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膜假黏液瘤的超声诊断(9例报告)

马棣;杨成奎;张长淮;马俊;黄受方

关键词:腹膜假黏液瘤, 超声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超声图像的特点.方法对9例手术证实为腹膜假黏液瘤的病例的超声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超声特点主要是:移动性很小的腹水,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多房性蜂窝状、网格状强回声及腹膜明显增厚.结论腹部B超是术前诊断腹膜假黏液瘤的一种有价值的检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假黏液瘤的超声诊断(9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超声图像的特点.方法对9例手术证实为腹膜假黏液瘤的病例的超声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超声特点主要是:移动性很小的腹水,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多房性蜂窝状、网格状强回声及腹膜明显增厚.结论腹部B超是术前诊断腹膜假黏液瘤的一种有价值的检查.

    作者:马棣;杨成奎;张长淮;马俊;黄受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本组胃肠道肿瘤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螺旋CT在胃肠道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36例胃肠道肿瘤病人的MS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4-D、MIP及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各病例进行诊断及术前评估并与其相应的胃肠钡餐及胃镜、纤维结肠镜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病人的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仿真内镜结果与胃镜及纤维结肠镜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治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作者:武乐斌;王锡明;柳澄;徐卓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先天性巨输尿管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例1,女,60岁.反复右侧腰腹胀痛10年,伴右下腹包块2年,无尿频,尿痛,尿急及血尿.膀胱镜及逆行尿路造影显示:膀胱正常,导管顺利插入.右肾盂,肾盏扩张呈囊袋状.右输尿管全程扩张,纡曲,管径达2.5~4.0cm,造影剂排空明显延迟,行直立位排泄,扩张输尿管充盈如初.远端充盈终止呈鸟喙状(图1).CT所见:右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扩张.正常肾实质形态消失,呈囊袋样.囊内可见液平及一椭圆形高密度影,约0.8cm×1.2cm.CT值118Hu.手术病理:右肾组织体积8cm×5cm×3cm之大,呈囊状改变,仅残余少许肾皮质.下肾盏内见褐色结石一枚,直径0.8cm.右输尿管扩张直径达3.0~4.0cm,管壁变薄.其在膀胱入口处狭窄段约0.3cm.

    作者:耿丽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斑块超声表现与分析

    目的本文分析183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硬化斑块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2D-CDUS)检查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研究动脉硬化斑块声像特征、病理变化和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结果 88%患者周围动脉被检出斑块, 按形态可分成四种类型, 形态特征与患者年龄、动脉损伤程度及生长部位有关.结论超声检查对客观评估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硬化损伤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冰;王海清;顾成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左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

    患者女,38岁,因进行性肥胖6年余入院.查体:血压23/12kPa,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面容、皮下紫纹、无明显男性化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皮质醇:240.9ng/L,血钾3.31mmol/L.超声检查(如图):双侧肾周围脂肪层回声和肾上腺周围脂肪回声均明显增厚,左侧肾上腺部位见3.1cm×3.0cm圆形低回声区,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拟诊为:左肾上腺实质性包块(左肾上腺皮质腺瘤可能性大).MRI:左肾上腺皮质肿瘤.手术及病理示:左肾上腺灰红色肿物约3cm×4cm ,切面暗红,瘤组织大小一致,排列成团块状,团块间由纤细的毛细血管分隔,病理诊断:左肾上腺皮质腺瘤.

    作者:金鹏;余永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

    患者男,15岁,劳力性心悸气促加重1年.患儿3岁以后经常感冒咳嗽,体重增加缓慢,7岁后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疲倦,但休息能缓解.体查:发育欠佳,胸廓呈桶形,左前胸隆起,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减弱,双肺底可闻少许湿性啰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90次/min,律整,心尖区收缩期杂音3级,抬高腿时增强,可闻第三心音,P2亢进.肝肋下2cm,双下肢无浮肿,未见杵状指,无紫绀.彩超提示:右心明显扩大;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胸部后前位片:桶状胸,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显著膨隆,主肺动脉明显增粗,右心室增大,右肺动脉显示不清,右肺门有一椭圆形约5cm×6cm肿块.两肺纹理稀疏、细小,肺透亮度高(图1).

