混沌.本文涉及到的离散动态人体系统实际上包含两类:一类是把人体系统的连续时间进行离散化,即把时间当作迭代的步骤(时间间隔相等)或一次逻辑转移(时间间隔可能不相等),状态变量仍为连续的;另一类是状态变量的离散化,离散型状态变量不论是数字的还是符号的,它们都只具有逻辑代数和结构.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数字化体层摄影在老年IVP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数字化体层摄影在老年静脉肾盂造影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直线轨迹8°/0.4s和数字化体层自动曝光三点技术:kV、mAs、ms,在透视检查后决定曝光条件即时抓摄泌尿系统的体层影像.结果 26例老年病人造影检查中,有19例腹部准备不充分,通过体层摄影全部消除了重叠伪影的干扰,使肾脏正常组织和病变得到清晰的显示,肾脏无明显异常征象20例,肾结石3例,肾积水1例,肾盂癌1例,肾钙化1例.诊断符合率达100%,曝光剂量降低了83.75%.结论数字化体层摄影对提高老年IVP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和射线防护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该作为常规运用.

    作者:吴南洲;陈波;惠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肝脏巨大间质性错构瘤合并胆囊腺癌1例

    患者男,51岁,因上腹部胀满不适一周就诊.外科查体皮肤黄染,中上腹部饱满,轻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超声所见:肝脏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包膜增厚,实质回声不均质,左外下方可见一囊性包块范围约13.6cm×13.4cm×14.2cm,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可见部分包膜,肿块内布满网格状光带及不规则液区,暗区大范围4.3cm×2.2cm,肿块与肝脏无界面(图1),肿块上缘紧靠膈肌,下缘位于脐上,后方紧贴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胆囊轮廓不清,大小约7.4cm×3.5cm腔内透声差,壁增厚,腔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实质增强回声,底部可见大小约3.2cm×2.4cm实质回声,底部外侧可见1.8cm×1.4cm的液性暗区(图2).胆总管内径0.8cm.超声诊断:①上腹部囊实性占位与肝左叶关系密切.②胆囊实性占位.③胆总管轻度扩张,胆囊外侧局限性积液.手术所见:腹腔脏器被网膜样组织包裹,轻度水肿,与膈肌紧密粘连,左肝内叶尚正常,外左叶几乎被肿瘤所代替,瘤体呈圆形,大小约15.0cm×15.0cm×14.0cm,与膈肌、胃之间有较紧密粘连,触之囊性,穿刺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抽出,胆囊大小约7.0cm×10.0cm×8.0cm,张力大,轻度充血,与周围组织粘连,胆囊底部有局限性囊性突出,体部呈实性,胆总管轻度扩张.病理所见:肿物11.5cm×12.0cm×7.0cm,带部分肝组织,肿物表面光滑,切面囊实性,呈黄色胶胨状,内容物退变坏死.剖开胆囊体部可见肿物3.0cm×3.0cm×1.5cm,切面灰白色、质脆.病理诊断:①肝间质性错构瘤,绝大部分退变坏死.②胆囊体部高分化腺癌.

    作者:胡超美;魏相东;许永杰;杨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