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芳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急,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护士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精心护理,产后出血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
作者:张霞;田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瘘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预防内瘘失功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内瘘失功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行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干预,对降低内瘘失功发生率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尚永霞;刘正玲;王桂云;张琴;汪丽;赵焕林;周红云;史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7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56例急性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HP+HD)观察组和对照组。 HP+HD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催吐、洗胃、活性炭吸附、导泻、利尿、解毒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及对症处理)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法治疗并观察疗效,HP+HD治疗间隔12小时一次,治疗2~7次;对照组24例是同期收治的因非医疗原因未能行HP+HD治疗的各种急性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观察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昏迷至清醒时间、治愈率、死亡率及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谷丙转氨酶(SGPT)、DB、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平均住院天数、昏迷至清醒时间、治愈率、死亡率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UN、CR、SGPT、DB、CK、LDH等指标治疗前后2组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好的改善肾功能。
作者:罗显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电针治疗蛇串疮患者的心理和情志护理对蛇串疮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80名电针治疗的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的测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并将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蛇串疮患者在针刺治疗中焦虑自评得分(52.16±11.40),抑郁自评得分(51.33±11.39),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针治疗蛇串疮的患者具有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结论:电针治疗蛇串疮的患者具有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护士应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以帮助患者本人解决心理问题,尽量适应患者的角色,配合治疗,尽早康复。
作者:黄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卒中重症监护对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急性脑卒中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在普通病房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25例患者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前NIHSS、GCS评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护理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压疮,4例患者肺部感染,1例患者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0%,死亡率为20%,观察组没有患者出现压疮和尿路感染,2例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8%,死亡率为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卒中重症监护能够使其神经功能和预后获得有效改善,有效保护患者的神经系统,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魏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以此来明确临床推广和使用的价值。方法筛选从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3例胫骨骨折患者,且均属于本地户籍,按入院顺序前40例患者采用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设置为开放组),后43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设置为闭合组),严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各自的手术后疗效。结果开放组患者骨折愈合为21例(52.5%),骨折延长愈合19例(47.5%);闭合组患者骨折愈合为39例(90.7%),骨折延长愈合4例(9.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而言,闭合复位内固定对于胫骨骨折的愈合有更明显的优势,能帮助患者更短时间内恢复到骨折前水平,是临床医师的治疗首选也深受患者的青睐。
作者:刘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在治疗脑室出血中的临床实施情况和对该手术成功率的认识。方法以2012年到2013年7月收治的43例实施该手术的病例为样本,采用统计中的假设检验验证该治疗方法的成功率较传统认识的提高效果。结果43名患者经过样本特征分析,符合统计要求,38名患者术后生命体征良好,未达到手术预期的5例,根据SPSS软件分析样本得到Z统计量结果为17.5,明显高于传统认识的成功率。结论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目前实施的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上对该手术成功率的认识,目前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预期,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汤明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面向社区人群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我国现在的社区护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根据分析结论为社区护理服务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作者:王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应用优质护理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子痫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8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增加优质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结论:对子痫患者在采取有效急救措施的同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能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彭霞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状况。方法对49例胸腰段骨折术后患者采取门诊复查,信件、电话回访方式,通过疼痛、腰部活动范围、功能独立性、胸腰椎稳定性、ADL评定等评价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状况。结果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惧怕疼痛,影响了脊柱功能康复;与单纯胸腰段骨折相比,伴有脊髓损伤的病例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差。结论重视胸腰段损伤治疗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加强功能康复、对患者进行相关指导、教育。
作者:邓思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牙体牙髓病特征及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观察牙体牙髓病的特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根管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奥硝唑、碘仿、地塞米松合剂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牙体牙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牙体组织缺损根尖周病变等特征;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1.9±12.6min)多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41.3±10.3);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0.6±5.2ml),手术后并发症为(1(2.5%))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奥硝唑、碘仿、地塞米松合剂根管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雪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了解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特点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10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心理、技术等综合护理。结果10例患者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生活质量相应提高。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有效的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
作者:郑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联合开塞露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将收治的产后尿潴留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诱导排尿的方法,研究组给予新斯的明联合开塞露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达100.0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75%;经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2例产妇出现腹部疼痛,对照组出现1例出现腹部疼痛;产妇均能忍受,未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斯的明联合开塞露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马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液体复苏是危重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各种类型休克患者的有效措施。早期充分的液体复苏是逆转病情,降低病死率关键的措施。液体复苏的目的是替代丢失的液体,保证有效循环血容量,从而逆转组织器官的低灌注以及继发的器官功能障碍,复苏液体包括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晶体或胶体液,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某种液体的复苏效果优于其它液体,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选择是否合理,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者:段莉莉;周发春(通讯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总结临护理经验,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8例。根据入院时病情变化的特点,损伤程度不同。分析患者病情,采取护理重点,观察护理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经过有重点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生活基本自理者58例;神志清,生活完全依赖者17例;长期卧床昏迷者1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及时准确的治疗和护理人员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知识的认识。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马添洋;万慧(通讯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压疮的发生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且彼此相互影响。本文结合近年来压疮发展各方面观念的转变,从压疮的概念、主要危险因素、发病机理和治疗护理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综述,认为压疮应重在预防。
作者:陈萍;李钦云;王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嵌插后弓截骨治疗高龄屈曲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年龄58~82岁,病史3~9年的屈曲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127例患者,行胫骨近端嵌插后弓截骨治疗,了解骨折愈合及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胫骨近端嵌插后弓截骨愈合时间缩短。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胫骨近端嵌插后弓截骨手术方式,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改善了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
作者:王飞;张帅梅;姜军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探讨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如何优化对男护生的带教方式,使之形成稳定的专业思想,提高其操作技能,终达到培养合格的男护生的目的。
作者:李晓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二科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3例脑血管介入病人临床资料,总结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通过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脑血管介入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及焦虑、恐惧心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术后恢复速度。
作者:夏金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不希望发生的事件,通常为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造成不良影响,医护人员因此惹上医患纠纷。
作者:刘桂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