    作者:吴运具;赵玉芬;梁汉欢;陈巨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螺旋CT结肠低张水灌注对结肠癌术前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评价SCT结肠低张水灌注对结肠癌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结肠癌患者进行肌注低张药且结肠灌注微温生理盐水后作SCT扫描,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SCT低张水灌注结肠癌的病灶均可被发现.对结肠癌术前分期、黏膜下、浆膜外病变的诊断有独特的价值.能较准确估计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及有无远处转移.术前诊断准确率为100%,分期正确率为89.8%.结论 SCT结肠低张水灌注对于结肠癌术前诊断、肿瘤分期、选择佳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熊坤林;龚水根;许素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胰腺癌的CT诊断

    目的探讨小胰腺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胰腺癌的CT征象.结果 41例中肿瘤位于胰头颈部29例,钩突部10例,体部2例.肿瘤大径在2.0~3.0cm者8例,1.0~2.0cm者30例,<1.0cm者3例.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增强后呈相对低密度.多数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内外胆管扩张和胰管扩张及胰腺形态改变.结论小胰腺癌在增强CT上表现为低密度,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较动态增强CT 扫描更有价值.

    作者:李晓兵;田建明;王培军;左长京;吕桃珍;张善华;王敏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胎儿输尿管畸形1例

    孕妇,23岁,本次妊娠38周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缘,胎儿头颅光环完整,脑中线清晰居中,颅内结构正常,双顶径9.2cm,脊柱排列规整,胎心搏动良好,心率143次/min、律齐胎动存在,胎位LOA,股骨长径7.3cm,胎盘位于子宫后壁,成熟度3级.脐动脉指数PI 0.58、RI 0.44、S/D 1.78,羊水指数右上4.8cm、右下3.0cm、左上2.5cm、左下2.6cm,羊水透声好,胎儿颈部未见压迹.在纵切图及横切图上均可见胎儿右肾集合系统分离,右肾盂分离宽2.5cm.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7mm、下段扩张2mm,右输尿管显示长约5.2cm(如图).左肾及左输尿管未见扩张.右肾大小48mm×32mm×25mm,左肾大小46mm×30mm×24mm.肾实质回声正常、结构清晰,膀胱充盈良好、壁连续光整.胎儿心、肺、胃肠系统未见异常.嘱孕妇休息2h后再次复查超声.胎儿膀胱未见尿液充盈,左肾左输尿管未见扩张,右肾右输尿管分离程度未见改变.超声诊断:①晚孕、头位、单活胎.②右侧输尿管狭窄伴右肾积水.孕妇要求引产,终止妊娠.3天后在本院妇产科引下一女婴,重3.2 kg,外观无异常.尸体解剖结果与超声所见相同.

    作者:罗德新;黄朝森;张宗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DWI技术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探讨

    目的弥散加权成像 (DWI)技术参数选择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应用探讨.方法搜集80例脑梗塞患者,其中超急性11例,急性27例,亚急性42例,全部进行DWI扫描.结果三期的DWI检出率均为100%,超急性期T2检出率为0%,急性期T2检出率为55%,亚急性期T2检出率为100%;DWI的弥散全方向比单方向对于显示梗塞灶较清楚;b值越高,弥散效果越好,显示梗塞灶越清楚;128×128的采集矩阵比128×64的DWI像效果好;视野为24×18与36×18(CM)时,DWI的图像的几何变形程度一样.结论 DWI是诊断急性脑梗塞的好方法,其弥散方向、b值及采集矩阵的选择是成像的主要因素.

    作者:林志超;陈汉芳;刘斯润;王秀河;黄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经皮椎体强化治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的方法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椎体内的影像学分布.方法 15个新鲜腰椎椎体随机分成三组,经椎弓根分别注入三种不同浓度的PMMA.结果 2∶3浓度的PMMA强化效果好.结论 CT引导下的经皮椎体强化术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于成福;樊仕才;朱青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运用冠脉血流多普勒显像观察快速心房起搏时犬冠脉的血流灌注模式

    目的观察静息状态及快速起搏时犬心外膜和心肌内冠脉的血流灌注模式.方法运用冠脉血流多普勒显像技术,测量实验犬基础状态及快速心房起搏时左前降支冠脉及左室前壁心肌内冠脉峰值血流速度(V)和速度时间积分(VTI),并计算其增加率(ΔV%、ΔVTI%).结果快速起搏时,心外膜和心肌内冠脉仍保持各自的时相性血流灌注模式,V和VTI比基础值明显增高,且舒张期ΔVd%高于ΔVTId%;心外膜冠脉血流舒张期VTI在全心动周期灌注中所占比例减小,而收缩期所占比例增大.结论冠脉血流多普勒显像技术能实时而准确地反映静息状态和快速起搏时心外膜与心肌内冠脉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作者:吴棘;李治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超诊断先天性无子宫合并先天性无阴道1例

    患者女,18岁,以月经未来潮就诊.查体:身高161cm,体重46kg,女性第二性征发育正常.B超检查:膀胱充盈后,膀胱后方未探到子宫图像及阴道结构(图1).左侧卵巢大小18mm×23mm(图2),右侧卵巢大小16mm×21mm(图3).双肾大小、回声正常.B超诊断:先天性无子宫合并先天性无阴道.

    作者:建彩华;高宜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与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 15例均行CT平扫,其中7例配合MRI扫描.结果 CT显示15例中伴有视网膜下积液5例;钙化14例;视神经增粗2例.MRI显示7例肿块均伴有视网膜下积液,其中4例显示瘤内的致密钙化灶,1例显示视神经在 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斑点状强化.结论 CT对肿瘤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显示肿瘤的大小、有无视网膜下积液及肿瘤的分期较CT优越.

    作者:高雪梅;周志刚;程敬亮;高剑波;陈学军;王振豫;任翠萍;江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单纯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单纯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例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图像.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在1.0T超导磁场中完成,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结果肿块均位于胸段脊髓背侧,呈卵圆形,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Gd-DTPA增强后明显强化,肿块与脊髓间有条状低信号硬脊膜间隔,提示病灶位于硬脊膜外腔.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肿块的部位、范围和信号改变,一般能在术前作出诊断,目前属佳检查方法.

    作者:徐骁;顾海燕;华佳;李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中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5例患者进行检查,获得单纯MRCP(sMRCP)及联合MRCP(cMRCP)诊断结果,并与B超对比分析.结果 cMRCP、sMRCP及B超对胆胰管梗阻诊断敏感性及梗阻部位诊断符合率均很高,且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对病灶数诊断符合率依次为88.8%、58.9%及57.0%,与cMRCP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别(P<0.01);对恶性肿瘤性梗阻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6%、89.6%及89.6%,与cMRCP相比均有高度显著差别(P<0.01).结论中场cMRCP对胆胰管梗阻病因学诊断明显优于sMRCP及B超.

    作者:张金平;罗宗甫;吴伟;章安庆;章崇志;汤永祥;高萍;宋波;方堃;王成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型脑显像剂 99 TcmN(CHDTC)2的兔血药清除动力学及猴脑显像初步研究

    目的对一种新型脑显像剂 99 TcmN(CHDTC)2进行临床前兔血药清除动力学、猴脑显像研究,以观其有无进一步临床研究的价值.方法将用配体交换法制备的 99 TcmN(CHDTC)2进行兔血药清除动力学、猴脑显像研究.结果将放化纯大于90%的 99 TcmN(CHDTC)2给兔静脉注射后其清除半衰期=8.70h;清除率=529.5ml/h.猴脑血流显像提示,注药后颅内放射性逐渐升高,至1h行脑SPECT显像,脑灰白质显像基本清楚.提示显像剂可进入血脑屏障,并在脑实质有较好滞留.结论 99 TcmN(CHDTC)2是一种有潜力的新型脑显像剂,值得进行临床研究.

    作者:张燕燕;张俊波;王学斌;赵荣生;杨丽;张松林;王新;张卫方;唐志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儿童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栓塞治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栓塞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超选择插管行部分脾栓塞,栓塞面积70%~80%,栓塞材料为医用明胶海绵及PVA颗粒.结果 16例一次栓塞成功,半年观察,显效7例、良效5例、进步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5%.结论部分脾栓塞是优于切脾而安全可靠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作为顽固性ITP治疗的首选.

    作者:孟昭明;郭新洪;张改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发性胃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1例

    患者男,35岁.阵发性右上腹隐痛10个月,加重伴黄疸20天.查体:右上腹可扪及一约5cm×5cm大小肿块,质韧、压痛,活动度差.上消钡餐检查见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线样狭窄,提示十二指肠肿瘤.CT检查:十二指肠及胃窦壁不均匀增厚,厚处达2.2cm,CT值约40Hu,十二指肠管腔不规则狭窄;肝内胆管树支样扩张,胆囊增大,大小约8cm×6cm×6cm;胆总管扩张,大横断面直径约1.3cm,末端可见增厚的十二指肠水平段肿块.增强检查肿块CT值约57~73Hu.CT诊断:十二指肠肿瘤,考虑为淋巴瘤(图1).术后病理见黏膜肌层内大量散在的淋巴细胞,诊断为恶性淋巴瘤.

    作者:姜辉;刘禄明;李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卵巢转移瘤超声诊断

    目的总结卵巢转移瘤超声表现.方法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内部回声,观察肿物内血流、频谱.结果 53例卵巢转移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消化道肿瘤41例,肺癌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例.双侧卵巢转移25例.卵巢转移瘤声像图表现大部分与原发卵巢癌相似.本组有5例,在实性内见有1~2个无回声暗区,边光、内无分隔.此种表现是转移瘤的一个特点.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血流多在中心呈放射状向周边伸延,RI在0.3~0.5之间.结论无肿瘤病史时,发现双侧卵巢肿瘤尤其内有光滑无回声时应想到转移瘤的可能.

    作者:郝玉芝;黄苏里;牛丽娟;李洪林;朱莉;王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